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常荣凤  景宏祥 《黄金》2009,30(8):27-30
针对金渠金矿缓倾斜薄矿体全面留矿采矿法开采存在的矿块生产能力低、损失贫化大、安全性差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削壁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详述了试验过程和技术指标,通过矿岩分爆分采、围岩抛掷爆破、充填等技术应用,收到了很好的试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充填采矿法是一种回收率高、贫化率低、采矿成本比较高的采矿方法,本方法适用于矿岩稳定性差的贵金属地下矿床以及有特殊要求的矿床开采。采用充填采矿法的矿山,其采场地应力的分布与围岩的稳定状态,不仅与矿区的地质构造、原岩应力、矿岩质量等因素有关,而且还与充填体的强度、充填体的整体性和充填工艺等密切相关。充填体与围岩的应力分布,以及其最终稳定的状态取决于充填体与围岩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井下矿柱爆破回采对胶结充填体的破坏范围,选用大红山铜矿现场胶结充填体及同等强度的矿柱模拟材料,在井下废弃但安全的巷道内开展矿柱爆破回采模型试验,并采用超声波测试及爆后表观裂纹观测的方法,分别从损伤度变化和裂纹扩展2个方面探究爆破荷载下胶结充填体的损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爆破荷载下胶结充填体在爆心距为45~125 cm的损伤度明显高于爆心距为145~205 cm的损伤度;胶结充填体处裂纹最长可扩展至71.5 cm;根据试验模型中胶结充填体损伤情况,将其划分为稳定区、损伤区和破坏区,该配比下胶结充填体损伤度0≤D0.07为稳定区,0.07≤D≤0.22为损伤区,0.22D≤1为破坏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矿区复杂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对采矿方法来进行优化选择。对矿岩稳定性较差的矿体,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对矿岩稳固地段应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加权聚类分析方法对巴鲁巴铜矿矿岩进行可爆性分级。基于岩体的密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岩体完整性系数这四个指标对岩体进行可爆性分级。经计算得巴鲁巴矿岩的可爆性分级为:泥质板岩、泥质石英岩为难爆岩体;白云质片岩、砾岩可爆性为中等可爆岩体;过渡带片岩为易爆岩体。岩体的可爆性分级结果,对于优化爆破参数、改善爆破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龙金矿上向进路干式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学敏 《黄金》1999,20(1):21-25
介绍了上向进路干式充填采矿法在高龙金矿矿岩较破碎的地质条件下开采的工艺过程,改进了传统的干式充填采矿法,取得了一些较宝贵的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7.
下向分层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在大岭矿的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忠国  赵江  张晓满 《黄金》2008,29(5):25-29
充填采矿法是一种回采率高、矿石贫化小、采矿损失率低而采矿成本比较高的采矿方法,适用于矿岩稳固性差的贵金属地下矿床以及有特殊要求的矿床开采。文中针对大岭矿矿体破碎、开采难度大的开采技术条件,详述了下向分层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的应用实践,尤其是充填系统及充填工艺。值得类似贵金属矿床开采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科 《黄金》2022,(10):38-43
某矿山采用充填采矿法回收Ⅱ步骤矿柱,需要在Ⅰ步骤充填体内掘进出矿巷来作为矿柱回采的出矿底部结构,出矿巷的直接顶板为充填体,为了保证充填体内成巷的安全性,选择合适的巷道掘进手段和支护方式,提高二者的衔接搭配效率,尽可能降低巷道掘支成本,充分借鉴类似矿山工程案例,参照国家、行业及典型企业的相关规范或标准,提出钻爆法+U型钢拱架超前支护、悬臂式掘进机+喷锚网联合支护2种方案。通过对工艺方案、掘支效率和成本进行论述分析,经技术经济比较,最终建议矿山采用悬臂式掘进机+喷锚网联合支护的方案在充填体内掘进巷道。  相似文献   

9.
矿岩可爆性等级的准确评判对爆破开挖设计以及岩土工程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考虑岩体固有属性与实际爆破效果对矿岩可爆性等级的影响,选取了岩体声波、波阻抗、爆破漏斗体积、大块率、小块率和平均合格率共6类指标,进行可爆性预测研究。为消除影响指标之间的信息重叠,针对55个矿岩样本数据集的大量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提取得到包含98.38%原始信息的4类主成分,最后引入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可爆性等级进行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与原始SVM模型相比,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模型不仅降低了数据的维度,同时使得矿岩可爆性等级预测准确率由78.5%提高至90.1%;(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评判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少量误判主要发生在部分特征差异性较小的矿岩样本之间。基于分层随机抽样技术的PCA-SVM预测模型,保证了训练集与测试集样本数据的随机性和差异性,对研究指标维数较多且部分指标间相关性较强的数据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对相似工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类框架结构宽进路上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凤山  宋世生 《黄金》1998,19(6):23-26
新城金矿采用类框架结构宽进路上向分层胶结充填彩矿法进行试验研究,解决了“焦家式”蚀变岩型中厚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复杂、充填系统不完善以及充填体强度低等问题。这为我国类似条件的岩金矿床地下开采,开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詹双喜  杨振宏 《黄金》2000,21(4):18-21
在二台子金矿的浅孔留矿采矿法中成功地使用了预裂爆破技术。该技术是沿矿体边界线设计一排较密集的预裂孔 ,预裂孔超前主爆孔起爆 ,从而沿矿体与围岩交界处形成整齐的预裂缝 ,大大地减少了围岩的混入 ,降低了矿石的贫化率指标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王利  姚香 《黄金》1992,13(6):24-28
二道沟金矿在极薄矿脉探矿时,采用矿岩分凿、分爆、分出办法,提高了副产矿石品位,为企业多创经济效益。据此推导出一个岩金矿山普遍适用的矿岩分掘公式,很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缓倾斜极薄矿脉控制爆破技术及其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缓倾斜极薄矿脉开采贫化率大、出矿困难和顶板安全性差等问题,在该类型矿脉的开采中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合理的选择爆破参数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爆破对顶板岩石的破坏、降低贫化率和维护采场顶板的安全。笔者以某缓倾斜极薄矿脉开采为例,对缓倾斜极薄矿脉开采进行了控制爆破技术研究,并应用模糊数学模型对爆破效果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其研究结果对缓倾斜极薄矿脉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控制爆破技术在采场落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受地质构造的影响,蚀变岩型及破碎带型金矿床在开采时顶板稳固性差,局部和较大面积的顶板冒落现象时有发生,为解决采场回采过程中顶板的安全问题,提高采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采用控制爆破技术落矿,可获得显著的效果.文中介绍了峪耳崖金矿采场落矿周边孔控制爆破、大孔距爆破技术、微差爆破的应用及爆破参数,值得类似条件矿山参考.  相似文献   

15.
章林  王山林 《黄金》1994,15(8):17-21
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银洞坡金矿矿石损失贫化过高的原因,针对这一构造复杂矿床的开采,在大量的工业试验基础上,从矿山开采程序,矿岩接触带控制爆破,分采工艺技术等方面,提出了降低矿石损失贫化综合开采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露天台阶开采推进至矿岩交界处时,爆破设计造成的损失贫化对矿山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大。为科学地进行矿岩交界处的爆破设计和损失贫化控制,结合爆破后冲线位置和爆破漏斗原理,提出矿岩交界处损失贫化控制系统,其功能架构主要包括数据输入、参数设置、损失贫化计算、采样数据拟合、损失贫化查询、优化决策和显示输出等。该系统在三维空间中计算损失贫化,使结果更加准确,并引入最小二乘拟合方法表达后冲线位置与损失贫化的关系,为查询和优化决策提供基础。在VS2010环境下研发出该系统,对内蒙古乌努格吐山铜钼矿的矿岩交界处损失贫化控制试验表明,该系统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7.
胡伟平  王春清 《黄金》1995,16(10):13-16
文中对银洞坡金矿矿体赋存条件多变、地质构造复杂的特点,于矿岩接触带采取预裂爆破、控制爆破后冲和不同孔深的综合控制爆破技术,较好地实现了矿岩分穿、分爆和分运,有效地矿石的损失率与贫化率,提高了企业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韦建全  陈洁 《甘肃冶金》2017,9(1):36-39
龙川县热水金多金属矿位于广东河源,处于麻布岗火山岩盆地和菖蒲火山岩盆地接合部位,属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火山热液金矿床。金、铅复合矿体主要呈脉状赋存于硅化碎裂带中,围岩为上侏罗统高基坪群安山岩。矿石为石英硫化物金建造。根据矿区找矿前景分析,矿区寻找金多金属矿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吴雪山 《云南冶金》2013,(3):1-8,16
云南省易门狮子山铜矿床为昆阳裂谷典型的沉积-改造型铜矿床之一。矿床深部铜矿化与围岩蚀变有关,碳酸岩化与铜矿化关系密切。硅质白云岩类型铜矿体,矿石构造以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为主;飘带矿矿石构造以层状构造为主。白云岩型铜矿中金属颗粒较细,为斑铜矿和黄铜矿;板岩型铜矿中金属颗粒较粗,为黄铜矿和黄铁矿。矿石化学成分具有高Si、Ca、Mg的特点,落雪组与鹅头厂组接触部位是重要的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