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采用分析设计方法对2条被《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定级为4级的含未焊透缺陷判废工业管道进行了有限元强度数值计算,同时,利用基于内压/弯矩/扭矩复杂载荷作用下的含未焊透缺陷压力管道安全评定方法对其进行了安全评价。通过强度校核和安全评定结果表明:在低应力情况下,上述4级未焊透缺陷不影响管道的安全运行,指出了《在用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程》安全状况等级划分方法的保守性,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用工业管道的使用效能、提高安全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图11表7参8  相似文献   

2.
在用工业压力管道未焊透缺陷容限尺寸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中未焊透缺陷安全状况等级划分的保守性和局限性,借助有限元手段和GB/T19624-2004附录H的方法,对定为4级的缺陷环向长度与管周长比L/(πD)分别为1,0.5,0.25的根部未焊透缺陷进行了内压作用下的静强度分析和局部减薄缺陷塑性失效安全评定,得到了新的未焊透缺陷的容限尺寸,扩大了《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中未焊透缺陷的定级范围。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用工业压力管道的经济效能、提高安全监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未焊透是压力管道焊接接头常见缺陷之一,严重时会导致管道的承载能力明显降低,进而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目前我国的《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中对未焊透管道的定级是很保守的,为了减少对未焊透缺陷的返修,文章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方法,通过简化未焊透管道的影响因素,并研究在不同载荷工况下管道失效模式与缺陷尺寸的关系,获得了未焊透管道的极限载荷曲线簇;再运用塑性力学分析方法对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筛选,得到了焊接缺陷的安全尺寸;最终通过试验验证极限载荷数值分析结果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含有超标焊接缺陷(如未焊透)的管道不通过复杂应力计算和安全评定即可在保证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使用。  相似文献   

4.
铸铁烘缸的定期检验和安全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烘缸定期检验中发现的表面裂纹进行了铆补,并通过应力强度因子理论对缺陷进行安全评定.结果表明,经过铆补和断裂力学的方法进行安全评定后,烘缸仍有足够的安全裕度,在正常工况下运行是安全的,不会发生失效.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在含缺陷铸铁烘缸安全评定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程浩 《广西轻工业》2014,(11):98-99
通过对现有的管道外防腐层检测技术及仪器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多年来的检验工作实际以及综合考虑安全与经济因素后,提出了长输天然气管道外检测综合技术方案。提出的长输天然气管道外检测综合技术研究方案能够很好的符合长输管道定期检验要求,方案流程设置合理,检验数据可信度高,已在本省多地长输天然气管道定期检验项目中应用,工程应用效果良好,为长输天然气管道定期检验下结论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6.
含未焊透缺陷工业压力管道的安全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中未焊透缺陷定级的保守性和局限性,对含不同缺陷长度与管周长比为4级未焊透缺陷的工业压力管道模拟试件进行了拉伸试验、极限载荷试验以及爆破试验研究.得到了相应的强度削弱因子、塑性极限载荷及其失效形式与压力、变形情况,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取的新的未焊透容限深度是安全的.其失效模式是由塑性极限载荷控制的,可直接以塑性极限载荷作为管道的极限承栽能力进行缺陷评定.  相似文献   

7.
含未焊透缺陷压力管道极限载荷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压力管道最常见的失效形式是塑性失效,塑性极限载荷也就成为决定管道承载能力并评介结构完整性的重要参数.采用塑性极限分析方法,分别得到了内压作用下含不同缺陷长度与管周长比未焊透临界深度的管道极限载荷,获得了设计许用应力,并对其在内压下的安全性能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按塑性极限分析法得到的未焊透临界容限深度均大于<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中4级未焊透缺陷的定级范围.揭示了其保守性.  相似文献   

8.
对某企业的纸机烘缸进行定期检验,发现烘缸壁厚减薄量较大以及端盖内壁存在7处不同程度的凹坑缺陷。为安全起见,对纸机烘缸进行整体应力分析和凹坑缺陷部位局部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工作荷载作用下该烘缸的应力强度满足运行至下一检验周期(3年)的安全要求,整体应力分析和凹坑缺陷部位局部应力分析表明纸机烘缸应力强度满足相关标准中的评定要求。  相似文献   

9.
由于近年来集中供热出现的供热管网泄漏故障严重影响到居民用热与日常生活,并且这一现象存在安全隐患,近几年新疆住建部门加大了对集中供热安全管理的重视,重点对城区集中供热管网的基础信息进行了分析,采取了相关的管控技术措施。在此背景下,文章分析目前集中供热的概况,对集中供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以保障城市集中供热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化工承压设备定期检验的必要性,指出压力容器只有定期检验才能保证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化工承压设备定期检验的必要性,指出压力容器只有定期检验才能保证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蒸压釜长期使用后,釜齿根部易产生裂纹缺陷,从而影响到蒸压釜的安全使用。本文对一台蒸压釜定期检验中发现裂纹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硫磺回收装置主要采用克劳斯生产工艺,其液硫内管的主要失效模式为腐蚀减薄。由于液硫管道夹套管采用内管焊缝隐蔽型的特殊伴热型式,对液硫内管的定期检验比较困难。为了解决液硫内管的定期检验难题,文章从可以拆除蒸汽外管和不可拆除蒸汽外管两种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按照《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工业管道》(TSG D7005-2018)相关检验手段,配合使用射线数字成像检测及相控阵超声检测等先进检测手段进行检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尿素合成塔结构特殊,工况恶劣,价格昂贵,事故率高,危险性大。根据其结构特点及失效模式,结合检验案例,阐述定期检验的方法与重点,使危害缺陷能更快更准确地找出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5.
电梯安全事故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在电梯使用中必须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而电梯的安全运行一般依赖于电梯的良好设计和优质的维护保养,要实现优质的维修保养必需依赖于电梯安全性能检验管理制度。2009年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该规则对规范电梯安全管理,降低我国电梯安全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新规则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规范电梯安全管理,降低电梯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蒸汽作为一种特殊介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工业生产中,蒸汽能够实现特定压下的间接或直接加热;电力行业中蒸汽可用于发电;城镇的集中供热多数是用蒸汽来实现的。蒸汽的输送是通过管道完成的,蒸汽管道作为压力管道的一种,具有高压、高温、高流速等特点,国家对于压力管道的设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条文,以确保蒸汽管道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文章就蒸汽管道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对在用锅炉实行定期检验,是锅炉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确保锅炉安全运行极为重要的措施。锅炉的定期检验包括外部检验和内部检验。外部检验也称运行检验,内部检验又叫停炉检验。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锅炉定期检验规则》要求外检一年一次,内检两年一次。  相似文献   

18.
目前P92材质高压无缝钢管广泛应用于国内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主蒸汽管道及再热蒸汽管道,该类管道均为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经钢锭穿孔挤压成型,经磨削或机加工精整内外表面并进行超声波探伤合格后方可使其安全稳定运行。但由于在锻造过程中P92钢管通常存在大量端部缺陷,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去除,将会给现场安装带来麻烦,甚至会给电厂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为了加强油气管道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应急处理技术和企业管道运行的水平,进一步确保国家资源能源和人民财产安全,国家对"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这个项目进行了重点关注和研究,并在该项目中设定了"油气长输管道及储运设施检验评价与安全保障技术"项目。为了提供石油天然气管道和储存设施的安全和保障,本项目重点剖析了油气管道和储运设施损坏,以及事故处理系统,检测损坏缺陷,检测早期预警状况,风险全面评估,紧急维修这些方面的措施,针对不同的项目,以防灾减灾为目的,采用不同的科学技术手段,通过理论研究,结合实践,对采用的技术手段、装备以及工作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进而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道及储运设施安全保障系统,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压力管道以其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在各个领域当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对其进行安置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较为特殊的规范对其进行安装,使得其焊接过程存在较多缺陷。此外,技术的发展使得其质量逐渐得到提高,但是其在现实应用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存在各种缺陷,使得其现实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必须针对此种状况进行必要的研究。文章针对安全评定对压力管道的现实意义展开必要分析,将断裂力学工程安全评定方式的具体应用现状进行描述,针对压力管道失效评定准则进行解读,最后对压力管道缺陷安全评定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