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林茂  王义芳  詹晖 《建筑技术》2008,39(5):384-387
在单桩挤土过程模拟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对群桩沉桩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群桩沉桩过程中不同桩径、桩距以及桩长对桩周土体的位移、应力与孔隙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密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群在砂性土沉桩过程中各相关参数的选定和注意事项,探讨了预应力管桩群沉桩过程中克服沉桩挤土效应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静力压桩的技术特点及常见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赖龙威 《山西建筑》2008,34(10):106-108
介绍了静力压桩的沉桩机理、优缺点、沉桩施工技术特点,并就沉桩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措施进行了阐述,为静压桩法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忠湧  黄轶 《建筑施工》2002,24(5):356-357,363
在软土地基超大型密集群桩沉桩施工中,以合理的沉桩顺序,采取消散孔隙水压力和减缓土体挤压作用的措施,并通过对地下孔隙水压力、桩体位移及土体变化的监测,动态调整沉桩顺序和沉桩速率,较好地控制了桩体位移。  相似文献   

5.
软土地区群桩挤土效应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江苏沿海地区典型软土,通过模型试验,以3×3群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沉桩过程中的群桩挤土效应,分析了沉桩过程中土体变形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对软土地区桩基工程施工具有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林田磊 《建筑施工》2022,(10):2282-2285
结合柬埔寨金边港LM17集装箱码头二期扩建项目工程实例,对自行改造打桩船的沉桩桩锤选择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在沉桩过程中出现的桩位偏差现象并提出了有效可行的解决措施,为后续在该地区开展此类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不断的加大码头建设,在全国各地很多沿海地区都修筑有码头,沉桩是其中最难攻克的技术难题之一。沉桩施工中常常为遇到桩位偏移、断桩与浮桩等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分离黏性土中静压沉桩阻力中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通过在模型桩桩端安装轮辐式压力传感器,对沉桩过程中桩端阻力进行了精确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桩端阻力随沉桩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长的趋势;沉桩过程中桩端破土产生桩端阻力,桩端阻力最终为2.054kN;黏性土中的静力压桩结束时,桩端阻力承担了62.3%的荷载。总桩侧摩阻力随沉桩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随着沉桩深度的增加,桩周土的侧压力逐渐增大,从而使桩侧摩阻力增大。研究结果可为桩基础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5,(5)
根据东营港大管桩沉桩施工经验,对大管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沉桩施工常见问题进行及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胡志勇 《建筑施工》2020,42(6):919-921
钢筋混凝土板桩在铁板砂地层中进行振动沉桩施工时,经常遇到沉桩缓慢、桩头破损、板桩脱榫及成孔质量差等技术难题。为此,提出了使用水刀扩孔、引孔辅助的沉桩工艺。分析了该工艺的原理及结构组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其在振动沉桩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和控制措施。实践证明,该工艺实施效果良好,成功解决了铁板砂地质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板桩的沉桩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红粘土上硬下软地层中开口管桩上浮问题,分别进行了三类不同桩径的开口管桩室内沉桩模型试验,研究单桩和群桩静压沉桩试验中上浮量变化规律和土塞效应对开口管桩上浮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桩上浮量主要由静压沉桩引起的管桩弹性压缩经卸荷回弹产生的变形提供;群桩静压上浮与施工顺序、桩间距以及位置有关,先压入的管桩上浮量大于后压入的管桩上浮量,且先压入桩的上浮速度随着后压入桩的桩间距减小而增加;桩位对桩上浮的影响强度顺序由高到低依次是中心桩位、边桩位、角桩位;当开口管桩从硬塑层压入至可塑层一定深度后,由于土塞完全闭塞的影响,导致挤土效应增强,有别于闭口管桩静压至在软硬交界面处出现的短暂上浮量增长休止的状况,开口管桩群桩挤土上浮量表现出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振动静压沉桩是一种较新型的沉桩工艺,它可克服静压沉桩设备沉桩能力的不足,使桩穿透硬夹层或进入持力层足够深度,避免发生滞桩现象。本文根据几组埋有测试元件的预制桩在振动静压沉桩过程桩身轴力的实测数据分析表明,预制桩在静压过程中,通过开启振动锤,能够有效地降低沉桩过程中桩侧摩阻力,使施加于桩顶的荷载更多地传到桩尖,从而提高沉桩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单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对沉桩施工土壤挤密半径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沉桩施工土壤挤密半径的分析刘根芳(中建六局机械化施工公司塘沽)在天然地基中沉桩以后,桩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壤将被压缩,如果桩与桩之间的距离小于这一特定范围,那么沉桩时将会使其与相邻的桩位产生偏移,偏移量的大小主要与地基土状态、沉桩方式、沉桩顺序及布桩...  相似文献   

14.
通过GRLWEAP程序计算分析了锤垫、桩垫的刚度及厚度对打桩过程的影响,并总结得到了相关规律,可为电力工程沉桩可行性分析评价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结合工程实例,利用GRLWEAP程序在沉桩前进行沉桩可行性研究,选定打桩系统、预估基桩沉桩过程参数、判定沉桩难易程度,使沉桩工作顺利开展,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必要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以珠海港煤炭储运码头工程为背景,针对高桩码头钢管桩桩位测量技术展开探讨,具体体现在基线与基点布设、测量仪器选择、现场控制、沉桩定位等内容,并总结测量过程相关注意事项,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工程基础施工中,由于预制桩材的大量使用,发生的"挤土效应"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对预制桩沉桩的相关研究中,沉桩大多较短,对深桩基群桩沉桩的研究并不多见.通过对某钢厂新增建退火机组工程在原轧后库车间内沉桩(50m和55m两种桩长)的施工过程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沉桩施工时土体位移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如今常见预制桩包抱钢管桩、锥形桩和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而以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应用于建筑施工中较多,预制桩的施工方法有静力沉桩、锤击沉桩和振动沉桩等。在此从桩类型、打桩机械、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对锤击沉桩施工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饱和黏性土地基中桩土界面的受力特性会对静压桩沉桩效应及长期承载力的发挥产生重要影响。通过黏性土地基中桩身表面嵌入式安装硅压阻式传感器的静压桩模型试验,分别对开口和闭口静压桩沉桩和加载过程的桩土界面超静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径向应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沉桩过程中,桩土界面超静孔隙水压力及有效径向应力随入土深度逐渐增加,沉桩结束时增量幅值随着h/D(h为传感器距桩端距离,D为桩径)增大而减小,同一h/D位置处闭口桩的增量幅值大于开口桩的;同一入土深度处,桩身不同h/D位置处桩土界面有效径向应力存在退化现象,且随着h/D和入土深度的增加退化越明显。在加载过程中,h/D=1和h/D=5位置处桩土界面超静孔隙水压力相比沉桩结束时减小,且随着h/D增大,减小幅度也增大;同一h/D位置处,桩土界面有效径向应力增量幅值随着桩顶施加荷载值增加而增大。沉桩过程和加载过程桩土界面超静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径向应力均随着h/D的增加而减小,不同h/D位置处桩土间的有效径向应力变化是沉桩和加载过程桩土界面受力机理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赵伟  曲永玲 《安徽建筑》2014,21(5):340-341
基坑规模越来越大,而沉桩引发了很多的工程现象,为了能准确的预估支护群桩挤土效应对周边环境影响,建立合理的沉桩挤土位移的计算方法,科学预测沉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故文章主要介绍基坑支护桩施工过程中沉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静压钢板桩在层状土层中的沉桩阻力变化规律,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静压钢板桩层状土层模型,探讨了沉桩过程中沉桩阻力随沉桩深度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对砂土层采用不同本构模型(如扩展Drucker-Prager模型与Mohr-Coulomb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钢板桩在连续贯入过程中,桩端阻力在近地表处最大,随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桩侧阻力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在3 m以下的变化趋势与总阻力一趋势致。研究成果可为静压钢板桩工程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