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化硅陶瓷滚子轴承的抗断油能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轴承》2016,(10)
为了对比分析钢制滚子轴承和混合陶瓷滚子轴承的抗断油能力,分别对8Cr4Mo4V钢和氮化硅2种圆柱滚子轴承进行了断油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混合陶瓷滚子轴承外圈温升和主机电流均小于全钢轴承,其抗断油能力远优于全钢轴承。  相似文献   

2.
8Cr4Mo4V钢是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高温轴承钢,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的制造.随着发动机主轴轴承的服役工况愈发恶劣,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8Cr4Mo4V钢性能提升的研究工作.首先,介绍了8Cr4Mo4V钢化学成分优化的研究进展;其次,重点分析了8Cr4Mo4V钢热处理技术发展,包括...  相似文献   

3.
针对M50钢在轴承加工过程中一直存在着钢材采购周期长、钢材质量问题不易解决的问题,通过将S8Cr4Mo4V钢与M50钢在材料标准、材料性能及产品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S8Cr4Mo4V钢材可以替代M50钢材加工相同轴承零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Cr4Mo4V是一种高温材料,国外已广泛地应用此种材料来制造航空高速飞行器中的高温轴承。近年来我国已经成功地研制出高温性能良好的Cr4Mo4V钢,以满足于国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Cr4Mo4V钢中存在着大量Cr、Mo和V碳化物形成的元素,其中每一元素在碳化物相中的数量、组成以及碳化物的类型、形状、分布、颗粒大小等在不同的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同时也决定着钢的最重要的化学——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5.
《轴承》2020,(4)
传统热处理的GCr15异形滚子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研究了不同软氮化处理时间对8Cr4Mo4V钢表面硬度、氮化层深度及化合物层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8Cr4Mo4V滚子的最优软氮化工艺为520℃×18 h,氮化后的滚子工作面硬度及耐磨性得到有效提升,并达到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机械传动》2015,(9):155-157
某型航空发动机支点所用的圆柱滚子轴承工作后,发现一个滚动体表面出现裂纹,该滚动体材质为W9Cr4V2Mo。通过对该滚动体表面裂纹的外观形貌观察、能谱分析和金相分析,并将检测结果与材质为M50和GCr15的圆柱滚子轴承表面裂纹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W9Cr4V2Mo材质滚动体表面裂纹是产生于该滚动体加工所用圆棒的冷拉成型过程中,这一裂纹性质为锻造折叠缺陷。  相似文献   

7.
超低温涡轮泵用混合式陶瓷球轴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乐  王黎钦 《哈尔滨轴承》2003,24(2):13-16,24
超低温涡轮泵用滚动轴承工作在高速重载条件下。对比分析了混合式陶瓷球轴承和全钢轴承的高速运转性能与超低温摩擦学匹配性能。静力学计算表明混合式轴承中的离心力、陀螺力矩、旋滚比以及接触区自旋滑动速度都远小于全钢轴承,并且轴承各球之间状态的差异也明显小于全钢轴承。轴承球/环材料配副在常温和LN2环境中的摩擦实验均表明陶瓷/钢配副摩擦稳定,磨损和粘着趋势都小于钢/钢配副。在LN2环境高速轴承综合性能台架考核中混合式轴承寿命也远大于全钢轴承。  相似文献   

8.
将化纤高速卷绕头的全钢轴承改进为新型混合陶瓷球轴承,对新型轴承结构参数进行合理设计并对其进行温升、振动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改进的陶瓷轴承使用性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滚动疲劳寿命增加了4倍.  相似文献   

9.
林子光  张江亭 《轴承》1992,(5):47-49
轴承零件(套圈及滚子)在激光微精处理后所产生的影响因轴承材料的不同而异。普通轴承钢GCr15在激光微精处理后虽能产生有利于润滑的微凸体,但在微凸体与基体之间存在一弱化过渡区;而Cr4Mo4V在微精处理后既能产生高硬度的微凸体,又不存在弱化的回火过渡区。因此,该材料在微精处理后既有较高的高温疲劳强度,又有较好的润滑性能,这为提高航空发动机主轴承使用寿命提供了有益的途径。附图6幅,参考文献4篇。  相似文献   

10.
介绍Cr2 3Ni2 8Mo5Ti3A1V的基本性能及其制造的轴承在特殊环境中的应用 ,同时对该材料制轴承套圈的锻造工艺进行了研究。附表 6个  相似文献   

11.
低钴易磨超硬高速工具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普遍应用的超硬高速工具钢有,W2Mo9CraV1C。8(M12)、W12Mo3Cr4V3Co5Si(Co5Si)、W6Mo5Cr4V2Al(高碳M2、501)、W12Mo3Cr4V3N(V3N),其中M42超硬高速工具钢是美国牌号,综合性能较好。国内各特钢冶金厂瞄准其目标做了大量工作,研制出Co5Si超硬高速工具钢等,但因其含V3%,不易磨削加工,故使用厂家不多。  相似文献   

12.
张葵  肖晖 《轴承》2001,(3):42-44
陶瓷轴承和微型混合轴承性能优于全钢轴承 (额定载荷与强度 )其疲劳寿命比预测寿命长 5倍 ,混合球轴承的寿命也比全钢轴承长 3倍 ,在脂润滑条件下其振动增加值也仅是全钢轴承 1 /3 0。附图 6幅 ,表 3个。  相似文献   

13.
对国产8Cr4Mo4V钢和国外M50钢采用相同的真空淬火+回火工艺处理,再进行稳定处理后测量2种钢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稳定处理提高了8Cr4Mo4V钢的硬度,而M50钢的硬度变化不大;稳定处理后8Cr4Mo4V钢和M50钢的硬度均能满足不小于60 HRC的轴承使用标准要求;稳定处理对8Cr4Mo4V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影响较小,小幅度提升延伸率,稳定处理可以提高M50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但小幅度降低延伸率;稳定处理对8Cr4Mo4V钢的冲击功影响较小,可提高M50钢的冲击功;稳定处理可提高8Cr4Mo4V钢和M50钢的旋转弯曲疲劳极限强度,提高幅度分别为43.2%,22.7%,稳定处理后8Cr4Mo4V钢的旋转弯曲疲劳极限强度大于M50钢;淬回火后8Cr4Mo4V钢中的碳化物析出量要少于M50钢,但稳定处理后8Cr4Mo4V钢中的碳化物析出量增加,而M50钢中的碳化物数量不变;稳定处理后2种钢的碳化物数量和尺寸相当,残余奥氏体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了8Cr4MoV钢制套圈材料性能及其传统锻造加工工艺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特种装备主轴轴承多采用带安装边的结构特点,提出了锻件仿形辗扩的优化工艺方案;并通过改进马架摔子模具结构,实现工件预成形,解决了8Cr4Mo4V仿形辗扩废品率高,劳动强度大等难题。  相似文献   

15.
新型高温高速渗碳轴承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新生  谷臣清 《轴承》1993,(2):30-35
对一种新型高温、高速渗碳轴承钢(10Cr4Ni-4Mo4V)的性能作了详细介绍。该钢在伪渗碳状态下的断裂韧性K_(IC)在45MPa·m~(1/2)以上,比Cr4Mo4V钢高一倍多,疲劳裂纹扩张速率比Cr4Mo4V约低一个数量级,常温及高温接触疲劳寿命均高于Cr4Mo4V。10Cr4Ni4Mo4V钢渗层中存在较高的残留压应力,碳化物细小且呈均匀弥散分布。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淬回火工艺对高温不锈轴承钢G115Cr14Mo4V和高温轴承钢8Cr4Mo4V进行热处理,观察两者的显微组织,检测淬火、回火后的硬度和残余奥氏体含量,并对高温硬度、冲击功和滚动接触疲劳寿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淬回火后G115Cr14Mo4V钢的室温硬度稍高于8Cr4Mo4V钢,两者的残余奥氏体含量都可控制在3%以内;在高温硬度和滚动接触疲劳额定寿命L10方面,G115Cr14Mo4V钢优于8Cr4Mo4V钢;在冲击功方面,8Cr4Mo4V钢优于G115Cr14Mo4V钢。  相似文献   

17.
《轴承》2001,(3)
蒋兴奇,马家驹,顾小兵.主轴轴承最小预紧载荷的计算.轴承,2001(3):1~3、7 建立了高速主轴轴承定压预紧状态下钢球的力平衡方程及轴承的力平衡方程,并分析计算了不同径向载荷、力矩载荷和旋转速度下钢球与内圈不发生脱离的最小预紧载荷,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预紧载荷不仅取决于主轴单元刚度和速度要求,而且取决于主轴轴承外加载荷。附图4,表1个,参考文献5篇。 叙词:主轴轴承预紧载荷外加载荷 杨萍,胡大成,刘瑞安.满滚动体圆柱滚子轴承的设计.轴承,2001(3):4~7 在保证满滚子向心圆柱滚子轴承具有额定高载荷情况下,选择出最佳的自锁量,解决了此类轴承设计的难题。附图2,表2个。 叙词:满滚子轴承自锁量间隙量中心圆直径 张锡昌,张莉洁.高速高温混合球轴承热膨胀分析.轴承,2001(3):8~9 陶瓷材料与轴承钢因线膨胀系数不一,这对高速高温混合角接触球轴承的设计应用构成重大技术障碍,以计算法分析了热膨胀差对混合轴承高速性、预紧方式及试验技术的影响并提出解决设想与对策。 叙词:陶瓷轴承角接触球轴承热膨胀 朱颖,用VISVAL FOXPRO语言开发轴承绘图软件.轴承,2001(3):10、14 叙词:计算机辅助设计 徐卫东,李萱,李平.圆柱滚子轴承无越程槽套圈的磨加工.轴承,2001(3):11~12 套圈无越程槽的圆柱滚子轴承,其套圈档边和滚道不能用常规的分步法磨削;采用初磨两端面→初磨外径→初磨档边→初磨滚道→附加回火→细磨两端面→细磨外径→细磨滚道→附加回火→终磨两端面→终磨外径→复合磨削滚道→挡边→超精滚道的工艺达到小批量生产合格产品的目的。 叙词:圆柱滚子轴承套圈磨削 孟庆伟,马万明.三点角接触球轴承双半内圈的加工.轴承,2001(3):13~14 经实践,三点接触式角接触球轴承QJS26CQ4C1/HNP4的双半内圈采用整体加工一剖切—粘接—加工工艺,可生产出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附图3个。 叙词:角接触球轴承内圈加工 李延峰.套圈磨削烧伤分析与预防.轴承,2001(3):15~16 介绍轴承套圈在磨削中的烧伤机理、种类,分析了生产中主要磨削工序出现烧伤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叙词:套圈磨削烧伤预防 关力,龚建勋.16Cr2Ni4MoA渗碳钢制异型安装边套圈热处理.轴承,2001(3):16~17 对16Cr2Ni4MoA的渗碳热处理工艺特性,组织进行了试验分析,着重解决了异形安装边轴承套圈的变形。附图2幅,表1个。 叙词:16CrNi4MoA钢渗碳变形 钟原.国产控制气氛铸链炉生产线的应用.轴承,2001(3):18~20 介绍国产控制气氛铸链炉生产线的组成,结构、性能及生产应用情况。实践证明,国产控制气氛铸链炉生产线的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安全可以推广使用。 叙词:铸链炉热处理工艺 陈巧玲,范萍,张志华.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测量.轴承,2001(3):21~22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测量,在大批量生产条件下,采用传统的“装配时选配”法和“直接加载测量”法,速度慢、效率低、误差大。采用“无载荷翻转测量”法乃是目前测量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较佳方法。 叙词: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测量 尹学军.熊焕庭,禹德伟.滚动轴承振动虚拟检测仪.轴承,2001(3):23~25 针对低噪声轴承的振动要求,特别是“异声”要求,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开发出可检测多种振动参数的虚拟检测仪,成功地用于轴承出厂的分类检验。附图3幅,参考文献3篇。 叙词:振动噪声检测测试仪器 杨晓蔚,汤洁.滚动轴承疲劳寿命分布指数的验证.轴承,2001(3):25~27 以295组5?800余套国产与国外轴承寿命试验数据为依据,对e值进行了验证分析和研究,结果是球轴承e=1.29;滚子轴承e=1.49。两相比较,球轴承相对偏差为16%,滚子轴承为32%,ISO标准推荐值与实测值不能很好吻合,有必要依据更多的试验对e值作进一步的探讨与完善。附图2幅,表3个,参考文献5篇。 叙词:疲劳寿命 Weibull分布 周有华,张葵,徐同申.电主轴在高速轴承试验中的应用.轴承,2001(3):28~31 系统介绍电主轴拖动方式的优越性,列举了电主轴在航空航天轴承试验机、高速卡盘试验机中成功应用的若干实例,并对今后电主轴的发展趋势作了介绍,附图6幅,参考文献4篇。 叙词:电主轴高速轴承试验 赵联春,蒋兴奇,刘雪峰.深沟球轴承游隙综合设计及控制.轴承,2001(3):32~35 轴承游隙系指径向游隙、轴向游隙、角向游隙,要设计和生产出合格及用户满意的深沟球轴承,除了考虑径向游隙、轴向游隙外、还必须考虑角向游隙及三种游隙相互关系,对三种游隙进行综合控制。附图5幅,参考文献4篇。 叙词:深沟球轴承径向游隙轴向游隙角向游隙控制 何加群.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设备提高轴承工艺装备水平.轴承,2001(3):36~38 我国相当一部分轴承企业建立于五六十年代,大部分设备已不能适应当前生产发展需要,因此采用先进技术CCNC技术、PC工程机、CPU等)对一些设备进行改造势在必行。 叙词:传统设备先进技术改造 张荣辉.中国轴承企业出路探讨.轴承,2001(3):38~41 分析了轴承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指出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采取的措施。 叙词:企业市场竞争 张葵摘译,肖晖校.微型陶瓷球轴承的评估.轴承,2001(3):42~44 陶瓷轴承和微型混合轴承性能优于全钢轴承(额定载荷与强度)其疲劳寿命比预测寿命长5倍,混合球轴承的寿命也比全钢轴承长3倍,在脂润滑条件下其振动增加值也仅是全钢轴承1/30。附图6幅,表3个。 叙词:陶瓷轴承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高速陶瓷滚子轴承可靠性分析的基本思路,论证了Lundberg—palmgren疲劳理论在陶瓷滚子轴承疲劳分析中的正确性.结合疲劳破坏及磨损失效两方面因素,提出了评价陶瓷滚子轴承可靠性的数学模型。由模型进行实例计算,说明陶瓷滚子轴承较钢滚子轴承有较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在全钢轴承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设计精密混合陶瓷球轴承,使相同型号及球径的混合陶瓷球轴承和全钢轴承在相同载荷状态下内部沟道的最大接触应力相同,基于此设计理念,介绍了混合陶瓷球轴承的设计方法,并对部分轴承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W2Mo8Cr4VCo8钢、W6Mo5Cr4V2钢和W9Mo3Cr4V钢3种高速钢拉刀在盐浴介质下的淬火伸长变形情况。通过大量拉刀淬火伸长变形的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3种材料的拉刀在一定淬火工艺条件下,其伸长变形是有规律的,伸长是一定的。W2Mo8Cr4VCo8钢和W6Mo5Cr4V2钢拉刀淬火后平均伸长率相近,约为0.20%左右。W9Mo3Cr4V钢拉刀淬火后平均伸长率比W6Mo5Cr4V2钢和W2Mo8Cr4VCo8钢略高,约为0.30%左右。拉刀内部组织的均匀转变是拉刀淬火伸长规律变化的主要原因,以此规律,我们在装配孔的成形拉刀孔距设计中,按2mm/m压缩,经正常热处理工艺处理后,其孔距伸长均符合工艺尺寸要求,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有孔距要求的成形型拉刀淬火伸长变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