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制备香兰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兆艳  李广学 《应用化工》2005,34(7):400-404
综述了以各种原料合成香兰素的工艺路线及研究进展,对现有主要的香兰素崔产工艺及产品特点、市场状况进行了叙述、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评价。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香兰素萃取分离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超临界气体萃取分离香兰素工艺的开发,将是今后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香兰素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丁香兰素的合成原理以及工艺,并提出了合成工艺中的一系列要点。  相似文献   

4.
用愈创木酚和乙醛酸制备香兰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愈创木酚和乙醛酸缩合一氧化制备香兰素工艺进行了研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使香兰素总收率达65.6%。该工艺也适用于其它芳香醛的制备。  相似文献   

5.
利用GC/MS手段,对香兰素、乙基香兰素在甘油环境下的化学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产生了新物质香兰素甘油缩醛和乙基香兰素甘油缩醛,化学结构上共有八个同分异构体,并用质谱学方法逐一进行了指定.  相似文献   

6.
香兰素制备中氧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生  姚沛 《化工科技》1999,7(4):42-44
电解氧化亚铜用作香兰素制备的催化剂,催化剂循环使用三次,氧化产率91.1%~99.6%。  相似文献   

7.
乙基香兰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乙基香兰素的性质,应用,合成方法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微生物转化法生产香兰素的研究进展,并与化学合成法进行了比较,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香兰素的制备工艺进展和市场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陈秀清  杨润贤 《广州化工》2010,38(6):40-41,69
分别对香兰素的化学合成法、提取法、生物合成法进行了阐述,不仅详细给出了合成的主要原材料、反应过程,而且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为香兰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松树杂酚油提取物合成香兰素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全球香兰素需求量约 1 5万t/a ,且每年以 5 %的速度递增。生产方法主要有愈创木酚法、木质素法、黄樟素法、丁香酚法、甲酚法和微生物法等。本文以松树杂酚油为原料提取 4 甲基愈创木酚 ,然后利用 4 甲基愈创木酚一步氧化合成香兰素。该新工艺与现有香兰素生产工艺相比较 ,具有原料来源充足、工艺简单、产品选择性高、三废排放少的特点 ,是一条绿色化学工艺。  相似文献   

12.
真菌发酵生产天然脱落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专题“真菌发酵生产天然脱落酸”。通过获得高产菌株并进行高产菌株发酵工艺和产物提取工艺研究,建立了5t发酵罐的天然脱落酸工业化小型中试生产线;进行脱落酸在农作物上的田间药效试验,完成其毒理学研究,制定天然脱落酸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实现其工业化生产和农业实用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电解氧化法制备香兰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愈创木酚和乙醛酸的缩合产物 4-羟基 - 3-甲氧基扁桃酸 ,经电解氧化、脱羧等步骤可以合成香兰素。该方法与化学氧化的方法相比 ,具有工艺简单、能量消耗低、选择性高的特点 ,从而简化了分离和精制步骤 ,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奶粉中的香兰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几种奶粉中的香兰素含量。在最大吸收波长435.0nm处,其吸光度与香兰素含量呈正比,线性方程为y=7.493 42x+0.001 3(r=0.999 7),线性范围为0.010 4~0.165 2g/L,加标回收率为98.6%,RSD为0.34%。该方法重现性好,适用于食品中香兰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用南极红酵母(Rhodotorula sp)NJ-0211发酵生产虾青素。考察了摇床的转速、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对南极红酵母培养的影响,确定了NJ-0211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转速100r/min,时间10d,温度4℃。在此培养条件下,虾青素的含量为873.75μg/g干菌体,比文献报道的高2.5倍。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ce of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biofilms on medical devices is a major cause of nosocomial diseases and infections. Extensive research is directed at inhibiting the formation and maturation of such biofilms. Natural plant-derived phenolic compounds have promising antimicrobial effects against drug-resistant bacteria. The anti-biofilm activity of two selected phenolic compounds (vanillin and syringic acid) was tested against three biofilm-forming methicillin-resistant S. epidermidis strains with different genotypes. Resazurin assay combining crystal violet staining and confocal microscopy was used for biofilm and extracellular polymer substance (EPS) inhibition tests. Effects on EPS compounds such as proteins, extracellular DNA, and polysaccharides were also examined. Combined with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of selected agr quorum-sensing systems and biofilm genetic determinants, our complex analysis of vanillin and syringic acid showed similar biofilm and EPS inhibition effects on S. epidermidis strains, reducing biofilm formation up to 80% and EPS up to 55%, depending on the genotype of the tested strain. Natur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re thus potentially useful inhibitors of biofilms.  相似文献   

17.
18.
研究了一株青霉菌P6 (Penicillium sp. P6)液体发酵产生木素过氧化物酶的工艺条件,考察了青霉菌P6在天然培养基稻米糠、玉米糠、麦糠和合成培养基GMY中的产酶情况,结果表明,麦糠是较理想的底物. 通过单因素方法研究了添加苯甲醇和MnSO4对酶活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对MnSO4添加量、麦糠含量和培养基pH进行了研究,在实验范围内最佳酶活达到了2.69 U/mL. 进一步通过单双因素回归实验研究了麦糠和MnSO4的最佳含量,得到了最佳培养条件为孢子接种量1.1×106 mL-1,培养时间8 d,500 mL三角瓶装液量150 mL. 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麦糠50 g/L,初始pH 4.8, MnSO4 5.66 mmol/L.  相似文献   

19.
通过吖啶橙诱变提高乳酸菌的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结合感官评定发酵乳风味,筛选得到了具有产香潜力的7株乳酸菌突变菌。组合各株产香菌共发酵,得到了一个能产生鲜奶香基的菌株组合。该组合在以蔗糖-葡萄糖(2∶1)为碳源、添加0.5%柠檬酸铵的牛乳产香培养基中,42℃条件下连续发酵菌株La2、Lc1和St2 12 h,发酵液均质后能作为鲜奶香基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