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微型机与应用》2015,(17):81-84
针对极端学习机算法对不平衡数据分类问题的处理效果不够理想,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欠采样的极端学习机算法。新算法首先对训练集的负类样本进行聚类生成不同的簇,然后在各簇中按规定的采样率对其进行欠采样,取出的样本组成新的负类数据集,从而使训练集正负类数据个数达到相对平衡,最后训练分类器对测试集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有效地降低了数据的不平衡对分类准确率的影响,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2.
不平衡数据分类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数据重抽样方法是影响分类准确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现有不平衡数据欠抽样方法不能很好地保持抽样样本与原有样本的分布一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样本密度峰值的不平衡数据欠抽样方法。首先,应用密度峰值聚类算法估计多数类样本聚成的不同类簇的中心区域和边界区域,进而根据样本所处类簇区域的局部密度和不同密度峰值的分布信息计算样本权重;然后,按照权重大小对多数类样本点进行欠抽样,使所抽取的多数类样本尽可能由类簇中心区域向边界区域逐步减少,在较好地反映原始数据分布的同时又可抑制噪声;最后,将抽取到的多数类样本与所有的少数类样本构成平衡数据集用于分类器的训练。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RBBag、uNBBag和KAcBag等欠抽样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F1-measure和G-mean指标上均取得一定的提升,是有效、可行的样本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文本多分类算法中,由于不平衡数据集产生的小样本分类数据准确率低问题,提出基于轮廓系数动态K-means聚类的文本多分类混合式均分聚类采样算法.在不平衡数据集中针对小样本数据集利用聚类簇进行等比例过采样,针对大样本数据集利用聚类簇进行欠采样.基于微博灾害数据集,设计文本卷积神经网络,对该算法进行实验验证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提升文本不平衡数据集的准确率和F1值,较好解决了不平衡文本数据集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集成算法中嵌入代价敏感和重采样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不平衡数据分类混合策略。针对现有混合方法中误分代价计算和欠采样过程较少考虑样本的类内与类间分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密度峰值优化的球簇划分欠采样不平衡数据分类算法DPBCPUSBoost。首先,利用密度峰值信息定义多数类样本的抽样权重,将存在“近邻簇”的多数类球簇划分为“易误分区域”和“难误分区域”,并提高“易误分区域”内样本的抽样权重;其次,在初次迭代过程中按照抽样权重对多数类样本进行欠采样,之后每轮迭代中按样本分布权重对多数类样本进行欠采样,并把欠采样后的多数类样本与少数类样本组成临时训练集并训练弱分类器;最后,结合样本的密度峰值信息与类别分布为所有样本定义不同的误分代价,并通过代价调整函数增加高误分代价样本的权重。在10个KEEL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自适应增强(AdaBoost)、代价敏感自适应增强(AdaCost)、随机欠采样增强(RUSBoost)和代价敏感欠采样自适应增强(USCBoost)等不平衡数据分类算法相比,DPBCPUSBoost在准确率(Accuracy)、F1分数(F1-Score)、几何均值(G-mean)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AUC)指标上获得最高性能的数据集数量均多于对比算法。实验结果验证了DPBCPUSBoost中样本误分代价和抽样权重定义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不平衡分类问题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针对大多数重采样算法侧重于类间平衡,较少关注类内数据分布不平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聚类的混合采样算法。首先对原始数据集聚类,然后对每一簇样本计算不平衡比,根据不平衡比的大小对该簇样本做出相应处理,最后将平衡后的数据集放入GBDT分类器进行训练。实验表明该算法与几种传统算法相比F1-value和AUC更高,分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程险峰  李军  李雄飞 《计算机工程》2011,37(13):147-149
针对不平衡数据学习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欠采样的分类算法。对多数类样例进行欠采样,保留位于分类边界附近的多数类样例。以AUC为优化目标,选择最恰当的邻域半径使数据达到平衡,利用欠采样后的样例训练贝叶斯分类器,并采用AUC评价分类器性能。仿真数据及UC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密度聚类算法因使用全局变量导致对不平衡数据集的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密度聚类算法.首先进行数据集密度峰值计算,用于估计全局密度;然后通过密度聚类将数据集划分为高密度区域和低密度区域;接着构建和分割最小生成树对低密度区域内样本进行关联挖掘,用于将高密度区域与低密度区域互联;最后计算簇密度并以此作为特征进行簇合并,得到聚类结果.该算法结合图论知识,将数据按密度特征进行分块后合并处理,克服了传统密度聚类算法存在的局限性.通过选取多个不平衡人工数据集和UCI数据集对该算法进行测试,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不平衡数据常出现在各应用领域中,传统分类器往往关注于多数类样本而导致样本分类效果不理想。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聚类欠采样的集成分类算法(ClusterUndersampling-AdaCost, CU-AdaCost)。该算法通过计算样本间维度加权后的欧氏距离得出各簇的样本中心位置,根据簇心邻域范围选择出信息特征较强的多数类样本,形成新的训练集;并将训练集放在引入代价敏感调整函数的集成算法中,使得模型更加关注于少数类别。通过对6组UCI数据集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欠采样过程中抽取的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够有效提高模型对少数类别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分类算法在信贷风险领域不平衡数据的预测性能,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的欠采样算法,将其应用在信贷不平衡数据领域中。采用高斯混合模型对多数类样本进行聚类欠采样(under-sampling),消除样本间的不平衡问题。实验比较该算法与传统的欠采样方法,进行该算法的抗噪鲁棒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提升分类器的性能,其对信贷数据集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大多数过采样算法在采样过程中只考虑少数类样本的分布而忽略多数类样本的分布,且数据集除了存在类间不平衡问题之外,还存在类内不平衡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密度峰值聚类和径向基函数的过采样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自适应地为少数类聚类,获得多个子簇;利用聚类过程计算所得的局部密度为各子簇分配权重,并根据权重确定各子簇的过采样量;用径向基函数计算少数类样本的相互类势,以相互类势为依据对少数类进行过采样。将算法与不同分类器结合进行实验,用不同指标评价分类效果,实验表明,该算法的分类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一趟聚类的不平衡数据下抽样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样是处理不平衡数据集的一种常用方法,其主要思想是改变类别的分布,缩小稀有类与多数类的分布比例差距.提出一种基于一趟聚类的下抽样方法,根据聚类后簇的特征与数据倾斜程度确定抽样比例,按照每个簇的抽样比例对该簇进行抽样,密度大的簇少抽,密度小的簇多抽或全抽.在压缩数据集的同时,保证了少数类的数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抽样方法使不平衡数据样本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聚类与分类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2.
张枭山  罗强 《计算机科学》2015,42(Z11):63-66
在面对现实中广泛存在的不平衡数据分类问题时,大多数 传统分类算法假定数据集类分布是平衡的,分类结果偏向多数类,效果不理想。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融合欠抽样的改进AdaBoost分类算法。该算法首先进行聚类融合,根据样本权值从每个簇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多数类和全部的少数类组成平衡数据集。使用AdaBoost算法框架,对多数类和少数类的错分类给予不同的权重调整,选择性地集成分类效果较好的几个基分类器。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处理不平衡数据分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陶新民  童智靖  刘玉  付丹丹 《控制与决策》2011,26(10):1535-1541
针对传统的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在数据不均衡的情况下分类效果不理想的缺陷,为了提高SVM算法在不均衡数据集下的分类性能,提出一种新型的逐级优化递减欠采样算法.该算法去除样本中大量重叠的冗余和噪声样本,使得在减少数据的同时保留更多的有用信息,并且与边界人工少数类过采样算法相结合实现训练样本数据集的均衡.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但能有效提高SVM算法在不均衡数据中少数类的分类性能,而且总体分类性能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Class imbalance is a challenging problem that demonstrates the unsatisfactory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of a minority class. A trivial classifier is biased toward minority instances because of their tiny fraction. In this paper, our density function is defined as the distance along the shortest path between each majority instance and a minority-cluster pseudo-centroid in an underlying cluster graph. A short path implies highly overlapping dense minority instances. In contrast, a long path indicates a sparsity of instances. A new under-sampl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eliminate majority instances with low distances because these instances are insignificant and obscure the classification boundary in the overlapping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predictive improvements on a minority class from various classifiers on different UCI datasets.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欠采样处理算法中存在样本缺少代表性、分类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欠采样的加权随机森林算法(weighted random forest algorithm based on clustering under-sampling,CUS-WRF)。利用K-means算法对多数类样本聚类,引入欧氏距离作为欠采样时分配样本个数的权重依据,使采样后的多数类样本与少数类样本形成一个平衡的样本集,以CART决策树为基分类器,加权随机森林为整体框架,同时将测试样本的准确率作为每棵树的权值来完成对结果的最终投票,有效提高了整体分类性能。选择八组KEEL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余四种基于随机森林的不平衡数据处理算法相比,CUS-WRF算法的分类性能及稳定性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不均衡数据集学习中基于初分类的过抽样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慧  王路  温明  王文渊 《计算机应用》2006,26(8):1894-1897
为了有效地提高不均衡数据集中少数类的分类性能,提出了基于初分类的过抽样算法。首先,对测试集进行初分类,以尽可能多地保留多数类的有用信息;其次,对于被初分类预测为少数类的样本进行再次分类,以有效地提高少数类的分类性能。使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数据集将基于初分类的过抽样算法与合成少数类过抽样算法、欠抽样方法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初分类的过抽样算法的少数类与多数类的分类性能都优于其他两种算法。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谱聚类欠取样的不均衡数据支持向量机(SVM)分类算法.该算法首先在核空间中对多数类样本进行谱聚类;然后在每个聚类中根据聚类大小和该聚类与少数类样本间的距离,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信息点;最终实现训练样本间的数目均衡.实验中将该算法同其他不均衡数据预处理方法相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有效提高SVM算法对少数类的分类性能,而且总体分类性能及运行效率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李克文  杨磊  刘文英  刘璐  刘洪太 《计算机科学》2015,42(9):249-252, 267
不平衡数据的分类问题在多个应用领域中普遍存在,已成为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不平衡数据分类方法RSBoost,以解决传统分类方法对于少数类识别率不高和分类效率低的问题。该方法采用SMOTE方法对少数类进行过采样处理,然后对整个数据集进行随机欠采样处理,以改善整个数据集的不平衡性,再将其与Boosting算法相结合来对数据进行分类。通过实验对比了5种方法在多个公共数据集上的分类效果和分类效率,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类识别率和分类效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集成的非均衡数据分类主动学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处理类别非均衡数据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预处理,将数据均衡化之后采取传统的方法加以训练.预处理的方法主要有过取样和欠取样,然而过取样和欠取样都有自己的不足,提出拆分提升主动学习算法SBAL( Split-Boost Active Learning),该算法将大类样本集根据非均衡比例分成多个子集,子集与小类样本集合并,对其采用AdaBoost算法训练子分类器,然后集成一个总分类器,并基于QBC( Query-by-committee)主动学习算法主动选取有效样本进行训练,基本避免了由于增加样本或者减少样本所带来的不足.实验表明,提出的算法对于非均衡数据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