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橡胶改性PP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SSBR,BR,ESBR分别与PP的共混物中PP的结晶行为,认为SSBR,B和ESB有非均相成核能力,并在橡胶质量分娄秋10%时,其PP晶型含量(Kβ)分别为13.5%,11.7%,20.7%。Kβ的差异可以从橡胶与PP的相容性解释。还研究了PP/B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与BR含量的关系,当BR含量为10%时,常温(25℃)缺口冲击强度最大,为7.8kJ/m^2。  相似文献   

2.
在聚烯烃共混料中添加少量的弹性体是制取优良性能聚合物材料最有前途的方法。研究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不同添加物对聚乙烯-聚丙烯共混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影响引起了广泛的注意。高压聚乙烯和等规聚丙烯(熔体指数0.7克/10分)作为原料均聚物,丁苯橡胶、丁腈橡胶和丁基橡胶作为改性添加物,硒作为抗氧剂。聚乙烯预先与聚丙烯混合,然后添加橡胶和硒,在140~160℃进行混合,辊压10~15分钟。用制得的共混料采用注塑方法在190℃条件下制备哑铃形试样,或在180~190℃条件下压制,压制持续时间10分钟,压力为10MPa。在室温下使用拉伸试验机 PMN-250进行强度特性测定(表1),耐热性在负荷  相似文献   

3.
橡胶改性PP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红革  谢雁  葛涛  李玮 《塑料工业》2001,29(1):13-15
本文研究了SBR/PP共混比、硫化体系、不同橡胶以及增容剂对橡胶/PP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得出:橡塑比(SBR/PP)在30/70,采用半有效硫化体系(CZ/S)时,所制得共混物力学性能较好,共混体系PP/POE的综合性能比PP/EPDM、PP/SBR、PP/NBR共混体系要好,加入增容剂PP-g-MAH可以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增容PP/PA6共混物的界面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P熔融接枝MAH和不饱和羧酸混合单体通过反应挤出增容PP/PP6共混物,研究了增容共混物两相间的界面相互作用。通过Molau实验,抽担实验、IR测试等证明:接枝物增容的PP/P6共混物,由于在熔融挤出共混过程中,接枝物的反应基团和PA6的端氨基基发生化学反应地生成了PP-g-PA6,使得共混物两相产生了较强的界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多官能团单体异氰尿酸三烯丙酯存在下,辐射对PP/BR共混体系的影响,并用SEM,DSC和动态力学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辐射引发TAIC参与的界面反应改变了PP/BR的形态结构,增强了两相的界面粘接,改善了相容性,提高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PP/EPDM共混体系界面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采用马来酸酐对三元乙丙橡胶(EPDM)进行熔融接枝改性,将性后的EPDM与聚丙烯(PP)共混,对PP/EPDM和PP/EPDM-g-MAH两种共混体系的界面状况进行了对比。运用Huggins参数、界面张力参数对界面状况进行了表征;运用扫描电镜(SEM)和偏光显微镜对共混物的冲击断口形貌以及结晶情况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探讨了界面状况与共混物力学性能以及流变性能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烯丙在异腈脲酸酯(TAIC)为多官能团单体,研究了PP/PE/TAIC共混体系的辐射增强相界面反应。应用SEM、DSC、DDV对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和相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P/PE共混物中加入TAIC后,经^60Coγ射线辐照可以增强PP/PE共混物的相间粘结,共混物具有好的相容性,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PP—EPR对PP/EPT增容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δ-TiCl3-Et2AlCl催化淤浆聚合合成了不同嵌段箍度的聚丙烯-乙丙橡胶嵌段共聚物(PP-EPR)。作为惭丙橡胶(EPT)和PP的增容性,明显改善的低温耐部性能。实验发现,当PP-EPR中PP段的聚合时间为5min。EPR段的聚全时间为30min时,PP-EPR加入量仅为4%,就可以显著地改善PP和EPT的相容性,使共混物PP/EPT/PP-EPR的拉伸强度只比PP降低22%而-20℃和  相似文献   

9.
增容剂对橡胶增韧塑料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和尼龙6(PP/PA6)共混物是热力学不相容体系,其研究和开发的关键是增容技术和机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PP/PA6复合材料增容改性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PP的官能化,马来酸酐型、羧基,羟基型、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型等增容剂以及多单体熔融接枝物在PP/PA6复合材料增容改性中的应用,并对PP/PA6增容改性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截面分析法对界面过渡区厚度的放大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采用截面法分析研究截面过渡区厚度时,由于截平面并不一定正好垂直于集料的表面,导致得到的表观界面过渡区厚度与实际界面过渡区厚度是不同的。以3种规则形状(球形、椭圆形截面以及矩形截面)的集料为例,从几何概率角度研究了截面分析法对界面过渡区厚度的放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截面分析法得到的表观界面过渡区厚度都大于实际的界面过渡区厚度,平均放大倍数与集料的粒形有关。对正方体性集料而言,平均表观界面过渡区的厚度是实际界面厚度的1.12倍;对球形集料而言,实际界面过渡区厚度被放大了π/2倍。  相似文献   

12.
曲方奎 《弹性体》1996,6(3):55-61
综述了乙丙橡胶(EPDM)与其它橡胶并用材料的研究开发情况,分析了不同并用胶体系和EPDM/NBR、EPDM/NR、EPDM/IIR等的性能、技术关键、存在的问题及应用领域。并针对国内EPDM的现状.提出了研究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混凝土基体和界面过渡区性质的疲劳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混凝土材料在静态荷载与疲劳荷载作用下破坏的相似性,结合其在静态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分析了疲劳破坏过程,通过引入基体和界面过渡区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因子f1,f2,定义基体性质特征参数I和界面过渡区性质特征参数M,应用数学模型描述f1,f2随疲劳寿命对数值lgN的变化趋势,建立混凝土材料基体、界面过渡区性质与疲劳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得到基于基体与界面过渡区性质的疲劳方程.测试了水胶比为0.35,不同矿物掺合料掺量混凝土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应用所建立的疲劳方程能较好地拟合S-N关系,尤其是大矿物掺合料掺量的情况下,反映了低周疲劳向高周疲劳过渡的非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范汝良  胡成泉 《弹性体》1995,5(1):23-26
研究了PVC和白炭和黑对热力学不相容的NBR/PVC并有耐磨和耐疲劳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其相应机理,借助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并用体系的屈挠疲劳断面,发现随PVC用量增加和白炭黑用量减少,疲劳断面由原来的粗糙孔洞(Coarse-hole)裂纹型变成了波浪河流(Wave-river)型,并用体系优异的耐磨和耐疲劳性是由其相容性和界面过渡层结构等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纤维曲率对界面过渡区初始微观结构影响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以单粒径球形粒子体系在不同尺度的圆截面纤维周围堆积时固相体积分数分布为例,研究了纤维直径与粒子直径比值变化对纤维-浆体界面过渡区初始微观结构的影响。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单粒径球形粒子体系在平集料表面的固相体积分数分布曲线进行对比。研究了纤维曲率对多尺度球形粒子体系在纤维表面固相体积分数分布曲线的影响,并将该模拟计算结果与多尺度球形粒子体系在平集料表面的固相体积分数分布曲线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无论是对单粒径球形粒子体系而言,还是对多尺度球形粒子体系而言,初始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与纤维的曲率无关。球形粒子沿不同曲率纤维周围的固相体积分数分布曲线的形式与在平集料表面周围的粒子固相体积分数曲线的分布形式相同,曲线第一个峰值点的位置(即初始界面过渡区厚度的位置)也都出现在模型水泥平均质量半径的位置附近,水胶比的降低,会使初始界面过渡区的厚度略有减小。因此,可以用平集料表面-浆体结构取代圆截面纤维-浆体结构来研究各种因素对初始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界面渗流的集料体积率阈值算法及其影响因素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欣竹  郑建军 《硅酸盐学报》2007,35(10):1342-1346
提出了混凝土界面渗流的集料体积率阈值算法并定量评价了影响该阈值的因素.通过引入周期性边界条件,在立方体单元内模拟混凝土中集料和界面的分布.基于模拟的混凝土细观结构,给出了集料体积率阈值算法并讨论了模拟单元边长对界面渗流概率的影响,在该算法的有效性获得实验验证后,定量评价了界面厚度、最大集料直径和集料级配对集料体积率阈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集料体积率阈值随着界面厚度的增大而减小,但随着最大集料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集料级配对集料体积率阈值有很大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在20%左右,最大集料直径对集料体积率阈值的影响仅为7%.  相似文献   

17.
将基本断裂功(EWF)方法应用于聚丙烯(PP)、PP/(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EPDM)和PP/(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共混体系的冲击韧性表征。结果表明,加入EPDM或POE后,共混物的比基本断裂功we和比塑性形变功βwp均有提高,说明弹性体的加入提高了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和发生塑性形变的能力。含质量分数8%EPDM或POE的PP共混物的we和βwp高于含1%EPDM或POE的PP共混物。通过对试样冲击断面和应力发白区域的观察证实了EWF方法表征的结果。EWF方法为评价聚合物材料的断裂行为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是一种表征材料冲击韧性的极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了硫铝酸盐水泥砂浆-集料间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ITZ)的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细硫铝酸盐水泥颗粒被预先包裹在集料表面以降低ITZ的厚度和连通情况,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细硫铝酸盐水泥颗粒的质量.利用扫描电镜、压汞仪等分析ITZ的结构组成.结果表明:进行集料预包裹可以降低硫铝酸盐水泥砂浆混凝土的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ITZ中的主要水化产物是水化硫铝酸钙.  相似文献   

19.
李书春 《弹性体》1995,5(4):31-36
综述橡胶密封制品行业国内外现状与差距,指出橡胶密封制品行业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开展高性能的胶料,多种性能的助剂,产品结构设计以及高速高效硫化的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改性砂浆界面过渡区的电导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钟世云  王培铭  陈志源 《硅酸盐学报》2004,32(10):1235-1240
用交流阻抗谱方法对不同砂子体积分数的聚合物改性砂浆的电导率进行测定。用有效介质理论研究了聚合物改性砂浆界面的电导特性。利用一个将骨料看成非电导球形颗粒的混凝土模型,计算了界面过渡区的电导率与水泥浆基体电导率的比值(σITZ/σm)。计算发现:随着龄期的增加。聚合物改性砂浆的σITZ/σm的比值在最初3d内由5~9迅速降低到3左右,以后基本保持恒定,这与普通水泥砂浆的不同。结果说明:在聚合物改性砂浆中。界面过渡区电导的降低速度比水泥浆基体的快。结合不同聚灰比的聚合物改性水泥浆和乳液成膜过程的电导研究结果发现这是聚合物在界面过渡区的浓度较高和成膜所致。研究结果为聚合物改性砂浆的配置和养护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