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筑门窗和建筑幕墙围护于结构之中,是热传导与热交换相对活跃、敏感的地方之一,其传热与失热损失可以说是墙体的五到六倍,建筑门窗与建筑墙体的节能占据着建筑节能高达百分之四十的比例,所以对于节能型建筑门窗与建筑墙体的推广使用一直深受建设主管部门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主要探讨的话题是建筑门窗与建筑幕墙设计发展集合性,侧重点在于两者设计朝着节能性方向发展,这将也是未来建筑门窗与建筑幕墙设计发展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2.
建筑的实际功能是为人所用,而建筑平面不仅是建筑功能的基础与载体,也是建筑立面、建筑空间与建筑形象的基础,就此而言,建筑平面设计的构思十分重要,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建筑的功能性、美观性与经济性。若想切实保障建筑平面设计的合理性,需要做好建筑平面设计的构思要素分析。文章在详细阐述建筑平面形态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筑平面设计的构思要素。  相似文献   

3.
卜建民 《住宅科技》2007,27(11):16-21
优秀建筑中的优秀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建筑是建筑珍品,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探索和艺术熏陶。优秀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是历史给予当代人的社会责任。文章对优秀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建筑实例的保护与修复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建筑空间是通过建筑形态来建构的,建筑形态是使用者与所使用的建筑空间的交互界面,也是建筑空间与环境空间的交互界面。建筑形态的生成和适宜性是由建筑环境形态激发和评判的。文章以浙江瑞安中学体育馆的设计为例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流动的艺术,音高、音质、音强、音色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是视觉的艺术、凝固的艺术,结构、空间、形体、色彩是其必须的要素,两者都是人类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资深建筑师王亦民著的《凝动之间:建筑与音乐》一书很好地论述了音乐与建筑的联系: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作者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和音乐爱好者,若干年来一直在思考音乐与建筑的关联,在古今中外浩瀚的音乐和无数的建筑中寻找音乐与建筑的共通性。本书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音乐与建筑两者进行对话,让音乐聆听建筑,让建筑触摸音乐。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3,(9)
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之间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从发展趋势上来说,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起源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建筑也是在现代主义建筑之上发展起来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是现代主义建筑没落的直接影响因素。本文从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两者的概念入手,着重分析两者之间关系,并对现代主义建筑没落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星期进行详细论述,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建筑是什么?比较趋同的看法乃是: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建筑的技术和艺术特征是密切相关和相互促进的。建筑技术包括材料,结构以及当代与建筑相关的一切门类的科学技术成果。建筑技术在建筑发展史上通常是最活跃,甚至是占主导地位的。本文谨就建筑结构在建筑造形中的表现力这一个侧面,试做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建筑外部空间是指建筑与周围环境,城市街道之间存在的空间,它是建筑与建筑,建筑与街道或城市之间的中间领域,是一个有秩序的人造环境。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外部空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建筑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建筑外部空间是指建筑的周围环境,有盖的建筑室内为内部空间,无盖的建筑为外部空间,城市街道之间的空间,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街道之间是有秩序的人造环境也是外部空间。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外部空间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建筑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建筑外部空间是指建筑与周围环境,建筑与城市(道路、广场等)之间存在的空间,它是建筑与建筑,建筑与城市之间的中间领域,是过渡空间,是一个有秩序的人造环境.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建筑的外部空间,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建筑的文化阅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畅 《山西建筑》2009,35(3):46-47
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基本观念出发,对中国古典建筑的基本设计思想、建筑形制、建筑细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再分析,从文化视角阅读中国古典建筑,从而在当代的建筑中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王鲁民 《新建筑》2006,(5):54-58
中国近代史上中西建筑文化融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途径,一种是基于中国传统建筑观念的、以中国传统建筑为本体的吸纳西方建筑技术、纹样和造型特征的途径;一种是基于西方建筑观念,以西方建筑为本体的吸纳中国传统建筑造型特征和装饰纹样的途径。这两种途径,从文化学立场看,均显示出中国传统的把建筑视为塑造人们起居格局并建构社会秩序的工具的观念具有深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木材的使用无处不在,体现了自然美。木材的概念分类俱多。中国传统建筑和木材息息相关。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很多,木材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广泛,首先是木材在中国传统建筑—宫殿中的应用与体现,其次是木材在中国传统建筑—坛庙中的应用与体现,再次是木材在中国传统建筑—民居中的应用与体现,最后是木材在中国传统建筑—古典园林中的应用与体现。木材对中国建筑的整体影响深远,无论科技怎样发展,木材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吕仁忠 《山西建筑》2012,(32):36-37
全面总结了中式建筑的优点及缺点,提出了解决中式建筑缺点的有效方案,并对中式建筑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从而使中式建筑在不断推广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王鲁民 《建筑师》2005,(4):58-64
所谓的弗莱彻(BanisterFlecher)的“建筑之树”,包含着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是“非主流的”“非艺术的”和“非进化的”三个层次的判断,其中“非进化”的判断是长期困扰且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叙述的难题。伊东忠太、梁思成、刘敦桢等学者在对于该难题的正面回答上遇到的困难,证明了西方中心主义或西方文化霸权在对中国传统建筑理解上的深入影响,事实要求我们直面中国传统建筑史料,实事求是的认识中国传统建筑的本性。文章提出如无“内在”的革命或重大的外来影响,任何民族的建筑的发展与变迁,都是在由特定的文化体系对于建筑的核心价值的认定,针对这个核心价值的初始应对格局形成的框架和边界中进行的。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性质和其变迁格局的看法,并期望通过相关的努力使得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更加有机地成为中国建筑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袁忠 《华中建筑》2003,21(1):18-21
以中国大陆为范围,对20世纪的中国古代建筑研究进行了整体简析,认为其中出现了三次高潮与三种不同的路向,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将古建的存在状态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作为史料的、作为涵义性的、作为过程与体验中的。将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建筑、古典建筑三个范畴进行了意义和价值的区分,最后提出认识中国古典建筑本真的以人学为底蕴。在关系中阐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杨涛  ;滕军红 《新建筑》2014,(4):94-96
1840年以来,中国建筑受西方Archjteeiure的影响颇深,既未彻底揭示中国传统建筑的本质问题,又缺失对西方Architecture观念的甄别与质疑。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要在现代中国探索出真正的“中国现代建筑”——既不是传统,也不是Architecture,更不是两者的“混搭”。在传统与西方道路上走不通的150年中国近现代建筑理论与实践探索恰恰表明:中国近现代建筑的探索该“破题”了,“中国现代建筑”该“破土而出”了。  相似文献   

18.
浅谈礼制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岩松 《山西建筑》2009,35(11):35-36
阐述了礼的含义,深入探讨了礼制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指出基于礼的需要而形成的建筑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现象,礼制对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古代建筑的规制、数字构成、空间构成、色彩等方面对与中国古代建筑相关的文化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指出中国古代建筑之美不仅表现在单体建筑上的完整性与逻辑性,而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织影响,构成一种多元化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20.
张复合 《新建筑》2009,(3):133-135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和深化的背景下,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故提高对中国近代建筑的认识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根据中国近代建筑的特性,将其归纳为“承续型”、“影响型”、早发型“、”后延型“四类,在此基础之上对其价值作出判定,以明确研究与保护工作的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