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通化铜矿是1955年投产的一座中型矿山。1965年扩建后的采选能力为原设计的150%。矿山生产条件较差,矿脉缓倾斜,平均厚度不到10厘米,原矿品位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生产停滞不前,企业几乎连年亏损,到1968年建矿14年亏损达13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我厂根据矿石特点,不断强化工艺流程,提高了选矿指标。其效果是:改革闭路破碎流程,使破碎最终产品粒度由62—0毫米降至33—0毫米,球磨机生产能力提高4.5吨/台时;增加磁滑轮干式磁选,抛弃了产率为15%,铁品位5.71%、铜品位0.037%、钻品位0.002%的废石;用浮选机取替浮选柱,铜回收率提高3%以上;增加铁的精选作业,使铁精矿品位由63~64%提高到66%以上,同时降低铁精矿滤饼含水2%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了增加处理能力,提高选矿效率,简化工艺流程,洛阳豫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和升级,在低品位伴生白钨矿的回收利用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采用柱-机联合的新工艺流程替代原有工艺流程处理WO_3含量小于0.1%的低品位伴生白钨矿时,粗选段回收率由73%提高到78%以上,白钨粗精矿WO_3品位由1.213%提高到1.6%以上,粗选段的处理能力由14 500 t/d提高到18 000 t/d,浮选设备装机容量由1 440 kW下降到930 kW;精选段回收率由92%提高到96%以上,处理能力由800 t/d提高到1 200 t/d,浮选设备装机容量由489.1 kW下降到382.5 kW。柱-机联合新工艺大幅度提高了低品位白钨矿回收的生产效益,对洛阳栾川地区低品位伴生白钨矿的回收利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卢辉畴 《黄金》2006,27(3):41-43
通过对生产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及优化后生产条件的应用.邱村金矿选矿厂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技术指标,处理能力由原100t/d增加到220-240t/d,尾矿品位由设计的0.30g/t稳定为0.11—0.13g/t,精矿品位由设计的60g/t提高到了100g/t以上,创造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周建月 《湖南有色金属》2012,28(5):19-22,57
介绍了对原混合浮选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的过程及措施,针对原浮选工艺流程中的不足,通过试验研究确定采用先浮锑再浮金的优先浮选新工艺流程.改造前混合精矿中锑、金品位分别为8%、35 g/t;通过技术改造获得了良好的生产指标,锑品位提高幅度达到35%~ 45%,锑回收率达到75%以上;金品位提高7~15 g/t,产品中金回收率由工艺改造前的53%提高到改造后的75%以上,金回收率提高幅度达22%以上.经技术改造后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并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介绍缅甸达贡山镍矿冶炼高品位镍铁的工艺改进和生产实践。通过取消石灰石熔剂的配入、将镍品位由25%提高到35%、焙砂温度提高到700℃以上、强化系统原料控制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电炉长期存在的泡沫渣和翻料等工艺问题,产能达到设计产能108%以上,各项消耗指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7.
我矿大卜选厂原来处理细泥是采用单宇弹簧摇床经一次粗选、一次扫选流程,其丢弃尾矿品位高达WO_30。25~0.35%。为了进一步回收钨细泥,经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地自制了水力圆形淘汰盘处理弹簧摇床尾矿,使细泥作业回收率由48.57%提高到69.62%,丢弃尾矿品位由WO_30.202%下降到WO_30.119%。  相似文献   

8.
我矿自五十年代后期至今,一直在井下溜井口选别排弃废石,以优化出窿矿石,并在应用中不断地对其工艺进行研究和改进,从大尺寸平格筛、人工作业逐步改为小尺寸斜格筛、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半机械化作业。废石排弃率由3%提高到8%以上。一九八四年原矿贫化率由优化前的78.8%下降到72%;矿石品位由优化前的0.25%提高到0.27%。从而在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和控制矿山地压等方面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某厂处理的以铜矿石为主的铜锌锡多金属硫化矿,原流程下铜精矿品位及回收率指标不尽理想,铜精矿品位19%左右,回收率88%左右,铜精矿含砷品位高达1.0%以上,铜精矿含砷量偏高严重制约着铜精矿产品的正常销售;为降低铜精矿含砷品位并进一步提升选铜指标,通过引进中南大学研发的OL-ⅡA新型铜捕收剂与CTP联合抑制含砷矿物的药剂制度、优化选铜工艺流程后,铜精矿含砷品位下降到0.63%,铜品位含铜品位提升到23%,铜精矿回收率达到92%以上。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江西某黑白钨矿钨细泥工艺流程简单落后,处理能力低、回收率低、精矿品位低的问题,应用重选-浮选-重选联合工艺流程,先用离心选矿机+摇床预富集,再进行黑白钨混合浮选和加温精选+摇床的选矿工艺流程回收黑白钨精矿。对高效设备、药剂进行技术改造,钨细泥回收率由30%提高到62%以上,钨细泥精矿品位WO3由40%提高到50%,钨细泥精矿含硫由大于7%下降到1.3%,每年多回收钨细泥精矿含WO350%100 t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莱芜矿业公司结合入选原矿矿石性质及选矿工艺设备,对工艺技术综合分析,通过改进破碎工艺流程、优化磨选工艺流程、更新磁选设备、实施磨前湿选工艺、应用高频细筛等,选矿产能由23万t/a提升到46万t/a,铁精矿品位稳定在65%以上,铁金属回收率由86%提升到93%以上,材料单耗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易门铜矿老厂钴矿原设计为单一浮选流程,其设计指标为:原矿品位0.133%,精矿品位1.2%,回收率65%。由于原矿中含有-0.074毫米占60%以上的大量原生矿泥,因此给浮选生产带来严重困难,不仅药剂消耗量大,工艺条件要求严,而且矿浆需要加温至30~40℃。生产实践表明,其试生产的最好指标仅达到回收率35%、精矿品位  相似文献   

13.
《炼铁》2015,(6)
针对安钢原燃料条件,研究了不同MgO对烧结矿转鼓强度和熔滴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稳步降低烧结矿MgO,进而降低3号高炉炉渣镁铝比。烧结矿MgO/Al_2_O_3从1.05降低到0.75,烧结矿品位从56.04%升高到56.36%,烧结矿转鼓强度由81.26%提高至82.67%,高炉入炉品位从57.54%提高到57.81%,炉渣镁铝比从0.48下降到0.39,高炉顺行良好,铁水温度稳定在1510±10℃,渣比降低9kg/t,生铁成本降低7元/t。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该厂在铅浮选中,合理地使用硫化钠,铅精矿品位由58%提高到65%,铅回收率由78%提高到87%,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厂铜回收率稳定在96%以上,铜精矿品位已能保持22%的水平。这两项指标同投产第一年的回收率89%、精矿品位13%,相比较有很大提高;同时超过了回收率为93%、精矿品位12%的设计指标。这个成绩主要是通过社教运动,特别是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某选厂铜系列铜矿浮选药剂,应用新药剂GN-1、XS-1进行了"一粗三精一扫"的工业试验研究与应用,铜精矿品位由19.20%提高到22.06%,回收率由88%提高到91.85%,尾矿品位由0.045%下降到0.029%,取得了较好得选别指标并且降低了药剂用量,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梅山铁矿选矿采用两段连续磨矿分级,一粗一扫三精浮选选出硫精矿,为了降低铁精矿含硫,采用细磨提高-200目含量,当给矿硫品位由1.368%提高到1.986%时,浮选尾矿硫品位由0.683%降低到0.586%,硫回收率由51.01%提高到71.74%,提出了改善水质,加快泡沫流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铜绿山选矿新系统投产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调试,铁精矿品位始终达不到设计要求,通过对现场磁选流程考查分析及流程结构优化试验探索,提出磁选流程优化方案,将铁精矿品位由60.20%提高至64%以上,满足市场需求。改造后年经济效益预测:提高铁精矿品位产生年效益为945.6万元,节约材料成本65万元和电耗成本59.95万元,年创效可达1070.55万元,真正达到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19.
西藏巨龙铜业有限公司投产初期安装原设计选矿工艺进行生产,出现了铜、钼金属回收率较设计值偏低、铜精矿品位不达标的问题。经现场考查发现,西藏巨龙铜业投产初期处理的矿石较设计时的矿石性质差异较大,设计选取的为底层原生矿,实际处理的为表层氧化矿,且由于矿山规模大,仅处理表层矿都需要3年以上。西藏巨龙铜业选矿团队通过现场药剂制度的优化及新增再磨设备,铜回收率达到80%以上,钼回收率达到65%以上,铜精矿、钼精矿品位均达标。  相似文献   

20.
福建某钨矿钨细泥矿物种类繁多,钨品位低,黑钨矿、白钨矿共生,原生矿与风化矿比例变化较大,矿山原设计采用"钨细泥浮选粗选-加温精选-弱磁选-强磁选-高频摇床重选"工艺进行钨细泥的回收,工艺流程长而复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技术经济指标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本研究采用离心机精选工艺取代原设计的精选工艺,在给矿品位WO3 0.19%时,工业应用取得细泥钨精矿品位WO3 22.29%,回收率65.32%的技术指标,解决了困扰矿山生产经营的钨细泥回收的技术难题,在提高钨资源整体利用效率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