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污水厌氧处理技术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厌氧技术处理污水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污泥产生量少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介绍了采用AF、UASB、EGSB等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提出了厌氧技术在处理城市污水中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简称UASB)反应器是荷兰学者Lettinga等人在70年代初开发的,主要用于处理高有机负荷的工业废水。由于其结构紧凑、处理效率高、节能等优点,近年来,各国开始探索UASB在处理负荷较低的生活污水和城市综合废水上的应用。该文介绍了利用UASB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试验的结果;试验现场设在上海奉贤,进水为污水泵站的高有机负荷的原水,CODCr的范围:200~2 000 mg/L,UASB内污泥浓度:4 100 mg/L。出水进入后续的高负荷生物滤池进行下一步处理。该UASB是整个处理流程6段中的一段。当水力停留时间为6 h时,CODCr平均去除率为37.0%;BOD5平均去除率为36.2%;SS平均去除率为38.9%。  相似文献   

3.
一、主要内容 (1)原创理论:针对高浓度化工废水的水质特点,依据两相厌氧工艺、分级厌氧工艺原理,及厌氧微生物的生理生态学特征,以外循环(EC)厌氧反应器作为两级产甲烷段的处理单体,提出高浓度化工废水的两级两相厌氧处理技术;构建高浓度化工废水两级两相厌氧处理理论,并对其中有机物转化、降解机理进行探讨;对两级厌氧工艺各单体中的高效微生物的种群结构、生态位、生长限制因子等进行探讨,揭示其生理生态规律,并通过控制主要生态因子来实现反应器运行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1)原创理论:针对高浓度化工废水的水质特点,依据两相厌氧工艺、分级厌氧工艺原理,及厌氧微生物的生理生态学特征,以外循环(EC)厌氧反应器作为两级产甲烷段的处理单体,提出高浓度化工废水的两级两相厌氧处理技术;构建高浓度化工废水两级两相厌氧处理理论,并对其中有机物转化、降解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简称UASB)反应器是荷兰学者Lettinga等人在70年代初开发的,主要用于处理高有机负荷的工业废水。由于其结构紧凑、处理效率高、节能等优点,近年来,各国开始探索UASB在处理负荷较低的生活污水和城市综合废水上的应用。该文介绍了利用UASB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试验的结果;试验现场设在上海奉贤,进水为污水泵站的高有机负荷的原水,CODCr的范围:200~2 000 mg/L,UASB内污泥浓度:4 100 mg/L。出水进入后续的高负荷生物滤池进行下一步处理。该UASB是整个处理流程6段中的一段。当水力停留时间为6 h时,CODCr平均去除率为37.0%;BOD5平均去除率为36.2%;SS平均去除率为38.9%。  相似文献   

6.
文章综述了石化废水的主要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并对各技术的发展沿革、在石化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文章对厌氧处理技术进一步发展以及石化废水厌氧处理工艺的选择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吉  刘振鸿 《化工科技》2010,18(2):44-47
开发了新型复合式厌氧工艺,它由新型厌氧反应器和厌氧膜生物反应器(MBR)两个单元组成,实验用水经过新型厌氧反应器的前处理再经过厌氧MBR的深度处理,检测后排放。实验中以人工配制乳品废水作为进水,对整套系统的运行状况及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配置乳品废水在经过新型厌氧反应器+厌氧MBR的系统处理作用后出水水质得到大幅度改善,系统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较好。实验通过对两种废水处理工艺进行效益对比,得出新型厌氧反应器+厌氧MBR无论在经济效益方面还是在社会环境效益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净水技术》2005,24(5):26-26
技术原理:应用厌氧生物膜技术、水位落差和推流原理,采用内充空心球状填料的厌氧管道式或折流式反应器装置为唯一设备,利用附着在空心球填料内外表面或悬浮的专性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病原茵和虫卵,从而达到净化生活污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变速厌氧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填料挂膜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强  陈士年 《水处理技术》1995,21(3):183-186
本文介绍了新型的生物滤池-变速厌氧生物滤池,选用核桃壳、炉渣、陶粒三种填料进行了挂膜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粒径2.0 ̄5.0mm的辘渣挂膜性能较优。变速厌氧生物滤池的开发,在降低滤池出水SS值和防止滤池堵塞这两个方面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污水收集与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泥,且污泥的含水率较高,同时含有大量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寄生虫卵或病原微生物等,可能引发二次污染问题。因此,探讨如何处理城市污水厂的污泥问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将对污泥固化处理技术及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潘翔  张铭  张焦  李义柱  江峰  杨旭媛  黄慧敏 《广东化工》2024,(5):114-115+113
餐厨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厌氧消化技术是目前餐厨垃圾资源化的主流处理工艺,文章分析了我国餐厨垃圾的处理技术现状,其中厌氧消化技术作为目前的主流处理工艺,从厌氧反应器类型、厌氧消化工艺等方面着重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餐厨垃圾厌氧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为提高我国餐厨垃圾资源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太和县污水处理厂工程,介绍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氧化沟工艺结构、原理及运行特点,分析运行情况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近来高效厌氧生物技术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包括厌氧生物滤池、UASB反应器、ABR反应器、厌氧流化床、厌氧IC反应器等在内的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和水解酸化反应器分别处理印染废水的应用现状、处理效果、培养条件以及影响因素。此外,还介绍了高效厌氧脱色菌和PVA降解菌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4.
付海龙  黎阳 《化学工程师》2003,(4):45-45,66
本文对应用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了研究,精选出了适宜的工艺路线,提高了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4种超滤组合工艺(精滤-超滤、精滤-活性炭-超滤、精滤-活性炭-精滤-超滤和混凝沉淀-超滤)对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效果.结果表明,4种超滤组合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都很高,最高达92.2%,均能保证出水浊度低于1 NTU,说明超滤膜对浊度的去除效果很好;4种超滤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比较高,其中精滤-活性炭-精滤-超滤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好;超滤膜对TN和NH_3-N的去除率比较低;4种超滤组合工艺的初始膜通量不同,精滤-活性炭-精滤工艺出水通量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   

16.
缺氧-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缺氧、厌氧及好氧工段单元试验研究为基础,以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将传统A2/O工艺厌氧/缺氧工段倒置,取消内回流,进行生物脱氮除磷的研究。考察了最佳工艺条件下,本工艺对城市污水中氮、磷及COD等污染物的去除状况。相对于A2/O工艺,本工艺的运行费用大大降低。从系统运行状况来看,经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其出水氮、磷及COD指标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标准,为更大规模的试验提供了基本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元 《广州化工》2007,35(4):71-74
简要介绍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提出污泥产业发展的建议,指出土地利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污泥处置的方向之一。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政府在污泥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议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路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不同类型污泥的特性,介绍了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技术措施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点对减量化的工艺予以综述,提出了不同的减量化理念。在污泥资源化利用方面,通过详细介绍3个典型的污泥处理案例,将厌氧消化产沼气工艺、高温热水解-厌氧消化联合工艺和建材化水泥窑煅烧工艺进行了对比,阐述了不同工艺具有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传统WWTPs升级改造中出现的PD/A现象,分析了PD/A脱氮的协同机制,从水质和关键工艺参数技术层面提出了实现PD/A运行的控制策略;结合工艺调控和协同机制提出了PD/A主流应用的工艺流程,进而从工程角度解析了PD/A应用的可行性。复合污染物条件下PD/A的响应机制、载体特性对AAOB原位富集及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及PD/A应用的长期稳定性分析等是主流PD/A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林可霉素制药废水中含有残留的抗生素和溶酶,同时还有不少生物发酵所产生的生物难降解物质,属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对废水进行前期处理。运行结果表明:COD、pH值、SS等参数有很大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