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还原酸浸工艺浸出过渡型红土镍矿中的有价金属镍、钴、铁、镁,考察了浸出时间、温度、酸矿比、液固比、还原剂铁粉用量对有价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还原浸出条件为:浸出时间6 h、温度80 ℃、酸矿比1.0、液固比5∶1、还原剂铁粉加入量为原矿质量的20%、搅拌速率400 r/min,此时有价金属镍、钴、铁、镁浸出率分别为73.25%、68.97%、68.93%、67.45%,浸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铁屑还原浸出低品位软锰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低品位软锰矿还原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 以铁屑作为还原剂, 在硫酸存在的条件下还原浸出软锰矿。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软锰矿铁屑还原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铁屑与软锰矿质量比(简称铁矿比)为0.25∶1, 酸矿质量比为1∶1, 液固比为5∶1, 反应时间为1 h, 初始反应温度为10 ℃。在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下, 软锰矿中锰的浸出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3.
煤基还原焙烧法处理高品位氧化锰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钫 《矿冶工程》2021,41(2):80-83
为了有效开发利用海外高品质锰矿资源和提高我国锰系产品的生产水平,以进口高品位氧化锰矿为原料、煤为还原剂,对比研究了还原温度、还原时间与还原剂配比对粒矿、粉矿和内配炭球团矿3种焙烧物料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焙烧物料的工艺条件略有差异,粒矿焙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焙烧温度900 ℃、还原剂配比15%、焙烧时间70 min; 粉矿焙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焙烧温度800 ℃、还原剂配比15%、焙烧时间60 min; 内配炭球团矿焙烧最佳工艺条件为: 焙烧温度850 ℃、还原剂配比15%、焙烧时间50 min。在最优条件下得到的焙烧料用硫酸浸出,不同焙烧物料各自的还原率与浸出率相差不大,粒矿可以保持在92%以上,粉矿和内配炭球团都可以达到95%左右,接近96.52%的理论还原率。  相似文献   

4.
以复合还原剂A+B作为还原剂在硫酸介质下对富银锰结核进行浸出研究。考察了硫酸用量、液固比和反应时间对浸出结果的影响, 并对浸出机理进行了探讨。得到最佳的Mn、Ag分离条件为: 硫酸35 mL/100 g矿、液固比3∶1、反应时间4 h。在此浸出条件下, 锰的浸出率达到90%以上, 银的品位从原矿中274 g/t提高到浸出渣中700 g/t, 且银的回收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5.
两矿法浸出电解锰阳极渣中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矿法还原浸出电解锰阳极渣中的锰。以硫铁矿为还原剂、电解金属锰阳极渣作氧化剂,在硫酸溶液中实现电解锰阳极渣中锰的浸出。考察了硫铁矿与阳极渣质量比、硫酸与阳极渣中MnO2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锰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 硫铁矿与阳极渣质量比2∶1、硫酸与阳极渣中MnO2摩尔比1.8∶1、反应时间5.5 h、实验温度90 ℃、液固比6∶1,此时锰浸出率达到99.1%。  相似文献   

6.
采用硫酸为浸出剂、SO_2为还原剂对某低品位氧化铜钴矿进行直接还原浸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粒度-74μm占比80%~85%、液固比2、浸出温度80℃、硫酸用量100kg/t矿、浸出时间4h、通SO_2气体、控制浸出终点电位345mV左右的条件下,Cu、Ni和Co浸出率分别为38%、51%和81%。在此基础上采用两段逆流浸出,综合利用了浸出液中的硫酸和还原剂,节省了后续溶液处理中碱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7.
云南某地氧化铜矿的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红梅  刘四清  孙景敏  高峰 《矿冶》2008,17(1):50-52,58
本文主要介绍了云南某高氧化率的氧化铜矿使用硫酸进行浸出试验情况。通过对不同磨矿细度、浸出时间、液固比、硫酸用量等一系列浸出试验研究,找到了该氧化铜的最佳浸出条件,即在常温、常压的情况下,采用廉价、来源广泛的硫酸对粒度为-1mm的物料进行浸出,当浸出时间4h,浸出浓度20%(液固比4∶1),料酸比1∶0.4时,可以使得该氧化铜矿的铜浸出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催化还原浸出氧化锰矿物中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常温、酸性、厌氧环境下,按一定的比例添加微生物培养基和供电子体,采用微生物边缘地高密度培养、矿浆顶浸、微生物固定和强化传质的手段,研究多金属结核的微生物浸出。质量比1:1的黄铁矿作为还原剂、矿浆质量浓度40g/L,pH=2,30℃浸出温度为最佳浸出条件。陆地软锰矿和硬锰矿浸出9天,锰浸出率分别为95.6%和96.8%。微生物催化还原浸出氧化锰矿中有价金属。展望基因工程菌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邹廷信  聂程  毛拥军 《矿冶工程》2022,42(3):115-117
根据某进口软锰矿石中锰矿物的赋存形态, 进行了还原焙烧、硫酸浸出工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适宜的还原焙烧条件为: 还原剂烟煤加入量(相对锰矿质量)12%、焙烧温度900 ℃、焙烧时间 60 min, 该条件下所得焙烧矿在液固比9∶1、硫酸浓度120 g/L、搅拌速度450 r/min条件下浸出时间60 min, 锰浸出率达96.83%。该工艺可为进口软锰矿的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焙烧歧化-铁屑还原浸出低品位锰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舒琳  刘海燕  邹琴 《矿冶工程》2016,36(4):72-75
采用焙烧歧化-铁屑还原法对低品位锰矿进行还原浸出, 探究了一种焙烧过程不添加还原剂、反应全过程无有害气体产生的高效浸出锰的方法, 考察了焙烧温度、酸矿比、铁矿比、液固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锰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焙烧温度700 ℃、酸矿比1.05∶1、铁矿比0.14∶1、液固比6∶1、浸出温度50 ℃下浸出2 h, 锰浸出率达到92.63%。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硫酸从云南某红土镍矿中浸出镍,考察了酸矿质量比、液固比和浸出时间对镍浸出率的影响。针对原矿性质特点,确定采用酸矿质量比为0.6∶1,液固比为3∶1,浸出时间为24 h的浸出工艺条件,最终可获得镍浸出率为88.48%的良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该红土镍矿在常温常压下,采用硫酸浸出工艺是可行的,为该红土镍矿的综合利用开发了新途径,具在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型还原剂与海洋锰结核还原浸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一种还原剂BR与锰结核发生反应, 再用硫酸浸取有价金属离子。研究了锰结核与还原剂之配料比、还原剂的细度对还原效果的影响, 考察了还原过程中温度和物相的变化;并探讨出合适的浸出液pH 值, 浸取温度, 浸取时间等浸取条件。结果表明锰结核与还原剂配料比为4∶1 , 还原剂的细度为-0.125 mm, 浸出液pH 值为2.2 , 无外热浸出35 min, 锰、铜、钴、镍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8.20%、99.88%、99 .91%、99 .95%、铁的浸出率为18.23%。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甲酸作为还原剂在硫酸介质中还原浸出低品位氧化锰矿的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甲酸用量、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液固比对锰、铁、铝3种金属浸出率的影响。利用XRD和SEM对矿粉和矿渣的成分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利用响应曲面法对还原浸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各因素影响浸出率的主次顺序为甲酸用量>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当硫酸体积分数为15%, 液固比为6, 甲酸用量0.4 mL/g, 反应时间2 h, 反应温度90 ℃时, 锰浸出率最大, 为90.05%, 此时铁和铝浸出率为80.07%和31.55%。  相似文献   

14.
含镍废料浸出条件及循环逆流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含镍废料的酸浸工艺。考察了硫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及液固比等因素对镍浸出率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L9(34)得到了镍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 即硫酸浓度2.4 mol/L, 液固比4∶1, 浸出温度50 ℃下浸出1.5 h。采用闭路循环浸出, 提高了硫酸的利用率和镍的浸出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硫酸化焙烧-浸出法,对从镍红土矿中提取镍、钴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考察了酸料比、含水率、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及活化剂加入量等因素,对红土矿中镍、钴、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料比为0.4、含水率为40%及活化剂Na2SO4加入量为2~3 g的条件下,采用在400℃下预焙烧20 min,再在700℃下焙烧90 min,在80℃下搅拌水浸1 h,镍的浸出率为85%,钴的浸出率为95%,铁的浸出率在5%以下  相似文献   

16.
硫化亚铁还原浸出锰结核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化亚铁作还原剂, 硫酸作浸出剂,浸出锰结核中的Cu、Co、Ni。研究了FeS用量、浓硫酸用量、反应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等对Cu、Co、Ni浸出率的影响,确定浸出优化条件, 在锰结核质量为50 g, FeS加入量为20 g, 浓硫酸加入量为25 mL, 液固比6∶1的条件下Cu、Co、Ni的浸出率为: 95.58%、99.61%、98.74%。而Mn、总铁的浸出率为98.60%、25.54%。  相似文献   

17.
硫化镍矿氧压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陕西某地平均品位5.708%的硫化镍精矿为原料, 采用高温氧压直接浸出工艺, 制备粗氢氧化镍。研究了浸出时间、氧分压、添加剂用量、温度、液固比、酸度等因素对镍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氧压浸出最佳工艺为: 浸出时间8 h、氧分压1.6 MPa、木质素磺酸钠加入量为矿量的3%、浸出温度150 ℃、液固比2∶1、酸度100 g/L, 此时镍浸出率平均达到96.32%。  相似文献   

18.
低品位硫化镍矿选矿中矿加压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低品位硫化镍矿选矿中矿的加压浸出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初始硫酸用量、氧气压力、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搅拌速度和液固比对镍浸出率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浸出渣中镍含量平均为0.082%,镍浸出率平均为93.35%。  相似文献   

19.
以印尼某地红土镍矿为原料,考察了浸出时间、浸出温度、硫酸浓度、液固比等因素对硫酸常压浸出镍、铁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浸出红土镍矿的适宜工艺参数为: 初始硫酸浓度300 g/L、液固比6∶1、搅拌速度300 r/min、浸出温度85 ℃、浸出时间240 min,此优化条件下红土镍矿中Ni浸出率97%,Fe浸出率83%。对浸出渣进行XRD、SEM分析表明,红土镍矿晶型较稳定,浸出后形貌无较大变化; 浸出渣主要成分为铁氧化物、硅氧化物和铁酸镍、铁酸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