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郝红  冯国红  曹艳芝 《广西轻工业》2010,26(6):32-33,66
中低温燃料电池被认为固体燃料电池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介绍了发展ILTSOFC的研究发展方向,从电解质、阴极材料和阳极材料等诸方面介绍了研究现状和热点,并对中低温氧化固体燃料电池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利用HFSS软件仿真圆柱形微波加热器馈口位置及长度,内筒半径及高度,以及负载厚度对微波吸热效率的影响。通过建模仿真获得了一系列反射功率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据此,采用反射功率最小时对应的馈口位置、馈口长度、内筒半径、内筒高度和负载厚度重新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圆柱形微波加热器加热效率最高可达99%。  相似文献   

3.
4.
为建立可再生能源与化学储能之间的联系,利用商业化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对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行原位还原,探讨该过程的可行性以及未来规模化集成的前景。组装了2单元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堆,分别测试其在“共电解”条件下的I-V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ance sperctroscopy,EIS)、V-t曲线,并对电解后的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商业化电解池表现出优越的电化学性能与结构稳定性,并具有进一步规模化的潜力。同时密封材料、连接体和集流体的其他关键材料也具备较好的耐久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平行流场因其较小的压降和较多分支流道会使整个流场中的反应气体流动很不均匀,产生了较差的流动特性,也会使电池的电化学反应不够充分进而严重影响电池的输出功率,所以需要对平行流场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得到较好的流动特性。文章采用一种基于动量和质量守恒的数值解析法对电池流场结构进行数值优化,并且优化结果用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进行模拟并证明优化是有效的,优化后的流场能够最终消除流场的流动不均匀性并得到流动均匀的流场,使得电池的整体性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蔗糖、葡萄糖、谷氨酸钠3种培养基对固体发酵纳豆激酶的影响,发现添加蔗糖和谷氨酸钠能提高纳豆激酶酶活,而添加葡萄糖反而抑制酶活.优化后的培养基为:4%蔗糖、0%葡萄糖、2%谷氨酸钠.  相似文献   

7.
介绍以大豆和黑果腺肋花楸为主要原料,制作黑果腺肋花楸内酯豆腐。这种豆腐综合了花楸和大豆的营养价值,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试验选择影响豆腐品质的4个主要因素,包括料液比、葡萄糖酸内酯添加量、豆浆与花楸原浆体积比及凝固时间。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最佳制作工艺条件。试验所得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 (g/mL)、葡萄糖酸内酯添加量0.30%、豆浆与花楸原浆体积比25︰1、凝固时间30 min时,硬度、咀嚼、保水性、破裂力好,色泽佳。  相似文献   

8.
以杨梅汁、葛根、葛花、甘草和菊花为原料,研制出一种醒酒固体饮料冲剂.通过工艺优化试验,得到该醒酒饮料冲剂喷雾干燥的最优参数为进料温度190℃、麦芽糊精量14%、进料速度80 mL/min;得到的成品呈乳黄色,且颗粒均匀,复水时间短,冲剂复水后口味柔和,甜度适中,与原液体饮料的口味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9.
为改变市场上醒酒饮料产品大多风味口感不佳,醒酒效果参差不齐的现状,以杨梅汁、葛根、葛花、甘草和菊花为原料,研制出一种醒酒固体饮料冲剂.通过工艺优化试验,得到该醒酒饮料冲剂喷雾干燥的最优参数为料温度190℃、麦芽糊精量14%、进料速度80mL/min.得到的成品呈乳黄色,颗粒均匀,复水时间短,冲剂复水后口味柔和,甜度适中,与原液体饮料的口味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0.
周夏  王超 《食品科技》2021,(5):38-44
为提高牛樟芝菌丝体产三萜类化合物的能力,通过筛选(Plackett-Burman,PB)试验和响应面法对牛樟芝固体培养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PB试验筛选得到3个显著影响因子为麦芽糖、牛肉膏、KH2PO4,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对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最后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麦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混料实验设计方法,以豆粕、麸皮、小麦粉、大麦粉为原料,混合后固体培养制曲,研究不同原料配比对固体曲中琥珀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豆粕、麸皮、小麦粉、大麦粉的比例为0.6:0:0.4:0时,所制曲中琥珀酸的含量最高,可达到51.25 g/kg。  相似文献   

12.
以黑皮鸡枞菌菌丝日生长速率为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的碳源、最佳碳源的最优量、最佳氮源、最佳氮源的最优量,然后经过响应面试验的优化,得出最佳固体培养基配方:琼脂20 g/L,果糖23 g/L,胰蛋白胨3 g/L,VB12 mg/L,自然p H的条件下,通过验证培养后,黑皮鸡枞菌丝生长速率达到0.9 cm/d。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玉米芯废料对黑曲霉产生木聚糖酶固态培养基的优化过程的研究,先采用了多因子L9(34)正交表对各因子进行分析,再用方差分析与极差分析找出有显著性的因子,从而进一步加以优化,最后用单因子分析表加以验证。最终,得出结论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麸皮8.0 g,玉米芯5.5 g,豆饼粉0.3 g,(NH4)2SO4 2%,Na H2PO4 0.3%,酶活力为26 371 U/g。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卡拉胶酶固体酶制剂的喷雾干燥制备工艺条件,以卡拉胶酶酶活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对卡拉胶酶固体酶制剂的喷雾干燥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喷雾干燥条件:麦芽糊精浓度27%,进风温度131℃,热风流量4.5 m~3/min,进料速度456 m L/h,喷雾压力0.2 MPa。在此条件下,酶活回收率达到56.9%±2.1%,与理论最优值56.1%接近。   相似文献   

15.
以大米为原料进行戴氏虫草真菌发酵,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提高戴氏虫草多糖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优化戴氏虫草产多糖的固体发酵条件。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戴氏虫草多糖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发酵温度、接种量和料水比。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得出产戴氏虫草多糖的最适条件为:发酵温度25℃,接种量8%,料水比(g/mL)=1:1.5,基质重量10 g,发酵时间5 d,得到的戴氏虫草多糖含量为5.31%±0.11%,与理论值的误差为0.93%±1.8%。本文旨在为戴氏虫草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其它虫草真菌固体发酵生产虫草多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添加澄清剂结合机械过滤除去黑果腺肋花楸酒中的悬浮杂质和可能导致浑浊的胶体及其他非稳定性物质,目的是得到澄清稳定的黑果腺肋花楸酒。试验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黑果腺肋花楸酒的澄清条件。结果显示:壳聚糖和蛋清粉复合使用澄清效果最好,添加量为壳聚糖190.00 mg/L+蛋清粉130.00 mg/L,温度11.5℃澄清67 h,可得到透明度好,透光率55.65%,宝石红色,口感柔和的黑果腺肋花楸酒。  相似文献   

17.
探讨圆柱形立体机织物的设计要点,并进行了试织.以平纹为基础组织,55.6 tex涤纶长丝为经纬纱,采用压扁竖线,与横线组成两层和四层织物的方法.通过经纬纱自身的接结技术,组合适当的各层经纱排列比例,并且优选一定的投梭路径,成功开发了多层组织结构的新型圆柱形立体机织物.认为:该织物意在用于土木建筑的梁柱基布,其应用性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地衣芽孢杆菌固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麦麸含量、加水量、碳源、氮源等对地衣芽孢杆菌固体发酵产碱性蛋白酶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麦麸20 g,大豆分离蛋白30%,加水量160%,麦芽糖5%,MgSO40.6%,(NH4)2SO40.5%,K2HPO40.5%,吐温-80 0.05%,发酵时间72 h,在此发酵条件下,酶活力最高达到16 08 U/mL。  相似文献   

19.
以黑曲霉为发酵菌种,黄芪粗多糖含量为响应值,确定黄芪固体发酵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为响应因素,以黄芪粗多糖含量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黄芪粗多糖含量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7.3 d,发酵温度28.5℃,接种量5%,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粗多糖平均含量为84.74 mg/g,低于预测值1.57%。该工艺对黄芪粗多糖固体发酵优化效果显著,为黄芪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核桃粕中的蛋白质是一种优质植物蛋白,其含量高达51.36%,对其进行加工利用,将有力地促进核桃产业的发展。该文利用米曲霉固态发酵核桃粕,以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试验分别探讨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米曲霉添加量对核桃粕中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试验,对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发酵温度、米曲霉添加量、发酵时间对核桃粕中蛋白酶活力的大小均有极显著影响。获得最佳产酶条件为发酵温度31℃、米曲霉添加量0.015%、发酵时间50 h,此时蛋白酶活力为1 187.20 U/g。并在此条件下,对米曲霉在核桃粕和豆粕中的蛋白酶活力进行比较,发现米曲霉更适宜在核桃粕中发酵产蛋白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