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5 毫秒
1.
矿业遗迹是矿山公园的核心景观,也是人类重要的物质与文化遗产。矿业遗迹的保护、利用是矿山公园设计成败的关键。由于地下矿业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在当今矿山公园建设中尚面临困难,本文结合湖南宝山矿山公园规划实践,通过深入挖掘宝山矿业开发史及矿业遗迹,结合具体景点设计,总结了地下遗迹保护开发的设计理念,初步提出四种设计型式,为我国矿山公园地下遗迹保护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矿业遗迹是矿业活动的实物记录,是展现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文化遗产。建立矿山公园是保护开发矿业遗迹的有效途径。湖北省宜昌市樟村坪国家矿山公园是国内唯一的磷矿类矿山公园,其矿业遗迹及其他景观资源丰富且具有典型性。规划在科学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确定樟村坪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目标和规划布局,提出基于矿山遗迹保护和利用的矿山公园规划策略,力求将公园建设成特色鲜明、定位准确、功能齐全和运作规范的新型现代矿山公园。  相似文献   

3.
翟艳 《工业建筑》2014,(9):14-17
介绍国内外矿山公园的历史、发展及规划原则,探索并分析遂昌金矿矿山公园的规划及景观设计理念,倡导其在矿山建设中,关于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所做出的努力。矿山公园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应以保护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在环境治理、生态恢复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布局,适度开发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和科学教育的场所。优秀的矿山公园建设的总体规划,能够有效保护矿山公园内的各类重要矿业遗迹,帮助矿业城镇顺利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4.
建设矿山公园是废弃矿山生态恢复与利用的一项有效举措。目前我国的矿山公园往往采取主题公园的建设模式,以展示矿业遗迹景观、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为主。而随着我国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的观光型旅游将逐步采用观光、休闲、体验等多元复合的模式,矿山公园也趋于向复合型发展。北京市房山区四马台矿山公园规划依托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建设度假型矿山公园,打造度假型工业旅游产品,为矿山遗址的利用模式做出了探索性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国际矿业遗迹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并呈现出跨学科、跨区域的多元参与和资源共享趋势;其现阶段的研究范围大致可概括为物质与非物质资源评价评估,矿业遗迹的景观修复与再生,矿业遗迹地的旅游开发三个方面。另外,文章中大量的研究理论与实践案例可为中国矿山公园现阶段的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军  胡晶 《规划师》2007,23(11):45-48
矿业遗迹可以作为一种设计要素,通过矿山公园的建设来实现对其的保护和再利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矿主园区规划充分挖掘矿业遗迹和人文历史资源,对遗迹进行分级保护与利用.规划一期以展示和观赏为主,包括三个景点;规划二期着重利用现有厂房及周边场地进行不同旅游项目的设置,吸引游客作较长时间的停留.  相似文献   

7.
矿山公园是公园的一种新类型,按矿产的用途分类,又能再细分为各种不同种类矿产的矿山公园.由于矿山公园有十分相似的矿业景观和属性,易产生"千园一面"的效果,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利用矿山公园自身的独特性做到差异化设计.其中,工艺美术原料类矿业遗址除了旅游、教育和科研价值外,其矿产还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有些矿种是许多民间美术的物...  相似文献   

8.
矿山公园的建设有利于改变矿业城市的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弘扬城市的人文文化,科普采矿业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以迁西金厂峪矿山公园为例,从生态、文化、经济和教育的角度探究了矿业遗迹的景观重塑在资源衰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1)
矿业棕地是人类在地球表面留下的"伤疤",其自然环境破坏严重,急需生态修复。欧美国家早在20世纪至50年代就开始了棕地景观生态设计的研究和实践,已有一些很好的棕地生态修复案例可资借鉴。当前,我国矿业棕地再生利用的主流模式是建设矿山公园,基本是以矿山旅游项目为引导的景观再生设计。这种模式难以推动矿业棕地的景观生态修复及矿业城市人居环境的根本转变。通过对美国、德国棕地生态设计典型案例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的矿业棕地景观设计理念和工程技术的不足。基于生态设计的理念,进行区域性、大尺度的人工自然"设计生态",才是矿业棕地修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研究现有矿山公园问题的基础上,为使其适应生态化改造,提出了矿业棕地公园的概念,并从景观基础设施、景观生态功能、生态安全格局三方面对其景观建构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大量现存的矿业棕地的修复和矿业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5)
Firstly, the status quo of Pingxiang City as a resource-exhausted city was introduced firstly, and the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Anyuan Coal Mine, which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raditional coal industry in Pingxiang, was summarized.Moreove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value of mining heritage were analyzed, an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ine heritage tourism and urban transformation should be combined.The planning of Anyuan National Mine Par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transformation was analyzed to provides an idea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走廊带规划与沿线景观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振兴  梁爱学 《山西建筑》2009,35(10):277-278
通过对高速公路走廊带规划阶段沿线景观调查内容的分析,探讨了高速公路走廊带规划主要考虑的景观环境因素,提出高速公路走廊带规划与相关规划协调的同时,要选择对沿线景观环境影响小的路线方案,为后期景观设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俞孔坚 《中国园林》2006,22(8):8-12
介绍了给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的3项建议,指出,(1)国土生态安全乃国家头等大事,若要高效地维护脆弱的中国大地的生态健康和安全,必须建立具有综合功能的、结构完整的景观安全格局:(2)建立中华大地上的乡土遗产景观网络是维护和谐安定社会的根基,同时乡土遗产景观与生态安全格局密不可分;(3)大运河遗产廊道具有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强化民族文化认同,和建立南北休憩廊道等方面的战略意义,是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和文化遗产网络的一条关键廊道,应尽快规划实施;(4)工业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像重视文物那样重视保护中国近现代工业遗产,同时要科学、合理、艺术地利用这些遗产。  相似文献   

14.
沈洁  李利 《风景园林》2014,(1):136-141
卡尔·亚历山大矿山基址原是德国贝斯韦勒市一座废弃的露天煤矿。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相关环境立法的促进下,矿区植被得到了全面再造和恢复。2002年,在一次针对矿山及周边区域改造的景观规划设计竞赛中,德国DTP景观事务所以矿山改造为契机,通过对景观结构的改变将这里转变成为一条以未来为导向的、多方向发展的主动脉,从而带动区域振兴。一期实施的矿山公园,通过架设“空中廊道”的方式成功地解决了矿山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城市更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这里也成为了贝斯韦勒市独一无二的地标。在该项目中展现的设计尊重现状、景观推动区域发展的策略,为我国的后工业景观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南郊公园为例,探讨在新时期城市建设中,如何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紧扣城市发展脉搏、满足市民使用公园的新需求。走传承与发展之路,实现公园的重塑和更新,提升公园品质和品位,赋予公园新的景观活力。  相似文献   

16.
李军  李海凤 《华中建筑》2008,26(7):136-139
随着矿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矿山的开采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如自然景观被破坏、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等。在相关矛盾越来越突出的今天,矿山的生态恢复已成为中国当前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该文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依据相关理论,对基于生态恢复理念的矿山公园景观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斌  高翅  胡学泽 《中国园林》2003,19(9):17-20
基于景观审美、城市生态等因素对场地的分析,提出在武汉市走马岭乡土风情园中,构建各国农家风情的景观主题,由此形成两轴、四区、十三景点的结构布局。规划设计对观光(旅游)农业园的特色构建和生态运作作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崔雪刚 《山西建筑》2012,38(15):31-32
以山西省沁源县东盛煤矿的总体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对东盛煤矿的基地现状和生态环境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结合矿区的山地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从而为煤矿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建筑风貌。  相似文献   

19.
张坤 《城市规划》2013,37(6):76-80
在绿道、生态廊道、生态网络等多个可持续的规划理念中,河流和开放空间作为遏制城市蔓延的重要生态资源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以德国鲁尔区埃姆舍地区公园和英国东伦敦绿色网格规划为例,首先从空间结构、规划策略两个层面探讨了城市区域河流和开放空间的耦合关系的形成,其次对比两个案例,分析了河流与开放空间的耦合关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河流是城市开放空间组织的重要的中枢系统,开放空间在河流的组织下和其他城市结构相结合使得城市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