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价油藏开发效果,即开发过程中保持一定的采油速度并取得尽可能高的最终采收率.本文从特低渗透储层渗流基本理论入手,阐述了影响特低渗透油藏采油速度及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改善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注不进,采不出“开发的难点,采油厂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以大井距大型压裂、弹性开发为主的开发政策,有效动用了该类油藏的储量,并且获得较高的初期,但是随着地层压力逐渐降低,油井自然递减较大,弹性采收率较低,因此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该类油藏的最终采收率,进行了以单井CO2吞吐,提高地层能量,达到提高采收率为目的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并在矿场进行了试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提高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胜利五号桩油田桩74块属特低渗高温深埋油藏,由于注采井距大,回注污水在炮眼、井筒及地层中结垢严重,导致注采井间难以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和驱动压力梯度。针对注水效果差的问题,在该块采用缩小注采井距、建立行列式注采井网、通过优化钻井泥浆、完井设计,实施软化污水防垢、水力压裂引效等工艺,累积注采比达到1.6∶1,油井动液面回升,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特低渗透油藏裂缝研究存在的问题、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并总结了渗透油藏裂缝研究的基本思路。认为特低渗透油藏裂缝研究理论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就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应用进行分析,分析了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研究特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机理,构建渗流评价方法、提升薄互储层预测精度新型方法与相控地应力预测技术,构成储层改造完井试配井网技术,提升收率技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地应力认识的逐步加深,地应力与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密切关系已愈来愈被重视。本文将岩心裂缝观察、岩石力学实验、应力场数值模拟等方法相结合,开展地应力和岩石裂缝研究,为低渗透油田井网部署及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对油田的开发具有实际指导作用。以静态的地质特征和动态的开发数据为基础,对桩74块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实施合理加密井网、早期精细注水、整体压裂改造、非常规水平井等技术,在桩74块开发试验中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对实现该类油藏的有效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了N油田V油层组水平井开发现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对水平井的开发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储层物性,地层能量、井眼轨迹、压裂等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论是V油层组水平井开发效果优于直井,整体开发效果较好,影响开发效果的根本因素是储层物性差。主要因素是地层能量不足。  相似文献   

9.
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普遍存在注水开发效果差、采收率低的问题.针对姚店油田特低渗透油藏的基本特征,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对YC-3表面活性剂在姚店油田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实验证明YC-3表面活性剂与姚店油田长6储层地层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和稳定性,能使长6储层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并且在水驱基础上可提高特低渗油藏采收率5-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王盘山定43110井区长8储层属于典型的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内部存在着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针对王盘山目前注水井网为矩形井网,且有裂缝的存在,使得注水开发中,油井见水早、易被水淹,最终开发效果差等问题,本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经济评价分析,并结合现场经验,研究了适合该井区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合理开发的井网系统。最终,推荐王盘山定43110井区最佳的井网形式为:菱形反九点法,注水井排方向为北东75°,井网排距为150 m,井距为480 m,井网密度为14.7口/km2。  相似文献   

11.
特低渗透油藏由于孔喉结构的特殊性而导致流体在微小孔喉中呈现微尺度流动效应,即非达西渗流。利用岩心实验及数学模拟方法详细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及其对油田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启动压力梯度对水平井产量影响小于直井;在相同的含水饱和度下,具启动压力的油藏含水率上升较快且容易发生指进。非达西渗流将增大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胜利油田特低渗透油藏常规开发方式地层能量补充困难、采收率低的特点,探索了CO2驱改善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在CO2驱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CO2驱油藏工程方案。从方案实施效果来看,在低渗透油藏实施CO2驱,可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油井产能。针对注气现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气窜现象开展的研究表明:地层压力低与混相压力、储层非均质性强和存在裂缝是造成气窜的主要因素,保持地层压力达到混相压力、采取矢量化的注气井网以及采取合理注采调控措施可以减缓气窜发生,提高注气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头台油田为例,从油藏系统、采油系统、地面工程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四方面对特低渗透油田的节能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头台油田为例,从油藏系统、采油系统、地面工程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四方面对特低渗透油田的节能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葡南扶余油田注水开发实践表明:油层吸水能力差,注水压力高,注水开发效果差,采收率低;又由于该类油层中天然裂缝的普遍发育,加剧了油层平面的非均质性,给油田注水开发带来了许多因难,本文针对扶余油层开发中的主要矛盾,对注水开发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合扶余油层开发特点的注水调整对策,改善注水状况,优化水动力学驱油方法,为下一步开发扶余油层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6.
卫城油田卫 81块是典型的特低渗复杂断块砂岩油藏 ,于 1 984年投入开发 ,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 ,但其因储层物性且层间非均质严重 ,水驱动用状况差异大。为提高水驱采收率 ,近两年针对油藏特点和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开展了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通过主要技术的应用推广 ,卫 81块水驱控制储量、水驱动用储量逐年增加 ,自然递减由 2 9.1 2 %减缓到 2 1 .1 3 % ,水驱采收率由 1 9.86 %提高到 3 5 .86 % ,可采储量增加 1 1 6万吨 ,区块含水上升率 0 .81 ,采油速度1 .0 6 %。对指导类似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该油田具有低渗透、低孔、层薄而多、应力敏感性强以及微裂缝发育等特点,还具有显著的双重介质储油层的特性。因为对天然裂缝的开启导致了压裂早期砂堵和压裂液过量滤失的缺陷,导致了该区油藏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本文根据该油田勘探及开发过程中压裂改造的实践应用,利用压力降分析成果及储层裂缝开启机理,通过地应力剖面分层研究及配套射孔优化、全三维压裂模拟、暂堵、限流压裂、前置段塞以及转向控缝等工艺的实践,解决了该类型储层压裂早期砂堵的问题。现场的应用达到60井次,成功率可以达到80%以上,增产原油量5×104吨。  相似文献   

18.
特低渗油藏注水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西采油厂所开发的特低渗油藏,由于储层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等原因,导致油水渗流阻力增大,注采井间难以形成有效驱动,从而造成特低渗油藏采收率过低,严重影响特低渗油藏的开发效果。因此为提高桩西采油厂特低渗油藏开发效果和采收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注采井井间压力分布及启动压力、注入压力与注入量的关系等,从而改善特低渗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特低渗油藏的采收率。现场应用6口井,日增注达到了142m3,对应油井累计增油5436t。  相似文献   

19.
华池油田华152区长3油藏属典型的特低渗油藏,1996年正式投入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油井堵塞频繁严重影响了开发效果,加剧了油藏的递减。本文通过对长3油藏的地质特征的认识、堵塞机理的研究,确定了适应性解堵技术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20.
大庆外围特低渗透油藏极限井距的一种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启动压力梯度的非线性渗流方程和矿场实际资料,利用线性回归的数学方法计算出低渗透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再结合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得到了低渗透油藏确定极限井距的公式,可为特低渗透油藏开发确定合理井网密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