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孤东油田油井携砂举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孤东油田开发需要,借助砂粒在流体(水和油)中沉降实验,研究砂粒在流动液体中的运动规律,确立了砂粒沉降速度与井眼流体平均速度间的相关关系式,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同时结合常规有杆泵抽油井生产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以油井携砂安全产为前提,提出了一套有杆泵抽油井在携砂生产条件下的参数优化设计理论,并在孤东油田应用,取得阶段成果,为出砂油井管理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孤东油田是一个疏松砂岩油藏,出砂严重,油井生产过程中砂卡砂磨现象突出。本文在分析出砂油井生产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具有防砂和耐磨性能的抽油泵,它有较好的防砂耐磨性能,配合机械和化学防砂方法使用,对含砂原油的开采有较强的适应性。经现场试验表明该泵防砂抗磨性能好,施工成功率高,有效期长,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孤东油田防砂工艺技术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春  汤志强 《油田化学》1999,16(2):185-187,194
本文概述了了孤东油田近十多年来研究成功并推广了应用的几种防砂工艺技术,介绍了这些技术的应用条件和现场应用情况,并就防砂工艺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孤东油田注水井纤维复合防砂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提高注水井防砂的成功率,在覆膜砂中加入经过表面处理的纤维,不但可以增加纤维固结体的挡砂性能,而且对渗透率也没有伤害。探讨了固化温度、固化时间、耐介质性、携砂液的种类和用量以及支撑剂粒径等对纤维复合防砂体的影响。纤维的加入提高了防砂体的早期抗压强度(即固化12~24h时的抗压强度),作业占井周期由原来的关井4d缩短为2d;而且纤维复合防砂体的挡砂强度可达5MPa,可以满足注水井防砂要求。该技术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的防砂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孤东油田化学防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孤东油田砂岩油藏胶结疏松,油水井出砂严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发并应用了适合不同开发阶段的一系列化学防砂方法,即酚醛溶液地下合成防砂、脲酚树脂溶液防砂、干水泥砂防砂、酚醛树脂涂敷砂防砂、低温涂敷砂防砂、轻质涂敷砂防砂、复合砂防砂、固结砂防砂、LS-1固液两相材料防砂等9种方法,介绍了每一种防砂方法的原理、选井条件、工艺技术特点、应用情况及效果。  相似文献   

6.
孤东油田防砂现状及技术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东疏松砂岩油藏胶结物以粘土为主,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砂日益加剧,近十年先后采用滤砂管、绕丝筛管砾石充填、水泥干灰砂、涂敷砂、脲醛树脂溶液等防砂方法,效果明显。文中对各种防砂工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防砂技术面临的新问题,制定了相应的防砂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压充填防砂工艺在孤东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孤东油田长期停产井的成因 ,吸取水力压裂的技术优点 ,形成了高压充填防砂工艺。该工艺通过把PFS封隔充填一体化工具及绕丝筛管下入井内 ,利用人工充填到油层中的充填砂体和充填在井筒内的充填砂体的完整相连 ,明显改善了近井筒范围内的液体的渗透条件 ,很好地解决了防砂与防堵塞不能统一的问题。采用这种防砂工艺完成高压充填防砂施工 186口油井 ,成功 176口 ,一次成功率 95 % ,日产能力 85 7t,阶段有效期 193d ,累计增油 13 3万t,投入产出比为 1∶7 2。  相似文献   

8.
孤东油田防砂井产能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防砂是疏松砂岩油藏维持油井正常生产的主导措施。将产能比作为防砂措施效果的评价指标,考虑达西流和非达西流影响,计算4类防砂方法形成的附加流动区域的附加表皮系数,推导了计算产能比的公式。用流入动态表征油井的产能,用上述公式预测油井防砂后的流入动态,与防砂前油井流入动态对比,即可预测防砂后油井产能。该方法计算简单,需要的基础参数较少,计算结果可靠,便于现场应用。对孤东东6区防砂井的产能预测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图1表1参5  相似文献   

9.
孤东油田储层出砂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孤东油田是典型的疏松砂岩油藏,油层埋藏浅,压实程度差,胶结疏松,易出泥砂。随着油田进一步开发,油层出砂进一步加剧,造成油水井“躺井”不断增加,其中部分油水井出泥砂严重造成无法治理。为此开展孤东油田敏感性评价、配伍性评价、岩性分析、岩心流动实验等出泥砂机理研究,分析各因素对孤东油田出泥砂影响,为开展治理研究提供借鉴,提高孤东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疏松砂岩油藏开发到中后期,由于存在着油层出砂与出水的双重矛盾,油田防砂、堵水的工作量与难度不断加大,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防砂与堵水一体化新工艺。确定了FD- 1与FD- 2两种防砂堵水剂配方,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确定了扩孔剂的类型与用量,考察了各种地层因素对防砂堵水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现场施工的方法与顺序以及计算防砂堵水剂用量的公式。现场试验 2 0多井次,防砂有效率 91.7%,堵水有效率 76%,累计增油 12 15 4t,表明该防砂堵水剂配方合理,现场施工安全可靠,防砂堵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孤东油田是我们投入开发的大型稠油疏松砂岩油藏,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生产,综合含水94%,出砂严重,年产油312万吨。在地面生产系统中,采用了游离水脱除、液-液旋流污水除油、旋液环流式高含水除砂、三次采油注聚合物工艺及复合驱和稠油热采等配套工艺技术,实现了地面生产系统整体配套节能降耗,控水稳油,提高了油田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2.
针对孤东油田注入水水质差,井下管柱锈蚀、结垢严重,致使测试仪器遇卡、遇阻及落井事故较多的现状,开发了新型通井打捞工艺,主要在动力源、井口装置及井下工具等方面做了大量改进,使其更适合孤东油田的测试打捞作业.该工艺自1998年应用以来,每年完成通井50余井次、打捞60余井次,打捞成功率100%.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油藏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对调剖的选井、堵剂、施工参数与效果评价等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区块整体调剖选井决策、堵剂决策、施工设计、效果评价的一体化。运用该决策技术对孤东油田七区西54-61区块进行治理,使该区块开发效果明显改善,日增油69.9 t,综合含水下降0.2%,提高采收率4.05%,增加可采储量738×103 t,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各油区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隐蔽性油藏已成为勘探的热点和重点,而微构造圈闭油藏是介于一般构造油藏和隐蔽性油藏之间的一种油藏模式。以孤东油田周边勘探为例,总结出微构造圈闭成藏模式主要有三种,即背斜微构造、断鼻微构造、断块微构造,此外,还有复合型的微构造圈闭油藏,如岩性+微背斜构造圈闭油藏等;并对其勘探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由于微构造圈闭油藏所处的特有构造位置及其“微型”特点,其勘探方法将有别于一般构造圈闭的勘探方法,从资料要求、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含油性分析及圈闭评价四方面介绍了勘探经验。  相似文献   

15.
防砂用纤维的筛选及其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覆膜砂中加入经过表面处理的纤维,只要纤维的种类、长度、直径和加量选择合适,其抗压和抗折强度都相应增大,尤其抗折强度增大较多。所以,在覆膜砂中加入纤维,可以提高覆膜砂的挡砂强度等性能。经过大量试验,确定了覆膜砂中添加纤维的种类、长度、直径、加量和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该技术在孤东油田已投入使用,试验2口井,防砂成功率100%。  相似文献   

16.
孤东油田是一个高渗透,河流相沉积的疏松砂岩藏,经过多年的高速开发,采出程度较高,剩余油越来越少且分布零散,措施效果逐年下降,为了提高油田开发后期水驱油效率,挖掘层内,层间剩余油的潜力,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注水开发交果,1998年以来,在深入开展油藏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应用PI决策和RE决策技术,优化封堵方案和设计,同时开展封堵封窜技术研究和应用,取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孤东油田沙河街组水淹层测井评价方法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俊胜  罗娜 《石油物探》2001,40(3):48-56
首先,基于孤东油田沙河街组水淹层测井资料和岩心物性分析资料,建立了本区水淹层孔隙度、渗透率、原始含油饱和度等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其次,利用水分析资料和自然电位测井(SP)资料,建立了本区混合地层水电阻率与SP、泥浆电阻率和泥质含量的关系;综合利用遗传约束优化方法,建立了考虚水淹影响因素的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然后,讨论了储层与油层识别问题。最后,应用上述方法对孤东油田沙河街组近200口水淹层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解释,通过对比,其处理解释结果与已知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孤东油田挖潜剩余油实用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近几年,孤东油田在剩余油描述与挖潜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利用老区新井、碳氧比测井、精细油藏描述等技术预测剩余油分布区,采用在老区打水平井、聚合物/石油磺酸盐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等实用技术挖潜剩余油.截至2007年12月.孤东油田已钻水平井43口,累计增油42×104t.新井钻遇有效厚度核算、产能到位率评估、实际钻遇情况与设计指标对比、新井产量与同层老井产量对比认为.老区新井改善了资源利用程度、提高了产能和采收率.孤东油田自2003年9月开展国内首例聚合物/石油磺酸盐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截至2007年12月,累计增油13.1×104t,翁氏模型预测和修匀-递减法标定二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7.6%.扣除无效采液后的可采储量预测、消除开发时间差异后的产量指标评价、应用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划分油田开发阶段等评价方法深化了对开发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东七区西馆陶组Ng5~(2+3)砂层组经过长期开发,油层表现出高含水特征。为了研究高含水条件下的剩余油分布,文中应用聚类分析,优选有效厚度、流动带指标、含油饱和度等动、静态参数,判别流动单元类型,精细描述油藏储层特征分布。采用动、静态地质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可将该砂层组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4类,以Ⅱ,Ⅲ类流动单元为主,含油饱和度在流动单元划分中起主要作用。对经过长期开发后含水率普遍较高的油藏来说,划分储层流动单元,有利于确定下一步挖潜区域,对进一步开发剩余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