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钻井工程实时监测与井场信息系统开发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介绍了钻井工程实时监测与井场信息系统的开发背景、组成及功能。该系统实现了对钻井信息的实时采集、实时传输、现场施工情况的实时分析、工程事故与复杂情况的实时警示与处理,实现了对钻井施工过程的有效监测。现场测试与应用表明,该系统计算精度较高,能满足工程施工要求,而且稳定性好,操作简单,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钻井废水是一种污染物含量高、处理难度大的废水.在钻井施工作业中尽量减少钻井废水的产生量是实现绿色钻井、推进清洁生产的重要一环.由于川渝地区地形多为山地以及夏秋季雨量较多,钻井井场清污分流系统的有效设计运行对控制废水产生量尤为重要,而目前的钻前工程的设计和防雨蓬盖设置等方面由于存在固有缺陷不能使雨水完全隔离于污水系统之外.文章从井场设计、蓬盖设置等方面分析了现行清污分流系统设计的缺点,并提出改进可能.  相似文献   

4.
5.
叶新群  项德贵 《钻采工艺》2008,31(3):141-142
钻井实时数据采集系统是实现钻井现场或远程实时监控的前提,它为数据管理、处理、分析系统提供数据源。文章主要对钻井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概况、系统层次、数据采集接口、实时数据库和系统的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钻井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利用钻井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能够对整个钻井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为建立钻井施工参数的优化模型及新并设计、工程施工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章在现有钻井数据采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便于携带的、适合油气田环境使用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实时监测大钩负荷、流量、泵压、大钩高度等钻井参数,并实现操作台监视。具有精度高、查询方便、界面友好等特点。并在辽河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谢明道 《石油仪器》1989,3(4):194-196
进行VSP数据采集,少不了地面记录、激发震源和下井系统。同时,常遇到各种类型的施工井场情况,但是常被人们容易遗忘的却是当钻井设备搬离井场后,需要在光秃的井筒上或套管上装一个专用井口固紧卡才能测井。本文叙述了VSP数据采集井场的三种类型及其施工方法,并叙述在严寒冬季如何实现野外VSP数据采集的具体措施及注意事项。以便供VSP采集工作人员在野外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钻井现场与总部之间有效的双向通信与数据传递对于海上作业至关重要。在传统的钻井作业过程中,总部只能通过早报和晚报、电子邮件、共享件夹或电话获取工程、地质和随钻地层评价(FEWD)数据。目前信息技术已经相当发达,总部的地质学家和工程师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标准网络浏览器实时监控和评价现场数据,从而能够给现场作业人员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在需要及时作出关键决策的情况下。本讲述现代信息技术,例如InterACT(原称InterACT Web Witness:或IWW)如何方便人们实时协同研究正在偏远井场采集的数据。实时数据的获取使资产小组和承包商能够提前做出决策。通过实例着重讲述该项技术应用所带来的挑战、利益和教训,这两个实例为:进行地质导向决策的Echo/Yodel钻井开发项目(Woodside能源公司)和进行钻井监测、FEWD和电缆测井的Melville-1勘探井(巴斯海峡石油有限公司)。其它公司可以利用斯伦贝谢公司在上述两个项目中获取的经验,建立一个结合实时数据的数据流模型。  相似文献   

9.
10.
井眼稳定性评估系统是利用弹性力学、岩石力学和地应力学理论进行井眼稳定性评价和预测,并判断井眼失稳形式且推荐合理、安全的钻井液密度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具有建立应力方程、预测待钻井井眼稳定性、绘制图形、制作压力剖面、制作区域压力分布等值图及立体图等多项功能。经过在吐哈油田三区块井眼稳定性评估实践证明,该系统处理结果误差小、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建立微机测井资料数字处理系统出发,以岩心为标准,研究确定地区性测井资料数字处理的数学模型和处理参数。利用多种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出油(气)藏的类型和油(气)、水层的测井解释标准。用数学方法确定出主要储量参数在油(气)藏内各井点的数值。并用二重积分法计算储量。  相似文献   

12.
������̬����ģ�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中以多相瞬变流理论为基础,结合地层渗流关系和井控基本原理建立了一套气井动态井控理论模型。模型根据气/液两相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应遵从的基本规律,刻划了井内流体的各种运动特性以及动态压力平衡关系,并且较为全面地综合考虑了实际井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工况状态。理论模型采用数字法求解,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一套动态井控计算机仿真软件。通过实例仿真计算表明,该理论模型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全井控过程中井内气/液两相流体的流动状况、压力变化和控制规律,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此模型和计算机仿真软件可用于大斜度井、小井眼、欠平衡钻井以及空井压井等常规和非常规气井井控过程的动态模拟,对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井控理论研究和实际现场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۹��Ԥ���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下部钻具力学分析和钻头与地层相互作用模型来预测和控制井眼轨道对于大多数钻井作业来说仍是一个难题。文章分析了沿钻头的瞬时钻进方向向前差分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井眼轨道形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井眼轨道预测的4点新认识,建立了侧向钻速等于零的预测和控制准则;分别建立了井眼轨道预测方程、井眼轨道控制方程、钻具导向能力预测方程,并应用于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863”项目中。预测数据与实测结果误差较小。以井眼轨迹光滑为目标,将下部钻具组合三维力学分析与三维钻速方程相结合建立的井眼轨迹预测方程较其它轨迹预测方法具有明显的理论上的先进性和实际应用上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ռ�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空间圆弧作为一种典型的井眼轨道模型,广泛应用于多目标井,分支井,侧钻井等三维井眼轨道设计,以及定向井、水平井和大位移井的调整轨道设计。由于三维井眼轨道的设计与计算通常都是在垂直剖面图和水平投影图上进行的,而空间圆弧在这两个平面上又都是像圆弧那样的简单的曲线形式,所以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由于这种原因,目前对空间圆弧轨道的计算多采用近似公式。文章结合井眼轨道的设计要求和空间圆弧的特点,提出了空间圆弧轨道上的坐标,井斜角,方位角,井斜变化率,方位变化率和装置角的计算公式。这些计算公式在理论上是精确解,具有普遍适用性、从而为空间圆弧轨道模型的进一步应用和三维井眼轨道设计奠定了基础。所有公式都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Ĵ������ˮ����ϵ�о���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的深入发展,深井,超深井的数量不断增多,深井,超深井的特点是:井深,温度高,水泥环薄,固井难度大,而各种增产工艺,措施和后期作业对油气井固井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泥本身具有硬和脆的性质,受后续施工,射孔或由由于地层条件下复杂作用力的影响,易发生脆裂,或与套管,井壁剥离,影响油气井后期开采,缩短油气井的寿命,文章通过研究深井塑性水泥原理,提出评价方法和塑性水泥配方,进行了塑性水泥施工性能的力学性能的大量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20井次注水泥施工,实践表明,塑性水泥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和抗外冲击能力,施工方便,能提高深井复杂井的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ھ����ȶ����о��е�Ӧ�ü���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井壁稳定性研究状况及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影响因素进行的大量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表明,泥页岩地层的井壁稳定性不仅与其粘土矿物组成、固有的力学性质和理化性质有关,而且取决于与之接触的钻井液,以及二者接触的时间。然而,现有的井壁稳定性测井评价软件在应用测井资料分析泥页岩地层的井壁稳定性时,将地层和钻井液人为地割裂开,都没有考虑泥页岩地层与钻井液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井壁地层初始状态的改变,把测井时刻的泥页岩地层仍然示为原状地层,结果导致泥页岩地层的井壁稳定性问题始终得不到较好解决。测井是在钻井以后进行的,某一时刻的测井响应必然对应于地层与钻井液作用过程中的一个状态,这样的结果不能直接用于反映泥页岩地层固有的稳定性情况。把地层和钻井液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以测井数据为基础获取原地岩石的稳定性状态将有助于井壁稳定性问题得到更好解决。测井技术的发展将为井壁稳定性的现场评价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用灰色理论GM(1,1)模型预测钻井油气层深度及厚度的方法,结合预测实例,简述数据预处理,关联度系统分析的实际操作过程。该方法具有需要数据少,预测速度快和准确度高的特点,实际应用表明,深度预测的绝对误差小于2m,可用于现场钻井取心卡准层位的精确预报。  相似文献   

19.
埕北凹陷南斜坡带东段含油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埕北凹陷南斜坡带东段的基本地质要素和作用过程,确定沙三段—馆陶组(已知)为主要含油体系,明确了该区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螺杆泵井系统效率分析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其它机械采油方式相比,螺杆泵采油系统的突出特点是系统效率较高,对其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根据螺杆泵井各个部分运动特点及能量损失情况,建立了螺杆泵井系统效率分析模型。该模型在二连油田的应用表明,影响二连螺杆泵井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抽汲参数偏小、供排不协调以及电动机配置过大等。针对该情况对不同的螺杆泵井提出了具体提高系统效率的措施,使得二连油田螺杆泵井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应用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对提高其他油田螺杆泵井系统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