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水库下游悬移质泥沙沿程恢复是河流泥沙动力学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学科发展,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有关问题。针对此现状,归纳总结了平衡及不平衡输沙条件下悬移质浓度垂线分布、悬移质沿程恢复的天然河道实测资料分析和恢复饱和系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在不平衡输沙条件下悬移质泥沙垂线分布研究及实测数据的获取、分析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水库下游悬移质泥沙沿程恢复研究,特别是利用精准的测量仪器,开展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水槽试验是丰富该研究成果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黄东海悬浮泥沙输运结构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典型的水色遥感反演得到的悬浮泥沙浓度资料,并配合同期海表面温度遥感资料,对特定年份黄东海冬季悬浮泥沙的平面分布及其动力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黄东海冬季悬浮泥沙的平面分布主要是由本海域的环流结构所决定的结论;同时利用悬浮泥沙浓度和海表面温度的相关性得出了东中国海冬季清晰的环流结构,并给出了各主要环流分量的悬浮泥沙浓度特征值和温度特征值.利用1998-2002年表层悬浮泥沙浓度的月平均资料,结合卫星风场资料,研究了南黄海和东海北部悬浮泥沙浓度与局地风速在季节尺度上的相关关系.得出在季节变化尺度上,悬浮泥沙浓度与风速的关系密切并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约1-2个月;悬浮泥沙浓度季节内变化与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用γ—射线回淤仪定点观测镇江港港池淤积变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简要叙述了γ-透射法回淤仪的结构,测量原理,室内外试验情况,并概括地介绍用γ-回淤仪在镇江港港池进行定点回淤观测中所取得的资料和港池淤积与含沙量、潮位、流速的初步关系.本次测量仪器测淤厚度为45cm,测量精度为0.32mm.试验结果表明,该项测试技术是研究港口、航道泥沙淤积规律的一种有效的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4.
泥沙收集器通常被用来测定河流输沙率。美国的Helly-Smith(H·S)推移质采样器大概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便携式拦沙坑型直接测量仪器。相反,拦沙坑很少用于海岸研究中,尽管存在浪击区的模拟输移水流及准单向和准稳定海岸流。在典型的沙质海滩上,水流把细沙带到沿岸中度粒径和其他的泥沙中,形成高浊度和波浪作用下混合很好的河床质和悬浮泥沙。  相似文献   

5.
北洛河流域水沙演变情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洛河是典型的多沙河流,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对北洛河流域干支流主要控制水文站径流泥沙资料的统计分析,论述了北洛河流域泥沙的来源和沿程分配、输沙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关系以及泥沙形成原因等.对研究北洛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泥沙输移规律、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泥沙资料是河流开发、利用、整治不可缺少的资料.由于河流泥沙有其独自的特性,为了满足小凌河水利工程建设,综合利用规划、河道整治,我们收集了小凌河泥沙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流域泥沙输移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角度,详细阐述了我国在泥沙输移比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果,指出:①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涉及到土壤侵蚀学、地貌学、地质学、生态学和环境学等多门学科,我国研究者所进行的泥沙输移比的研究还很不成熟,许多问题还处于定性描述或者推理性解释的阶段;②大部分泥沙输移比模型都是在几个特殊的区域利用20世纪60年代的观测资料建立起来的,针对目前流域内降水、下垫面状况均有改变的情况,需要应用新的观测资料,采取多种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PIV直接测量泥沙沉速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应用激光测量仪器PIV对长江口水库泥沙水样在沉降筒中进行沉降速度场测量,得到了平均的泥沙沉速,并分析了含沙量、絮凝等因素对泥沙沉降的影响。同时通过试验发现PIV直接测量泥沙沉速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中部引黄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观资料和工程试验资料,分析了工程中存在的泥沙问题,查明了泥沙的主要来源和时间段,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获取了泥沙级配曲线等基础数据。根据水库淤积和冲淤的调控资料,总结了水库在汛期和非汛期的库容自我调控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泥沙问题、取水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工程措施,并作了专门的冲淤设计。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7,(3):24-27
泥沙休止角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形状、粒径、重率、介质、颗粒级配等,现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粒径、重率、颗粒级配等因素,对于形状和介质对泥沙休止角的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不足。采用筛分法,将天然沙石分为5个不同的粒径组,并将10~15 mm、15~20 mm两个较大粒径组的沙石分为圆球、扁平、椭球3种不同的形状,然后利用自制的抽板泥沙休止角测量仪器测量了泥沙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休止角。结果表明,粗沙在空气中的休止角大于在水中的休止角,而细沙在水中的休止角大于在空气中的休止角;对于同一粒径组,椭球形的泥沙休止角最大,扁平形次之,圆球形最小。  相似文献   

11.
河口泥沙通量研究方法浅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叶春生  侯志军 《人民黄河》2005,27(12):44-46
总结了国内外河口泥沙通量研究的现状,内容涉及到水文泥沙统计模型、沉积动力学与数学模型。探讨了泥沙通量测量仪器的研发及其应用,简述了河口段水流挟沙力及河床阻力的研究状况。结论认为:①黄河口泥沙通量的研究,可能要包括下游河道某断面(譬如利津断面)水沙通量的研究、河口人海区水沙通量的研究、整个渤海水沙通量的研究,甚至还要研究河口的“过滤器”效应;②在研究断面水沙通量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等面积时变网格技术,以期减少统计误差;③总结黄河口泥沙通量的研究方法,对于研究黄河口泥沙通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速摄影技术在泥沙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摄影技术在泥沙研究中的应用能为更深入地研究泥沙颗粒运动的内在机理提供有效的测量手段.本文介绍了泥沙研究中的高速摄影技术,包括高速摄影机的使用.摄影光源、摄影频率及图像判读等问题,并以泥沙颗粒的跃移机理研究为例,说明如何利用拍摄的泥沙颗粒运动轨迹,进行泥沙颗粒运动速度、加速度、旋转和受力等问题的分析.本文还介绍了高速摄影技术在泥沙研究领域中的各种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运行后,大量泥沙将在水库内淤积,下游河床将发生冲刷,其泥沙问题是三峡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之一.我国高度重视三峡工程泥沙问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开展泥沙问题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水文泥沙原型观测工作,收集了大量的水位、流量、悬移质泥沙、推移质泥沙、水库淤积、坝下游冲刷和重点河段河道演变原型观测资料,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并且推动了对长江水文泥沙规律的认识和泥沙研究的发展.介绍了长达70 a的工程论证过程以及建设过程中的三峡工程水文泥沙原型观测及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抚河流域水土流失发展态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海保 《江西水利科技》2007,33(2):121-125,128
利用江西省抚河流域的6个泥沙站长系列水文样本资料,分析河流泥沙变化规律,研究水土流失现状、原因、发展态势、水土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对策,为水土保持、防洪、航运、河道治理、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泥沙站网的合理布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吴良冰  叶敏  陈金凤 《人民长江》2005,36(11):32-33
河口受洪潮混合影响,水沙运动变化规律复杂,水文泥沙资料相对较少.而河口改善与淤积规律研究常又需要大量的水文泥沙资料作为信息支撑.结合深圳河口改善与泥沙淤积研究项目的开展情况,介绍了通过历史资料系统分析整理结合同步全潮水文测验、连续水文测验等手段进一步补充收集资料,采用水沙系列插补延长、降雨典型年分析等方法,实现长短水文泥沙系列资料的有效综合利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潮流泥沙物理模型方法,依据工程区域的水文泥沙等有关资料,对人工沙滩在潮汐作用下的泥沙淤积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①研究工程实施前后的港区水域流场运动规律;②研究工程实施后的防波堤内、外侧水域的流场分布变化情况;③研究工程实施后,港池、航道、人工沙滩等各地段的涨、落潮流速、流向情况;④研究游艇港港池的淤积强度,数量及分布特征;⑤研究人工沙滩及其周围水域的淤积强度.其成果为工程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引黄灌区泥沙远距离输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山东省簸箕李灌区实际资料对建立的引黄渠道泥沙远距离输送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簸箕李灌区干渠水流输沙规律.进而利用该模型对影响泥沙远距离输送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成果显示渠道衬砌、复式断面利于减少渠道淤积,引水时避免小流量长时间引水、减少沿程分水和提水灌溉,是实现泥沙远距离输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荆江放淤实验工程实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河流泥沙引流放淤,为防洪和工农业生产服务,前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长江则尚无实践经验,为了研究在长江两岸兴建放淤工程的效果和淤区泥沙淤积的规律,从1966年起,选定荆江北岸的严家台和荆江南岸的丢丢垸兴建放淤实验工程,并系统地收集了淤区水流泥沙资料,进行分析,为利用长江泥沙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山东省引黄灌区泥沙属性与处理利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引黄灌区的泥沙粒径与黄河河道泥沙粒径关系密切,又有明显差异,和灌区的引沙条件有关;泥沙颗粒组成自渠首以下沿程逐步细化,支级以下渠道中的淤积泥沙颗粒一般较细,其颗粒组成接近于灌区耕地的土壤组成;利用引黄泥沙淤改盐碱荒地,不仅能够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地肥力,而且从化学作用方面可加速土壤脱盐,从物理作用方面可改变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环境。山东省引黄灌区泥沙处理利用方式有:渠首设沉沙池处理粗颗粒泥沙;利用渠道长距离输送泥沙;动态调控运用沉沙池,分散处理泥沙。为实现山东省引黄灌溉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对引黄灌区粗颗粒泥沙利用和引黄泥沙输沙入田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经验面积减少法”是用来对水库泥沙淤积分布做粗略预估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某些资料相对较少和泥沙设计相对简化的水库泥沙计算,此次利用万家寨水库实测淤积资料,对经验面积减少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经验面积减少法用于计算万家寨水库泥沙淤积分布是基本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