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地质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塔里木盆地现今的地质构造特征是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复合与叠加的结果。在纵向上,为区域不整合面分隔;在横向上,为大型断裂带切割,因此,表现出纵向分层、横向分块的不均一特征。构造层序的叠置表现出连续、间断或倒序特点,从而出现了新生代前陆坳陷与中生代断陷的叠置,新生代前陆坳陷与中生代断陷、古生代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的叠置,中生代边缘坳陷与早古生代边缘坳陷的叠置,中生代断陷在前陆冲断带后缘的叠置,新生代前陆坳陷与古生代克拉通内坳陷的叠置,中新生代隆起与古生界克拉通内坳陷的叠置,新生代前陆冲断带与古生代大陆边缘的叠置等7种样式。沉积盆地的地质结构对盆地内含油气系统的发育与油气分布起制约作用。晚海西期与晚喜马拉雅期是塔里木盆地的关键成藏时期,相应的古隆起、古斜坡与前陆冲断带决定了油气聚集的部位。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北缘构造演化及其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北缘自中元古代以来,经历了6个演化阶段:(1)新疆古板块发育时期(Pt2—∈1);(2)被动大陆边缘形成时期(∈2—O1);(3)塔里木古板块向伊宁—中天山古板块俯冲时期(O2—C1):(4)碰撞前陆拗陷时期(C2—P);(5)碰撞山前拗陷时期(T—N1);(6)碰撞复活山前拗陷时期(N2—Q)。塔里木盆地北缘可分为塔北隆起带和库车—拜城掩冲断褶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塔北隆起带是一个较高的基岩隆起,上古生界遭到严重剥蚀,发育古潜山和背斜构造,且紧邻生油凹陷,油气前景较好。库车—拜城掩冲断褶带具有上、下两层结构,上层由中新生界构成,以一系列逆掩断层和褶皱为特征;下层由古生界构成,被动陆缘型沉积建造掩伏于南天山推覆体之下,形成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本区除中新生界含油气外,预计古生界还具有大量的气资源。   相似文献   

3.
楚雄前陆盆地的油气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楚雄盆地为一中生代前陆盆地,盆地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两凹一隆”的古地理格局。前渊盆地快速沉降过程中发育欠补偿生油凹陷,在前陆隆起阻挡作用下隆后盆地形成半局限环境生油凹陷。盆地中储集岩可分为三大类:第一为前渊地带和隆后盆地中的浊积岩;第二为前陆隆起两侧和隆后盆地边缘的河流、三角洲和滨浅海陆源碎屑岩;第三为前陆隆起向海一侧的前陆缓坡碳酸盐岩。前陆逆冲作用从拉丁期开始,以前置式的方式向扬子克拉通推覆,形成了断弯褶皱圈闭、断展褶皱圈闭、台阶状逆冲断层及岩性圈闭、基底折离圈闭、推覆带前缘传播消减带褶皱圈闭等多种圈闭类型。前陆逆冲带的侵位促进了油气的运移和保存,是油气成熟和运移的热源和动力,因而盆地逆冲带的演化对油气的聚集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而楚雄盆地是一个油气勘探前景广阔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结合埃塞俄比亚欧加丹盆地50余年油气勘探开发成果和地质认识,认为该盆地为东非裂谷系构造成因,是发育在古生代基底之上的1个古内陆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上二叠统Bokh组湖相泥岩为成熟烃源岩,晚古生界-中生界发育多套有利成藏组合,古近系以来东非大裂谷作用对油气运移影响重大。总体上,中央隆起带及外围斜坡带西部紧邻生油凹陷,成藏条件优越,同时具备良好的构造背景、储盖组合,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运动复杂,构造类型多样,以青铜峡-马家滩地区的转换带为界,西缘形成了南北2个截然不同的逆冲体系。分析鄂尔多斯西缘古生界储层形成及演化,其西部构造演化大致可以分成古生代地台演化阶段和晚三叠后前陆盆地演化阶段。前者控制着古生代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展布特征,而前陆盆地构造运动强烈影响了古生界地层的埋藏演化史。由于地史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早期形成的断裂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而重新活动,从而使断裂活动具有继承性发育的特征,断裂活动对油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库车新生代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库车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北部,北界为南天山南缘大断裂,南界则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新生代库车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密切相关,二者均是在早古生代洋盆及被动大陆边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晚古生代南天山洋盆俯冲关闭及褶皱冲断、中生代天山夷平及泛湖发育、以及新生代陆内俯冲造山成盆的演化.就库车前陆盆地来说,可分为两个大的演化阶段: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和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阶段.库车前陆盆地自北而南划分为南天山南缘逆冲断裂构造带、拜城-阳霞坳陷变形带、塔北前陆斜坡带和塔中前缘隆起带等四个构造单元.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可以识别出三个油气系统,即中上三叠统湖相泥岩油气系统、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煤系泥岩油气系统、以及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煤岩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7.
苏北-南黄海盆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琦  陈红宇 《石油实验地质》2003,25(Z1):562-565
苏北及南黄海盆地是由多期、多类盆地叠加的复合残留盆地,地质概况基本相似,成因演化近同,自元古界下扬子板块形成后,主要经历了古-中生代地台、中生代前陆盆地、走滑拉分盆地时期以及新生代断陷、坳陷盆地时期.在古生代-中生代发展过程中是一个整体,晚白垩世盆地演化出现分化,发育伸展盆地群,形成一系列叠置在中、古生代盆地之上的箕状断陷,箕状断陷的发育及分布明显受中-古生界内部先存逆冲断裂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西藏羌塘盆地动力学演化与油气前景探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西藏羌塘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巨型油气富集带中一个大型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盆地盖层厚度可达万米,其中侏罗系浅海相地层占50%以上。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沉积阶段、三叠纪陆间裂谷阶段、侏罗纪大陆边缘沉积阶段和侏罗纪末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闭合以来的构造反转挤压、长期剥蚀改造阶段。盆地中三叠系与侏罗系广泛发育良好的烃源岩,而且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但储集层、盖层及保存条件相对较差。与同一构造的波斯湾等大型含油气盆地相比,它只具备多期大陆边缘发育时期,缺少后期,特别是第三纪以来的前陆发育时期。盆地内部生储盖组合具全,构造变形较弱,发现中小型油气田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晚石炭世,二叠纪前陆盆地演化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中、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准噶尔盆地古陆块与其周缘的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塔里木板块碰撞,形成了盆地内西缘、南缘、东北缘三大前陆盆地系统。准噶尔盆地前陆盆地系统的演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盆前期的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此期准噶尔盆地四周被海洋所围限,周边为被动型大陆边缘;周缘前陆盆地联合阶段,此时发育了西缘和东北缘两个前陆盆地;破裂前缘盆地阶段,此阶段南缘前陆盆地开始发育,由于基底卷入前陆盆地造成核部褶皱所分隔的孤立盆地;前陆盆地消亡阶段,此为前陆盆地大统一时期,发育阶段结束。经上述四个演化阶段形成了盆地二叠纪的构造格局,并形成了玛湖凹陷的西北斜坡区及其断阶带、中拐凸起、达巴松凸起、陆南凸起中西段和白家海凸起等有利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物探资料解释研究认为:秦祁贺三叉裂谷的形成和演化,是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形成南北两大不同逆冲断裂带的主要原因。两个区域不整合面、两个滑脱面、两组断裂是油气长距离、大规模运移的主要通道。以南部逆冲断裂体系为主的四个区块,石油地质条件优越,油气资源丰富,圈闭类型多样,具有油气并举、深浅层并举、地层岩性圈闭与构造圈闭并举的有利条件,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和可能的大场面。主要勘探领域有三个:一是主滑脱面以上,各逆冲大断裂之间成排成带的中生界、上古生界构造群;二是主滑脱面以下在下古生界中形成的大型背斜构造;三是逆冲断裂带前缘带及前缘外带。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古生代盆地是在前寒武系裂陷体系上发育起来的克拉通盆地,经历了早古生代克拉通边缘拗陷和晚古生代克拉通内拗陷两个阶段。其中早古生代克拉通边缘拗陷阶段可细分为早—中寒武世张夏期、晚寒武世三山子期—早奥陶世亮甲山期、中奥陶世马家沟期、晚奥陶世平凉期—背锅山期等4个阶段;晚古生代克拉通内拗陷可细分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晚二叠世等2个阶段。古生代盆地从早寒武世—中奥陶世被动大陆边缘伸展转变为晚奥陶世—二叠纪主动大陆边缘,构造变革受周缘大地构造体制转变控制,内部构造沉积格局具有从寒武纪早期西南“L”型伸展裂陷、中—晚寒武世“坳—坡—隆—坪”、奥陶纪“坳—坡—隆—坳”、石炭—二叠纪“一隆两坳”逐步演化的特征。古生代原型盆地演化和构造—沉积格局变迁过程中,派生了多套烃源岩和储层,其中盆地西—南缘持续沉降区域发育寒武系苏峪口组—辛集组、徐庄组、奥陶系平凉组、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盆地内部沉降区发育奥陶系徐庄组、马家沟组、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下古生界中央古隆起两侧古斜坡区发育张夏组高能鲕粒滩、克里摩里组生物礁滩—颗粒滩、马家沟组颗粒滩等有效储层。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奥陶统台缘深水斜坡相平凉组烃源岩包括泥页岩和泥灰岩,厚度80~200 m,在西缘桌子山—刘庆7井—苦深1井—石板构—环14井—平凉—陇县等地和南缘旬邑以南、耀县以北的广大地区呈"L"形连片分布。干酪根碳同位素平均值为-29.95‰,有机质类型指数约为100%,氯仿沥青"A"中饱/芳比大于3,以Ⅰ型有机质类型为主。有机碳含量大于0.2%,西缘露头和岩心的氯仿沥青"A"平均值分别高达232×10-6和380×10-6,生烃潜力(S1+S2)平均值分别高达0.42,0.37mg/g,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除了西缘逆冲带成熟度较低(生油窗)外,天环坳陷和南缘渭北隆起Ro值在1.60%~2.60%之间,处于高—过成熟阶段。生烃模拟实验证实平凉组在达到Ro值2.1%演化程度时产烃率即可高达224.33 kg/t,地质历史上已累计生成资源量约4.323 8×108t油气当量。中央古隆起不但长期控制了平凉组烃源岩的油气运聚,而且提供了马家沟组马四段溶蚀白云岩有利储集空间,天环坳陷东缘和鄂南渭北隆起北部下古生界都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3.
受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其持续的汇聚作用影响,中国中西部地区新生代构造最为显著的特征表现为环青藏高原的巨型盆山体系及盆、山结合部位的前陆盆地(及前陆冲断带)。结合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首先提出了环青藏高原巨型盆山体系的概念,描述了其分布特征,探讨了该体系的深部构造特征和成因动力学机制。重点研究了该体系内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认为该体系内前陆盆地是喜山期再生前陆盆地(及冲断带)与海西晚期-印支期周缘、弧后前陆盆地组成的叠合式前陆盆地,其原型盆地包括海西-印支期周缘前陆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北部、川西、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等)、海西-印支期弧后前陆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南部等)、喜山期再生前陆盆地(如库车、塔西南、准南等)。上述两期、三种原型盆地,在喜山期冲断隆升活动作用下,形成四类叠合式前陆盆地:叠加型、新生型、改造型和早衰型。中国环青藏高原巨型盆山体系内广泛发育多个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极为复杂,主要构造样式有断层相关褶皱组合、盐相关褶皱、走滑-冲断构造组合等。最后分析了该体系内前陆盆地(及前陆冲断带)的油气地质条件,认为该区油气地质条件优越、油气资源丰富,是今后中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奥陶统平凉组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平凉组沿盆地西、南缘呈“L”型分布,厚度较大,岩性主要为灰岩、泥质灰岩,局部夹薄层泥岩。以往研究认为平凉组局部层段富含泥质,可作为下古生界烃源岩,但非勘探目的层。从中奥陶世华北地台南缘大地构造背景出发,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奥陶统平凉组的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综合露头剖面与井下岩心分析资料及岩性组合特征,探讨了平凉组成藏要素及其空间配置关系,指出平凉组局部层段发育的礁滩相沉积,经后期成岩白云岩化可形成有效的白云岩储层,与邻近的富含泥质层段共同形成自生自储型成藏组合,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量露头与钻井沉积相观察,系统编制了三级层序地层格架下的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岩相古地理图。研究认为,早奥陶世发育近SN走向的伊盟-中央古陆将盆地分为东、西2部分碳酸盐台地沉积区,其沉积古地理分别受控于华北海及祁连海;由早奥陶世至中奥陶世盆地总体呈现出逐渐海侵及伊盟-中央古陆逐渐缩小的过程,伊盟-中央古陆在中奥陶世大部分被海水侵没并已分化为南、北相隔的2个古陆即庆阳古陆和伊盟古陆,至中奥陶世晚期即达瑞威尔期(马家沟组六段沉积期)海侵达到最大范围;晚奥陶世发生海退,造成现今鄂尔多斯盆地范围内大部分表现为古陆剥蚀区,仅在盆地西缘及南缘发育了较窄的开阔镶边台地及其斜坡相沉积,至晚奥陶世中晚期(凯特期-赫南特期)几乎全部隆升为陆。自早奥陶世晚期(弗洛期)至中奥陶世中期(达瑞威尔初期)即马家沟组一段至五段沉积期,盆地中东部发育大面积的局限蒸发环境,形成局限潟湖甚至膏盐潟湖。盆地西部与南部受贺兰拗拉槽与秦祁海槽发展演化控制,主要发育大陆边缘沉积体系,由早奥陶世-中奥陶世早期的被动陆缘碳酸盐缓坡台地向中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的主动陆缘弱镶边碳酸盐台地演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朱夏教授关于含油气盆地双重分类概念等有关理论为依据,对鄂尔多斯盆地的大地构造演化、不同构造阶段不同原型盆地的发生、叠加关系以及含油气风格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盆地西缘有良好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西部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受控于4大重要地质事件:一是从晚泥盆世到早石炭世古亚洲陆块的形成,由于古亚洲洋壳的俯冲消减,西伯利亚陆块与古中国陆块由天山—阴山造山系缝合成巨型古亚洲陆块;二是石炭纪—早二叠世巨型古亚洲陆块受地幔柱的作用,发育天山大火成岩省与多条裂谷;三是早石炭世一直延续到中三叠世古特提斯洋扩张和古亚洲陆块南东南边缘离散;四是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峨眉地幔柱与多条裂谷。晚古生代—中三叠世,中国中西部地区存在4类盆地原型:(1)离散板块边缘盆地,形成于古特提斯洋拉张期,主要分布于华南陆块北西缘、南缘以及塔里木陆块的南缘;(2)会聚板块边缘盆地,于晚二叠世—三叠纪形成于华南陆块南缘、中晚泥盆世—石炭纪形成于华北陆块北缘以及泥盆纪—石炭纪发育于中央造山系的一侧或两侧;(3)克拉通内盆地,包括台内坳陷和台内断陷及残余海盆;(4)裂谷和拗拉槽,即与天山大火成岩省和峨眉地幔柱相关的裂谷和拗拉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方海相构造-层序-油气系统的综合研究表明,南方海相地层发育5套区域性主力烃源岩和多套局域性烃源岩(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中二叠统、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的不均一性决定了南方下古生界以天然气勘探为主,上古生界为油气勘探兼顾.印支及其以后的改造运动对南方海相及中新生代盆地的含油气性控制起到主要作用,叠合盆地中、晚期形成的油气系统最具勘探潜力.原生及次生油气藏的分布主要受生烃有利相带和古隆起、古斜坡的控制.环扬子陆块叠合盆地群、苏北-南黄海南部盆地以及江南隆起北缘冲断推覆体下海相地层保存区将是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运动学分类、模型与勘探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冲断系统内断层位移传递和消减的方式,将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划分为4类:①Ⅰ型前陆冲断带,断层位移沿滑脱面全部传递至盆地内部,根据冲断构造规模和结构,又可分为库车型、川西南型和酒泉型3个亚类;②Ⅱ型前陆冲断带,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代表,冲断带内既存在向盆地方向传递的位移,也存在向造山带方向消减的位移;③Ⅲ型前陆冲断带,以塔西南甫沙冲断带为代表,断层位移全部沿着深部构造楔顶部的反冲断面向造山带方向消减;④复杂边界制约下的前陆冲断带,主要发育在柴西南和柴北缘,冲断系统内断层位移的传递受柴达木盆地形态和周缘边界限制,以至没有形成稳定的前陆区和前陆盆地特有的楔形沉积结构。通过中西部前陆冲断带运动学分类和复杂构造建模,提出并论证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叠加构造楔形体、川西北寒武系倒转推覆体下的晚古生代被动陆缘层序、库车中段—东段的煤下构造以及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盘掩伏构造4个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扬子地区古生代盆地基底建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地区古生代盆地基底普遍具有双层结构,下层中深变质基底由太古-下元古界麻粒岩相-角闪岩相、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变质岩组成,同位素地质年龄为25~31亿年、20~25亿年,反映了陆核、陆块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层浅变质基底由中元古界低绿片岩相变质岩组成,同位素地质年龄为10~20亿年,中元古代末的内硅铝造山作用及A型俯冲作用使全区连成不成熟的泛大陆,其西部、北部则发展为低稳定性的克拉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