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ú������ú�������Դ�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淮南煤田西部二叠纪含煤地层中,煤层甲烷含量具有如下规模性变化:纵向上为中,下部高于上部,横上则为中部高,东,西部低,本区煤 变质程度仅达气煤阶段,甲烷含量与煤层埋深之间的下相关关系约在地表下垂深1200m以浅反映得比较明显,尽管煤甲层烷的封闭条件比较好,但受构造的影响,局部降低了围岩的气密性,并形成了贫,富甲烷区段。  相似文献   

2.
杨涛  杨桦 《天然气工业》2001,21(2):66-70
文章根据气井天然气的性质,推导出了利用气井环空气柱压力,计算井底压力的精确求解数学模型与近似求解数学模型,提出了以近似求解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为精确求解数学模型赋初值的计算程序和在气举工艺设计与诊断诊断中的实际应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推导、提出的数学模型与计算程序科学、合理、可靠、实用、不仅对这一课题的深化研究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在解决采气工程的实际问题中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煤层气是指煤层中吸附和游离状态的甲烷天然气。石油与天然气勘探测井系列可以用来勘探煤和煤层气,包括基本测井系列和辅助测井系列。前者有岩性测井、饱和度测井和孔隙度测井3种方法;后者包括地层倾角测井、超声波成像测井、声波波列测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碳氧比能谱测井等8种方法。文中探讨了两种测井解释煤层气藏的思路和方法,它们是中子—密度孔隙度重叠法和中子—声波孔隙度重叠法。通过在广西百色盆地江1井、南海西部气田和胜利油田等地的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勘探煤层气藏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双坨子气藏是吉林油田目前正在开发的一个整装气藏,长期生产以来,没有分析出气井井底的压力下降的原因,且由于工艺技术的限制,无法测量出地下气层的压力。为此,分析推导出了求解井底压力的计算方法并编制出一套软件,应用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高、计算快捷方便。  相似文献   

5.
ú������б������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煤层气富集规律的研究贯穿着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始终,融合了煤田地质学、天然气地质学、流体力学等学科。文章从向斜部位煤层气富集的实例研究出发,深入分析了向斜部位煤层水对煤层气的作用机理以及应力性质在褶皱部位的表现特征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向斜部位的煤层水具有向心流动机制,流速缓慢,溶解气不因水的流动而大量散失;另一方面,向斜部位煤层水矿化度高,减小了煤层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对煤层气起到一定的封堵作用;向斜构造的两翼与轴部中和面以上表现为压应力,顶板与煤层断裂或裂隙不发育,阻止了煤层气向上逸散,有利于煤层气在此部位的富集。最后从煤田生产资料实践证实了向斜部位煤层气富集这一理论,对煤层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ѹ�����·���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杨蔚  黄炜 《天然气工业》1995,15(3):58-60
在根据气井井口压力计算井底压力的几种方法中,Sukkar和Cornell提出的计算方法是其中较为精确的一种。但是,应用该法计算时,公式中的积分至今仍无解析解,需要反复地正查或反查,特为此编制的13张数值积分表,手工计算十分不便。  相似文献   

7.
双坨子气藏是吉林油田目前正在开发的一个整装气藏 ,长期生产以来 ,没有分析出气井井底的压力下降的原因 ,且由于工艺技术的限制 ,无法测量出地下气层的压力。为此 ,分析推导出了求解井底压力的计算方法并编制出一套软件 ,应用表明 ,该方法计算精度高、计算快捷方便。  相似文献   

8.
9.
排水采气井,特别是油管产水,套管产气的工艺井(如机抽、电潜泵),由于井下设备通常占据了油管通道,难以用压力计算接测取井底压力,而常规获取井底压力的方法大多采用回声仪探测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气体不断进入油套环空,环空中可能出现泡沫,失去明显的气液界面,此外,采用回声仪测探法确定气液界面进而推算井底压力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不可能获取确切的气液界面深度,为了较为准确和方便地获得井底压力,首次把物质平衡法引入排水采气的环空测试中,文中对排水采气井油套环空物质平衡测压方法进行理论探讨,推导各种条件下拟液面长度的解析解,为测试计算井底压力作好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0.
超高压气井井底压力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高压气井井底压力计算是采气工程基础技术的一大难题,文中通过能量守恒方程式、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式,应用解题思路得出推导的数学模型,较好地解决了70MPa以上的超高压气井-新851井的井底压力、无限流量、地层压力计算问题,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油井流入动态曲线与合理井底压力的确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油井流入动态曲线方程,可用于不同流动压力下油井流入动态的计算,从理论上解释了矿场系统试井中流入动态曲线向压力轴偏转并出现最大产量点等实际问题。给出了油井最低允许流动压力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影响油井最低允许流动压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煤基质的孔隙性对注体流动影响极小,试井所得渗透率反映的是割理系统的渗流能力。储层压力的变化引起有效应力改变,使得煤层裂隙开度和渗透率发生变化,渗透随储层压力下降而减小。文章针对压力衰减测试过程中,井筒附近储层压力变化影响煤层渗透率这一因素,应用Duhamel原理,导出了分析压力衰减测试数据的解释方法。该 新煤层甲烷井中,可以荻工层原始渗透率、原始储层压力以及表皮因子,避免了用段塞流解释需要预先估计  相似文献   

13.
����������Ͳ�¶ȷֲ�����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凝析气井井筒温度分布是进行气井节点分析和动态分析必不可少的参数。根据传热学原理推出了凝析气井井筒温度分布计算公式,研究了温度计算基础数据求取方法,分析了产气量、产水量、井深及油管直径对井口温度的影响规律。对某一井深为5400m的凝析气井进行了计算,该气井气油比为3000,含23%的H2S和4%的N2;地层温度为134℃。计算结果表明:井口实测温度与计算温度的相对误差为02%~38%,符合工程精度。气井温度随井深不呈线性分布;气井井口温度随产量、井深增加而增加,随油管直径减少而减少;该公式同时适用于干气井、湿气井和凝析气井的温度分布计算,计算精度符合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ú��������Ӧ������ͼ�ı��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应力研究结果可为煤层气评价选区提供重要的资料,对于井下某一煤层,通过测试和计算可得到地应力,地层压力,解吸压力以及据以上基础数据而得出的许多推算值,它们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力学系统从而影响煤层气的储存和产出,通常上述数据进行分析时,特别是小汲到不同煤层和不同 煤层之间的对比时,显得相当麻烦。介绍了一种煤层气井地应力评价图解法,可对同一井的不同煤导以及据以上可可对不同地区不同井的煤层按深度将有关的各项  相似文献   

15.
黄炜  杨蔚 《天然气工业》2001,21(4):75-77
在采气工艺中 ,利用井口压力计算井底压力及井筒压力分布是一项常用计算。进行这项计算的实用公式都是从气体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入手 ,经过一定的假设、简化推导而得的 ,其中的一项假设即是将总能耗之一的动能项忽略不计。然而 ,误差分析表明 ,此项假设仅适用于某些生产条件 ,如动能损失在总能耗中所占份额较小、测压仪表精度低等等。文章从气体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出发 ,首先推导并定义了动能因子 (C) ,即动能损失占总能量损失的分数 ,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油管直径、流量和计算管段上的平均压力。然后利用推导出的动能因子的实用公式 ,结合川东地区情况 ,分别对 5 0 .8、6 3 .5、76 .2mm油管 ,利用实用公式计算了气井产量在 (10 6 0 )× 10 4 m3/d、井口流压在 2 30MPa范围内取不同值时动能因子的数值。根据计算结果 ,从工程观点出发 ,选取C <10 -3 作为一判别值 ,认为只要C <10 -3 ,则利用井口流压计算井底压力时动能项就可以忽略 ,否则应该予以考虑。最后文中给出了考虑动能项的井底压力计算实用公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气井指数式方程出发,以陕某宁盆地系统试井资料和套管压力为依据,总结出确定天然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方法。该方法经气田实际资料验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刘慎民 《天然气工业》2004,24(10):122-123
天然气流量计量方法中,最成熟、用得最多、最广泛的一直是标准孔板计量法,但这种孔板流量计量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文章介绍的一种新型YNZ系列“V”型内锥式差压式流量计,着力解决了这些缺陷,克服了这些缺陷所带来的不足,并具备自整流、抗污能力强和抗磨损等特性。文章阐述了“V”型内锥式流量计的基本特点和流量计量原理,并通过计算实例介绍了内锥尺寸和能耗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建立气井产能方程及计算地层压力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虎俊  鄢斌 《钻采工艺》1998,21(1):33-37
气井产量取决于井底流动压力,所以气井产能方程应该能够直接描述流压与产量的关系。文中基于气井二项式产能方程,提出了可以直接反映流压与产量之间关系的二元回归形式的产能方程模型。介绍了该模型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实例分析。该模型可以预测地层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