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为查明泾源县饮用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以及地下水质量状况,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运用离子比例系数法、相关分析法和地质统计学相关的理论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泾源县饮用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运用基于熵权水质指数法进行了饮用地下水水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各化学指标基本满足生活饮用水要求,地下水中pH、H2SiO3、HCO-3、I-、TDS和总硬度含量相对稳定,CO2-3、NO-3N、NO2-N和NH4变异性较强.地下水中的主要阳离子是Ca2+和Mg2+,其次是Na+,主要阴离子是HCO-3、SO2-4.TDS和总硬度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的趋势,TDS的变化主要受到Ca2+、Mg2+和SO2-4离子含量变化的影响;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Mg·Ca、HCO3-Ca·Mg和HCO3-Mg·Ca型水.γCl-/γCa2+系数表明泾源县地下水水动力条件较好;γNa+/γCl-系数表明该区地下水非海相沉积水,其化学成分的形成包括含岩盐地层风化-溶滤作用、钠长石溶解作用以及阳离子交换作用.水动力条件的好坏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和水化学类型的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地下水流动过程中发生了钠长石、钾长石、石膏和小苏打的溶解作用,并伴有高岭土的生成,这些反应的发生取决于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和地质条件.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泾源县地下水水质较好,多为Ⅰ类水和Ⅱ类水,适合当地居民饮用. 相似文献
3.
以遂宁市红层丘陵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利用水样检测结果,结合经典统计学、Piper三线图、单项指标法、等值线图等多种方法,对该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参数Ca^2+、Na^+、HCO3^-、SO4^2-占优势,水体为弱酸至弱碱性的淡水;区内水化学类型主要有6类,其中HCO 3^-Ca型分布最广;水质评价Ⅰ、Ⅱ类水占17.24%,Ⅲ类水占37.24%,Ⅳ、Ⅴ类水占45.52%,但均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Fe、Mn、NO2^-、NO3^-等4项是影响该区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指标,而原生地球化学环境和废水污水的人为排放是引起这些指标超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叶飞;左天源;赵玉川;张策;付强 《人民长江》2024,(12):81-87
自2014年水利部组织实施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以来,保定平原地下水位逐步回升,然而地下水化学要素及质量变化缺乏系统研究。以2014~2022年采集的217组保定平原浅层地下水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主要控制因素,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中阴离子以HCO-3为主,阳离子在山前冲洪积平原区(Ⅰ区)主要为Ca2+、Mg2+,冲积平原区(Ⅱ区)主要为Ca2+、Na+,自西部山前到东部平原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Ca·Mg型渐变为HCO3-Na·Ca·Mg型或HCO3-Na·Mg型。(2)研究区地下水中Na+、Mg2+、HCO-3浓度多年间较为稳定,Ca2+、Cl-、SO42-、TDS浓度在2014~2021年波动下降,2021~2022年明显上升,水化学成分主要受岩石风化、溶滤作用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影响。(3)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显示,Ⅲ类及以上样品占比分别为73.73%和97.24%,说明多年来该区域地下水质量较为稳定。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查明华县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以及地下水的水质情况,采用统计分析法对研究区15个水样点的水化学指标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获得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并选取模糊数学法对其进行水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基本满足生活饮用水的标准.在各个指标中,pH、HCO3-、Ca2+三项指标的含量相对较稳定,而Cl-、SO42-、K++Na+、Mg2+的变异系数介于30%~100%之间,显示出中等变异性.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Ca·Na+K和HCO3-CI·Mg为主.水质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总体状况较好,多为Ⅰ类水和Ⅱ类水,可以饮用.通过计算可以看出模糊数学法的计算过程较为麻烦,但其综合考虑了评价因子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大小,以及水质分级的模糊性,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有效、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州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水质状况及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对广州市132个浅层地下水样进行了采集。运用Piper三线图对广州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地下水水质和硝酸盐污染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Na-HCO3、Ca-HCO3、Ca-Mg-HCO3和Ca-Na-HCO3-Cl 4种类型,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差,锰、氨氮、硝酸盐、pH是导致地下水水质较差的主要因子。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儿童经饮水摄入和皮肤接触2种途径硝酸盐暴露的健康风险均显著高于成年女性和男性,且经饮水途径引发的健康风险远大于皮肤接触途径,说明研究区不同人群硝酸盐暴露的健康风险主要通过饮水途径贡献。若长期饮用该地区的地下水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对绥化市东部地区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了概括论述,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并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化学特性,提出地下水保护措施,即:在水源区建立卫生防护带,在成井过程中用膨润土封井,对水源井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8.
黔南龙里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黔南龙里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由于新构造运动,使得该区中部地壳不断抬升,形成了独特的方山地貌。为查明该区的特殊地貌是否对当地地下水质量产生影响,特展开此次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水质评价研究。本次研究通过ArcMap绘制水文地质略图,根据所取24组水样的水化学测试结果,运用AquaChem软件做Piper三线图,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运用单因子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两种方法分别对研究区的岩溶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结果做空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Mg型,在中部草原四周均有分布,区内碳酸盐硬度均大于50%,且Fe~(3+)表现出强烈的空间变异性。(2)从单因子评价结果可知,研究区的地下水质量能满足饮用水标准的达95.8%。(3)从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可知,研究区的地下水质量均能满足饮用水标准。总体上看,该区地下水资源可作为饮用水资源开采。本次研究结果,为该区今后的岩溶地下水资源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第二松花江沿岸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污染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第二松花江沿岸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在第二松花江沿岸采集了63组地下水样,并对其水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显示,区内地下水水质比较稳定,从上游Cl-HCO3-Ca(Mg)型向下游HCO3-Ca-Na型过渡。地下水存在NO3-、NH4+、Fe、Mn、As、Pb及总硬度污染,上游地区NO3-浓度相对偏高,NH4+、Fe、Mn、As污染呈片状集中在下游地区,Pb污染呈点状零星分布。影响地下水污染的因素是地质环境及人类活动,下游地区含水层相对封闭,为Fe、Mn、As及NH4+的富集提供了还原环境,人类活动中工业废水的排放及农业生产也向地下水输入了大量的污染质。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存在的模糊、不确定性问题,结合熵权法和集对分析理论,建立了基于熵权的五元联系数集对模型.根据水质样本各指标与各等级标准的联系程度,构造联系度公式,结合信息熵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咸阳市泾阳县4个观测井水质的综合评价,说明了五元联系数集对模型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毕节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毕节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由于母岩碳酸盐岩的特殊地球化学背景,地下水化学特征和水质特殊,为了查明该区地下水资源能否开采作为饮用水资源,开展毕节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水质评价研究。根据研究区所取22组水样的水化学测试结果,运用水化学软件AqQA做Piper三线图,分析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对水样进行了舒卡列夫分类。运用单因子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2种方法分别对研究区的岩溶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Mg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南部,且大部分区域碳酸盐硬度>50%;②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下水质量能够满足饮用水标准的占59.1%;③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下水质量能够满足饮用水标准的水样点占81.8%。从总体来看,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可以开采作为饮用水资源。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在该区开采岩溶地下水资源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在了解研究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区内15个潜水样品运用基于熵权的密切值法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论述了研究区地下水赋存类型及其水化学特征,分析了其水化学形成机制,并重点利用溶液组分平衡模型计算了方解石、白云岩和石膏的饱和指数,利用质量平衡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地下水成分沿流程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溶滤沉析作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潜水水质普遍较好,适合人类饮用。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溶滤沉析作用控制,其中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的沉淀作用、钾长石的溶解作用以及CO2的逸出是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同时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与演化还受到蒸发浓缩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地下水混合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时往往需要较多的水质指标,一方面增加了取样和检测成本,另一方面容易引起评价过程中的重复描述,导致评价结果失真。通过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相关性)和因子分析(主控性)对水质评价指标进行优选,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综合优化模型对2017年寿光市枯水期地下水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将模糊综合评价和可变模糊集耦合,能够很好地解决水质等级划分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其评价结果也更加准确合理;利用指标优选将7个原始水质指标优选为4个指标,不但能够有效减少数据冗余,而且能够充分保留原始指标的有效信息,并且具有更高的评价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识别出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的主控指标为硝酸盐、总硬度、锌和COD;研究区内的蔬菜种植区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其主要超标因子为硝酸盐和总硬度,主要是氮肥的过度使用及地表污染物通过河流进入地下水体逐渐累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反映聊城市地下水现状,本文以聊城市典型监测点监测数据为依据,运用综合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监测点水质进行评价,并探讨2种水质评价方法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聊城市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水质以Ⅲ类和Ⅳ类水为主,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各超标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相关关系;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数值偏大,并且缺失Ⅲ类水;模糊综合评价法更适合聊城市地下水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16.
灌溉水质指标等级划分时的边界值确定具有不确定性,为准确判断指标值与等级标准之间的关系,基于多元联系数方法进行灌溉水质综合评价.以导电率、钠吸附比、Na2CO3、氯离子、硼作为评价指标,结合各指标的权重确定水质的多元联系数,并采用置信准则判断灌溉水质等级.实例评价结果与属性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物元可拓模型法的...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对比研究——以银川市宁化Ⅰ水源地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求最佳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简述了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改进密切值法的基本原理,并应用这三种方法对银川市宁夏化工厂Ⅰ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评价法夸大了最大值的作用,使评价结果略显严格;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质评价结果比综合评价法更合理,但是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计算略显复杂;改进密切值法简便易行,评价结果合理,并可提供许多潜在的信息,在研究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是开展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地下水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比分析典型地下水样超标组分与各种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统计分析各种评价结果的分布特征,确定了适用于天津市地下水质量评价的方法是模糊评判法。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市浅层地下水质量差,Ⅴ类水分布面积占平原区总面积的70%以上;天津市深层承压水质量较差,Ⅴ类水分布面积占含水层组分布总面积的40%~5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