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首次提出台湾中央山脉(褶皱带)以西与东南沿海间广大地区为统一的台西盆地,前新生代本区与中央山脉为统一的中生代盆地,古新世一始新世演化成东西两个断槽(一个在西带,一个位于中央山脉);渐新世以隆起为主,主要沉积区在中央山脉;中新世坳陷区主要在台湾海峡东侧至台湾麓山带,上新世-第四纪为造山期,台湾的滨海平原区为前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上新统和第四系,由西向东盆地可分为西部断陷带,中部隆起反转带和东部坳陷带,盆地南北地质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2.
台湾东部海岸山脉出露了中新世璔生弧和弧前地体,它们被厚5—6千米由碰撞产生的上新—更新世沉积岩系复盖。当吕宋弧与中国大陆边缘碰撞时,弧前盆地变成碰撞盆地[本文非正式地称其为海岸山脉碰撞盆地(CRCB)],其位于生长山脉带和消亡弧之间。在 CRCB 层序中,底部泥岩、滑乱层和含砾泥岩被浊积岩(要为薄层扇缘和盆地平原相)和暴风雨沉积物(广泛分布的浅水受波浪影响的风暴沉积物)覆盖。局部的河道充填和峡谷充填层序含有大量粗砾—巨砾砾岩,而上更新世的中砾辫状河流沉积角度不整合地覆盖于海相岩石之上,根据该不整合可测定盆地隆起的年代。台湾以南的当代吕宋海槽可能为 CRCB 海相沉积提供了现代类比物,在相应于广泛分布的浅海相上新—更新世层序的宽阔浅陆架区,则明显缺乏这种类比物。这表明,碰撞早期产生的强烈沉降要比现今碰撞向南扩展所产生的沉降小。CRCB 在隆起及合并到造山带中之前,经历了沉降速率和沉积作用加快的过程,与众所周知的前陆盆地的模式是类似的。在中央山脉背翼,背向冲断层和背向褶皱明显地使造山载荷向东朝 CRCB 运移,在盆地隆起之前产生显著的沉降。弧—陆碰撞早期具有区域性沉积对称性,这可能反映了较深的构造作用的对称性。总之,应预期线状造山带从两个方向朝因构造负载作用而加深了的盆地横向散布岩屑。  相似文献   

3.
深入研究四川盆地的起源及其演化过程,对该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根据2008-2010年度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研究的成果,将川西前陆盆地和大巴山前陆盆地合二为一,通称为四川前陆盆地,并给出了支持这一观点的4点主要证据,即:相同的大地构造背景、形成机制对前陆盆地的影响、“形”与“质”两方面的统一性、共同拥有同一个前陆隆起带。重点分析了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及演化过程、原型盆地与主控造山带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前陆盆地经历了不同时期由不同造山带控制、沉积范围变化大、沉积中心频繁迁移的复杂演化过程,不同类型盆地的垂向叠置,不同时期原型盆地的横向叠加,构成了多造山带控制下的复合型前陆盆地。最后,对盆地构造区带进行了划分,共划分出:造山带后缘推覆构造带、造山带前缘出露前锋逆掩推覆构造带、造山带山前隐伏前锋构造带、前陆盆地中央坳陷带、前陆盆地前缘斜坡带、前陆盆地前缘隆起区等6个一级构造带以及15个次级构造带。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研究分析台湾中油公司有关台湾北部、西部海域地质构造的文章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在该区所获资料,着重研究了所称东海陆架盆地和台西盆地间的地质构造关系.认为原称的台西盆地基本地质构造特点和东海陆架盆地相似,属同一体系.具东西分带的特点,即西带为古新世一始新世的断陷、断坳型沉积和中新世以后的披盖沉积.中间缺失渐新世沉积;东带为始新世及之前的断陷、断坳演化为渐新世一中新世的坳陷型沉积,上新世和第四纪才为披盖型沉积.二盆地间的观音隆起并不呈NW走向横卧其间,而是以NNE走向延展,和东海陆架盆地的渔山隆起、雁荡隆起的走向一致.因此,西带的乌丘屿凹陷也以NE向延展从属于东海陆架盆地西带左行雁行排列的构造体系.在西区不应是一个独立盆地,而是东海陆架盆地一部分.按该盆地中一级构造单元划分原则,可以把西带厦澎凹陷和乌丘屿凹陷合为一个坳陷,命名为厦门坳陷.东带新竹凹陷连同陆区台湾西海洋在内,独立称作新竹坳陷.二个坳陷间以观音一澎北隆起高带相隔.  相似文献   

5.
西沙海槽盆地位于琼东南盆地东部,是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有利油气勘探区域。该盆地古近系发育有始新统、渐新统两套主要地层层序。始新统主要发育平行-亚平行地震相、杂乱反射地震相以及前积地震相,渐新统主要发育一套平行-亚平行反射地震相。利用地震资料对西沙海槽盆地的地层砂岩百分含量(Ps)进行了计算,结合地震相分布特点以及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对该盆地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沙海槽盆地始新世为陆相湖盆沉积体系,神狐隆起区以及西沙隆起区成为始新统主要物源区;渐新世主要接受滨、浅海相沉积,主要物源区为北部的神狐隆起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三系沉积既有海相,又有陆相。海相分布于台湾、西藏南缘、塔里木西部,陆相遍布于全国各大沉积盆地。台湾以中央山脉为界,西部为冒地槽沉积,东部为优地槽沉积。西藏以雅鲁藏布江为界分为南北区,南区从古新世到始新世中期为海相沉积,中期以后则为陆相沉积。塔里木西部喀什海湾是从晚白垩世继承下来的阿莱依海侵,至中新世海水才全部退出。 陆相沉积盆地若以贺兰山—龙门山—哀牢山为界,以西为陆内盆地,与褶皱山系相间排列,堆积了巨厚的沉积。东部若以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为界,西侧隆起抬升,各盆地沉积较薄,东侧下降幅度大,沉积较厚,并有海泛迹象和玄武岩喷溢。 在第三系沉积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岩盐、石膏、钾盐、芒硝和天然碱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三系沉积既有海相,又有陆相。海相分布于台湾、西藏南缘、塔里木西部,陆相遍布于全国各大沉积盆地。台湾以中央山脉为界,西部为冒地槽沉积,东部为优地槽沉积。西藏以雅鲁藏布江为界分为南北区,南区从古新世到始新世中期为海相沉积,中期以后则为陆相沉积。塔里木西部喀什海湾是从晚白垩世继承下来的阿莱依海侵,至中新世海水才全部退出。 陆相沉积盆地若以贺兰山—龙门山—哀牢山为界,以西为陆内盆地,与褶皱山系相间排列,堆积了巨厚的沉积。东部若以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为界,西侧隆起抬升,各盆地沉积较薄,东侧下降幅度大,沉积较厚,并有海泛迹象和玄武岩喷溢。 在第三系沉积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岩盐、石膏、钾盐、芒硝和天然碱等。  相似文献   

8.
北山-阿拉善地区侏罗-白垩纪盆地的叠合演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北山阿拉善地区的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划分为阿拉善沉积区和蒙古造山带沉积区。蒙古造山带内形成的侏罗纪盆地可划分为黑鹰山-额济纳旗沉积带,公婆泉-中口子-苏红图(尚丹)沉积带。蒙古造山带内发育的侏罗纪盆地较阿拉善地块内发育的盆地面积小,分布零星,后期改造强烈。早白垩世盆地受北东向构造控制,具有箕状或不对称断陷结构,为北东向展布的相互独立的断陷湖盆,也可分为阿拉善和蒙古造山带两大沉积区,在造山带内发育的盆地发育了一套优质烃源岩,而在阿拉善地块内发育的白垩纪盆地为一套杂色碎屑岩沉积,缺少烃源岩。白垩纪盆地与侏罗纪盆地为大角度叠合,存在交错叠合和披盖叠合两种型式,披盖叠合型式有利于早期盆地烃源岩的埋藏、成熟,是有利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9.
略论东海西南部和台湾海峡北部地质构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研究分析台湾中油公司有关台湾北部、西部海域地质构造的文章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在该区所获资料,着重研究了所称东海陆架盆地和台西盆地间的地质构造关系。认为原称的台西盆地基本地质构造特点和东海陆架盆地相似,属同一体系。具东西分带的特点,即西带为古新世-始新世的断陷、断坳型沉积和中新世以后的披盖沉积,中间缺失渐新世沉积;东带为始新世及之前的断陷、断坳演化为渐新世-中新世的坳陷型沉积,上新世和第四纪才为坡盖型沉积。二盆地间的观音隆起并不呈NW走向横卧其间,而是以NNE走向延展,和东海陆架盆地的渔山隆起、雁荡隆起的走向一致。因此,西带的乌丘屿凹陷也以NE向延展从属于东海陆架盆地西带左行雁行排列的构造体系。在西区不应是一个独立盆地,而是东海陆架盆地一部分。按该盆地中一级构造单元划分原则,可以把西带厦澎凹陷和乌丘屿凹陷合为一个坳陷,命名为厦门坳陷。东带新竹凹陷连同陆区台湾西海洋在内,独立称作新竹坳陷。二个坳陷间以观音-澎北隆起高带相隔。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台湾岛位于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复杂的会聚板块交界处,北向的吕宋火山弧沿着此边界现今与北东向的欧亚大陆边缘发生了向南推进的弧-陆碰撞(图1)。台湾碰撞作用的特点是欧亚大陆边缘的俯冲、活动的褶皱-逆冲带中地壳的巨大加厚、区域性变质作用和迅速的隆起,后者受到迅速侵蚀的平衡。自早上新世以来,与碰撞有关的造山作用伴有在台湾增生楔西翼(前渊)和东翼(向洋翼)之上同构造深沉积盆地的发育。在东翼盆地(碰撞盆地)中盆地形成和沉降的详细记录在台湾东部海岸山脉的中新-更新世火山岩和沉积岩中被保存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北缘西段侏罗纪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北缘西段侏罗系的展布受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构造的控制,近东西向构造对侏罗系具有南北分带作用,北西向构造对侏罗系具有东西分块的作用,两组构造使得侏罗系存在多个厚度中心。早、中侏罗世,该区为伸展断陷盆地,沉积了重要的烃源岩系;晚侏罗世—白垩纪为挤压盆地。从早侏罗世到白垩纪,盆地沉积具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迁移的特征。叠合其上的新生代盆地沉积对侏罗系具有重要的保存作用,促进了烃源岩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及其组合特征为该区油气成藏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侏罗系岩相古地理与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大地构造环境、古地理轮廓、沉积岩相与地层层序特征研究了我国侏罗系的分布、层序及岩相,并分析了我国侏罗系的含油气地质条件。作者以贺兰山—龙门山—康滇隆起—哀牢山为界将中国侏罗纪沉积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北东、北北东向的断陷盆地群为主,西部则以近东西向的山间盆地为主。侏罗纪早期东部沿海一带为太平洋的一部分,东部内陆区为裂谷型断陷—坳陷和内陆坳陷型盆地;西部的西藏区为海相沉积区,新疆为内陆沉积区,其他区为山间盆地沉积区。侏罗纪晚期,由于东部陆壳继续抬升,太平洋板块向大陆俯冲,使得中国东部火山活动非常剧烈,在盆地中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岩层或火山—沉积岩层。中国西部西藏地区仍为海域,但范围缩小。其余沉积盆地由于地壳上升和长期沉积而变浅,沉积了一套红色碎屑物质。作者在分析了侏罗纪的构造环境和沉积条件后指出,侏罗系不但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成煤层系,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含油气层系,有着广阔的含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3.
根据遗迹化石确定台北凹陷中侏罗世湖岸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迹化石组合特征对确定湖盆岸带具有重要价值。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发现丰富的动、植物遗迹化石群落,通过对遗迹化石的分析研究,确定了台北凹陷中侏罗世湖岸带的变化为:西山窑组沉积中、晚期,南带(靠近觉罗塔格山一侧)的湖岸带西起胜金台、东到连木沁以北,北带(靠近博格达山一侧)的湖岸带基本在柯7井和柯6井偏北;三间房组沉积期,南带的湖岸带西起股金口胜101井,连木沁剖面正处于东侧岸带,北带湖岸带与西山窑组沉积期基本相同;七克台组沉积期湖水面积最大,南带湖岸带西起胜101井以南、东达连木沁以南,北带湖岸带继续北移。总体来看,从早到晚,湖水面积不断扩大,湖岸带后移,丘陵油田大多数井处于相对较深的浅湖区。图1参3(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14.
台湾海峡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纯 《石油学报》1993,14(3):10-19
台湾海峡地区,主要指台西盆地,是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其构造发育分三个阶段:中生代是张裂前期阶段;老第三纪为断陷阶段;晚第三纪西部为区域东倾沉降阶段,东部为坳陷阶段.地质构造特征表现出一个盆地具有三种结构类型:即东西分带的断陷——隆起——坳陷;南北地质上众多的差异性;构造运动的多期频繁性.盆地内有潜在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5省区(琼、粤、滇、黔、桂)共发育晚白垩世-新生代陆相中小盆地63个,依据成盆背景可划分为6大盆地带、2种成盆环境,结合沉积充填过程归纳为4种沉积充填模式.东、中部盆地烃源岩发育时代早(以古近系为主)、厚度大(400~1000m、100~900m)、以湖相泥岩为主;西部复合与叠合盆地烃源岩发育时代晚(以新近系为主)、厚度偏薄(125~700 m)、以碳质泥岩及煤层为主;有机质丰度总体较高,但类型复杂,表现为"东好西差";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总体呈现"东高西低"格局,东、中部盆地有机质处于未熟-低熟阶段,勘探应以未熟生物气-低熟油为主;西部处于未熟阶段,勘探应以未熟生物气为主.5省区盆地因沉积岩体系发育,砂岩储层物性总体较好,一般具有中-高孔、中-高渗的特征;同时,由于多数盆地在萎缩阶段充填有区域性展布的浅湖-湖沼相泥质岩,区域盖层相对发育,盆地储盖条件总体较好.据已有资料统计分析,5省区陆相中小盆地油气藏类型总体可归纳为构造、岩性、地层与复合4大类型.其中,东部盆地以构造类油气藏为主,西部盆地以岩性油气藏为主,中部盆地以复合型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16.
塔北中、新生代油气藏分布及勘探远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北中、新生代油气藏的分布主要与古隆起、斜坡区和与之伴生的断裂和逆掩褶皱带有关。油气藏纵向上呈双层结构,形成3个聚集成藏模式:天山山前逆掩褶皱带模式、坳陷区模式和隆起区及斜坡带模式。勘探和地质条件分析表明,库车坳陷是本区唯一能发现大油气田的地区,雅克拉断凸-沙西北部、沙西凸起、阿克库勒凸起及隆起斜坡地区是寻找新的中小型油气田(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Capella地区整体表现为一"东断西超"狭长型断陷湖盆,具有缓坡带发育多种沉积相带类型、地震反射特征复杂多变以及湖盆短轴方向存在距离短、多源碎屑物叠置区分难度大的特点。传统断陷湖盆地震相模式在Capella湖盆陡坡区和长轴入口区的沉积相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在缓坡区和湖心区识别不同相带沉积物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文章对研究区断陷湖盆自身发育特点和地震相模式建立的难点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针对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断陷湖盆不同地带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不同相带地震相特征和彼此间的差异,最终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狭长型断陷湖盆的地震相模式,为后人对此类断陷盆地沉积相解释、评价以及储层预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郯庐断裂对垦东地区构造和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付兆辉  李敏 《海洋石油》2005,25(2):15-19
垦东地区位于郯庐断裂带的渤海段,其形成、演化以及呈现出来的地质特征均受郯庐大断裂控制,进而影响油气成藏。受断裂带影响和控制,垦东地区的断裂整体为NE或NNE走向的雁列式分布的多条断裂。古近纪的伸展运动形成了垦东地区的断陷盆地,沉积了古近系的厚地层,发育了该区最主要的一套烃源岩。受郯庐大断裂的影响,垦东地区可根据构造特征分成三个带:西部主体带、东部斜坡带和北部斜坡带,不同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差别较大。受区域地质运动的影响,垦东地区部分地层缺失,钻遇的地层主体为: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沙河街组、中生界、古生界。地质特征中,低凸起格局、新近系活跃的构造运动和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大型披覆构造三个方面影响了油气的富集和成藏。  相似文献   

19.
关家堡滩海区近岸水下扇体研究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关家堡滩海区位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向埕宁隆起过渡的斜坡区,沙河街组为该区主要勘探层系之一。沙河街组主要为湖盆边缘相沉积,近岸水下扇发育。该区沙河阶组沉积体系以海岸线为界分为:东部海域为长石及火成岩颗粒含量高的水下扇体沉积;西部陆地为碳酸盐岩颗粒含量高的水下扇体沉积。东部扇体储层物性好,西部扇体储层物性差。本文通过地震相识别、地震属性预测、测井约束反演、微相分析、分频解释等手段精细刻画了扇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结合成藏条件分析,认为该区近岸水下扇体具备形成构造一岩性、岩性油气藏的条件,储层的分布对油气富集具明显控制作用,沿形成扇体的主水道应成为扩展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构造特征及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现今构造格局受控于自南向北扩展的两个逆冲推覆体系,上、下古生界之间及基底与盖层之间均存在滑脱层,其东段和西段构造缩短率分别为18.6%和4.8%。构造变形的主体是燕山期逆冲推覆构造,其前缘带是勘探下古生界构造类气藏的有利区带,且以东北部地区勘探风化壳型气藏最有利;前缘外带保存条件最好,以非构造圈闭为主,是本区最有勘探前景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