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年来 ,由于受欧洲中心论的影响 ,人们过于重视西方文明 ,而忽视其他文明 ,提起古代文化 ,美术界有所谓“言必称希腊”之说 ,这种观念至少是不公正的。在 2 1世纪多极化发展的今天 ,关注各远古文明的价值具有重要的建设性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在艺术范围内对爱琴、小亚和新月地区远古文明的渊源关系和价值予以探讨 ,借此也希望各位朋友对远古文明重新感起兴趣。  相似文献   

2.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他(她)首创种植业,发明耒耜等农业生产工具,削木为弓,制作陶器,发明医药,奠定了原始纺织业基础,提出了地理观念,创立了原始天文历法学,首创煮盐法,建立集市,发明牛耕,凿井取水,发明原始乐器,为中华远古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远古时期的洞穴壁画,还是早期的人类文字,图形帮助着人类认识世界、表达思想、走向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进步,以及人类传播历史的进展,图形的形态也随之发生改变。从“绘、写、刻、印”的原始图画记号和传达单一的信息,发展到现代生活环境中复杂、繁多的多媒体新视觉语言,并藉此影响着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根据现代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和汉文与古彝文古籍记载,以及民族古文字学、历史地名学、稻作和旱作农业起源、制陶和造船工艺史、原始夭文历法、原始宗教、血型遗传学等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来看,炎帝文化是炎帝氏族于约1万年前在洞庭湖畔与楚湘丘陵地区的石器时代晚期燧石文化基础上发群起来的新石器早期文化,是中华文明与世界远古文明的原胚,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农耕文明与世界农耕文明的诞生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洞庭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湖”,也是世界文明的“母亲之湖”。  相似文献   

5.
彩陶的产生和发展是新石器时代人类历史演进的重要标志之一.彩陶纹饰源于受陶器制作过程中陶器本身肌理纹的启发及远古先民审美意识的增强.彩陶纹饰表现形式的变化和发展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取向.对彩陶纹饰的研究不仅在远古历史研究方而具有重大意义,对促进现代美学的发展、启迪今天的艺术设计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情欲、道德和种族、历史的视角,探讨小说《耻》所蕴涵的生命价值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对历史、文明的巨大反讽。  相似文献   

7.
列宁和邓小平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利用对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从苏联模式到各具本国特色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汲取各种文化各种文明精华的发展史。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对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阶段化类型,既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出现,也伴随人类的进步而完善。我们所说的生态文明旨在提倡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可持续和科学发展。世界各国由于经济和工业发展的程度、水平的不同,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与时间也不同。虽然中西生态文明发展价值伦理有相同之处,但由于社会制度的根本不同,中西之间对生态文明发展的内涵却有不少差别,因此,在目前的全球经济格局中,还很难形成全球性的生态文明发展的价值观和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9.
西域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近现代西方文明是对中国有突出影响的三大西域文明。与西域佛教文明和近现代西方文明相比,伊斯兰文明时中国的影响似乎还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则通过简要讨论西域伊斯兰史化对中国中晚唐时期设计艺术的影响,力图在设计艺术的范畴中找到伊斯兰文明影响中国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艺术现象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后现代主义是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一种文化变革和社会思潮,是一种十分宽泛的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并非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而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其目的是要把社会的现实与西方的传统文化重新连接,按照一种世界文明和多元文化的理想,重新恢复西方人道主义的文化价值。后现代主义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肯定,是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回归。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思想的新发展,对于建设一个民主、富强和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文章在分析、论证法律和道德在内容上相互吸收,在功能上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基础上,阐述了法治和德治的结合是当前中国现实的需要,并对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途径作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人、文化与自然,具有天然的矛盾对立性。但对立不等于对抗,在对立中可以求得和谐,这就需要生态智慧。传统社会的生态智慧,是自发的、被动的、甚至是盲目的顺应自然节律的结果。工业文明是征服自然、反自然生态环境的文明,其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是对生态智慧的反动。现代意义的生态文化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内核的人类生活方式,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体系,是自觉形态的生态智慧,是对工业文明人类中心主义文化模式的"颠覆"。在当代中国语境中,要积极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战略,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以培育社会大众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开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价值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中华辽阔神奇的土地上,华夏儿女经历几千年的物质创造和文化积淀,造就了区域广大、分布最广、文化积淀最深厚多彩的乡村聚落群体。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份质朴隽永、异彩纷呈的文化宝藏,是中华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各地城镇发展的历史记忆和地方文化之本。不但是几千年乡土文化的历史见证与记录,也是认识价值、审美欣赏与情感价值、使用价值、创作智慧提供价值或传统艺术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在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后,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紧跟生态文明教育的步伐,应积极倡导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出发,将生态文明教育科学有效融入,实现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目标。不过,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教育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与体现。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近代建筑文化观念的演变和租界在中国近代城市和建筑的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这两种文明形态在中国近代社会碰撞的结果,是强制性地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痛苦蜕变,并进而推断出中国近代建筑文化观念的演变,实质上是这种蜕变过程中意识形态演变的外在表现,最后,本文还从世界进化之大势的时空观,对当前中国建筑理论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6.
从谁是中华故地上与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血缘和文化传承关系的最早居民,谁在中华远古史上最早拥有或传播了龙文化,创造了文字和历法等,论证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不是黄帝和炎帝,而是伏羲氏。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是高校应对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开展起来的,具有丰富的社会价值,它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拓展高校共青团工作、丰富校园文化、推进社会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志愿者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社会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有其内涵和特征,具有历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生态文明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价值,是当代社会转型的内在尺度;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更应成为中国文明转型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9.
从文字产生的历史条件,女部字对男部字、子部字在字数、字义、用法和涉及社会生活领域深广度等方面的比差关系,表示一般社会成员和婚姻关系的文字从女不从男,反映祭祀活动的文字较多等方面,论证中国远古文字主要是由母系氏族时代的妇女创造的。  相似文献   

20.
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和精神文化的整体社会功能等方面详细地论述了精神价值的具体体现,指出我国要获得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必须实施物质、精神两个文明建设一齐抓,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并就如何促使国民崇尚精神价值追求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