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惠恩 《甘蔗糖业》1998,(1):21-24,17
0引言甘蔗育种工作是一种代价高和花时间长的工作。长期以来,甘蔗育种工作者应用传统的有性杂交方法育成一个优良品种以供制糖工业推广应用,时间短则8—10年,长则15—20年,所耗资金,少则100万美元,多则达几百万美元。虽然,许多产糖国家和地区已经卓有成效地通过有性杂交育成和开发了不少抗病品种、高精品种以及适应不同纬度和不同收获期的品种。但是,基于经济因素的要求,缩短育种周期和提高育种效益,国外甘蔗育种工作者改革育种技术,巳耿得一定成效,现简要介绍于下。1甘蔗育种变革的起因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巴西糖酒联…  相似文献   

2.
书讯     
《现代甘蔗改良技术》主编:李奇伟,副主编:陈子云,梁洪 本书由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专家编著,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甘蔗改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全书分育种篇、栽培篇和植保篇三部分。 育种篇在介绍甘蔗糖业生产及品种改良概论的同时,阐述了甘蔗品种资源、杂交育种技术、抗性  相似文献   

3.
云南甘蔗有性杂交育种亲本的使用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40年来云南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的资料,从亲本类型,利用方式,重要组合及血缘系统等方面分析了甘蔗品种选育的效益,探讨了提高甘蔗育种效益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CP品种病害研究近况任大方等,甘蔗,1994,l(4),回~2甘蔗农业文摘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农业部运河点甘蔗育种场CP品种几种病害的近况。这些病害包括甘蔗温性锻纹病、甘蔗黄叶综合症、甘蔗干稍癌病、甘蔗杆状病毒病和白条病。这些病害信息对我国的甘蔗引种工作(特别是品种检疫工作)和这些病害的防治工作有很大帮助。利用生物技术快繁甘蔗良种的研究何新民等,甘蔗,1994,1(4),3~7甘蔗农业文摘本试验探讨了用甘蔗腋芽静态培养技术,快繁甘蔗良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等问题。结果表明:l、腋芽液态静止上培养技术,不经过脱…  相似文献   

5.
谭裕模 《甘蔗糖业》1991,(1):19-22,14
为甘蔗育种提供足够的杂交种子和利用各省(区)甘蔗品种资源进行基础杂交,为高贵化育种计划创造出优良材料,我国有几个省的甘蔗育种单位正在进行人工诱导甘蔗开花及杂交试验。本文主要讨论了在我国人工诱导甘蔗开花的必要性和分析讨论了影响甘蔗抽穗开花的主要因素,希望本文对甘蔗的育种实践能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广西蔗区优良甘蔗品种多系布局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广西甘蔗品种种植的单一性形势依然严峻,甘蔗品种仍以台糖系列为主导。本文就广西甘蔗品种种植的现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西蔗区优良甘蔗品种多系布局,提出:必须创新甘蔗育种理念,进一步加强甘蔗育种研究工作;必须加强蔗区甘蔗品种调研,进一步调整优化甘蔗品种种植结构;必须进一步加强甘蔗优良品种的引种筛选与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甘蔗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必须进一步加强甘蔗优良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应用。这对加快推进广西优良甘蔗品种多系布局,促进广西乃至全国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世界主要植蔗国通过甘蔗抗病育种,成功地控制了蔗区重要病害流行的情况。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大陆部分蔗区蔗病流行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大陆甘蔗育种计划普遍忽视抗病有种所致。本文还介绍了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学研究所在开展甘蔗抗病有种方面所进行的工作,即在现有的育种程序中增加抗病性鉴定,以及从常用杂交亲本中筛选抗原等情况。并探讨了在大陆开展抗病育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几十年来广西甘蔗品种更替过程与蔗糖业生产发展的关系,新良种的推广大大地促进了广西蔗糖业的发展;估测广西近年来甘蔗良种的推广效果,仅过去的10年来,因推广甘蔗新良种结蔗农和企业、国家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44.715亿元,其中接糖11号的经济效益就达35.142亿元;提出甘蔗新良种的推广问题及育种策略思考。广西良种的选育种及推广必须考虑蔗农、国家、企业利益,品种的早、中、晚不同熟期的丰产品种合理搭配在广西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增广设计甘蔗品种试验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增产随机区组设计,对17个甘蔗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并以蔗茎产量分析为例,对这一试验设计的统计分析过程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结果表明,排名前10名的品种之前,产量差异未达统计学差异显著水平。ROC24,甘引8号,C25,ROC10和粤农87-1305是产量排名最后的品种,它们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应用增广设计,甘蔗育种工作者可测定选系的试验误差,将品种测验和品系测验结合于同一个试验中,并可在品种间、品系间以及品种和品系间进行有效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国际甘蔗技师协会(ISSCT)甘蔗育种专题讨论会(1991年8月5~7日,美国路州)的一些情况,并就我国甘蔗育种的某些方面与国际发展动态作了初步的比较和思考,建议国内甘蔗育种应当增加甘蔗实生苗数量及其入选率、加强抗病育种的研究,重视与国外的种质与科技信息交流,扩大计算机在甘蔗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浅谈甘蔗CP系列亲本的育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所1959~2000年选用CP系列亲本配置杂交组合的育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用CP系列亲本选育出多个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并对主要的含CP系列亲本且育出甘蔗品种的杂交组合进行了细胞质源和遗传组成源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解放44年来广东省甘蔗选育种的实践及其新策略──王鉴明,福建甘蔗,1997(1):4~6解放前,广东省甘蔗选育种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个别私人甘蔗场引进台湾及引进菲律宾的甘蔗品种。解放后,广东省人民政府在顺德五沙设立了甘蔗试验场,大力推广台糖134,使该品种在长达20年时间内一直成为广东省的主栽品种。与此同时,也开展了甘蔗有性杂交和选育种工作,70年代以来,广东省自育甘蔗品种推广面积的比例逐步增加,1995年占全省植蔗总面积达66.73%。广东省甘蔗选育种今后各时期的工作重点;"九五"期间应继续以自育的早、中熟品种及…  相似文献   

13.
国外甘蔗育种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细胞工程、基因转移、遗传工程为特征的生物技术作为生物学研究中的一种必备手段已经得到广泛运用。近年来,澳大利亚和美国等甘蔗种植大国已在基因文库构建,分子标记或基因定位,甘蔗病害分子诊断及转基因甘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四个方面加以简要介绍,以促进我国甘蔗抗病育种和病害诊断水平的提高。国外甘蔗育种生物技术研究进展@王中康  相似文献   

14.
对广西目前甘蔗品种的浅析——彭绍光,广西蔗糖,1997,3,10—13本文分析广西目前推广的甘蔗品种。桂糖11号是广西的主栽品种,种植面积最多,直到今天还没有找到代替它的品种。原因是用作杂交的亲本均是热带种、印度种和割手赛种的后代,亲缘狭窄。今后必须充实甘蔗近缘植物种质资源,以期丰富甘蔗遗传的异质性,拓宽选择余地。本文对国家“九五”甘蔗育种计划和引种做法提出看法。4个甘蔗新品种的性状表现——潘世明等,福建甘蔗,1997,(2),17—20·甘蔗农业文摘·对4个甘蔗新品种二年新宿试验表明:闽糖87-910增产显著,增产和增…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印度甘蔗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的一些情况。在印度坎纳诺尔(Cann-anore)保育了3303个无性系,在哥印拜陀(Coimbatore)保育了915个无性系。甘蔗近缘属在印度已成功地用于培育栽培品种,印度甘蔗育种研究所提出一套甘蔗品种分类指标,并计划到国外进一步收集甘蔗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甘蔗细胞物理诱变与化学诱变相结合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细胞物理与化学诱变结合是甘蔗细胞工程育种的新途径。本文总结了多年来甘蔗细胞物理诱变与化学诱变相结合育种的新途径,提高了理化诱变育种的入选率,为甘蔗细胞工程育种开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海南甘蔗育种场甘蔗种质种性研究(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1997年及1998年海南甘蔗育种场甘蔗基础种质性研究及其近年研究的综合评价,通过大量性状、糖分及抗病(黑穗病、嵌纹病)性诸方面的综评推荐一批优良原种种质作为基础杂交亲本,通过基础杂交、培育与选择,期望快速、有效获得用于经济杂交的新型种质与亲本,从而扩大甘蔗遗传育种基础,提高品种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在印度哥因比脱甘蔗育种研究所进行有限规模的甘蔗引变育种工作。几个甘蔗品种应用物理的诱变因素:χ——射线和γ——射线以及化学的诱变因素: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ane Sulphonate)和乙基磺酸乙酯(diethylsulphate)进行了处理,以诱  相似文献   

19.
广西甘蔗研究所所长彭绍光同志编著的《甘蔗育种》一书已印成。该书是作者广泛搜集了国内外有关甘蔗育种资料,结合其本人从事甘蔗研究三十多年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广泛深入论述了甘蔗分类、甘蔗开花、甘蔗选育种和良种繁殖方法,还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甘蔗新品种。全书共20多万字,并附图19幅。本书可供甘蔗育种工作者及农业院校师生参考。  相似文献   

20.
轻工业部甘蔗品种审定委员会对两广部分蔗区甘蔗品种考察纪要1.基本情况根据1993年12月中旬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的轻工业部甘蔗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上委员们的建议,安排了这次两广部分主产蔗区的甘蔗品种考察。考察重点是当前甘蔗糖生产上应用的甘蔗品种现状和本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品种表现,同时结合了解育种单位近年提供给蔗区试种有苗头的甘蔗新品种或品系。参加考察的委员共11人。考察于1994年9月5日至14日共10天。先后考察了广西、广东两省(区)的南宁、北海、湛江三市的崇左、上思、合浦、海康、遂溪等5县的南宁、崇左、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