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技术。文中设计了一种磁耦合谐振式蓄电池充电器,能够实现蓄电池无线充电。利用两个发生谐振耦合的电路来捕捉随距离缩减的电磁场,当发射回路和接受回路处于谐振状态时,谐振体之间能量交换可以达到很高的效率。利用变压器互感模型对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送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功率为4 kW的磁耦合谐振频率75 kHz的试验电路,实验结果表明,当传输距离为0.3 m时,效率接近90%。  相似文献   

2.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是一个热门研究方向。依据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原理,设计了一种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装置,对传输功率以及传输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系统设计。最后制作了一台功率为1 kW,磁耦合谐振频率70 kHz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实验装置。样机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4.
冯锟 《现代传输》2014,(3):63-66
本文介绍了无线充电技术,指出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的优点,分析其原理,搭建了设备实体,通过研究发射功率和负载获得功率与充电间隔距离之间关系的实验,发现近距离充电时耦合因数会使最佳谐振频率漂移,远距离充电转换功率会减小,从而得出寻求合适的距离能使充电功率保持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6.
在社会经济与科技飞速进步的背景下,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无线充电系统能够较好地提升电能转化的效率,实现更加高效便捷的充电模式,应用磁耦合技术较好的摆脱充电线和充电接口的限制影响.文章系统性地介绍了磁耦合共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模型,结合手机无线充电的优势和现状,详细分析了该技术在充电系统中的设...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扫地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设计基于磁耦合谐振式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对扫地机器人进行非接触式充电。系统设计遵循Qi标准,具备兼容性和通用性。经实验测试证明,该系统可以实现24W(24V,1A)的能量传输,传输距离可以达到3cm,系统的最大效率可以达到85%。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有许多缺点,如机械老化、漏电和占用空间等,无线充电方式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发展前景。本文基于电磁感应和等效电路理论,建立串并型双共振无线充电系统仿真模型,并搭建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端样机,实验测试表明本文设计的电路能够接收发射端传输的电压电流信号,并且保持同步,输出电压稳定。  相似文献   

9.
本设计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无线传能充电。采用MSP430F2274超低功耗单片机作为无线传能充电的监测控制核心,系统主要由能量发送单元和能量接收单元两部分组成。能量发送单元通过晶体振荡电路,驱动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产生高频率的电磁振荡,使发射线圈向接收线圈传递能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节能、低碳和环保经济成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动汽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无线充电技术是未来电动汽车供电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三种常用的无线充电技术:电磁感应、微波、磁耦合共振,并分析了三种无线充电的工作原理、存在的问题及实用化前景。  相似文献   

11.
谐耦耦合式能量无线传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因而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谐振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针对该技术在电能传输上存在的部分疑难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向,然后阐述了该技术与RFID、智能家居、电动车等领域的创新结合,最后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磁耦合谐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的传输机理;其次提出系统的整体设计结构、DC-DC斩波电路和单相全桥逆变电路的设计方法;再次,设计了三段式电池充电管理系统;最后完成以ARM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系统设计.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优异的充电性能和广泛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3.
摆脱有形介质的束缚,让信息与能量传输能够更加灵活方便一直是用户对于设备的潜在需求。文中基于磁耦合谐振方式提出一种无线能量与信息同步传输并形成信息回路反馈的方式,通过建立实验装置模型,验证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并对系统能量传输效率部分建立等效模型分析,通过仿真给出传输效率与距离的关系曲线,并通过对比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验证了等效模型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传统生活已经被各种电子产品所颠覆,其中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等电池供电的消费类电子设备的不断深入每个人的生活,导致家里到处充斥着大量不同的充电器和成捆的电线.因此,以无线方式给手机充电的概念应运而生,现在市面上部分高端手机已经可以支持无线充电,但此项技术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本文就简单介绍了无线充电的相关概念和发展情况,分析了无线充电的各种方式,介绍了其指标和各种标准,最后对无线充电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无线充电技术,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中加入超介质,可以提高系统传输效率。文章首先构建该系统的集总电路模型,分析影响传输效率的因素;其次阐述将超介质应用于磁耦合谐振无线充电系统的原理;最后设计出工作在9.6MHz的磁耦合谐振无线充电系统,提出一款在9.599MHz等效磁导率m=-1的超介质结构,经过仿真分析得出结论:超介质应用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能提高系统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6.
余苗 《移动信息》2023,45(4):181-183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产品的嵌入式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文中在传统的手机壳和充电器上加以升级,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手机壳为手机无线循环充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手机充电器给手机插孔带来的磨损以及不方便携带、不能随时连接电源的问题。同时,产品外壳采用可降解材料,更加符合环保理念,充分利用了资源。  相似文献   

17.
功率变换器的工作点影响无线充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和传递效率,进而影响系统的传输性能。以SS型磁耦合谐振机构为研究对象,构建系统模型,基于互感理论建立T形等效电路;推导系统功率传输公式,从阻抗传输系数的角度分析接收端功率变换器在单边控制和双边控制下不同充电阶段的工作曲线,给出工作点的确定方法。最后,搭建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完成工作点理论值、仿真值和实验值的对比,并进行了系统传输特性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方法可以快速确定工作点且具有通用性,对充电系统的电路结构选择和控制方法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多数对于无线充电电磁环境安全的研究都局限在电动汽车磁共振式无线充电,然而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装置更接近人体,使用时间更长,本文针对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导体异物易感应出涡流引起发热以及人体电磁辐射问题进行了仿真研究. 无线充电系统结构参考Qi标准,首先利用参数电路对负载电阻、线圈间距及偏移距离对传输效率和输出功率的影响进行仿真;随后使用确定的参数仿真研究不同材质的导体异物在30 min内的温升. 仿真结果表明:当导体异物正对线圈时温升明显,金银等材料的温度均可达100 °C以上;当导体异物不正对线圈时,温升在可接受范围内. 最后使用CST仿真得到电磁场强度、人体温度以及CEM43 °C热剂量值,以此来体现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对人体电磁辐射的非热效应及热效应,电场最大值0.642 7 V/m,磁场最大值2.694 0 A/m,人体大脑温度最高37.3 °C,CEM43 °C热剂量值0.009 5,结果基本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 本文研究有利于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装置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传能技术是集应用与研究于一体的前沿科技,内容主要涉及电磁场、高频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工材料等多学科。介绍了磁谐振无线传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内容及其现状,论述了电工材料在磁谐振无线传能系统中的应用新进展,重点讨论超导材料、超材料在无线传能系统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展望了电工材料的发展对磁谐振无线传能系统的促进与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四线圈并联谐振的磁耦合单元,设计了高效率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传能系统。分析了四线圈磁耦合单元在品质因数和可调节性的优势,结合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和电路设计软件Multisim,对设计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传能系统中磁耦合单元和发射电路单元进行了混合仿真。无线传能系统中源线圈和负载线圈设计为半径9 cm的单匝线圈,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为半径13 cm的4匝线圈组,发射和接收线圈距离为40 cm(1.5倍线圈直径)。测试表明,该系统的谐振频率为4.78 MHz,系统从直流输入到交流输出的无线传能效率达到了9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