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近年来南京市在建筑节能工作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即:健全工作机构,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强化推动技术创新,为建筑节能提供保障;在规划引领.政府监管、示范推广上为建筑节能深入发展提供动力;在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建筑,生态城区建设上为建筑节能工作开拓新路。南京市已成功申报全国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需要开拓思路.继续推动建筑节能向深度、广度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紧缺,为了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大力倡导建筑节能降耗.但是在建筑节能中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做法.所以建筑节能不能盲目进行。要在合理的经济造价与节能指标结合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低能耗建筑。给人们提供既舒适又节能的建筑。  相似文献   

3.
《上海住宅》2004,(3):24-25
2003年8月28日,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曾以沪建建[2003]658号,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本市建筑节能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推进建筑节能是一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建筑条件。最近,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上海市建筑节能办公室又编写了《建筑节能为什么50题问答》。《上海住宅》拟从本期起连续刊登建筑节能50题问答。希望引起读关注。  相似文献   

4.
刘彦 《华中建筑》2002,20(5):73-74
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审视南方地区住宅建设,建筑节能滞后于建设发展,当引起定足够重视。应提高节能意识,按照地区气候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以实现建筑节能。强调对自然条件的充分利用;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采用较高档的节能技术与产品;外窗是夏季隔热最薄弱的环节;活动式外遮阳的效果最为显著;空调设备应选 用能效比较良好的产品等。评价南方地区住宅建筑节能的最终效果是建筑物耗冷量指标等,尚待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正在快速发展,现在全国每年有近1亿m^2的新建节能建筑竣工.并将逐年大幅度增长。这些节能建筑.一般是按照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建设的。但是,这些建筑是不是认真执行了节能标准.达到了节能标准的要求.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节能专家和广大住户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1年上海市建设技术发展基金会下达的《“上海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立法前期调研》课题,前不久通过市建委组织的专家组评审。该课题由市建筑节能办、市建委法规处、市经委节环处、市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等单位专业人员所组成。上海现有建筑总量约3.42亿m2,其中住宅建筑2.09亿m2,据2000年统计资料,人均居住面积达12m2以上,大大改善了居住条件,但从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要求来看,其保温隔热性能较差,建筑能耗居高不下,所以开展以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建筑节能工作势在必行。纵观国内外建筑…  相似文献   

7.
用能耗数据说话.以能耗数据作为标尺.有利于在建筑节能复杂工作中把握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清华大学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中首先对建筑用能进行基础数据(包括不同建筑的耗电、采暖耗热)计量,得到了各类建筑的用电、用热等数据,  相似文献   

8.
2004年《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计划》和《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开始申报。此次重点申报的技术领域包括:建设领域信息化,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旧城区改造:绿色住宅与建筑产业.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金属应用,建筑结构与施工.地基基础与地下空间.水工业:垃圾处理;大型成套施工装备。  相似文献   

9.
汪芝帧 《中州建设》2012,(23):42-43
河南建设科技协会自2002年11月18日成立以来,至今已经走过十年的发展历程,为我省建设科技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工作。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指引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建筑节能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于我省建设行业来说,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次机遇。挑战是因为我省是一个建筑大省而非建筑强省,建筑业发展水平相对低下,耗能严重,建筑节能任务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10.
一、居住建筑节能居住建筑节能是关于建筑施工、使用过程中如何减少能源消耗的一个重大课题.既关乎国家、集体的长远利益.又直接同人民群众的生活相关联.因此必须予以重视。能源消耗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以及建筑使用过程中房屋的日常管理,运转和建筑的拆除。其中比重最大(约占80%以上)的是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主要包括建筑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电梯等。住宅建筑能耗通过建筑外门窗,砌体,屋面,地面等结构,使能量不断散失。建筑节能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供热制冷效率使居住建筑所消耗的能源.在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以利国利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