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正>纸浆期货自2019年6月10号起就步入了一个长时间的震荡阶段,目前从纸浆整体的基本面来看,依旧是处于一个高供给高库存的状态。我国2019年1—9月累计进口1981.7万t,同比增加6.1%。青岛和常熟的库存虽然没有明显增加,但依旧维持在高位。相比年初纸浆经历的快速下跌,目前阶段纸浆下跌速度趋缓,持续在低位震荡。后续很难再看到纸浆持续的较大幅度的下跌,因为针叶木浆绝对价格在历史上来看偏低,浆价下跌的边际速度走弱;下游方面纸价目前稳中有涨,纸厂利润丰厚,下游消费 相似文献
6.
7.
正提到市场走势或者是未来展望,一般由四大因素决定,分别是宏观经济、市场供给、市场需求、替代品,这四个方面不是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关联。接下来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展望中国浆纸市场未来的走势。提到市场走势或者是未来展望,一般由四大因素决定,分别是宏观经济、市场供给、市场需求、替代品, 相似文献
8.
中冶纸业集团副总经理黄显淑对2011年我国纸浆和纸张市场、影响因素作了详尽分析,对2012年纸浆和主要纸张品种的价格走势作了分析和预测,为造纸企业做好2012年的生产、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6年下半年,“涨价”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浆纸市场的主旋律。此轮涨价是否会是全球经
济复苏给造纸行业带来的“小阳春”?还是浆纸价格过山车走势的开端?亦或是行业价格逐渐回归理
性?对此,亚太森博市场分析师王涣涣先生撰文从短期全球纸浆生产库存、中期供需关系和下游纸厂价
格传导等方面,揭开浆价上涨表象后的本质,展望2017年浆纸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中冶纸业集团黄显淑副总经理对2010年我国纸浆、纸张价格走势,影响因素及2011年纸浆、纸张价格趋势作了分析和预测,为造纸企业在2011年调整产品结构,做好生产和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经过3年多的低谷徘徊,1999年下半年中国的浆纸市场步国际市场的后尘开始真正地复苏,复苏的力度及底气较强,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追随国际浆纸市场的强劲攀升而抬头。 2.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的调整缓慢复苏,包括政府政策的着意倾斜,如税收及产业政策等。 3.随着城乡经济及各个行业的现代化结构性变革和发展,中国纸制品市场高档化比例增大,进口木 相似文献
12.
<正>1 2015年我国经济形势简述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遭遇到不少预期内和预期外的冲击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2015年GDP增长6.9%,25年来首次跌破7%(见图1)。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特征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各领域分化加剧,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过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结构性衰退和结构性繁荣并存,行业景气度差 相似文献
13.
14.
RISI 中国浆纸价格指数是在RISI多年全球浆纸市场研究基础上,对中国浆纸市场价格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而成的,旨在帮助客户更好地把握行情变化、了解市场趋势。本文介绍了中国浆纸市场2017 年的价格行情。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是中国造纸行业自金融危机以来最困难、市场最疲软的一年,表现在市场需求不旺、企业赢利水平降低、大部分企业亏损严重、库存高企、造纸行业出现结构性的产能过剩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欧债危机漫延,北美、欧洲需求下滑,纸张出口量减少;另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国内消费需求降低,呈观望状态,从而影响了以包装和快速消费品为主的造纸行业. 相似文献
16.
正(1)宏观经济环境向好,GDP增长、汇率及大宗商品变化趋势利于浆纸市场健康发展。(2)未来三年纸浆供应偏紧,价格很有可能会突破历史高位。(3)废纸政策继续发酵,进一步增加木浆需求。(4)中国主要纸种生产难以满足需求,供需变化带动全球纸价提升。(5)市场集中度提高,进一步有利于行业自律和价格稳定。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从《中华纸业》2018№9摘要6.结论(1)宏观经济环境向好,G D P增长、汇率及大宗商品变化趋势利于浆纸市场健康发展。(2)未来三年纸浆供应偏紧,价格很可能会突破历史高位。(3)废纸政策继续发酵,进一步扩大木浆需求。(4)中国主要纸种生产难以满足需求,供需变化带动全球纸价上涨。(5)市场集中度提高,进一步有利于行业自律和价格稳定。 相似文献
18.
19.
宏观经济形势2006年上半年经历了经济周期的最高点后,2007年全球经济以软着陆方式稳定回落。经济增长缓慢的近因是近年来能源价格的持续上升以及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国家货币政策控制力度加强,另外还有在中国实施了更为严格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20.
1新闻纸2006年第一季度,对亚洲新闻纸市场价格变化的预测有不同的报告。有些报告称价格上涨了25美元/t,有些报告称价格没有变化,甚至可能稍有下降。总的来说,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来源、不同的买家规模,价格变化表现也不同。据估计,香港一季度平均交割价上扬10美元/t。市场分析的不同结果似乎反映出2006年的一些不确定性:需求到底有多强?中国大陆或欧洲是否能有更多的供给?答案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一季度的需求会季节性放缓,有些买家希望支付更高的价格来保证产量。几个不同市场的同季度相比,2005年第四季度需求出现好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