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娟  陈贵军 《节能》2014,(8):27-30
以卷烟行业蒸汽热力系统为例,提出冷凝水梯级闪蒸系统,进行闪蒸罐和蒸汽喷射泵的相关设计计算,将闪蒸出的二次蒸汽用于低压用汽设备空调,节省了主干线高压蒸汽耗量。冷凝水采用密闭式回收方式,重新输送锅炉回给水系统以达到循环使用,杜绝了环境对冷凝水纯净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 我厂生产用蒸汽共有四种:3.4MPa,1.5MPa,0.55MPa和0.20MPa.冷凝水系统比较复杂,3.4MPa和0.55MPa蒸汽冷凝水回收进入0.20MPa闪蒸罐,闪蒸产生出0.20MPa蒸汽进入0.20MPa蒸汽系统加以利用,0.20MPa冷凝水回收进入常压闪蒸罐,送往热电车间供锅炉使用,从而实现了蒸汽冷凝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3.
密闭式冷凝水回收技术应用在以蒸汽为间接加热热源的各种工艺过程中 ,涉及啤酒、卷烟、汽车、造纸、化工、印染、制药、宾馆 (饭店 )等各行各业。传统的冷凝水采用开式回收技术 ,用汽设备排放的高温饱和冷凝水经二次闪蒸、降压冷却至 70℃以下才能利用 ,而且开式回收冷凝水和大气接触 ,丧失了原本具有的软化、脱氧品质。重新作锅炉用水时需要二次处理 ,增加了水处理费用。密闭式冷凝水回收技术是开式回收的替代技术 ,其主要特点在于对热力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冷凝水回收泵的防汽蚀系统设计 ,前者对锅炉———蒸汽管网———用汽设备———疏水…  相似文献   

4.
《云南节能通讯》2009,(21):13-14
一、冷凝水的回收 将冷凝水回收到锅炉中每年能节约几万元。从蒸汽中产生的冷凝水带走了蒸汽中20%的能量,回收到锅炉给水箱的水能回收这些能量的50%;另外50%能量存在于闪蒸蒸汽中,可以通过闪蒸蒸汽罐来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5.
黄振军  王贵军 《节能》2000,(9):41-42
本文介绍了一个高、中、低压冷凝水回收系统的应用实例。此系统能够回收二次蒸汽和疏水阀漏出的蒸汽,并且充分利用了高温冷凝水,节汽效果很好,对类似装置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中叙述了密闭式蒸汽冷凝水回收技术与“开放式回收”的利弊,密闭式蒸汽冷凝水回收技术具有较高的节能效益和较短的投资回收期;展望了密闭式蒸汽冷凝水回收技术的复合性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张守汉  谭芙蓉  肖晔  王立东  周健 《节能》2007,26(1):34-36
分析了企业蒸汽冷凝水排放和利用的现状,提出采用闭式回收蒸汽冷凝水技术对全厂蒸汽冷凝水系统进行改造。结果表明,采用闭式回收技术,各路蒸汽冷凝水可以完全得到回收,并用于工艺管线和设备的伴热;伴热温度均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伴热后的热水用于橡胶生产之中,起到了节能节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仪征化纤公司短纤中心二套装置大量蒸汽冷凝水未回收,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的浪费。通过原设备的改造利用,包括冷凝水管网的改造和冷凝水回收设备的改造和增添,全年可回收冷凝水19万t,余热折合蒸汽5753t,经济效益达100万元。  相似文献   

9.
过去,工业企业的冷凝水回收方式大多为分区设置开式集水坑,然后采用冷凝泵抽吸送至锅炉或其它用热水系统,散热损失较大。现在许多能源研究部门相继研制成功了密闭式高温冷凝水回收装置、真空冷凝水回收装置以及废蒸汽及高温冷凝水回收压缩机回收装置等等,大大降低了散热损失,基本收到了较好的节能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其推广进度缓慢。本文就此作一些讨论,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蒸汽锅炉冷凝水回收控制方法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锅炉蒸汽冷凝水是较为纯净的蒸馏水,占有其同温同压下饱和蒸汽15%~28%的能量.冷凝水的回收利用是工业锅炉节能改造的重要技术之一,具有很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影响冷凝水回收利用和经济性的关键在于冷凝水的品质.主要分析了造成回收的冷凝水品质下降的污染物及其来源,并介绍了几种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蒸汽供热管网凝结水损失的影响因素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东地区蒸汽供热管网热损失大的问题,通过对某热电厂蒸汽供热管网的调查,计算了蒸汽主管线不同季节沿途凝结水损失率和热量损失率,分析了蒸汽管网凝结水损失和热量损失的影响因素,得出蒸汽管线设计管径大、管内流速慢、架空敷设是管网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减少蒸汽管网能量损失及凝结水回收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蒙 《节能》2008,27(7)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低压蒸汽的凝液回收是常规凝液回收系统所不能实现的。通过设计一个循环回路系统,解决了低压蒸汽凝液的回收问题,并可推广应用到回收低压工艺蒸气凝液。  相似文献   

13.
乐辉  冯正中 《节能》2007,26(5):35-37
介绍了密闭式蒸汽凝结水回收节能技术,及采用抽汽喷射器的新技术来回收乏汽。分析了此类喷射器的工作特点和节能意义,介绍了此类喷射器在实际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凝结水过冷度对汽轮机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均产生很大影响,但目前还很少有文献进行冷却水温度和流量对凝结水过冷度影响机理的研究.以某300MW汽轮机所配凝汽器为例,通过定量分析冷却水温度和冷却水流量对凝汽器汽阻和凝汽器凝结水膜的影响,研究了冷却水温度和流量对凝结水过冷度的影响机理,为运行中减小和控制凝结水过冷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重力凝结水回收系统、背压凝结水回收系统、压力凝结水回收系统3种凝结水回收系统的优劣,以及闭式回收系统中采用气(汽)动机械泵的设计方案,旨在为类似系统的提供设计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金全  王会权  马群南  高怡秋  杨懿 《节能》2012,31(5):71-73
在船用凝汽式汽轮机凝水系统的设计与调试中,为防止凝水泵出现汽蚀,通常需要对凝水系统压力进行调整。为实现凝水系统压力的在线便捷调节,稳定凝水泵出口扬程及流量,设计了凝水压力控制阀。该阀采用二级节流的结构形式,可通过调整阀开度改变节流效果。通过公式计算得到了不同开度下凝水压力控制阀的调节性能,根据计算结果,控制阀满足设计要求。采用CFD流体计算软件对凝水压力控制阀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验证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凝结水处理回收技术在天津石油化工公司的利用现状、凝结水污染物及危害、天津石化公司凝结水的特点和其采用的凝结水处理技术,指出,蒸汽凝结水回收处理技术应用效益明显,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申林艳  张浩  金熊 《节能》2011,30(4):75-77
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生活用热广泛采用蒸汽作为加热介质.利用原有空调机组的表冷段实现冬季加热功能,将原来110℃热水作为热媒改为90℃凝结水作为热媒后,不仅可以将空气加热到所需状态,而且可以回收凝结水的余热,将凝结水作为汽车涂装车间的工艺用水和焊接车间的循环补充水,可有效地回收凝结水.对凝结水进行回收利用可取得很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9.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increase the quantity of condensate water from atmospheric air during the air conditioning (A/C) process by using two techniques: increasing moisture content in atmospheric air by adding steam and passing compressed air instead of atmospheric air,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with both capillary valve and thermostatic expansion valve operations for assessing the volume flow rates (VFRs) of condensate and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 concerning the air A/C arrangement. The control valve operated for the steam supply case was at half valve opening and one-fourth opening, respectively. The R-22 refrigerant was used in this study. From this study, it was perceived that the condensate water quantity was increased by adding the moisture to the inlet air for the A/C system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usage of compressed air. Furthermore, the COP of the system was also compared to normal atmospheric air admission conditions. The compressed air and steam admission to the A/C system has shown a tremendous increase in COP together with the VFR of the system rather than atmospheric air admissio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