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学学科是一门前后知识关联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与巩固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与态度,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以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现有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知识点或者有待于形成的技能,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从中不难看出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数学教学要学会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教学,并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在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当今课堂上,越来越呼唤"体悟"教学.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体悟"教学.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实践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音乐课堂动静结合教学是一个充满了知识交融,思想交锋和情感共鸣的过程.它不能机械单调,刻板划一,需要教师巧于安排,把讲解和倾听、启发和思考、演示和观察、讨论和总结等有机地搭配起来.它因由学习情境的变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扩大交流空间,促进情感交流,优化心理环境.音乐课堂动静结合的策略能使音乐课堂起伏有致、张驰交替,充满生机与激情,跃动生命的强劲音符,让学生大容量、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从而形成对音乐学习的持久性渴求与企盼,感受学习的幸福和快乐,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反思是主体自觉地对自身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辩证思维的一种体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反思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的,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领和指导.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培养他们反思的习惯,从而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教学的"活"是数学课的生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媒介.我们在身边的工作岗位中,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上从激活教材、激活教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欣喜地看到学生对数学在情感态度上的转变,数学思维品质的提高,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此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此我们着重探究教育部采用的狭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而,笔者就这些方面谈一谈语文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着重指出:数学课程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角度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鉴别和选拔作用.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和谐的发展性评价.在数学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应当以生为本,关注人文素养的发展,应将数学教学的长远效果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置于重要的评价地位,应该让每个学生在人性化的评价中昂首前进.  相似文献   

11.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重知识梳理,而轻视学生情感体验等因素,教学活动一元化,引导过多,引导得过细,课堂出现"教师唱独角戏"及"一言堂"的现象.随着新课实践的不断推进,我们已经形成了这样的理念: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师生共同交往的互动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也就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相似文献   

12.
进入初中,有一部分学生就开始对数学产生害怕的心理,随之会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这一状况,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好学乐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加强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需要一个和谐、融洽和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相似文献   

13.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养成了对教学的思考与探索,关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我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下面是我的一点探索成果,与大家共勉. 一、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 会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解决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作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职英语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强调并指出,中职英语教学应"促进中职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其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情感态度的重要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研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最能体现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载体是学生的"数学草稿纸",因为它满载着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轨迹;它是学习、研究的起点,是思考探索的重要武器之一.长期以来,它没有引起足够地重视.  相似文献   

16.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度关注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并将其作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高低的原因,却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做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促进,让学生学在乐中,学中有乐,是每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文章从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学习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热情、多管齐下抓好课堂效率以及引到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这几方面进行了"教"与"学"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情商"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的<情感智力>一书.丹尼尔·戈尔曼认为,在对一个人的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情商占80%.所谓情商,指的是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有些属于德育的范畴,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这些因素能起到启发、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等重要作用,是成就事业的决定性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商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通过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情感规律特点.当然,这些活动的设计要紧扣相应的教学内容,也要符合英语教学本身的特点,使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同步协调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