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锌氨配合体系电积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锌氨配合体系电积锌新工艺,考察了温度,电流密度对电积过程的影响,以及电解废液中最低锌浓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电流密度对槽电压影响较大,而对电流效率几乎没有影响;电解废液中最低锌离子浓度只要不低于10.0g/L,电流效率仍大于90%,在最佳电积条件下,槽电压为2.94V,电流效率为96.35%,生产每吨电锌耗氨0.206t,耗电2502kWh。该法槽电压低,电流效率高,能耗低,电解废液中锌浓度低,电锌纯度高。  相似文献   

2.
对大冶冶炼厂二段电积脱铜工序终液铜浓度高和电耗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结果表明:改进后电积终液铜浓度小于1g/L,电耗小于2000 kWh/t铜.  相似文献   

3.
降低锌电解直流电单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在湿法炼锌过程中,直流电单耗是电解过程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之一,就公司而言,电耗成本占整个湿法炼锌生产用电成本的80%以上。2008年1~5月份,公司锌电解直流电单耗平均为3 490 kWh/t·Zn,与国内同行业平均水平(3 229kWh/t·Zn)相  相似文献   

4.
云南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1.2万t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工程经过近7个月的建设顺利完成,联动试车取得成功。这项节能技改工程总投资2170万元,通过联动负荷投料试车已产出合格电锌,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其中,电锌电流效率为93%,回收率93%,交流电单耗3030kWh/t-锌片,电锌一级品率达100%。该技改项目的完成,对永昌公司的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永昌铅锌公司电锌扩建完工@胡忠坤  相似文献   

5.
对大冶冶炼厂二段电积脱铜工序终液铜浓度高和电耗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结果表明:改进后电积终液铜浓度小于1 g/L,电耗小于2 000 kWh/t铜。  相似文献   

6.
分时电流供电对长周期锌电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控制锌电积的电流密度按用电峰时段300A/m2、谷时段600A/m2及平时段480A/m2进行长周期锌电积试验,考察了分时供电对锌电积阴极锌质量、电流效率、直流电单耗及电费的影响,并与工业生产实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年产12万t锌锭的企业,锌电积生产每年节约电费约2 100万元。  相似文献   

7.
在NH_3-NH_4Cl-H_2O体系下加入组合添加剂进行锌电积,考察极距、电流密度、电积时间和初始锌离子浓度对电流效率和阴极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极距3cm、电流密度400A/m~2、电积时间4h、初始锌离子浓度40g/L的较优条件下,锌电积电流效率超过95%,阴极锌表面致密平整。  相似文献   

8.
国内某炼锌厂锌电积过程直流电耗居高不下,超过3600 k Wh/t·Zn,远超过行业平均值3100 k Wh/t·Zn,本文探讨了一些影响直流电耗的因素如阳极板形态、电解液酸锌比、电解液温度变化及导电接头发热情况等,提出了一些改善降低直流电耗的方案,对降低锌电积过程直流电耗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锌电解阳极电积MnO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锌电解中阳极电积MnO2进行了研究,系统测试了各种条件下阳极电积MnO2的电流效率。试验证实,电流密度、Mn^2 浓度和阳极形状及电积MnO2电效影响较大。在常规锌电解中,控制Mn^2 浓度为3g/l左右,测得在菱形阳极板上电积MnO2电效为1%-3%,旧方格板上电积MnO2电效约为0.5%。  相似文献   

10.
在湿法炼锌过程中,锌电积单位生产成本约占吨锌生产总成本的50%。在有色金属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降低锌电积单位生产成本对湿法炼锌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公司锌电积节能改造工程介绍了提升锌电积产能、降低槽电压、提高电效、错峰生产等降低锌电积单位生产成本的措施。通过以上的改造,电费年化收益达到800~1 000万元,同时由于产量提升带来的边际效益约2 200万元。  相似文献   

11.
用四维破磨理论分析了某铜矿碎磨系统存在的问题;指出碎磨能耗极高的根本原因是砾磨机磨矿效果太差;提出:把砾磨机改造为高效半自磨机替代破碎设备;把棒磨机改造为高效节能球磨机,替代棒-砾磨设备。它们的处理能力分别为200 t/h和130 t/h。碎磨用电单耗由目前23kW h/t下降到7kW h/t左右。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电炉钢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  彭锋 《特殊钢》2009,30(2):27-29
我国电炉钢产量逐年上升,2007年已接近5 000万t,同时电弧炉容量趋向大型化,2007年≥50 t电弧炉产能约占电炉钢总产能的83.5%,电耗接近300 kWh/t,冶炼周期≤60 min,平均电极消耗2.43 kg/t,但炉料结构、生产钢种、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技术开发仍需加大力度,未来我国电弧炉流程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根据能源生产工艺和控制要求,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建设了公司级管控一体化能源管理中心,实现了集中调度、能源优化、重点站所无人化值守。采用中央以太网和工业以太网相结合的网络架构,将网络速度和使用效率最大化,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扁平化管理模式,实时了解能源需求和消耗状况,提高了能源介质的利用率,有效降低氧气、蒸汽等的放散,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得到降低,一期和二期制氧的电单耗也分别由0.412和0.539kWh/m~3降至0.395和0.483kWh/m~3。  相似文献   

14.
杨俊锋  蔺学浩  任兵 《特殊钢》2018,39(3):40-42
安阳钢铁公司100 t电弧炉在复产改造中采用炉壁Cojet集束氧枪替代原有的炉壁氧燃烧嘴。100 t电弧炉改造复产后,炉料为80 t废钢+30 t生铁时,EAF冶炼周期55 min,电耗360 kWh/t,电极消耗1.6 kg/t;当炉料为60%废钢+40%铁水时,EAF冶炼周期50 min,电耗225 kWh/t,电极消耗1.2 kg/t,实现电弧炉低成本高效化运行。  相似文献   

15.
16.
太钢节能减排的进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振武 《钢铁》2012,47(12):81-85
 太钢是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自2005年以来,在不锈钢系统改造中,配套建设了相应的节能环保项目,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实施从矿山到轧钢的全流程工艺技术升级,实现了主体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目前已经形成了年产1000万t钢的能力,其中不锈钢产能300万t。通过对钢铁工业整体总的节能方向分析,结合太钢近几年节能现状,从能源管理方面、节能减排工艺与技术方面,围绕各种余热余能利用、高炉渣、钢渣的综合利用和对钢厂废气的净化处理方案,实施了具体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2005至2010年间,吨钢综合能耗由703kg/t下降到559kg/t,降幅达20.5%,吨钢新水消耗由7.18t/t下降到1.91t/t,降幅为73.3%;最后提出了太钢今后节能减排工作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洲  周从惠 《特殊钢》2007,28(1):49-50
大冶特钢以传统工艺EAF+LF-轧制250 mm×250 mm轧坯生产的30CrMnSiA合金钢1.2t电渣锭母 材,钢锭上部易产生裂纹。经采用优化工艺EAF+LF(VD)-④320 mm铸棒生产ESR母材,并控制母材中(%):≤ 0.003Pb、≤0.015Sn、≤0.030A8、≤0.015(Pb+Sn)及0.020~0.035T;供电与水温均用计算机控制。结果使ESR 充填比由0.40提高至0.53,电渣电耗下降200 kWh/t,母材至电渣锭的金属收得率由82.41%提高至93.75%,废品量由109.55 kg/t降低到29.42 kg/t,生产周期缩短7~10天。  相似文献   

18.
天津钢管公司150t超高功率电弧炉炼钢工艺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立功  张露  周国平 《特殊钢》2003,24(4):55-56
天津钢管公司 1 0年来通过炉料结构的改善、泡沫渣、供电和电极调节人工智能的应用 ,超音速氧枪和二次燃烧、炉顶喷吹等冶炼工艺技术的进展 ,使 1 5 0t超高功率电弧炉的冶炼时间≤ 65min,年钢产量超过 90万t,电耗 4 0 2kWh t,电极消耗 1 .4kg t,炉壳寿命 >5 0 0次  相似文献   

19.
SincethefirstengineeringfacilityoffluxingforEAFwasbuiltupin1988,thetechniqueofcoal-oxygenburnerhasbeenspreadinginChinabecause...  相似文献   

20.
本介绍了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电解厂槽型由75kA预焙槽改造为85kA中间点式下料预焙槽后,在应用“四低一高”工艺技术条件管理电解槽生产过程中,电解槽炉底时有结壳的生成,严重影响了电解槽的平稳生产,使能耗和物耗增加,直流电耗大幅升高,电流效率降低。本详细分析了炉底结壳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炉底结壳的对策。通过采取预防处理措施后,杜绝了电解槽炉底结壳的生成,取得了电流效率提高2%、吨铝直流电耗降低300kWh的成果,取得了显的增产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