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化工设计通讯》2020,(1):80-81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作为分析化学中较为常见的分析技术,其应用的准确性、合理性与科学性对分析化学优化发展存在直接影响。从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内涵与特征出发,就二者存在的关联性、差异性进行了探讨,并在明确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在分析化学中应用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变化与市场需求,就二者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
分析化学的教学的改革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我们结合分析化学学科的特点与发展趋势,针对我校分析化学的教学实际,从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教学探讨,取得了较满意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珊 《广州化工》2010,38(11):217-219
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结合分析化学实验的特点和学科发展趋势,从渭南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目前师范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剖析,研究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田澍  顾学芳 《化工时刊》2007,21(7):75-77
结合分析化学学科特点及社会发展趋势,针对我校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分析化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在理论环节主要从激发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入手,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环节,正确引导,改变学生轻视实验的观念,通过未知样测定,综合设计实验以及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强化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分析化学教学方法改革在我校2004、2005级学生中产生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分析化学科学快速发展,对其教学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针对师范生的分析化学改革的方向仍不明确,甚至存在不同专业具有相似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因此,本文论述结合师范教育的特点,根据化学教育及学科发展,提出师范生分析化学理论与实验课程综合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使理论和实验课教学有效结合,提高师范生化学素质和应用能力,将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等方面阐述分析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一体化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闫卫红  刘学国  曾宪彩  罗建成 《广州化工》2022,(24):216-217+233
关于大学分析化学中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过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要素,思考教学改革的方法,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体系。认识分析化学中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探析分析化学中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方法,确定分析化学中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对策,包括提升教师政治素养、融合基础概论内容、结合科学研究规律、重视发挥实验作用等,有效实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7.
《广州化工》2021,49(6)
为了加强思政教育,本文立足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分析化学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全面体现"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育人特色。以分析化学中的色谱教学为例,从"教学化学史,培养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出发,在理论与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使命担当意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意识、求真务实科学创新意识,渗透分析化学思政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二维码”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二维码+纸质教材”的二维码教材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发展趋势。为了使二维码素材和纸质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使得二维码教材的功能最大化,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江西农业大学的《分析化学》教材建设中,探索编写《分析化学》二维码教材的核心要素,以期为《分析化学》二维码教材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分析化学是获得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形态和结构信息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探索领域的不断拓展,人们对分析化学提出了更为复杂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是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经验对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与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工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如何提高课程的授课效果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对分析化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践过程中,通过精炼授课内容,增大科研训练比率,可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有重点地、系统地掌握分析化学的精髓。通过教学改革发现,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教学实习参加教师科研工作,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改革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