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播 《百年建筑》2005,(12):F0007-F0008
WSP楼.北京车公庄西路甲19号,四层小搂.友色的矮铁门,红色的维思平三个字非常小,临街座落在一座大厦的后面,室内没有手工雕凿的痕迹.白色、纯简。置身其中,并没什么特别,却感觉到这幢建筑的优雅姿态,你试图像阅读一座城市一样打开它。  相似文献   

2.
在即将迈进夏天的时候,拥有绚烂色调的家居用品,更适合这个季节的心情和热度。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德宏州幼儿园设计实例,分析儿童心理及活动与建筑设计的联系,强调建筑内在和外在联系,以体现幼儿园建筑的特有的气质和个性。  相似文献   

4.
刘菀菀 《山西建筑》2009,35(25):59-60
指出建筑是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综合的产物,肩负着两种价值体系,探讨了建筑表情在黑白昼夜间的转换,分析了建筑表情的传递和转换,强调了设计时考虑建筑夜间视觉效果的重要性,以使建筑表情具有延续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家饰》2013,(11):79-83
谁说冬季的家就必须如同窗外的景色般凋零,炫彩、哥特、异域、梦幻,任何表情都可以被家居空间所使用。只要你喜欢捣腾,那么你的家便可如你的妆容般随心变幻,亦梦亦真。  相似文献   

6.
现代建筑新表情——论建筑智能化对建筑外层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科技发展为建筑艺术形象表达提供了多种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具体建筑实例分析说明建筑智能化对现代建筑外层设计的影响,建筑更多地表现了生命的动态和预示。自动化信息、生态学的介入为现代建筑赋予更多不同于往昔的新表情。  相似文献   

7.
吴伟  张伟 《中外建筑》2012,(11):29-31
针对当前城市建设背景下中千城一面、杂乱无章的城市面貌,该文提出以"建筑群体"思想作为连接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中间层次,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筑群体表情"的概念,并根据视知觉完形理论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希望从新的角度思考其在塑造城市风貌方面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史伦  祁斌 《城市建筑》2011,(5):51-53
本文通过对设计中多种建筑材料做法及运用的分析,阐释单一材料、复合材料、复合做法所呈现的材料表情与建筑创作思想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实例剖析,探讨在建筑设计中对材料的创新性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炫妙表情     
Tom C 《现代装饰》2007,(9):90-93
这是全球著名的媒体公司Mediacom北京分公司。 在这个案子中,我们尝试着赋予这个富有活力的公司一种全新的感觉,于是,抛弃之前的所有固有的模式,我们从零开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建筑符号如何应用在现代的建筑表情上,成了一道值得探讨的课题。中国建筑学家龙庆忠先生的建筑道,为我们指出了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在建筑营造上的一个方法:把握文化精髓,继承传统文脉,并有所开拓创新,是为建筑道也。  相似文献   

11.
《城市建筑》2014,(25):14-21
人类的建造是具有时代印迹的劳动,所有的建造过程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尽管如此,也正因为如此,建造也就传承了历史和过去的记忆和经验。材料和工艺在一个时期的稳定的应用,除去地域性的资源利用之外,更凝聚了工匠的智慧、取舍和时代的审美趣味,也透视着物质后面的精神气质。当一个世代相传的空间意象被一个宏大抽象的理论描述时,或许我们也可以在无数平凡的场景中感受其无所不在的呈现。通过生活的无数细节,传统将其形态显示给我们,并且无所不在。而承载其精神的物质空间所蕴含的丰富的层面和维度,也许就是当代建筑师进行现代建造的操作界面。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建造是具有时代印迹的劳动,所有的建造过程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尽管如此,也正因为如此,建造也就传承了历史和过去的记忆和经验.材料和工艺在一个时期的稳定的应用,除去地域性的资源利用之外,更凝聚了工匠的智慧、取舍和时代的审美趣味,也透视着物质后面的精神气质.当一个世代相传的空间意象被一个宏大抽象的理论描述时,或许我们也可以在无数平凡的场景中感受其无所不在的呈现.通过生活的无数细节,传统将其形态显示给我们,并且无所不在.而承载其精神的物质空间所蕴含的丰富的层面和维度,也许就是当代建筑师进行现代建造的操作界面.  相似文献   

13.
工业建筑的技术运用与表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周铁军  王雪松 《工业建筑》2003,33(12):29-30
从工业建筑创作与技术的关系论起 ,以丰富的建筑实例证明 ,技术的合理采用和适宜表达是工业建筑创作的一条重要途径 ,并指出 2 1世纪的工业建筑创作必须妥善处理技术与生产、技术环境、技术与人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旗远研发基地群体景观建筑设计方案的解析,介绍从总平面规划组织、空间景观设计和整体立面造型等三方面对CBD中景观建筑群的艺术设计进行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冰雪建筑是在寒冷与严寒地区生活的人们为应对极端自然环境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其材料性质、力学性能、建造技术和形式表达有别于其他建筑,是建筑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的典型代表.本文结合冰雪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从材料与表达、结构与形态、设计与建造三个方面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冰雪建筑创新团队在当代冰雪建筑领域的部分实践探索,阐释了在冰雪建筑创新过程中技术与艺术辩证统一的内在规律,希望能够在推动冰雪建筑传承与创新的同时,为新时期建筑的可持续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潘冀 《城市环境设计》2011,(12):240-243
为梦想追根究底关于建筑师,一般大众都有许多刻板印象。不论是建商的合作伙伴、不食人间烟火的逐梦者还是引领潮流的大明星,真正从事建筑行业的我们必须扪心自问——我们最初的建筑梦想与热情是否依然存在?这一趟与建筑相随的人生旅程,是否还能追根究底?  相似文献   

17.
In the educ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way we view and depict a natural site is defined by the way we observe and express i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erspective and approach of traditional painting types (the realistic sketch, design sketch, and landscape painting) and those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ll of them involve observation (viewing) and expression (drawing) of natural beings and phenomena, where traditional paintings are in the pursuit of honest depiction of the forms or shapes. While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t emphasizes understanding and representing the evolutions and the complicated intrinsic relations of the authentic sites — in other words, to represent the nature of reality. To be on-site, the use of body movement, and the evolutions and correlations of natural beings are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s to the observ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mbining with two cases in teaching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elaborates how to develop abstract forms and design concepts from the observation of authentic sites and how the trans-scaled reflection on the correlations about the sites can inspire a site-scaled design,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education and practic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建筑之求索     
日兴建筑探寻中国建筑之路UED:上海日兴建筑设计公司至今已经发展到第16个年头了,规模也在稳步扩展的同时取得了诸多傲人的成绩。能不能谈一谈事务所近来的发展状况和对当代中国建筑界的理解?王兴田:在日兴设计进入行业市场16个年头里,稳步发展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建筑创作环境,从而进一步平衡扩大规模。  相似文献   

19.
消解的建筑     
建筑与自然我的创作理念是取用当地的自然材料来创造采光充足的开阔空间。建筑设计的手法灵活而创新,建筑结构与人的关系必须和谐而友好。从结构计划、通风系统到采光设计,一切都顺从光亮、柔和的原则。这些方式和混凝土建造的结构建筑完全是背道而驰的,但只有采用这样的建筑方法才能最终实现建筑与大自然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我们斯洛文尼亚人是拥有建筑天赋的。也许这只不过是句俏皮话,但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我们在世界建筑图景之中确实占有一席之地。19世纪.还是在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洽下,两位在维也纳工作的杰出的斯洛文尼亚建筑师,马克斯·法比亚尼(Max Fabiani)和约热·普列齐尼克(Joze Ptecnik).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他们二位都是奥托·瓦格纳(Otto Wagner)的学生,而瓦格纳可能是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欧洲建筑师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