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多材料都表现出公度相和非公度相以及这两种相之间的转变,因而公度-非公度(CI)相变一直是令人感兴趣的课题。研究CI相交最早最简单的模型为FK模型。为了更好地模拟实际系统,应该使用物理背景更好的势作为原子间势和外势。实际上,相当多的原子间势是非凸的;同时,当力平衡方程中含有一个与弹簧的自然长度相当的控制参数时,基态原子分布受这一控制参数的影响更大,基态原子分布更复杂,其CI相变可能给出更丰富的内容。基于以上考虑,应选用Morse势作为原子间势和外势:(一)用Morse势作为原子间势,余弦势作外势;(二)用谐振势作为原子间势,Morse势作为外势;(三)原子间势和外势均使用Morse势。本研究将综合使用梯度法、牛顿法、有效势方法及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对每一种情形,均给出整体相空间结构,考察其相变类型(一级、二级或魔梯),考察转数为黄金分割数的基态原子分布发生的解析性破缺转变,并给出有关的临界指数。  相似文献   

2.
非饱和黄土重力势、基质势和温度势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0 前  言 黄土地区路基、水利等工程项目大多处于浅层土体 ,浅层土体基本上是非饱和的 ,且大面积暴露于地表 ,由于受到太阳辐射、蒸发、降水等因素的影响 ,黄土中的温度和含水率均是变化的 ,温度的变化可促使水分迁移使含水率发生变化 ,含水率增大时不仅使黄土强度降低[1~ 5] ,而且加剧了冻融性 ,阴阳坡等边界条件差异可引起土体含水率不均匀变化 ,并可进一步引起变形差异 ,这些常常导致一系列病害的发生 ,为了保证工程安全 ,应对黄土含水率分布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过程进行研究。土体含水率变化是土中水分迁移的结果 ,对暴露于地表的浅层一般黄土体而言 ,土体水分迁移的动力来源于水势梯度 ,水势主要包括重  相似文献   

3.
4.
文章分析了预制拼装桥梁及传统安全评价的特点,对集对分析和马尔可夫链的定义作了介绍,建议将两者动态结合,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从集对势、悲观势的角度出发,对各个时段的施工安全指标打分,辩证地分析预制拼装桥梁施工的安全性,从而得到某在建工程项目的安全状态评价。本研究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4)
财务治理研究起源于西方,势科学是中国学者原创的理论,两者结合势必产生联系。文章通过文献回顾分析了有效的财务治理与势科学理论的内在统一性,并从信息人假设与财务治理主体、信息势与财务治理客体、势场与财务治理宏观环境三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试探性研究。学科的巨大差别促进了彼此的联系,为此,文章就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土的多重势面模型及其验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重势面理论给岩土材料的本构关系研究指出了更开阔的数学背景,由此建立的土的本构模型可以无需推求塑性势函数和屈服函数, 且其所能表述的本构关系比通常的塑性位势理论更为广泛。文中介绍了基于多重势面理论所建立的应变空间的多重势面模型,并对其适用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2)
在雕塑创作的过程当中,如何让一件好的雕塑作品被人们认知,最直观的一点就是作品本身独特的形式语言。综观我国当代雕塑的发展状况,对形式语言的创新一直是当代艺术家极力探索的重要研究内容。由此,雕塑艺术的创作重点应该就是针对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语言表达的过程。文章旨在探讨"势"在形式语言中对形式美感表现的重要性,从雕塑创作的角度出发,通过实例分析,阐述形势、动势、气势对情境叙事的深化及对形式语言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土体结构是其强度、变形的内在的决定因素,黄土的结构性由黄土颗粒之间的联结结构强度和摩擦结构强度所决定,由此,提出基于强度条件的黄土动力结构性参数即联结结构动力强度势参数mγd1、摩擦结构动力强度势参数mγd2以及结构动力强度势参数mγd,并通过黄土的动扭剪试验研究黄土结构性及基于强度条件的黄土动力结构性参数的变化规律,揭示含水率、固结压力、动剪应变对黄土结构性的影响,并对所提出的基于强度条件的黄土动力结构性参数的合理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土结构性参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分析了应力综合结构势具有的局限性,继承了其合理内核,探求了一种新的、可以方便应用于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结构性参数——应变综合结构势,突破了结构性参数在复杂应力条件下应用的局限性,拓展了其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0.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 ,对液化土夹软土的地基 ,采用强夯处理 ,如注意排水 ,基本上能消除地基的液化势  相似文献   

11.
殷墟博物馆     
张男  崔恺 《建筑学报》2007,(1):34-39
通过对殷墟博物馆设计思路的叙述,探讨了面对历史文化遗产时建筑设计的策略和态度。  相似文献   

12.
陈睿  王冬 《华中建筑》2014,(4):58-62
该文从城市出发,浅析建筑师直面当代城市问题的基本态度,探讨建筑实践回应城市问题、调和城市矛盾、发掘城市潜力的有效策略。中国当代城市问题的设计应答可以从"城市消极用地之积极化、城市顽疾之城市诊疗、城市革命之质能转化、城市未来之时代思考"四个方面阐释。希望通过对创作现象的思辨,探寻属于中国当代城市自己的设计语言,找到求解城市问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从实践看我国文化对城市规划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启林 《规划师》2000,16(1):8-9,12
我国城市规划已由经济、技术问题为主,逐步增加文化内涵。新的城市文化将由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优秀文化,通过广大群众实践检验筛选重组融合中逐渐形成。我国传统文化是城市规划编制,创新,灵感取之不尽的源泉之一。现代城市规划最终将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晓璞 《山西建筑》2009,35(9):343-344
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各造园要素的文化内涵,旨在找出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指导读者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古典园林的深邃与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园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佛教思想等传统文化与中国园林的关系,得出了中国古代园林在传统文化沃土上最终成为自然情趣和文化精神相融合的产物的结论,提出了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汲取提炼、丰富园林创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防御思想、等第思想、封闭思想、风水思想、审美思想等都是中国传统营造思想中的主要内容,介绍了传统城市或院落中的“墙”正是基于这一思想而建造的,满足人类的双重需要,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建筑文化中反映的象征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羊恂 《华中建筑》2003,21(2):10-12
当活跃的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精神。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分析建筑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入手.总结了中国近年来优秀的建筑作品中的象征性表现的不同类型和手法,试图从中舔入理解建筑刮作的本质,以期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8.
贺晓燕 《华中建筑》2012,(12):156-158
门,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构件,在中国建筑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形态早在古代就伴随着空间理论而形成。传统民居空间深受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理念,传统民居的门也反映出中国文化千百年的延续与演进。追溯门的历史,从“门堂之制”中找到传统民居“门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关系。从门的类型、布局与朝向、形制、装饰、细部构件等方面研究,分析了中国传统思想模式对传统建筑“门文化”的影响,探讨了“门”作为一种入口形态被赋予的社会等级、传统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内核浅议中西建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内核的角度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阐明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不同,以便我们对中国的传统建筑和西方的建筑体系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民居中厨房的产生是古代人们生活进步的反映。厨房产生以后,根据不同地区燃料的不同、以及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烧饭的炉灶也开始多样化。建筑的烟囱与住宅的关系也更加合理化。随着中国人食品的不断多样化,厨房中加工食品的台案也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加工食品的各种工具也不断被革新。更重要的是人们在厨房中设置神龛,祭祀灶神,使中国传统厨房的民俗特色与文化特色更加突出。因而,在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住宅中,依照传统,厨房被设置在住宅中的不同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