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港常压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悬浮床加氢技术和水溶性分散催化剂对大港常压渣油进行了轻质化和改质研究。对催化剂金属组成、催化剂应用条件和生焦率及转化率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考察。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加入量300μg/g、反应温度430℃、空速1.0h-1和反应压力7MPa条件下单程通过反应处理大港常压渣油得到轻柴油和减压馏分油的收率分别为21.2%及47.7%。甲苯不溶物收率低于1.4%,渣油(<524℃馏分)的转化率可达到80%以上。催化剂组成和反应温度对原料转化和反应过程的生焦有较明显的影响。反应时间增加转化率和生焦倾向都增加,反应压力升高转化率变化不大,生焦倾向减少。尾油循环能进一步提高常压渣油的转化能力,但提高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2.
以中海油惠州炼化提供的减压渣油为研究对象,在自主研发的渣油悬浮床加氢装置中进行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氢分压、催化剂质量分数以及空速对转化率、产物各馏分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460℃、氢分压14MPa、氢油体积比1000∶1、催化剂质量分数300μg/g、空速1.0h-1的最优反应条件下,渣油转化率为 90.50%,生焦率为5.01%。同时分析了渣油悬浮床加氢反应的反应机理与抑焦机理,可为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的工业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利用质量分数电导率法研究了克拉玛依常压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在不同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下的胶体稳定性,并验证Yen T F渣油胶体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常压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体系的胶体稳定性在生焦诱导期内下降迅速,在生焦诱导期后下降趋于缓慢;反应温度的升高使体系胶体稳定性下降。从反应后产物的族组成及其数均相对分子质量探讨了体系胶体稳定性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随着反应的进行,克拉玛依常压渣油体系中作为分散介质的饱和烃和轻芳烃含量逐渐上升,作为胶溶剂的胶质含量显著下降,其可溶质相对分子质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作为分散相的沥青质质量分数及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在生焦诱导期内上升,在生焦后开始下降。胶体体系族组成及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破坏了该体系原有的稳定结构,导致了体系胶体稳定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对轮古稠油和某煤焦油进行了悬浮床加氢裂化共处理改质的反应。反应条件为:煤焦油与稠油质量比1∶3 , 反应温度430 ℃, 室温下氢气初压7.0 M Pa , 反应时间60 min , 催化剂质量分数为200 μg/ g 。研究表明:在氢气和分散性催化剂存在下的反应有效地抑制了生焦及产气率, 增加了中间馏分油的收率。从生焦指数及生焦量来看, 镍催化剂的催化加氢性能优于铁催化剂, 油溶性的NiNaph 催化加氢性能明显高于水溶性的Ni(NO3)2 。不同的原料配比改变了反应产物分布。对稠油与煤焦油共炼产物分离, 选取尾油切割点420 ~ 430℃, 可以作为接近于生产90#道路沥青的原料。  相似文献   

5.
以克拉玛依炼油厂常压渣油为原料,在高压釜中进行悬浮床加氢反应。反应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440℃,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 000μg/g,尾油循环量分别为0,15.0%,20.0%和25.0%,对反应后产物进行常减压蒸馏,切割馏分为IBP~180℃(汽油),180~360℃(柴油),360~500℃(蜡油)及大于500℃(尾油)。得到的各馏分用非水电位滴定法测定碱性氮含量,用化学发光定氮法测定总氮含量。研究表明:增大尾油循环量使进料中总氮和碱性氮增加,而增加的这部分碱性氮和总氮在反应过程中主要富集到尾油中。产物中的碱性氮和总氮主要集中在蜡油和尾油中,只有10%左右分布到汽油和柴油中,悬浮床加氢汽油和柴油中的碱性氮占馏分氮的质量分数较高,为50%~70%,蜡油、尾油中约为30%。  相似文献   

6.
根据工业上对渣油裂化产物质量评估的实际要求,本文按照固定沸程划分集总组分对渣油加氢催化裂化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Mo-Ni系列催化剂上渣油加氢裂化反应过程分析,认为该过程具有明显的连串反应特点,并据此提出新的反应网络,建立了六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大于524℃组分转化对产品分布的影响,用四组分SARA法对残渣油进行分析,将沥青质和胶质、芳香分和饱和分划分为两个集总组分;小于524℃部分划分为减压馏分油(VGO)、中间馏分油、石脑油和气体等4个集总组分。六集总模型简洁且清楚地模拟了Mo-Ni系列催化剂存在下渣油加氢裂化和产品生成的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反应网络清晰合理,可以较好地预测产品分布;模型参数少(5个),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快速悬浮烟气脱硫的脱硫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钙硫比、趋近绝热饱和温度、烟气在吸收塔内的流速以及石灰浆滴的粒径大小和分布等因素对该工艺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系统脱硫效率影响最为明显的参数是脱硫塔出口的趋近绝热饱和温度和钙硫比.得出了最佳的温差为10℃,最佳钙硫比为1.5。  相似文献   

8.
根据工业上对渣油裂化产物质量评估的实际要求,本文按照固定沸程划分集总组分对渣油加氢催化裂化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Mo-Ni系列催化剂上渣油加氢裂化反应过程分析,认为该过程具有明显的连串反应特点,并据此提出新的反应网络,建立了六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大于524℃组分转化对产品分布的影响,用四组分SARA法对残渣油进行分析,将沥青质和胶质、芳香分和饱和分划分为两个集总组分;小于524℃部分划分为减压馏分油(VGO)、中间馏分油、石脑油和气体等4个集总组分。六集总模型简洁且清楚地模拟了Mo-Ni系列催化剂存在下渣油加氢裂化和产品生成的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反应网络清晰合理,可以较好地预测产品分布;模型参数少(5个),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快速悬浮烟气脱硫的脱硫特性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钙硫比、趋近绝热饱和温度、烟气在吸收塔内的流速以及石灰浆滴的粒径大小和分布等因素对该工艺脱硫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对系统脱硫效率影响最为明显的参数是脱硫塔出口的趋近绝热饱和温度和钙硫比 .得出了最佳的温差为 10℃ ,最佳钙硫比为 1.5 .  相似文献   

10.
以克拉玛依炼油厂常压渣油为原料,在重质油加氢实验室中试装置进行悬浮床加氢反应:反应时间为1h,催化剂质量分数为800μg/g,反应温度分别为410,430,440℃。对反应后产物进行常减压蒸馏。采用柱色谱法对克炼常渣及其悬浮床加氢尾油进行四组分分离,测定了各组分的酸值,考察了常压渣油及其悬浮床加氢尾油中酸性含氧化合物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克炼常渣中的酸性含氧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胶质中;克炼常渣悬浮床加氢尾油中的酸性含氧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胶质和沥青质中。  相似文献   

11.
12.
对辽河常渣及其悬浮床加氢尾油中酸性含氧化合物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辽河常渣在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试装置中进行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反应后产物经常减压蒸馏后,分离为〈500℃馏分及〉500℃加氢尾油。采用柱色谱法将辽河常渣分别进行四组分及六组分分离,将辽河常渣悬浮床加氢尾油进行六组分分离,测定了各个组分的酸值。结果表明,辽河常渣四组分中的酸性含氧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胶质中。辽河常渣六组分中,酸性含氧化合物主要分布在重芳烃中。辽河常渣悬浮床加氢尾油的六组分中,酸性含氧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胶质中,其次是重芳烃。  相似文献   

13.
在双功能催化剂上 ,利用连续流动固定床微反装置 ,进行了四氢萘加氢裂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得到了详细的产物分布并推测了 7集总反应网络。当反应温度为 380℃时 ,四氢萘加氢裂化反应主要以异构裂解反应途径为主 ;当反应温度为 32 0℃时 ,主要以加氢裂解反应途径为主。当双环裂解率达 70 %时 ,单环收率仍可达 95 %。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加氢裂化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加氢裂化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炼油厂年产8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