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离式热管的传热极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热管理论和自然循环流体动力学理论,对分离式热管内的传热极限作了分析,指出了分离式热管的传热极限与传热过程中的热流密度和热管内的充液量有关,在高热流密度传热和充液量偏多或偏少的情况下,会存在以下几种传热极限:1.蒸发段的干涸传热极限;2.蒸发段的沸腾传热极限;3.冷凝段的凝结传热极限;4.循环回路的流动传热极限。  相似文献   

2.
常用的微型热管主要有脉动热管、微槽平板热管和环路热管.当前对脉动热管的研究主要通过实验观察,实验数据不足,尚不能完全明确脉动热管的运行和传热的机理.对微槽平板热管的传热传质机理仍缺少深入而准确的了解,也未建立起工作极限参数,缺少可靠的计算与设计方法.环路热管是一种采用两相流技术的新型传热装置,经过近30年的发展,技术已趋成熟.  相似文献   

3.
热管是当今世界最高效的传热技术之一。简单介绍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简称航天十一院)热管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概况,就航天十一院高温和超高温热管、铝-氨中低温热管、旋转热管的研究背景和性能作了重点阐述,并指出了热管技术在今后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为半导休致冷器设计了一种低温铝氨热管,并对其处于自然对流和强迫顺掠散热工况下的传热特性作了研究。半导体致冷器利用热管散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目前的半导体致冷器的制造工艺条件,为其广泛应用带来光明的前景;本文指出:热管用于半导体致冷器的关键在于热管同电堆的耦合关系和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5.
根据萘热管的工作温度范围,对萘热管小倾角放置时的传热极限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发现,当萘管达到传热极限时,出现干涸点的位置有一定的规律性,分析讨论了其原因,并对有关热管的设备设计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严峻的芯片热控制问题,分析了芯片散热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热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我国北方广大村镇分散的小型建筑物供暖条件亟待改善的状况,对于一种利用热管原理构制的小型供暖系统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实验研究.从而论证了该供暖系统具有较充分的实用条件和节能节电省金属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目前产生热风的几种方法的一些问题,介绍了一种新型高效燃煤炉热管热风炉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并给出了这风炉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9.
热管内部强化传热安全及寿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分流管结构强化碳钢-水热虹吸管内部传热的试验研究,不同充钠量下,高温钠热管中钠-水的反应的试验研究和低合金钢-碱金属热虹吸管相容性及寿命的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又相继开发了一系列热管设备,如高含尘气体下的大型热管蒸汽发生器、燃煤高温热管热风炉以及高温高热流密度下的分离式热管取热器,从而反映了近年来热管技术研究开发的一些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航天热管技术移植民用254厂热管高效节能设备大显身手曲成江哈尔滨254厂将航天热管技术移植民用开发研制的,以QZ型桥式双流道热管余热回收装置和SXM、QS系列上下行煤气余热回收装置、RJ系列热管式热交换器为代表的高效节能设备投放市场后,以其创造的可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利用热管等温性原理研制的辐射面为φ80mm的面辐射源,其工作温度范围为450~720℃,适用于野外红外辐射计,红外测温仪和热象仪等标定,重量为10kg。该面辐射源采用了一种新的热管结构,毛细力——重力联合型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等优点。文中给出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从电厂节能和保证安全运行的需要,探讨了应用热管技术更新电厂部分换热设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就电厂换热设备之一的管壳式冷油器更新为热管式冷油器的初步设计论述了其合理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15.
为解决传统热管结构形式不够灵活、分液不均等问题,同时将机械泵热管在解决大阻力复杂回路散热问题时的优势应用到远距离、大功率的能量输运上,提出了复杂热管系统。理论分析了该热管系统的结构部件,搭建了复杂热管系统用于空调冷量回收的实验台。在空调表冷器前后空气温差驱动下,复杂热管将表冷器后空气冷量回收用以预冷却表冷器前热空气,使表冷器负荷减少30%以上。初步证实了复杂热管系统在工业及民用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针对两相流动力型新型热管在空调冷量回收利用中的组合性能特性,本文搭建了热管组合性能实验台,对两相流动力型热管组合在冷却除湿中的最大化节能以及最优化节能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开启2套动力型热管组合的热管蒸发器的总温降比采用单套动力型热管的热管蒸发器温降提高58.18%,采用3套动力型热管组合的热管蒸发器总温降比采用2套动力型热管的热管蒸发器总温降提高了18.18%,而采用3套和4套两相流动力型热管时,热管蒸发器总温降的增长比例有所降低;由于多开启一套动力型热管会带来3.5℃~6℃的温升,从节能和经济等因素考虑,选择3套动力型热管为最佳方案。两相流动力型组合热管具有节能效果好、结构简单及方便布置等优点,而且可使能量得到更加充分合理应用,因此该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从工业实际应用的角度,着重分析了目前用得较多的热管式蒸发器和翅片管束式蒸发器这两种结构型式设备的各自特点及适用范围,作为科技人员在选择蒸发器结构型式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