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铁矿和毒砂分离一直是选矿界难题之一,研究其分离现状及进展对硫化矿选矿工艺、资源状况、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硫砷分离选矿工艺、药剂及理论等方面对黄铁矿与毒砂浮选分离进行总结,阐述近年来硫砷分离研究现状及进展,并提出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锑金砷多金属硫化矿的浮选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含有辉锑矿、自然金、黄铁矿、毒砂等多金属硫化矿矿石混合浮选后,粗精矿用碳酸钠调节矿浆PH值至11左右、添加硫化钠作辉锑矿抑制剂,浮选金砷硫,可获得金砷和锑两种合格精矿。  相似文献   

3.
某金矿石含砷、含碳,且金嵌布粒度细,部分包裹于黄铁矿、毒砂、脉石矿物中,属于典型的难处理金矿石。针对该矿石性质,开展了原矿浮选—浮选尾矿氰化浸出—金精矿焙烧—焙砂氰化浸出选冶试验研究,并详细考察了磨矿细度、pH调整剂、捕收剂等对选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采用原矿浮选—浮选尾矿氰化浸出—金精矿焙烧—焙砂氰化浸出工艺,金总回收率为73.03%。研究结果可为含砷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型黄铁矿小分子有机抑制剂CTP的抑制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新型有机抑制剂CTP对硫化矿的抑制性能,结果表明CTP是一种选择性好、抑制能力强的新型黄铁矿抑制剂;铜硫、砷流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试验结果表明CTP对黄铁矿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实际矿石浮选分离试验结果证实了以上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甘肃某金精矿含砷(12.44%)高的特点,进行了金、砷分离选矿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探索,确定采用抑硫浮砷工艺流程,即金精矿细磨后采用石灰为抑制剂、硫酸铜为活化剂进行浮选毒砂抑制黄铁矿。其结果表明:抑硫浮砷工艺流程较好地解决了金精矿含砷高的问题,且浮选闭路试验获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金精矿金品位33.65 g/t、含砷1.19%,金作业回收率91.48%。  相似文献   

6.
综合回收低品位含金硫化铜矿的浮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文庆  李柏淡 《黄金》1996,17(1):29-32
研究了黄铜矿和黄铁矿的硫诱导浮选行为。发现Na2S能够改善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混合浮选行为.利用这种特性,用微量捕收剂综合回收某含金硫化铜矿石,使得铜、金的回收水平优于现场工艺,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毒砂和黄铁矿的浮选分离研究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毒砂和黄铁矿的浮选分离是硫化矿分选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存在一定的难度。就目前的研究内容看,分选毒砂和黄铁矿的主要方案为抑砷浮硫,采用氧化剂法分选毒砂和硫化矿是主要的研究方向,组合调整剂和有机抑制剂法也逐渐被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采样、光学显微镜鉴定等手段和方法,详细研究了马山金硫矿田原生矿石中不同成矿阶段载金矿物的金、砷、硫等元素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确定了铅锌矿和毒砂是重要的载金矿物,发现不同成矿阶段的如干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等黄铁矿具有不同的成分特点。  相似文献   

9.
贵州某卡林型金矿石金以次显微金及微细粒金状态包裹于黄铁矿和毒砂中,载金硫化物黄铁矿和毒砂呈微细浸染状分布,且矿石中砷、碳等有害元素含量较高,属于难处理金矿石。针对矿石性质,进行了浮选流程结构及工艺条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段磨浮、中矿再选的工艺流程,以硫酸铜作为活化剂、戊基黄药作为捕收剂、MIBC作为起泡剂,浮选闭路试验可获得金品位24.59 g/t、金回收率92.52%的精矿,试验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10.
唐应刚  崔育涛 《黄金》2021,42(2):72-75
小河口金矿矿石含硫较高,且金主要为黄铁矿包裹金.针对该矿石性质,在探索全泥氰化、浮选—浮选精矿氰化、单一浮选及混合浮选—再磨—抑硫浮金等提金工艺基础上,选择混合浮选—再磨—抑硫浮金作为适宜提金工艺,并进行了条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再磨细度-0.047 mm占80%及最佳药剂条件下,采用混合浮选—再磨—抑硫浮金工艺,可...  相似文献   

11.
以某选厂选锌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硫砷分离工艺研究.确定采用先磁后浮、磁选尾矿再硫砷混浮、混合精矿再采用抑硫浮砷法分离硫砷的工艺流程,以组合抑制剂石灰+腐植酸钠+WX-2联合抑制硫、硫酸铜活化砷,通过小型闭路试验,可获得硫品位39.86%、砷品位0.76%、硫回收率65.05%的硫精矿;砷品位12.52%、砷回收率44.19%的砷精矿.硫精矿含杂低,质量较好,硫砷分离成功.  相似文献   

12.
哈西亚图铁多金属矿床中共生的金矿规模已达中型,可大大提高该矿床的经济效益,对金矿综合回收利用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矿石工艺类型为中硫化物矽卡岩型金矿石,矿石自然类型属混合矿。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铁矿,贵金属矿物为自然金和银金矿。通过试验研究,浮选工艺推荐“浮选金-尾矿磁选铁-铁精矿浮硫”方案,浸出工艺推荐“全泥氰化炭浸提金-尾渣磁选铁-铁精矿浮硫”方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全泥氰化炭浸-磁选铁(浮选除硫)工艺处理哈西亚图金矿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饶峰  童雄  黄宇林  姬云波 《云南冶金》2007,36(5):13-16,28
随着铁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如何脱除高硫铁精矿中的硫、提高铁精矿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往铁精矿脱硫普遍使用大量硫酸和硫酸铜进行活化,硫酸用量大不但在生产过程中严重腐蚀设备,而且对工作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多金属矿石的选别,浮选过程往往加入大量的石灰,将对摇床的结垢的变形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从磁铁矿和磁黄铁矿的分选流程和药剂制度两个方面分析了铁精矿脱硫的方法,并对云南文山某磁铁精矿进行浮选脱硫试验研究发现:用Na2S+CuSO4活化脱硫比硫酸和硫酸铜活化脱硫效果好,硫的脱除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某硫金矿选金尾矿为试样,采用磁选-优先浮硫脱砷工艺流程.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结果为:磁选硫精矿中硫品位39.32%,回收率27.97%;硫精矿中硫品位49.78%,回收率43.97%;砷金精矿含砷18.42%,回收率89.47%,金品位12g/t,金回收率68.72%.  相似文献   

15.
对四川省某岩浆岩型原生金矿(金品位为4.92×10-6)进行工艺矿物学和选别试验研究。该原生金矿为毒砂、黄铁矿化蚀变中基性岩浆岩型金矿,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毒砂,脉石矿物主要为蚀变矿物,以白云母为主,其次为次闪石。该矿采用常规的炭浸及全泥氰化浸出时浸出率较低。根据该矿石工艺矿物学性质,在粗磨细度为-0.074 mm含量占58.2%条件下,经一粗、一精、一扫选别,精选尾矿和扫选精矿集中返回粗选的闭路浮选试验,能获得金品位56.6×10-6、金回收率为96.43%的金精矿,尾矿中金品位仅为0.19×10-6,浮选所获金精矿属高砷、高硫金精矿。  相似文献   

16.
陕西某金矿金品位为5.3g/t,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和含砷黄铁矿中,嵌布粒度较细。为了给该矿山工艺提供依据,对其进行了浮选流程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mm占86.90%的条件下,经一粗三精三扫的闭路流程,可获得金品位为20.80g/t,回收率为76.03%的金精矿。此外,镜下观察尾矿发现,载金矿物黄铁矿粒度细和解离度低是导致金回收率难以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安徽某金矿浮选尾矿中金的品位为1.28 g/t,浮选尾矿中的金损失较为严重.为了查明其原因,作者采用MLA等大型先进的仪器对其浮选尾矿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本矿石中金主要为自然金,而且主要为包裹金;其主要共生矿物为黄铁矿、闪锌矿及毒砂.颗粒金分布在5~10 μm,5 μm以下粒级的银矿物颗粒占比20.17 %.因此对于浮选富集来看,需要进一步磨矿,提高单体解离度.   相似文献   

18.
广西田东某低品位难处理金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某金矿区矿石为毒砂、黄铁矿化砂岩、泥岩含金矿石,含金品位仅0.91×10-6,主要有价金属元素为金,金主要赋存在载金矿物--黄铁矿和毒砂中。经过“一粗二扫四精”浮选流程并在精选作业采用Mf376 脉石抑制剂,得到了含金品位17.0×10-6 的金精矿,选矿回收率84.23%,富集比达到18.68 倍,获得了很好的选矿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选矿厂氰渣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得出其中所含可回收利用的金属元素为Au,质量分数为2.51×10-6,主要包裹在黄铁矿和砷黄铁矿中。根据矿石性质,开展了单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试验,最终确定较适宜的浮选条件:矿石未磨,浓H2SO4除CN-,矿浆pH=6.5,CuSO4用量为150 g/t,丁铵黑药用量为70 g/t,丁基黄药用量为100 g/t,经过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三次精选工艺试验,最终取得金精矿中金品位为18.70×10-6、回收率为70.18%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