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料,采用添加造孔剂法制备硅藻土基多孔陶瓷,研究造孔剂大小、造孔剂用量、成型压力对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优化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方案。结果表明,在30目木屑造孔剂质量分数为2.5%,7 MPa下制得的硅藻土基多孔陶瓷性能良好,孔径集中在5μm,比表面积为23.55 m2/g,孔隙率为32%,机械强度为10.2 MPa,用其固定纤维堆囊菌进行发酵,埃博霉素B产量提高了42.6%,达到31.8 mg/L。  相似文献   

2.
以常规聚合度聚合的乙烯醇(PVA,聚合度1 700~2 600)为原料,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乙醇为凝固剂,甲醇为萃取剂,采用干湿法纺丝制备高强度的PVA纤维,最高强度可以达到19.4 cN/dtex。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VA纤维样品进行观测,纤维样品的形貌结构十分均匀,这对提高PVA纤维的断裂强度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3.
纤维乙醇是第二代生物燃料,它对于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纤维乙醇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为提高纤维乙醇工业化的生产效率,现就生产纤维乙醇的分批酶解方式进行改进,设计了连续酶解生产纤维乙醇的工艺,并进行中试试验,探索其工艺参数,并验证其可行性,为工业化连续生产纤维乙醇做好准备。试验结果表明:连续酶解工艺纤维酶解过程共需要47.8 h,糖度可达到12.7%;酒精度可达到6.0%(vol),已满足工业化生产酒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乙醇对悬浮培养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细胞的生物量、细胞活力以及丙二醛含量变化的影响,以揭示乙醇对细胞的毒性。结果表明:乙醇对细胞的毒性与添加的剂量有关,当添加量小于0.4%(v/v),其对悬浮培养的东北红豆杉细胞的毒性可以忽略,而当浓度大于1%(v/v),会明显地抑制细胞的生长,同时降低细胞的活力和积累MDA,对细胞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侯杰 《中国化工贸易》2013,(12):270-270
二甲基亚砜是优良的溶剂,在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虽然目前我国生产二甲基亚砜的技术已相对成熟,但其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要,供需缺口在不断的扩大。为解决二甲基亚砜的供不应求,降低生产成本,需要对其进行纯化及回收利用。本文研究了二甲基亚砜和水的精馏分离纯化,为工业上纯化及回收利用二甲基亚砜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纤维质原料制乙醇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纤维质原料是我国生产燃料乙醇最可靠的原料。从纤维质原料制燃料乙醇关键技术环节上,分析了原料资源量、原料预处理、高效水解、先进发酵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所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各环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发展纤维质原料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别研究了摇瓶和发酵罐中二甲基亚砜对红霉素合成的影响。通过摇瓶实验确定了适宜的二甲基亚砜体积分数和添加时间,并在15 L发酵罐中考察了二甲基亚砜对红霉素合成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色糖多孢菌发酵48 h时,向发酵罐的培养基中流加体积分数为0.16%的二甲基亚砜,红霉素效价可达7961 U.mL-1,比对照提高11.6%;二甲基亚砜可以提高羟基化酶——P450单加氧酶的含量,从而提高红霉素产量。  相似文献   

8.
木质纤维原料生物转化燃料乙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木质纤维生物量能够用来生产一种可替代有限的石油产品的能源——乙醇。木质纤维的转化主要分两个步骤木质纤维生物量中纤维素水解生成还原糖;糖发酵成乙醇。基于目前的技术,木质纤维原料生产乙醇的主要问题是得率低、水解成本高。促进木质纤维水解的方法包括木质纤维原料预处理脱除木素和半纤维素;纤维素酶的优化;同步糖化发酵法(SSF)。  相似文献   

9.
吸附了乙醇气体的活性炭纤维,采用微波辐照法进行解吸及再生得到高浓度乙醇,为回收利用印刷废气中的乙醇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研究了微波功率、辐照时间、活性炭纤维量、氮气流量等对乙醇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528 W、载气流量1.4 m3/h、活性炭纤维质量3 g、辐照时间180 s的条件下,乙醇的浓度可达到95.6%。  相似文献   

10.
马国杰 《现代化工》2014,34(9):133-136
从纤维素生物质原料出发,可以经水解发酵路径、气化生物合成路径和气化化学催化路径3条不同的转化路径生产纤维乙醇。通过对比各工艺路径的技术特点,结合不同工艺的技术经济指标,分别对3条技术路径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解发酵路径和气化化学催化路径与气化生物合成途径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气化化学催化路径将会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糠醛渣纤维乙醇同步糖化发酵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过碱化处理的糠醛渣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同步糖化发酵(SSF)转化乙醇工艺条件及过程研究.通过考察反应温度、pH、纤维素酶用量和表面活性剂浓度来优化同步糖化发酵转化工艺条件.在正交优化条件基础上,进行了5 L发酵罐试验,并同步分析表征了发酵过程中还原糖浓度、乙醇浓度、酵母细胞数、纤维素含量及其结构变化.同步糖化发酵转化糠醛渣生成乙醇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温度38℃,pH 4.2,纤维素酶用量20 FPU/(g纤维素),吐温-20质量分数0.15%,酵母接种量10%.发酵罐中同步糖化发酵糠醛渣生成乙醇的转化率达到72.33%,过程分析表明反应时间为27 h时,糠醛渣糖化发酵产乙醇的转化率达到最高,比其他纤维原料的反应转化时间大大缩短.同步糖化发酵过程中,糠醛渣纤维素含量逐步降低,纤维索表观结晶度呈下降趋势,纤维素微晶尺寸减小.  相似文献   

12.
以特性黏数为1.21 dL/g、熔融指数(230℃、2.16 kg、10 min)为25 g的聚乙醇酸(PGA)切片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拉伸二步法制备PGA纤维,研究PGA切片在不同加工温度下的流变性能,以及拉伸倍数对PGA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GA熔体为典型的剪切变稀型非牛顿流体,在加工过程中可通过提高剪切速...  相似文献   

13.
潘奇  陈介南  张新民  詹鹏  张林 《化工进展》2015,34(1):86-90,159
近年来,将纤维素乙醇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已越来越受重视。本研究利用杨木纤维酶解发酵产纤维素乙醇的残渣进行木质素的提取与表征,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碱浓度、料液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酶解木质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反应条件进行正交优化,应用UV、FT-IR光谱仪对分离出的酶解木质素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酶解木质素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40g/L、料液比1:3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5h。紫外和红外光谱显示酶解木质素保留了完好的木质素结构,以紫丁香基木质素为主,有良好的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新研制的悬滴法液体表面张力实验系统测量了二甲基亚砜和甲醇在温度为303.15—323.15 K的表面张力,并拟合了计算方程。通过与文献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文中数据和方程与文献数据偏差不超过±1%。在此基础之上,测量了二甲基亚砜与甲醇二元混合溶液在303.15—323.15 K温度区间内,DMSO摩尔分数在0.1—0.9的表面张力,由结果可知不同配比下混合溶液表面张力实验值随温度的升高呈线性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聚乙醇酸(PGA)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拉伸-卷绕一步法工艺制备PGA纤维,研究了工艺路线对纤维结构的影响,重点讨论了拉伸倍数对纤维的结构、力学性能、回弹性能及亲水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熔融纺丝-拉伸-卷绕一步法工艺,可以较好地实现PGA纤维的热拉伸,纤维与纤维之间不易黏结,纤维结构的稳定性得到改善;随着拉...  相似文献   

16.
通过Co60诱变使管囊酵母利用木糖发生突变。经在纯木糖培养基上的筛选,分离得到有较高木糖利用效率和乙醇发酵效率的诱变菌株800-3,考察了发酵条件对其产乙醇的影响。结果证明,溶氧量和培养基组分对于乙醇的产率有重要影响,在转速100 r/min,100 mL三角烧瓶中装液20 mL,酵母浸膏浓度1 g/L条件下,发酵液中的乙醇质量浓度只有5.86 g/L,而木糖醇质量浓度可以达到12.95 g/L,乙醇产率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添加一定量的氨化麦草能促进白腐菌对木质纤维的分解作用,但如果氨化麦草的添加量超过20%,生长基质的重量损失又会下降,降解速率又会降低。比较添加氨化麦草和未添加氨化麦草生长基质经白腐菌降解后的纤维素含量,发现纤维素含量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降解不同天数氨化木质纤维氮含量的变化显示,氮含量的降低率和木质素降解率的变化规律相一致,说明有机结合氮的释放和白腐菌对氮的吸收消耗与木质素的降解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聚乳酸/聚乙醇酸复合纤维的性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聚乳酸(PLLA)、聚乙醇酸(PGA)以复合比为85/15,70/30分别进行复合纺丝,制得两种皮芯复 合纤维,并对纤维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PGA和PLLA在熔融纺丝时,没有发 生反应。纤维的强度随拉伸倍数的增加而增大,结晶度和取向度也都得到提高。复合纤维皮芯结合紧密,没 有裂隙和孔洞。  相似文献   

19.
DMSO湿法PAN纤维截面形状形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DMSO(二甲基亚砜)湿法制备PAN(聚丙烯腈)纤维的截面形状的形成因素进行了研究。随着凝固浴浓度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纤维截面形状由椭圆形或肾形逐渐变为圆形。当凝固浴浓度在一定范围(55%-70%)时,不同凝固浴浓度对应一个凝固浴温度下限值,在该下限温度以上都可得到圆形截面纤维,且凝固浴浓度越低,此下限温度越高。纤维离开凝固浴后,截面形状基本形成并固定,水洗、拉伸、喷丝速度和干燥对纤维截面形状的形成影响都很小。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物活性炭纤维小球处理养殖池塘水体中氨氮,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氨氮去除情况。结果表明:在1~7 d,5、25、50 mg/L的氨氮去除效果均呈上升趋势,最佳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5.4%、79.5%、76.7%;在8~14 d,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均处于一个波动过程,但在14 d内,去除率分别保持在74%、65%、63%以上;在15~21 d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均呈下降趋势。生物活性炭纤维小球在处理氨氮过程中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也是处于变化的动态过程。通过多次反复筛选,从生物活性炭纤维小球中筛选出对氨氮具有较强去除效能的优势菌。通过对菌株的个体形态特征、菌落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最终确定2种优势菌为硝化菌和恶臭假单胞菌。对2种优势菌的生态影响因子研究表明,最适宜的温度为25~35℃,适宜的pH为中性及偏碱性。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硝化菌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优于恶臭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