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不锈钢材料耐点腐蚀、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能力的顺序(1)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0Cr18Ni9(304)→0Cr18Ni11Ti(321)→00Cr19Ni10(304L)0Cr17Ni12Mo2Ti(316)→00Cr17Ni14Mo2→(316L)→00Cr19Nil3M03(317L)→00Cr20Ni25Mo4.5Cu(904L)→00Cr27Ni31MMoCu(2)铁素体不锈钢:  相似文献   

2.
通过慢应变速率法 (SSRT)应力腐蚀试验 ,得到了 31 6L钢的应力腐蚀敏感性指数 ,回归出计算应力腐蚀敏感性指数的方程 ,表明水溶液中Cl- 对 31 6L钢的应力腐蚀影响较大 ,而H2 S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实验和分析,探讨了1Cr18Ni9Ti钢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的差异及其原因,确定了减小其应力腐蚀敏感性的最佳热处理状态及其加热温度范围与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含氯化合物水溶液对普通不锈钢具有极强的腐蚀性. 使用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装置,研究了4种镍基合金不锈钢试样(1Cr18Ni9Ti, 316L, 0Cr18Ni12Ti和QLC12)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400~620℃, 28~32 MPa)处理含氯废水时的腐蚀情况. 经过30 d的实验,用金相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试样腐蚀的形貌. 结果表明,4种合金在15%(w)含氯水溶液中经过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均存在腐蚀. 对腐蚀速率进行了测试,其中1Cr18Ni9Ti和316L腐蚀速率较大,而QLC12腐蚀速率最小,为0.06 mm/a, 可用于制造反应器. 实验发现0Cr18Ni12Ti存在晶间腐蚀现象. 同时对腐蚀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慢应变速率法(SSRT)应力腐蚀试验,得到了316L钢的应力腐蚀敏感性指数,回归出计算应力腐蚀敏感性指数的方程,表明水溶液中CI^-对316L钢的应力腐蚀影响较大,而H2S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1Cr18Ni9Ti不锈钢在含NH4+的NaCl水溶液中应力腐蚀开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退火态 1Cr18Ni9Ti不锈钢在 78± 5℃的纯NaCl和NH4Cl溶液、NH4Cl +NaCl混合溶液中的应力腐蚀性能。结果表明 ,在 2 2 %NaCl溶液中试样经 10 0 0h试验不发生应力腐蚀开裂 ,而浸在 3%NH4Cl+17%NaCl、5 %NH4Cl+10 %NaCl、5 %NH4Cl+17%NaCl、5 %NH4Cl+2 5 %NaCl 4种混合溶液的试样 ,经过小于 10 0 0h的试验就产生应力腐蚀裂纹或断裂 ,即NH+ 4 促进了 1Cr18Ni9Ti钢在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根据扫描断口形貌和裂纹扩展途径的金相观察 ,还探讨了在混合溶液中的应力腐蚀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慢拉伸应力腐蚀试验,对16MnR钢焊接接头在空气和H2S溶液中的应力腐蚀行为进行比较,从而研究H2S溶液对16MnR钢焊接接头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种新型的试样加载方式模拟乙二醇蒸发器不锈钢材料焊接接头附近的应力,通过硫酸-硫酸铜腐蚀实验和金相分析对1Cr18Ni9Ti和SAF2205 2种不锈钢材料在应力状态下,焊态与敏化状态试样进行晶间腐蚀敏感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焊接工艺条件下,随着腐蚀时间的增长, 1Cr18Ni9Ti焊态试样的抗晶间应力腐蚀能力有所下降;而敏化态的试样抗晶间应力腐蚀能力有明显降低。对于SAF2205双相不锈钢,无论在焊态下还是在敏化态下,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晶间应力腐蚀性能。综合而言,SAF2205的耐晶间应力腐蚀能力要比1Cr18Ni9Ti强。  相似文献   

9.
生产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过程中,蒸馏系统的设备选材很重要。从选用1Cr18Ni9Ti或0Cr18Ni9(304)到选用0Cr17Ni12Mo2(316)或00Cr17Ni14Mo2(316L),都有着腐蚀问题,而选用钛材解决了腐蚀问题,而且从经济角度考虑也是合算。  相似文献   

10.
16MnR钢在含H2S介质中慢拉伸应力腐蚀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慢拉伸应力腐蚀试验 ,研究了 1 6MnR钢在含H2 S介质中的应力腐蚀行为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分析了H2 S含量、Cl- 含量、温度和pH值等参量对 1 6MnR钢应力腐蚀敏感指数的影响 ,并对试件微观断口形貌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