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时珍这样描写黄花鱼的特点:“黄色如金,首有白石二枚,莹洁如玉.”因色黄和头中有石,故又有黄鱼和石首鱼之称.黄花鱼为人类做贡献已有很久的历史了.在我国,最早吃黄花鱼的人大概要数到吴王阖闾.据《吴地记》曰:公元前505年,吴王阖闾  相似文献   

2.
袁国桢 《美食》2004,(4):27-27
苏州这座历史化名城自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建成以来,已经度过了2500多个春秋。她地处水乡,东北有阳澄湖,西南有太湖,全城为外城河环绕,城内人工开凿的河道纵横交错,形成河街并行的格局。从前人们出行,动辄必备舟楫。“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这是唐代对苏州的写照。无论是官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主人常以“生鱼片”招待贵宾和亲朋好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日本独有的风味肴馔。其实,生鱼片也是我国的传统名肴。生鱼片在我国古代称作“生鱼脍”,简称“鱼脍”或“鱼生”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代,菜肴中便已有“鱼脍”了。在《诗经·小雅·六月》就有“鳖脍鲤”的诗句。《吴越春秋》一书中则记载了吴王阖闾曾“治鱼为脍”以招待出征凯旋归来的伍子胥。到了汉代,生鱼片更是风靡一时,甚至还有人因嗜食生鱼片而送了性命。据《后汉书·华陀传》记载,东汉广陵太守陈登就因嗜食生鱼脍而得了重病,后经华陀精心医治才康复。…  相似文献   

4.
何谓船宴?船宴,就是设宴于游船上,把饮食与游乐巧妙地相结合的一种宴席形式。它是由民间的船菜.船点演变提升而成的。相传古代宫廷、官府和民间均有船宴。船宴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船宴在无锡也叫“灯船”,又称“游山船”。起源于无锡。在北门外专门有条河叉叫游山船浜,是灯船集散的码头。春秋时,吴王阖闾曾经设宴于太湖的游船上。文字记载始于唐代的自居易“宴洛滨》的诗序中。南宋时在杭州,民间有供泛舟西子湖宴饮的游船。元朝古都南宋秦淮河也有船宴的历史。[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传统上凡事讲究图个吉利,在饮食上也不例外,逢年过节、过生日、结婚、祝寿、乔迁、升迁等等喜庆之时,都少不了要吃象征吉祥的吉庆食品,而吉庆食品之首,就应该数年糕了。为什么我们逢年过节、喜庆欢宴上讲究吃年糕呢?这个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说起它的来历,这里面有个小故事,话说公元前514年,正是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天下大乱。当时吴国的君主阖闾为保护国家安全,命大臣伍子胥筑城,以御外敌。大城修造得非常宏伟坚固,吴王很满意,将其命名为“阖闾大城”。十余年后,吴王阖闾去世,其子夫差即位。夫差不听忠臣…  相似文献   

6.
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僚(?-公元前515年)专横无道,引起百姓极大不满。其兄公子姬光(即阖闾)(?-公元前496年)因不满吴王僚代嫡继王位,亦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除掉吴王僚而自立,为此,大夫伍子胥推荐能为知已者死的侠客专诸给公子姬光,姬光赠黄金千两,专诸以身答应姬光,为国赴难。  相似文献   

7.
每当提及日本料理,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其代表食品生鱼片。许多人并不知生鱼片是中国的传统名菜,至少已有史3000年。在我国古代,它被叫做“生鱼脍”(脍亦可写作鲙),也可以简称“鱼脍”、“鲙”以及“鱼生”等。 早在周代,我国便有“鱼脍”了。《诗经》中的“炰鳖脍鲤”(《小雅·六月》),即是明证。其后,《吴越春秋》中更有吴王阖闾“治鱼为鲙”招待破  相似文献   

8.
先讲一个关于”三令五申”起源的故事——它源自孙武训练吴王阖庐宠姬的那个著名故事。吴王问孙武能不能练一练宫中的妇女,孙武说能。于是.吴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武把她们分成两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而美女们只觉得好玩儿,动辄大笑,孙武“三令五申之”还不奏效,乃”斩队长二人以徇”。  相似文献   

9.
汪宝树 《美食》2006,(1):17-18
年糕,原是汉族的节令食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间为防外侵,命伍子胥筑阖间城池。建成后,吴王宴群臣,伍子胥却郁闷地对部将说:“我若去世后,倘吴国遭难,粮草不济,百姓饥苦,尔等可在东门下掘土数尺,民饥则可得救。”伍亡后,越破吴,饥民遍野。危难时人们按伍生前所言,乃挖城,发现城基砖是用糯米所作,众大喜。于是,将米砖洗净蒸食,饥荒缓解。  相似文献   

10.
临水而食     
老猫 《食品指南》2009,(6):94-94
一日三餐,本是俗事,但要能吃到水边去,就是雅了。烟波浩淼,胸怀舒畅,吃的感觉也会上了档次。据说第一个发现临水而食好处的是2500年前的吴王阖闾。船行水上,阖闾在其上举办宴会,吃剩下的东西倒入水中,竟然都化做太湖银鱼。瞧这档次上的,如今我们视为太湖三宝之一的银鱼,原来是人家吃剩的折罗。  相似文献   

11.
张卫 《中国食品》2014,(16):102-105
香女由来已久 关于体香历来多有记载,香女在文献中记载也颇多,只不过香气因人、因国而异。在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香女当属四大美人中的西施和杨贵妃。 西施因模样俊俏,身有香气,被越国大夫选中送给吴王夫差,吴王特意为西施修了香水溪、采香径等,每天在芬芳馥郁的气氛中与西施寻欢作乐。  相似文献   

12.
年糕趣话     
相传吃年糕的风俗起源于春秋时期的苏州一带。公元前484年,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夫差准备起兵北上攻齐,伍子胥分析形势,陈说利弊,劝吴王“联齐抗越”,但夫差一意孤行,悍然出兵击败齐国。当吴王夫差班师回朝时,满朝文武都到城外迎接,惟有伍子胥默默无语,为内忧外患而忧心忡忡。他预料到将有杀身之祸,便悄悄地对几个亲信说;“我死之后,如果国家有难,民众缺粮,可到  相似文献   

13.
<正>常州,地处沪宁线中段,东临无锡、苏州、上海,西接镇江、南京,北揽长江,南领太湖,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春秋建邑,是吴国首都阖闾城所在地。先后称延陵、毗陵、晋陵、兰陵,隋代始称常州,沿用至今。作为一个具有2500余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化古城,常州自春秋时期开始,就是江南烹调技艺重地。吴国宫廷的烹调技艺,一直在常州民间有所传承。三国时期成为屯垦区后,  相似文献   

14.
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苏的盐政盐税沈敏,卢正兴江苏的海盐生产,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的吴王阖庐时期。至战国时代,成为重要的海盐产地,且为齐国称霸中原提供其巨大财力。此后经历代开发,独执海盐生产之牛耳。清代初年,江苏盐业沿用明代纲法。并稍作改进.即盐引每年由政...  相似文献   

15.
两淮制盐技术史话沈敏,卢正兴两淮盐业生产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514年,吴王阖庐在江苏沿海开始煮海为盐。汉武帝招募民众煎盐,刈草供煎,燃热铁盘,煮海为盐,昼夜可产千斤。唐代开沟引潮,铺设亭场,晒灰淋卤,煎锅熬,并开始设立专场产盐。到宋代,...  相似文献   

16.
吴越春秋曾是我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军事家孙武与伍子胥,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与陶朱公范蠡的故事家喻户晓。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就是春秋战国时吴国的国都,尽管古老的苏州历经了25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著名的苏州菜系中仍保留着吴越春秋时的古老菜品和根据吴越春秋历史故事所创制的菜肴,它们是苏州的地方名菜,更是吴越春秋历史文化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7.
年糕二题     
年糕是人们喜爱的节日点心,它是用糯米掺豆粉加青红丝制成的.吃年糕的风俗是从春秋时开始的.今天的苏州是当年吴国的都城,吴王夫差从当时军事需要出发,命  相似文献   

18.
苏州人吃肉     
也许苏州盛产各种鱼鲜的缘故,很多外地人都以为苏州人独钟吃鱼。不是吗,连《吴越春秋》上都记载吴王因贪吃鱼,被勇士专诸用鱼肠剑刺死了他。他们那里知道,苏州人不但喜欢吃鱼,对肉更是偏爱有加,在苏州有这样一句俗话,叫做“饭为根本肉为膘”。他们把吃饭与吃肉相提并论,足见苏州人爱吃肉的程度了。 苏州人吃肉的范围很广,牛羊兔肉样样都吃,但他们最爱吃,吃得最多的是猪肉。他们对猪肉的要求十分苛求,膘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江苏省南部的版图上,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名镇——木渎镇。她位于苏州西部,距苏州市南约五公里,“渎”,即小河。地名源于木积于渎。相传吴王阖闾(公元前514年),在镇西灵岩山上为美女西施建“馆娃宫”,从水路运来了成千上万根越国进贡的神木,把山脚下的小河堵塞了整整三年,因而得名“木渎”,后来,当地百姓就用余下的木头造房,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小  相似文献   

20.
尹申 《饮食科学》2007,(10):46-46
木渎古镇地处苏州城西,太湖之滨,地沃村美,水产丰盛,被誉为“锦绣鱼米之乡”。古镇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春秋时吴王为西施建造宫殿而大兴土木,囤材三年,积木塞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