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78年以来国外丙烯醛、丙烯酸催化剂进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烯直接氧化制丙烯醛和丙烯酸的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开发的,目前用二步法工业生产丙烯酸的收率和催化剂寿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丙烯酸单程收率82~84%,寿命2年以上)。关于七十年代国外丙烯醛、丙烯酸催化剂的情况已有报导,但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对催化剂的研制,在添加各种助剂,降低反应温度、探索和改变催化剂制法、以及改变载体材质和形状、以提高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和热稳定性及寿命方面又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C_3烃氨氧化制丙烯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惠民  赵震  徐春明 《石油化工》2005,34(2):181-187
综述了Sohio和Petrox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的工艺特点及丙烷氨氧化制丙烯腈工艺过程。介绍了C3烃氨氧化制丙烯腈的催化剂体系,其中钼铋铁系催化剂在目前丙烯氨氧化生产丙烯腈的工艺中广泛使用,钼酸盐和锑酸盐催化剂是丙烷氨氧化反应中催化性能最好的两类催化剂,最有希望应用于工业生产。总结了C3烃氨氧化制丙烯腈的反应机理,丙烯经由烯丙基中间体直接氨氧化生成丙烯腈,丙烷经氧化脱氢生成丙烯再氨氧化生成丙烯腈被认为是C3烃氨氧化生成丙烯腈的两条主要反应路径。  相似文献   

3.
丙烯氧化制丙烯酸催化剂在万吨级工业装置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RD和BET等手段对自制丙烯氧化制丙烯酸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对该催化剂进行了小试、模试和10 kt/a工业装置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一段催化剂主要为CoMO4,Bi2Mo3O12,Bi2MoO6,FeMoO4,Co6Mo12Bi1.5Ox的晶相;二段催化剂主要为MoO3,Mo5O14,(Sb2O)M6O18(M=Mo,W,V)氧化物的晶相。小试评价结果为一段催化剂平均丙烯转化率98.1%、丙烯醛和丙烯酸总收率92.3%、氧化碳总收率3.4%,二段催化剂平均丙烯醛转化率99.7%、丙烯酸收率97.9%、氧化碳收率1.6%;一段和二段催化剂串联后,其模试评价的丙烯酸收率为88.8%,工业装置上运行时丙烯酸收率为88.9%。  相似文献   

4.
采用各类助剂对空心结构钼酸铁纳米管(FeMo-nt)催化剂的表面进行改性,并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了助剂的助催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FeMo-nt催化剂表面Mo物种富集,Mo与Fe原子的相互作用较特殊,各类助剂能够调变FeMo-nt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电子环境;改性后的FeMo-nt催化剂用于丙烯选择氧化反应时,可生成环氧丙烷、丙烯醛与丙烯酸等高附加值丙烯衍生物,且能调变氧化产物的组成。其中,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的FeMo-nt催化剂能有效抑制完全氧化产物COx的生成,丙烯醛与丙烯酸等高附加值丙烯衍生物的选择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丙烯醛合成工艺及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丙烯醛是合成蛋氨酸和1,3-丙二醇等的重要中间体。介绍了包括甲醛乙醛缩合法、丙烯氧化法、丙烷氧化法和甘油脱水法等在内的丙烯醛的合成工艺及其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这几条工艺路线进行了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6.
由丙烯两步氧化法生产丙烯酸的工艺中 ,主要问题在于找到选择性及转化率较好的 ,污染较小的催化剂。本文论述了 P Mo系杂多酸催化剂的性质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几年国内外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制苯甲醛绿色工艺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甲苯的H2O2氧化工艺及甲苯分子氧氧化工艺,重点介绍了工艺所用催化剂如钴系、锰系和钒系催化剂,指出钴氧化物或锰分子筛负载的纳米金催化剂在甲苯液相催化氧化研究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反应工艺条件和反应器结构与材质在Ag-Bi-V-Mo-O催化剂体系下对丙烷部分氧化制取丙烯醛反应的影响,确定较合适的反应工艺条件为:温度490℃,空速3000毫升/(克催化剂小时),C3H8/O2=0.7—0.8,N2含量为10%—15%。且研究表明反应器的结构与材质对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影响很大,反应器床层上端应有一定的自由空间,玻璃反应器比铁反应器能获得较高的丙烷转化率和丙烯醛收率。根据反应温度和反应器结构对丙烷氧化反应的影响,我们认为丙烷氧化制丙烯醛由丙烷均相脱氢至丙烯及丙烯进一步催化氧化生成丙烯醛两步组成  相似文献   

9.
丙烯醛生产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丙烯醛的性质、用途及生产技术进展,重点回顾了通过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的丙烯氧化反应工艺生产丙烯醛的技术进展。对该工艺中关于反应器散热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详细论述,对文献中介绍的克服“热点”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中的可取和不足之处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在常压下,用外循环无梯度法,将恒定组成之原料气以恒定流速通入反应装置,使之在给定温度下进行反应。改变催化剂填装量以考察各产物分布的变化情况。以丙烯总转化速度γ_A、各产物累积速度γ和选择性S_1对转化率X(或接触时间τ)作图,经分析,比较而知丙烯氧化的平行产物为丙烯醛、丙烯醇和CO CO_2;丙烯醇串行反应得丙烯醛;丙烯醛氧化的平行产物为丙烯酸、乙醛和CO CO_2;乙醛串行反应为乙酸,乙酸继而生成CO CO_2。CO CO_2的主要来源是丙烯醛。据此即可判定8201催化剂丙烯氧化的复杂反应网络。  相似文献   

11.
合成丙烯酸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期丙烯选择氧化和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的催化剂研究进行了综述,前者主要是钼-铋系列催化剂和钼-钒系列催化剂,后者涉及到钒-磷-氧(VPO)催化剂、杂多酸(HPA)及其盐催化剂以及以钼为主要成分的复合金属氧化物(CMO)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新型丙烯醛和丙烯酸催化剂单管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工业生产装置上,研究了新型丙烯(C3^=)氧化制丙烯醛(ACR)、ACR氧化制丙烯酸(AA)催化剂的性能,确定了催化剂的操作条件,并在此条件下进行了催化剂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C3^=氧化制ACR在空速800-1000h^-1,盐浴温度310℃,C3^=、空气、水的体积比为10:73:17时,C3^=转化率高于98%,ACR收率高于81%,ACR+AA总收率高于92%,COx收率低于4%;ACR氧化制AA在空速为1420h^-1,盐浴温度为258℃时,ACR转化率高于98%,COx收率低于3%。催化剂运行1000h后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催化剂研发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催化剂VP0系催化剂、杂多酸及其盐类催化剂、多组分混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发展过程。VPO系催化剂最先用于催化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反应,但生成丙烯酸的选择性和收率均不高,最好的丙稀酸收率只有18.8%。杂多酸类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一般,特别是其热稳定性差,在丙烷氧化反应的温度下,容易发生结构变化,失去活性。混合金属氧化物(MMO)催化剂发展较晚,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采用此催化剂获得了48%的丙稀酸收率,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Cs~+取代的Keggin型杂多酸上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沉淀法制备了不同数目Cs+取代的杂多酸HxCs3-xPMo12O40(x=0-3),以及部分Cs+取代的十二磷钨酸Cs2 5H0 5PW12O40,考察了铯离子取代数以及杂多酸不同结构原子对丙烷选择催化性能的影响。对磷钼系列杂多酸,当Cs+取代数为2 5时,样品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而对磷钨杂多酸,Cs+取代对目标反应产物不显活性。最佳平衡离子取代还可显著改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与结构稳定性,也改变了性能 反应温度的相互关系,从而对催化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如何抑制丙烯、丙烯酸(包括丙烯醛)的深度氧化是提高丙烯酸选择性及收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液化石油气综合利用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液化石油气中(LPG)C3和C4组分的研究开发和工业应用技术的进展,重点阐述了C3组分丙烷脱氢生产丙烯和丙烯聚合生产聚丙烯、C4组分催化裂解制乙烯和丙烯及其ADW芳构化生产轻质芳烃的催化剂及工艺进展,并探讨了丙烯氧化生产丙烯酸、丙烯水合生产异丙醇、丙烯生产异丙苯和C4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的化工利用情况。依据国外LPG综合利用现状,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我国C3和C4烃类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乙炔羰基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乙炔碳基合成丙烯酸(酯)、丁二酸酸酐、丁烯二酸二丁酯和丙烯醛等系列有机产品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乙炔碳基合成丙烯酸(酯)的催化剂和反应工艺条件。镍基和钯基催化剂是催化乙炔羰基合成丙烯酸(酯)的良好催化剂,同时钯基催化剂也是催化乙炔羰基合成丁二酸酸酐和丁烯酸二酯的良好催化剂。镍聚和钯基催化剂的复合及负载化是今后乙炔羰基合成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由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的研究进展、本领域面临的挑战和研究前景。重点介绍了3种催化剂体系:钒磷氧催化剂(VPOs)、杂多酸及其盐(HPCs)和复合金属氧化物(MMOs)。对各种催化剂体系的结构性能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王丽娟 《石油化工》2012,41(6):719-727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石化公司及科研机构在主要石油化工催化剂领域的研究开发现状,包括乙烯/丙烯催化剂、苯乙烯催化剂、甲苯歧化及烷基转移催化剂、环氧乙烷催化剂、丙烯腈催化剂;分析了绿色催化工艺、新原料替代路线以及新型催化材料的开发应用等当前石油化工催化剂领域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提出注重发展绿色工艺及原料替代过程催化剂、提高催化剂生产过程技术水平,从而提升我国催化剂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