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弦电压馈电的直线感应发射器加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直线感应发射器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验提供前期理论参考,介绍了基于网孔矩阵法的直线感应发射器集中参数电路等效模型及其数值算法,对三相正弦电压激励下的直线感应发射器加速特性与电压初始相位、幅值、频率的关系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对于结构参数确定的直线感应发射器,有最佳的电源电压初始相位、幅值和频率对应关系,可以实现其加速性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杨宝峰 《高电压技术》2012,38(4):956-962
为探索直线感应发射器实验方法和分析手段,设计制作了1台直线感应发射器,并进行了实验与仿真分析。建立了直线感应发射器的网孔矩阵分析模型,并根据此数学模型对次级的运动特性、电压电流波形、能量转换效率及电流热效应进行了分析。发射器驱动电源采用两电平的电压源型变频器,在0.96m的直线距离将0.275kg的铝合金次级加速到18.75m/s,次级出膛速度测量值与模型分析的计算值相符,电压电流实验测量波形与仿真波形近似程度良好。实验结果证明网孔矩阵法可作为直线感应发射器分析的有效手段,实验与模型分析过程为感应式线圈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直线感应电磁发射器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对一个两段直线感应电磁发射器进行了分析与优化设计。首先建立了电容驱动的直线感应电磁发射器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编写了系统暂态仿真的仿真程序,给出了系统仿真的流程图。其次比较了直线感应电磁发射器三相电源不同的触发相序对发射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优的触发相序。分析了不同抛体初始位置对出口速度和动能转换效率的影响。最后比较了两段直线感应电磁发射器在第一段电源电压改变时对系统的影响,以及第二段电源电压改变时对系统的影响。从而为下一步的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双定子直线感应电机饱和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电磁场理论,提出一种双定子直线感应电机电感饱和特性的理论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简化的多折线来近似实际的铁心磁化曲线,基于该简化磁化曲线,利用磁路法计算了电机的铁心磁阻及气隙磁阻,并将铁心磁阻折算到气隙磁阻中,推导出一种计及铁心磁阻的电机等效饱和气隙表达式,利用该式可方便的计算出电机饱和电感。另外,该文将三维有限元计算和理论解析计算相结合,有效的计及了电机端部线圈对饱和的影响。最后,建立了双定子直线感应电机的耦合饱和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一种轨道一线圈混合发射器的原理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道-线圈混合发射器综合了轨道式电磁发射能发射超高速发射体和线圈式电磁发射能发射大质量物体的优点,较易使大质量发射体达到超高速。文章叙述了它的结构,分析了它的运动过程和性能,并论述了混合电磁发射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杨宝峰 《微电机》2012,45(5):12-16
直线感应发射器次级的轴向长度直接影响次级与初级的电磁耦合效果,从而影响直线感应发射器的运行特性.根据直线感应发射器的集中参数等效电路模型和现有实验模型,结合实验与仿真分析,讨论了次级轴向长度对出膛速度、能量转换效率、加速平稳性等主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次级出膛速度随次级轴向长度的增加而降低;次级动能转换效率随次级轴向长度的增加而增加;次级的轴向长度接近于整数倍极距时,加速过程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7.
两段直线感应电磁发射器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电容驱动直线感应电磁发射器的暂态特性进行研究,对由18个驱动线圈组成的两段直线感应电磁发射器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首先利用网孔回路的方法建立了电容驱动的发射器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编写了模拟系统暂态过程的仿真程序;其次运用数值仿真程序对发射器进行了动态过程仿真,分析了抛体初始位置对发射性能的影响,在每段得到了一个最优的抛体初始位置来进行放电;最后对实验装置平台进行了描述,对比分析了仿真和实验的电流波形及每段出口速度。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过两段的加速能把300 g质量的抛体加速到142 m/s的出口速度,动能转换效率为9.7%。仿真和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这说明了所编写的程序的准确性以及电容驱动直线感应电磁器的可行性,为下一步的系统性能优化及高速发射器设计提供了仿真及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在原边电路中插入一附加线圈来提高直线感应电动机推力的原理,该原理是建立在三维场的模型基础上的。为了能在直线感应电动机中产生最大推力,设计时考虑到了一些相关因素,提出了决定线圈最佳位置的简单公式。如果附加线圈设计合理,插入原边电路中的位置得当,几乎在直线感应电动机所有速度范围内,电机所产生的推力都会增加到不用附加线圈时的三倍多。  相似文献   

9.
轨道-线圈混合发射器综合了轨道式电磁发射能发射超高速发射体和线圈式电磁发射能发射大质量物体的优点,较易使大质量发射体达到超高速。文章叙述了它的结构,分析了它的运动过程和性能,并论述了混合电磁发射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罗凌雁  徐晓  毛勇 《电气技术》2010,(Z1):31-37
线圈型电磁发射作为电磁发射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很多领域内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线圈型电磁发射器的基本原理,以及线圈外形结构、弹体材料的设计准则。并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影响线圈型电磁发射器发射速度的几个因素,得出了最优线圈型电磁发射器结构外形。  相似文献   

11.
异步电机电感参数的通用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单个线圈作为分析基本单元,引入“绕组函数”概念,在多回路理论基础上,提出一定、转子回路自感和互感系数的精确算法。该算法不受绕组联接形式限制、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2.
电磁轨道发射器的几何尺寸对电感梯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电感梯度是影响电磁轨道发射器性能的重要参数,主要由发射器结构的几何尺寸决定。为此,从Biot-Sa-vat定律出发,考虑了发射过程中轨道上电流分布的趋肤效应,推导了矩形口径电磁轨道发射器电感梯度的理论解析式,通过数值算例研究了结构几何参数对电感梯度的影响规律,并与现有的电感梯度公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小口径电磁轨道发射器中,当轨道厚度从1/3倍口径变为1倍口径时电感梯度降低约20%。由于充分考虑了电枢和轨道几何参数的影响,给出的电感梯度理论公式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刘少克  张文雅 《微特电机》2006,34(8):35-37,41
直线感应电动机是一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特殊电机,文章论述了该种电机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和仿真分析结果,设计和制作了感应线圈型电磁发射器模型。该模型利用控制电路放电时间的方法,克服了传统线圈发射器要在线圈内部加装传感器而使结构复杂的弊病。借助SIMPLORER和Maxwell仿真软件对发射器进行分析。根据仿真结果所设计的模型,在74V电压下,可把质量40g的铁磁材料弹丸加速到4.67m/s。并对模型实验结果和系统性能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该发射器线圈内部磁场分布均匀,可较好地消除弹丸在线圈中抖动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高速长初级直线感应电动机纵向边端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初级双边型直线感应电动机(double-sided linear induction motor,DSLIM)的运行方式和边界条件与短初级DSLIM不同,因而纵向边端效应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依据电磁场理论对长初级DSLIM的动态纵向边端效应进行分析,导出了电机的等效电路模型及其修正系数,结果表明该类型电机在高速运行时纵向边端效应并不明显,通过选择合适的次级极数和工作转差率,长初级DSLIM的纵向边端效应将远小于短初级DSLIM。利用MAXWELL 3D软件构建了电机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到了电机的气隙磁场分布和电磁推力曲线。设计实验用原型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了等效电路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用直线电机直接驱动冲压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以及它的控制方法。和传统式机械冲压机相比,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制造周期短、成本低、控制方便、噪声低和节能等优点。目前已研究完成了50kN以下的科研样机,通过了省级鉴定并获得了多项专利,现已投入小批量生产,效益显著。100kN以上的科研样机作为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正在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7.
高速长定子直线感应电动机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高速长定子双边直线感应电动机(double-sided linear induction motor,DSLIM)的基本原理出发,利用直线电动机的发射曲线和数学模型,采用动子磁场定向的控制原理,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电机的数字仿真模型。用该模型分析电机的动态性能,得到了该类型电机的发射曲线以及电机电压、电流、压频比、功率因数、功率效率、能量效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为脉冲供电系统和驱动系统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利用该类型电机可以实现对大质量物体的发射。仿真结果与基于ANSOFT二维瞬态场计算的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仿真模型具有运算速度快、简单易行等优点,为该类电机控制策略的研究及具体实现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