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胶体化学法于水相中直接合成了荧光CdS量子点(QDs)。利用XRD、TEM、UV-Vis、FL等表征手段对所制得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采用NaOH和发烟硫酸对富勒烯C60进行化学处理,合成了富勒烯磺酸基化合物和羟基化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对富勒烯衍生物进行表征,并分别与聚电解质(PDDA)进行了分子沉积膜实验,结果显示富勒烯磺酸基化合物能较好地获得分子沉积膜.  相似文献   

3.
采用NaOH和发烟硫酸对富勒烯C60进行化学处理,合成了富勒烯磺酸基化合物和羟基化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对富勒烯衍生物进行表征,并分别与聚电解质(PDDA)进行了分子沉积膜实验,结果显示富勒烯磺酸基化合物能较好地获得分子沉积膜。  相似文献   

4.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采用乙酸锌和硫化钠合成了硫化锌(ZnS)胶体,采用分子沉积膜技术制备了聚电解质与ZnS纳米颗粒的复合薄膜.在ZnS胶体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上可观察到激子吸收峰,胶体的吸收带边约为313 nm,与其体相材料比较,有明显蓝移现象,显示出量子尺寸效应.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ZnS胶体颗粒为球形,粒径为3-7 nm.吸收光谱显示,聚电解质与ZnS胶体复合薄膜的吸光度随薄膜层数增加而上升;荧光光谱显示,复合膜在380 nm附近有较强发光,随着膜厚度增加,发光强度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6.
采用水相合成法,以三种不同的稳定剂:巯基乙醇,巯基乙酸和巯基乙胺制备了CdTe/CdS核壳结构的量子点.研究了反应时间和稳定剂的种类对量子点荧光的光学特性的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量子点晶体生长时间的增加,量子点的荧光峰向红移,荧光发射强度增加,半峰宽几乎保持不变.稳定剂的种类对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峰的波长有较大的影响.采用CdS对CdTe进行包裹,制备壳核结构的CdTe/CdS量子点.包裹后能增强水相制备过程中量子点在水相中的荧光强度和发光稳定性,改变量子点的荧光特性.采用红外光谱,对稳定剂和量子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dTe/CdS量子点的微观形态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7.
硫化镉半导体具有合适的能带位置,强可见光吸收,可作为光催化反应中的催化剂,以氯化铬、铜试剂为原料,进一步与乙二胺采用水热法合成.光照条件下(λ>420 nm),产氢性能为57.38μmol·g-1h-1,并通过循环实验测试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对硫化镉催化剂测试了其XRD、SEM、XPS、固体紫外以及BET表征,实验结果显示,硫化镉的结构为六方晶体结构,其形貌为分布均匀的一维纳米结构,禁带宽度为2.28 e V,比表面积与孔隙率大.因此,硫化镉可应用于光催化产氢实验.  相似文献   

8.
稀土离子掺杂纳米TiO2的谱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sol-gel法制备不同稀土元素(La,Ce,Pr,Nd,Sm)掺杂TiO2纳米粒子,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样品的谱学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m掺杂引起新的发光现象,荧光谱中两个发射峰的强度随Sm掺杂浓度的改变而改变,而其余稀土元素掺杂只影响纯TiO2发射峰的位置和强度;Ce掺杂造成漫反射光谱的吸收边发生红移,且红移幅度随Ce掺杂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其余稀土元素掺杂则造成吸收边蓝移。  相似文献   

9.
通过一步热聚合法制备纳米碳颗粒/氮化碳复合材料,利用XRD、FTIR、TEM、DRS、PL等手段对纳米碳颗粒/氮化碳进行了系统表征,并考察其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纳米碳颗粒的负载可以显著改善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及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当加入纳米碳颗粒的质量为10 mg时,所得到的纳米碳颗粒/...  相似文献   

10.
以硫粉(S)、氧化镉(CdO)和六水氯化铬(CrCl3·6H2O)为原料,用溶剂热法成功地合成了增强铁磁性能铬掺杂CdS纳米棒.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Cr掺杂CdS纳米棒为纤锌矿结构.透射电镜(TEM)表征不同Cr掺杂CdS的形貌为纳米棒,纳米棒长为200~300nm,直径为50~70nm.电子能量散射谱(EDS)表明产物由Cr、Cd、S三种元素组成.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表明未掺杂的CdS为弱铁磁性,然而Cr掺杂CdS为强铁磁性,Cr掺杂量在x=0.0000到x=0.0727范围内,饱和磁化强度随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加,Cd1-xCrxS(x=0.0727)纳米棒的饱和磁化强度为8.884(10emu/g).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硫脲作为修饰剂,制备了硫化镉(CdS)纳米粒子.X射线衍射谱表明,产物为立方闪锌矿晶型CdS纳米粒子,其晶粒平均大小为4.38 nm.红外和紫外可见光光谱显示,产物表面吸附有硫脲分子,而且在235 nm处有很强的吸收峰.CdS的荧光光谱显示,样品A在409 nm和520 nm处有2个发射峰,分别对应于激子和缺陷发射;样品B在409 nm处有激子发射峰,而没有缺陷发射峰,这表明表面缺陷基本消失,说明增加硫脲的用量可以很好地修饰CdS纳米粒子的表面.  相似文献   

12.
以氯化镉、硫代乙酰胺为原料在水包油(O/W)型微乳液体系中原位合成硫化镉半导体纳米粒子。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制备的硫化镉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硫化镉是纯的球形介孔硫化镉纳米颗粒,粒径约为75nm。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波辅助加热法,将表面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分散在乙二醇溶液中,并使醋酸锌与硫化钠在此溶液中反应,生成的纳米硫化锌粒子原位生长在碳纳米管的表面。生成的纳米硫化锌粒子密集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粒子平均直径大约为1 nm。所生成的碳纳米管负载纳米硫化锌通过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溶液中的碳纳米管不仅起到了负载基体的作用,而且在反应中改变了硫化锌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不可再生石油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开发和利用天然生物材料替代短缺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SEM、红外吸收光谱、XRD、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对东北地区生长的有翅蚜虫的自然巢穴(俗称小咬窝)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光谱分析,发现该巢穴是一种新型自然生物石蜡。通过SEM分析确定该新型石蜡的结构为空心丝状物;红外吸收光谱表明该新型石蜡由饱和或不饱和的长链烃、长链脂肪醇、以及带有芳香烃及其衍生物构成;该新型石蜡XRD衍射图与标准PDF卡PDF#40-1995(正链烷烃,(CH2)x)匹配,并选用性质相似的工业蜡的XRD作对比进一步确定其性质,得出小咬窝原材料的主峰位置(21.694?,24.063?)和工业蜡的主峰位置(21.753?,24.076?)非常接近,可确定物相是相同的,从而确定小咬窝为一种天然生物蜡;对小咬窝原材料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分析,获得发光波长范围为400~460nm,但发光强度非常微弱。  相似文献   

15.
次氯酸根(ClO-)作为消毒剂和漂白剂的有效成分,常用于的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在狭小密闭空间内使用含有次氯酸根的消毒剂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同时ClO-在体内的参与人体的多项生命活动,过量的ClO-存在于人体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极大危害,诱发多种疾病。因此检测ClO-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一锅法,以聚乙烯亚胺为配体合成一种硫化镉量子点荧光探针实现对ClO- 的检测,结果显示,探针对ClO- 的识别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其检测范围在0~40 nmol/L,检测限为0.5 nmol/L。  相似文献   

16.
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金属纳米粒子独特的结构决定了其独特的性能。评述了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CdS(CdSe)等半导体纳米粒子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难回收、成本高、难以实现工业化等问题,以油酸钠为稳定剂,乙醇为溶剂,乙酸镉和硫脲(或硒氢化钠)为前驱物,制备了CdS和CdSe纳米粒子.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广角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等方法,对CdS和CdSe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晶体结构、形貌及尺寸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以油酸钠为稳定剂,乙醇为溶剂时,通过控制一定的前驱物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得到尺寸分布均匀的CdS和CdSe纳米粒子,从而为在环境友好条件下合成CdS和CdSe半导体纳米粒子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光催化制氢,通过模板剂水热合成和浸渍还原法制备出Ag负载ZnS光催化剂.利用XRD、SEM和UV-vis对样品进行结构和光学性质表征,利用光催化分解Na2S+Na2SO3溶液制氢评价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模板剂质量浓度较低而硫源和锌源较多时,样品为棒状,主要以立方闪锌矿结构存在;反之,样品主要为球状...  相似文献   

19.
A new candidate fo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ng organic dyes,CdS carried by car-bon nanotubes(CdS/CNTs) ,is reported. The degradation ratio curves of methyl orange in water phase show that the capability for degradating organic molecules of CdS/CNTs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separated CdS. The degradation ca-pability enhances as the increase of the amount of net CdS catalyst,the ratio of carbon nanotubes to CdS,and the area of the template,and is influenced by the pH value and the temperature of aqueous solu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hotocatalyst of CdS/CNTs is very suitable fo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organic waste removal from 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