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降低反应压力对提高催化重整过程的芳烃产率、辛烷值产率及氢气产率有利,是重整发展的趋势。固定床半再生重整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论述了反应压力对重整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并从催化剂,工艺等方面对固定床半再生重整的降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当今,石脑油重整装置正面临着棘手的利润率问题,在催化剂高投资情况下,通过采取最优化方案获取最大利益已迫在眉睫。催化剂的利用和替换在半再生石脑油重整工艺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通过改变生产周期或用研制的最新催化剂替换旧催化剂的方法,一定能获取较高的利润,。额外的产率及催化剂再生频率的减少补偿了替换催化剂的附加成本。  相似文献   

3.
一种低压组合床重整工艺一种低压组合床重整工艺 ,是在低压下使原料油在由两个固定床反应器串联构成的半再生重整反应段中与铂 -铼催化剂接触 ,反应后的流出物全部进入由两个移动床反应器和一个再生器串联构成的连续再生反应段 ,与铂 -锡催化剂进一步接触 ,产物经冷却、闪蒸后分为富氢气体和重整生成油 ,移动床中的催化剂在再生器中再生后返回至移动床反应器循环使用 ,催化剂与反应物流在移动床反应器内形成逆向流动。该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 ,提高了芳烃产率、氢气产率和重整生成油的辛烷值 ;在重整生成油的辛烷值相同或芳烃产率相同时 ,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石科院开发研究的催化得整催化剂的性能,与国外同类剂的对比,两段装填工艺、半再生及连续重整催化剂的工业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低压组合床催化重整装置的设计及考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长岭分公司 0 .15Mt a固定床重整改造为 0 .5 0Mt a低压组合床重整装置的设计及投产标定情况 ,重点介绍了重整催化剂连续再生技术的设计特点。预处理采用预加氢加汽提塔 ;预加氢反应器入口压力 2 .2MPa ,重整前部反应器采用半再生固定床重整工艺 ,后部反应器采用移动床连续重整工艺 ;催化剂再生采用“干冷”循环流程。标定结果表明 :脱戊烷油质量收率 82 .62 % ,辛烷值RON 10 0 .8,能耗 35 64 .9MJ t  相似文献   

6.
着重介绍了沧州分公司15万t/a半再生重整装置选用国产PRT-C/D型重整催化剂的工业运用情况。文章首先介绍了沧州分公司重整装置的现状,以及重整装置的技术特点。阐述了重整催化剂的物理性质、装填情况,最后通过装置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及相关质量等情况对催化剂的优缺点给予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7.
重整生成油选择加氢脱烯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重整生成油脱烯烃工艺及催化剂。目前半再生重整通常采用后加氢工艺,芳烃损失大,连续重整一般采用颗粒白土精制工艺,脱烯烃精度高,白土用量大,寿命短,污染环境。采用高选择性加氢脱烯烃技术处理连续重整生成油可取代传统的白土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重整芳烃中烯烃的脱除工艺及催化剂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概况了国内外重整芳烃中烯烃的脱除技术进展和催化剂的研究开发情况,提出了我国发展重整芳烃中脱烯烃工艺和催化剂的研究思路,开发能够替代工业白土、具有较高活性和稳定性、能多次再生的催化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装置规模和产品苛刻度下连续重整和半再生重整反应特征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在不同产品苛刻度要求下连续重整装置的经济规模。文中给出的示例,原料芳烃潜含量约 41%;平均反应压力连续重整为 1.2MPa,半再生重整为 0.35 MPa;反应体积空速连续重整为 2.2 h-1,半再生重整为 20 h-1;连续重整采用铂铼催化剂,半再生重整采用铂锡催化剂。基于给出的原料和产品价格,比较结果表明,以产品RON分别为95和97作为产品苛刻度要求的两个点,装置规模低于0.3 Mt/a时,半再生重整的经济性明显优于连续重整;装置规模为0. 4 Mt/a时,在低苛刻度下,半再生重整的经济性好,在高苛刻度下,连续重整优越;装置规模高于 0 5 Mt/a时,连续重整经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Triconex三重冗余控制系统在连续重整装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催化剂连续再生系统是连续重整装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装置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参与反应的催化剂进行连续再生,控制逻辑非常复杂,对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很高,介绍了连续重整装置再生ESD的构成和Triconex三重冗余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工艺过程对控制逻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烷烃催化制低碳烯烃是增产丙烯的新途径。本文阐述了蒸汽裂解技术的现有问题,综述了催化裂解与催化氧化催化剂体系和反应规律的研究进展,并对两种路径的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催化裂解的发展方向是开发新型分子筛催化剂,使烷烃可以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发生裂解,实现增产低碳烯烃而降低干气产率的目标。深入研究催化脱氢作用机理,开发低温高选择性催化剂,加强反应体系的工艺研究是催化氧化实现工业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稠油水热催化改质降黏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水热催化改质降黏开采技术是一项极具潜力的稠油开采新技术。在介绍稠油水热催化改质降黏开采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综述了稠油水热催化改质降黏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稠油水热催化改质降黏方法和催化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稠油水热催化改质降黏催化剂的发展方向是开发高活性的催化剂体系,使稠油在更为温和条件下即能发生水热催化改质反应;将水热催化剂与其它降黏方法配合使用,开发复合型、集成型降黏工艺,发挥多种降黏手段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烯烃歧化催化工艺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烯烃歧化催化工艺的进展,介绍了Phillips Petroleum,IEP,Shell公司制备载钨、载钼及载铼催化剂的方法。针对我国国情,指出应重点开发了烯制丙烯和戊烯或丁烯制乙烯和己烯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4.
二甲苯异构化催化剂及催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二甲苯异构化催化剂及催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并对二甲苯异构化催化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二甲苯异构化催化剂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对新型分子筛的反应机理和改性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几种合成季戊四醇酯的方法。重点介绍了酯化反应合成季戊四醇酯的催化剂和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同时阐述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研制高活性,可循环使用和后处理简单的催化剂仍然是酯化反应合成季戊四醇酯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王丽娟 《石油化工》2012,41(6):719-727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石化公司及科研机构在主要石油化工催化剂领域的研究开发现状,包括乙烯/丙烯催化剂、苯乙烯催化剂、甲苯歧化及烷基转移催化剂、环氧乙烷催化剂、丙烯腈催化剂;分析了绿色催化工艺、新原料替代路线以及新型催化材料的开发应用等当前石油化工催化剂领域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提出注重发展绿色工艺及原料替代过程催化剂、提高催化剂生产过程技术水平,从而提升我国催化剂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乙烯齐聚合成α-烯烃用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乙烯齐聚用催化剂研究进展.催化剂主要有烷基铝系、钛系、镍系、铁系、铬系、锆系等.其中镍系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产品分布可调、反应条件温和等优良性能.铬系催化剂则可以高选择性的合成1-已烯和1-辛烯.  相似文献   

18.
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工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何奕工  舒兴田 《石油化工》2002,31(9):759-763
讨论了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工艺在清洁燃料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简介了目前石油炼制工业中使用的液体酸烷基化工艺;详细介绍了正在研究开发的固体酸烷基化技术;对在烷基化反应中应用的新型固体酸催化材料和新催化反应工艺的探索和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典型直馏石脑油的烃类组成特点以及烃类在分子筛催化剂上的扩散和吸附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ACE)装置考察了反应温度、油剂接触时间和催化剂活性对直馏石脑油催化裂解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直馏石脑油馏分富含的小分子饱和烃在常规分子筛催化剂的孔道中扩散阻力小,具有较弱的吸附性能,同时催化裂解反应活化能较高。对此提出需开发多级孔沸石材料、改善小分子饱和烃吸附性能以及实现高苛刻度反应环境的技术构思,以推进石脑油催化裂解技术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载体、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与多相催化剂的制备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多相(非均相)催化剂主要是Mo(w)Ni(Co)/A12O3加氢处理催化剂和PtRe/Al2O3催化重整催化剂的制备研究作一概述。讨论的重点集中在原子水平上研究载体的性质、金属一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载体和相应催化剂的表面性质或表面结构(形貌)的影响。除了采用TPR、DRS、ESCA、IR和微型反应色谱等技术之外,还采用了一种新的表面测试技术PASCA(Positron annihilati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 analysis)来表征这两类催化剂。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提出了开发新型加氢处理和催化重整催化剂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