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河油田稠油计量误差是由于稠油发泡产生泡沫作用造成的 ,为此对原油的计量装置进行了改进 :通过增加相应的原油加热装置对原油加温 ,另一方面改进了计量流程破乳剂的加入方式。改进方案在塔河油田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不仅提高了计量精度 ,而且降低了计量成本。  相似文献   

2.
以室内试验数据为基础,对洼38稠油进行了纯化学高温脱水现场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油中含水为19%-20%,加入30mg/LKY-6高温破乳剂,脱水温度95-98℃(停运电脱水器)的条件下,可使净化油含水达到0.2%-0.8%,污水含油小于0.3%。并找出了最佳脱水温度下的原油粘度范围是50-60mPa.s。最后,还对影响稠油高温脱水的主要因素:脱水温度,破乳剂类型及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河南油田稠油污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油田稠油开采比较分散 ,区块相距甚远 ,水质情况复杂 ,使稠油污水处理变得较为困难。“四合一”分离器分离后的稠油污水 ,温度高 ,含有大量的乳化油、悬浮物及细菌等 ,矿化度1 0 0 0 0mg/L左右 ,呈一种较稳定的O/W型乳状液。由于乳状液的界面吸附作用 ,使得药剂处理效能大大下降 ,无论是排放或回注均不达标。针对这种稠油污水的特点 ,采用化学法和物理法相结合的处理工艺 ,加入高价金属离子 ,使其乳化油被包裹于形成的絮状物中 ;调节pH值 ,产生较大沉淀以快速除去悬浮物等 ;再经过滤进一步保证处理后水的各项指标达到外排污水标…  相似文献   

4.
稠油黏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等特点给地面集输与处理带来挑战。介绍了国内外稠油集输工艺现状,当前热点的稠油集输工艺,以及中国石化塔河油田稠油集输处理工艺现状。目前,塔河油田稠油集输处理工艺为"混、输、掺"集中掺稀释剂模式;实现超稠油密闭集输;系统应用橇装化设备。针对塔河油田当前面临的稠油更"稠",稀油资源越来越缺乏,地面系统适应性降低,腐蚀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通过研究,认为塔河油田需要加强超稠油藏开发地面关键技术攻关;超稠油乳化降黏和低黏液环输送工艺研究;高效超稠原油脱水技术的研究;高H2S、高CO2、高地层水矿化度、低p H值腐蚀环境地面防腐技术研究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辽河油田稠油储量丰富,由于稠油主要采用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脱水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化学药剂用量大、沉降脱水时间长、脱后油和水不稳定等问题。鉴于上述原因,开展稠油高温脱水技术研究,寻求稠油脱水的替代技术。  相似文献   

6.
以塔河油田6号油区重质起泡稠油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和国内外文献调研,对该油田分离计量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室内实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办法为油井产能的准确计量指明了方向;对油田科学地制定开发和调整改造方案,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实现科学化管理,以及促进油田的降本增效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六区原油密度大、粘度高、起泡严重、自然消泡时间长,造成仪表计量油井的误差增大,针对塔河油田六区稠油的特性,研制了重质稠油分离计量装置。介绍了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泡沫原油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特点,分析了装置的计量误差及装置的现场测试情况。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渤海稠油沉降脱水室内试验的情况和结果。首先进行了稠油热化学沉降脱水试验,采用的破乳剂为AE8031、ARK-51和A2301,弄清了加药量,温度、含水率、脱水时间与稠油脱水率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了污水回掺稠油脱水试验以及乳化稠油磁处理脱水试验。通过试验,摸清了渤海稠油沉降脱的基本规律,为渤海稠油脱水工艺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塔河12区油田原油属高含硫、高粘度、高凝点的重质稠油,属于特超稠油系列,原油物性比较差。针对塔河12区油田的这一特点,经过优化分析认为,稠油集输系统推荐采用将乳化降粘和掺稀降粘2种集输工艺技术结合起来使用;原油脱水采用热化学沉降脱水的方法,解决了稠油脱水问题;同时为协助塔河12区的处理工艺提供了一种高粘稠油计量技术作为优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稠油脱水过程中,稠油温度较低、掺稀油比例不当、破乳剂投加位置不当、油水界面过高或过低、稠油开发过程中添加的化学药剂以及混合强度较低等因素都将影响稠油的脱水,通过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了脱水温度80℃、油水界面6.5~7.5m,掺稀油、增加混合强度等相应的工艺措施,保证了胜利油田草桥稠油脱水的正常进行,使草桥稠油...  相似文献   

11.
王清  李广庭 《河南石油》2011,(4):104-106
在稠油脱水过程中,稠油温度较低、掺稀油比例不当、破乳剂投加位置不当、油水界面过高或过低、稠油开发过程中添加的化学药剂以及混合强度较低等因素都将影响稠油的脱水,通过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了脱水温度80℃、油水界面6.5~7.5m,掺稀油、增加混合强度等相应的工艺措施,保证了胜利油田草桥稠油脱水的正常进行,使草桥稠油的含水率控制在规定的含水指标内。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 4号油区探明储量 6 345× 10 4 t,目前共有采油井 4 0口 ,已建 4 - 1、 4 - 2、 4 - 3三座计转站 ,其接转能力分别为 5 0× 10 4 t、 70× 10 4 t、70× 10 4 t。此外 ,该油区尚有 11口单井通过单井流程拉油至塔河一号联 ,且随着油区南平台的勘探开发 ,需新建 4 - 4计量接转站。塔河油田 4号油区为重质原油 ,混合原油相对密度为 0 9772 ,运动粘度为 15 94mm2 /s (5 0℃ ) ,凝固点为 7℃ ,单井平均产量 10 0t/d ,气油比4 0m3/m3。已建的三座计转站目前存在单井误差大的问题 ,平均误差大约 15 % ,个别单井最大误差甚至达到 80 % ,分…  相似文献   

13.
14.
红浅稠油开发区稠油乳状液综合含水约70%。原有的化学破乳剂XJ-936、XJ-420的破乳脱水效果欠佳,外交油含水和污水含油上升。因此,用高分子酚醛树脂、异氰酸酯、胺醇、氢氧化钾合成了破乳剂U-40。与其他3种破乳剂相比,U-40破乳剂的加药浓度小,脱水速度快,30min和90min的脱水率分别为51.7%和75.9%。在红浅1-1区、红浅1-4区的现场应用表明,加药浓度减少,脱水温度降低,两区块每日外排污水含油分别为24472、16646mg/L,油线含水分别为15.7%、10.7%。U-40破乳剂与反相破乳剂配伍性较好,加药浓度为90~120mg/L、脱水温度75℃时,10个月的净化油含水小于0.49%,平均值为0.28%,外排污水含油平均值为200mg/L。  相似文献   

15.
冯雨新 《特种油气藏》2004,11(5):109-109,112
在稠油油田地面建设中,传统布站采用三级布站模式,不仅投资大,而且采用开式流程输送,油气损耗大。在锦607块稠油地面工程设计中,采用了新型平台集输工艺。该工艺简化了流程,从而减少了设备和投资,并降低了油气损耗,适应于锦607稠油区块的生产。  相似文献   

16.
这几年来随着稠油区块大规模开发,建站初期的稠油脱水工艺流程,不能满足开发中期的生产需要。克浅处理站通过不断的探索,对原有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改造,提高了油水分离效果,降低了破乳剂的消耗。  相似文献   

17.
交联聚醚的合成及其在稠油破乳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某油田的稠油合成了一系列破乳剂。它们是由环氧乙烷 ( EO)、环氧丙烷 ( PO)制得的含氮的共聚醚进一步与甲苯二异氰酸酯 ( TDI)或多烷撑多异氰酸酯 ( PAPI)交联而得到的。脱水实验证明 ,此类含氮聚醚具有优良的破乳性能  相似文献   

18.
研制出一种新型阳离子聚合物LSB-Ⅲ做为预脱水剂,运用高效化学方法使进站原油乳状液脱出大量游离污水。在现场进行应用试验,效果十分显著。LSB-Ⅲ合成工艺简单,性能控制指标稳定,应用在稠油集输站锦一联预脱水效果明显。预脱水最佳温度为55~65℃,沉降时间为2~3h,与其它破乳剂配伍性很好。  相似文献   

19.
文中研究了辽河低凝稠油乳化严重原因,根据破乳机理采购合适的市售破乳剂,对36种破乳剂单剂进行瓶试法静态评选,筛选5种破乳脱水效果较好的单剂进行二元复配实验,得到2种复配型破乳剂进行正交复配实验,使用复配型破乳剂进行动态电脱盐模拟实验优化操作条件,最终得到复配型破乳剂的配方并进行工业应用研究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大部分油田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原油多以乳状液的形式被采出,研究原油乳状液的特性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运用实验方法 ,对中海油渤中26-3-3油田油样进行油水乳状液稳定性分析,并对不同性质破乳剂及电场的脱水效果进行了探索。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乳状液内相浓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并且存在一个最佳内相浓度,内相浓度超过某一值时不能形成稠油乳状液;转速在500 r/min时形成的稠油乳状液最稳定,超过或低于这一转速,稳定性都会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