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区油层边底水较为发育,油井普遍含水较高,产液量下降速度较快.要获得较高的产油量,必须放大压差生产,增加产液量,从而导致油藏能量将会发生很大的下降,因此,对于此类油藏必须及时进行注水补充地层能量.  相似文献   

2.
靖吴地区侏罗系边底水油藏转入注水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投入开发的靖吴地区侏罗系油藏大部分属边底水油藏,初期依靠自然能量开发,初期采液、采油速度较高,部分边底水能量强、注采井网不完善,易引起底水锥进边水内推,油井初期采液强度大;导致地层压力下降快,地层能量保持水平低,递减大,因此合理的注水时机是油藏稳产开发保证,也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稠油油藏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油层被井下作业措施等堵塞,影响到稠油井的正常生产。稠油堵塞后,近井地带的渗透率降低,生产强度下降,必须采取解堵技术措施,及时解除油层的堵塞状态,恢复油井的正常生产,获得最佳的产液量,达到稠油油藏开发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南海东部A油田珠海组为多层边底水油藏,采用天然能量开发,油井产液相对稳定,动态表明油田天然能量较强.结合地层压力测试和动态监测资料,研究形成了以物质平衡原理为基础的天然能量评价油藏工程方法、天然能量评价标准及经验综合评价图为主要内容的天然能量评价方法.根据这些方法对A油田水侵量、水侵系数及天然能量活跃程度评价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5.
稠油边水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油水粘度比高,边水极易突进,造成油井水淹,产量下降;且低油价环境下,小型稠油油藏增产措施的实施具有很大局限性,优化采液速度经济、有效的控制边水推进,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本文通过传统配液技术与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对小型稠油边水油藏合理产液量的开发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传统配产方法进行合理校正,优化单井产量,延缓边水突进速度,改善小型稠油边水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飞雁滩油田聚合物驱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转入后续水驱开发后,单元面临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地层能量不足、挖潜难度大等难题.通过注采完善、分层注水和水井调剖等水井专项治理工作,提升注水量,优化注采比,地层能量得到补充,注入水水窜现象得到控制.针对单井液量偏低的状况,深入分析影响单井液量的原因,根据不同相带油井储层特点、能量状况等条件,通过实施针对性提液措施,优化区块产液结构,提升整体液量,单元递减率大幅度下降,开发效果明显改善,采收率进一步提高.对注聚合物转后续水驱开发油藏提高开发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油藏从1966年投入开发,至1982年16年间没有任何补充地层能量的措施,在此期间随着采出量的增加,地层能量不断下降,单井产能也随之下降。后期所投产的井含水较高,分析原因主要是边底水侵入造成,使得产能下降。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井网优化设计以及优化反九点井网下的注采比,同时论证了提液可行性,优选提液幅度,指导下一步更好开发。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油藏从1966年投入开发,至1982年16年间没有任何补充地层能量的措施,在此期间随着采出量的增加,地层能量不断下降,单井产能也随之下降.后期所投产的井含水较高,分析原因主要是边底水侵入造成,使得产能下降.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井网优化设计以及优化反九点井网下的注采比,同时论证了提液可行性,优选提液幅度,指导下一步更好开发.  相似文献   

9.
对于裂缝发育并有边底水能量的常规稠油火成岩油藏,当油井一旦见水,由于油水粘度比大及受裂缝孔洞的影响,构造位置较低离油水边界线近的井容易产生边底水锥进,而所处位置相对较高离油水边界远的井由于受天然岩性隔板的作用得不到边底水补充能量,地层压力下降快,原油脱气严重,制约油井产量得不到正常发挥,产量递减快。本文提出了科学优化采液强度,减缓油井水淹的速度,保持油藏的地层能量,使火成岩油藏能持续稳定开发。  相似文献   

10.
对于高孔中渗的常规稠油出砂油藏,当一套井网合采,由于储层物性、流体性质的影响,高渗透层的井容易受到注水效果,液量高,含水高,水淹严重;低渗透层的井见不到注水效果,液量低,液面深。随着井网的不完善,区块地层压力下降快,原油脱气严重,制约油井产量得不到正常发挥,产量递减快。本文提出了科学划分开发层系,优化井网结构,减缓油井水淹的速度,保持油藏的地层能量,使出砂油藏能持续稳定开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油井井数不断增加、产液量逐渐下降,机采节能形势不容乐观。系统效率的高低,对能耗影响较大,获得较高的系统效率可起到节约能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结合本队实际情况,采取了优化抽油机井参数、工作制度等技术措施,见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非均质油藏油井提液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开发到一定时期,随含水不断上升,为确保油田稳产、上产就必须不断放大油井生产压差来提高油井产液量,特别是对非均质油藏油井,其有放大生产压差动用差油层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但油井应用多大生产压差生产?本文试从油井启动压力、生产压差计算公式来对提液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水油比增加比较快,为了保持稳产,部分井必须放大生产压差,提高单井产液量。但是生产压差放的太大,会加剧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突进,造成液量增加幅度远远大于油量增加的幅度,并且不同含水阶段提液增油的效果及有效期不同,因此矿场实践必须掌握提液时机和提液幅度。本文提出了新型水驱曲线,并通过无因次采液/采油指数的计算,对复杂稠油油藏进行大泵提液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浅层油藏埋藏浅、易出砂地质特点,作业时修井液污染和生产时油流携带砂等造成油层近井地带油流通道堵塞,产液量下降,影响产量,通过研究堵塞的机理,应用水力解堵技术,确定了选井的条件,实施水力解堵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5.
注采比是研究注水开发油田地层压力的重要依据,是反映油田产液量、注水量和地层压力三者之间关系的综合指标。带气顶的边底水油藏驱替能量较为复杂,计算的注采比精度不高,直接影响油田开发效果。本次以物质平衡方程为基础,提出了综合考虑边底水能量、地层脱气等因素,对NK油田合理注采比进行了论证,较好地指导了油田生产,为油田开发制定合理技术政策界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秦皇岛32—6油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油田构造为大型披覆构造,储层为复杂河流相沉积,油藏埋深浅,油质稠。北区油藏受构造、断层,边(底)水、岩性综合控制,油水关系复杂,基本没有无水采油期。基于动静态资料(测井、地层压力测试和生产动态数据等),结合能量分析、多层动态剖面分析以及劈产方法等综合劈产,得到不同时期单井的产油剖面、产液剖面、分层产能等;运用油藏工程方法,从动用程度、驱动能量和采收率等指标对秦皇岛32—6北区油藏开发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本区主力砂体动用程度较高,能量补给充足,整体开发效果较好,但由于油藏自身条件的特殊性和海上作业的不灵活性,目前采收率较低,存在后期挖潜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具有充足底水能量水平厚油层理想数值模拟模型,在考虑了不同井型、不同射孔层位、不同产液强度和不同纵向渗流能力的情况下,设计了五种开发方案,运用vip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五种方案的油藏动态进行了模拟与对比,对具有充足底水能量的水平厚油层的开发规律进行了总结,对指导同类型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得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油藏进行注水开发后 ,建立合理的注采平衡系统 ,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油水井的生产能力 ,节约能耗 ,同时为获得最大产液量创造条件。为了搞清在高含水采油阶段 ,油藏产液能力、吸水能力、含水上升等变化规律 ,可以结合各方面因素 ,如地层压力、流压、注水压力、采液(油 )指数及油水井数的变化等 ,从油藏实际出发 ,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注采平衡交汇图 ,进行注采平衡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弱凝胶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矿场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君庙油田进入了后期开发,针对其严重非均质性油藏的特点,分析了弱凝胶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原理,弱凝胶调驱可以改变注入水流动方向,提高波及效率,同时弱凝胶具有粘弹性,在孔隙附近有较高的速度梯度,改善了剥离油膜的能力;在室内研究评价调驱剂配方的基础上,确定了适合老君庙油田油藏特点的羧酸铬弱凝胶体系;现场应用表明,地层吸水指数明显下降,采油井产液上升,含水率下降,弱凝胶调驱能够较好的提高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H区属于弱挥发性油藏,投入开发后地下流体脱气较严重,产液产油指数下降较快,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后,脱气造成流体的粘度、渗透率变化幅度较大。本文通过相渗曲线变化探讨脱气前后油藏的无因次采液采油指数变化规律,对后期进一步深入分析脱气油藏的开发规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