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油气显示丰富,根据原油在物性、族组分、饱和烃分布、碳同位素、生物标志物特征上的差异,可将其分为鱼卡型和红山型,两者具有不同的母源类型、成油环境和成熟度。通过与本区主要烃源岩中下侏罗统和石炭系源岩进行对比分析,鱼卡型原油的油源应是鱼卡凹陷内的中侏罗统上部的油页岩,而红山型原油由于其特殊的生物标志物在源岩中没有发现,目前还不能确定油源层位。 相似文献
2.
3.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柴西)新生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前景良好。根据原油和烃源岩中的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对柴西原油的成熟度、沉积环境及生物来源等进行了探讨,从而进行原油成因类型划分以及油源对比。研究发现柴西原油显示出低成熟-成熟原油的特征且形成于水体盐度较高的还原性环境,有机质来源为混合源,低等水生植物输入量较大。根据原油的沉积环境、母质来源和成熟度特征,柴西原油可划分为4类:Ⅰ类来自于狮子沟-跃进地区,伽马蜡烷含量高,姥植比低,具有C27甾烷优势,有"翘尾"现象;Ⅱ类来自于切克里克-扎哈泉及南翼山-油泉子一带,伽马蜡烷含量较Ⅰ类低,具有C27甾烷优势,无"翘尾"现象;Ⅲ类来自于大风山、黄瓜峁等地区,具有C29甾烷优势,无"翘尾"现象;Ⅳ类来自于开特米里克地区,伽马蜡烷含量较前3类低,具有C27甾烷优势,无"翘尾"现象。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柴西原油主要来自E3和N1烃源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志丹地区生油层有机质丰度、镜质体反射率Ro、奇碳优势、异戊间二烯烷烃、全烃色谱分析等多个方面综合研究,得出该地区有多套具有生烃能力的烃源岩,成藏原油具有多个来源。从区域上看,长7烃源岩生烃潜力大,是区内主要生油层,主要由深湖-半深湖相的泥质岩组成;岩性主要为黑色、深灰色的油页岩、泥岩及页岩。该套地层区域分布稳定,在研究区厚约40 m,有机质丰度高(3%~5%),生烃母质类型较好(Ⅱ型),生油气潜力大。 相似文献
5.
大杨树盆地杨参1井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杨树盆地杨参1井甘河组、九峰山组和龙江组钻遇的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进行了评价,并对甘河目的3个玄武岩抽提物(原油)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生油岩评价结果表明,杨参1井暗色泥岩为中等-非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Ⅲ型和Ⅳ型,九峰山组烃源岩处于低成熟阶段,龙江组烃源岩已经达到生油高峰或裂解气体阶段,油源对比证实,杨参1井甘河组含油玄武岩中萃取出来的原油与该井九峰山组生油岩关系不密切,可能来自于浅部成熟度更低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6.
在焉耆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均发现原油,目前关于侏罗系产层原油的油源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对研究区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原油不仅在物理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在地球化学组成及生物标记化合物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应具有不同的来源。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属于典型腐殖型干酪根成因,而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除了具有腐殖型干酪根成因的某些特征外,还具有湖相泥岩生烃的特点。通过原油与各类源岩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与西山窑、三工河组烃源岩及石炭系、三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与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对比性较好。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与八道湾组、三叠系源岩有一定相似性,因此认为八道湾组源岩为其主要源岩,三叠系源岩也有一定的贡献。目前勘探生产主要以八道湾组烃源岩为目标,下一步应加强对三叠系烃源岩贡献区带的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7.
羌塘盆地主要发育上侏罗统索瓦组,中侏罗统夏里组、布曲组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4套烃源岩。盆地内已发现多处油气显示,主要有3种类型:一类是索瓦组灰岩裂缝中的液态油苗;另一类为南羌塘坳陷隆鄂尼西布曲组和昂达尔错北索瓦组含油白云岩,以及北羌塘坳陷西部西长梁索瓦组含油灰岩、泥质白云岩;第三类为沥青,主要分布在北、南羌塘坳陷西部和中央潜伏隆起东部等地区。通过多种地球化学方法对比,认为索瓦组灰岩液态油来源于索瓦组泥晶灰岩;索瓦组、布曲组含油灰岩、含油白云岩的油苗来源于索瓦组、夏里组泥页岩;盆内许多沥青,则可能来自索瓦组和布曲组灰岩。 相似文献
8.
以原油和烃源岩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分析为基础,对潍北凹陷孔店组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和源-藏空间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孔二段烃源岩是潍北凹陷重要的油气来源,其中孔二上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品质最好,其次为孔二中烃源岩,它们在伽马蜡烷含量、姥植比和成熟度等指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油源对比结果表明,已发现的孔一段、孔二上亚段的原油主要来源于北部洼陷带的孔二上亚段烃源岩,孔二中亚段原油和孔三段原油来源于北部洼陷带孔二中亚段烃源岩,孔二下亚段烃源岩所生成的原油多为近源成藏。 相似文献
9.
油源对比是运用油气与生成它的母岩之间具有遗传性,即亲缘关系这一基本原理,合理地选择地球化学对比参数来研究油、气、源岩之问的相互关系。它包括油气与源岩之间以及不同储层中油气之间的对比两个方面。选取姥鲛烷、植烷、甾类、萜类、∑nC21^-/∑nC22^ 、(Pr/Ph)/(nC17 nC18)、αααQ9甾烷20S/20(R S)、C27/C29等多种对比参数,通过对伊3001孔谭庄组两层油砂进行油源对比及运移研究后得出:伊3001孔三叠系谭庄组两层油砂属于同一油源,均与三叠纪烃源岩关系密切;两个油砂样所含油气来自同一油源,均来自三叠系烃源岩,属近油源近距离运移聚集自生自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烃源岩及油气样品,从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及饱和烃、芳烃生物标志物特征等方面,开展了旬邑地区延长组的油源对比。研究表明,长6、长8、长9油层组原油在碳同位素特征、饱和烃色谱峰型、主峰碳、姥植比等反映生源类型与沉积环境的参数以及饱和烃、芳烃生物标志物特征方面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显示原油具有同成因、成熟度相似的特征。但长9油层组原油在C27重排甾烷/规则甾烷、三环萜烷/藿烷等参数与其他原油有一定差异,分析认为该差异主要是由于来自不同沉积环境的烃源岩造成的。多生源参数综合分析显示,长6、长8、长9油层组原油与长7油层组生油岩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区内主要烃源岩。 相似文献
11.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的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上砂新1 井钻遇的古近系和新近系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进行综合评价, 并对主要层段——下干柴沟组上段(E3x)和上干柴沟组(N1s)与邻井油源进行对比。烃源岩评价结果表明, 砂新1 井暗色泥岩主体为中等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以Ⅱ1 型和Ⅱ2 型为主。上油砂山组(N22s)烃源岩处于低成熟阶段, 上干柴沟组(N1s)-下干柴沟组上段(E3x)烃源岩己进入成熟阶段。油源对比证实, 砂新1 井区油源与邻近各井不同, 主要表现为自生自储型,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砂新1 井区的油气成藏规模。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分为泥岩、炭质泥岩、煤和油页岩4种类型,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烃性能、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别,侏罗系沉积相分布对有效烃源岩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原油、烃源岩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揭示出冷湖三号、南八仙部分原油和马北油田原油来源于母质类型较好的腐泥型烃源岩,这类优质烃源岩主要为中侏罗统上部泥岩和油页岩,主体分布在赛什腾凹陷和鱼卡凹陷,围绕这类优质烃源岩分布的有利勘探区,应主要分布在马仙断裂以北临近优质烃源岩的地区,以及冷湖六号、冷湖七号构造带。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烃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详细对比分析表明,中侏罗统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侏罗统,且水体更深,构成了更大范围的连通湖盆。中侏罗统烃源岩生烃母质中的藻类体丰度较下侏罗统烃源岩的高,而角质体含量相对较低。据此,中侏罗统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好于下侏罗统烃源岩。但根据现今残余烃源岩的分布和有机质丰度特征,下侏罗统烃源岩的生烃基础却好于中侏罗统,前者在生烃凹陷区目前已进入高过成熟演化阶段(R o >2.0%),而后者在不同构造单元以差异热演化为特征。综合对比分析认为,两套烃源岩均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在今后的油气勘探和地质研究中,应将两套烃源岩置于同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4.
15.
In this work, the oil seepage was found in calcite veins in Keluke formation of upper Carboniferous reservoi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isomerization parameter of C29 sterane 20S/(20S + 20R) was obtained as 0.39 and Ts/Tm value as 1.12, indicating that the oil seepage was mature. The Pr/Ph value was 0.64 and the tricyclic terpane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 abundance of gamacerane, C27 > C29 sterane, and a 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C23 as the dominant peak. Moreover, the oil/oil and oil/source rock correlation of oil seepage and carboniferous source rock underground and surface indicated that the oil seepage was similar to crude in Mabei-2 well (1463 m) and Sin-3 well (1076 m) but wa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crude in north Qaidam basin.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oil seepage was authigenic crude in Carboniferous, and Carboniferous source rock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oils in Mabei-2 well (1463 m) and Sin-3 well (1076 m). This study offers new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the exploring of carboniferous in Qiandam basin. 相似文献
16.
17.
应用生物标记化合物、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参数对N凹陷进行了油 -源对比 ,指出原油来自AJ组烃源岩。通过油 -油对比 ,分析了中央隆起带两个含油构造的原油特征 ,指出它们地化特征一致性较好 ,但成熟度高于隆起带上的烃源岩 ,据此推断目前隆起带上所发现的原油应主要来自两侧生油洼陷。建议本区下步油气勘探应选择中央隆起带两侧的有利构造进行钻探 ,有望获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分布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并从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方面对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广泛分布在全盆地大部分地区。柴北缘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厚度中心主要位于欧龙布鲁克山一带,最大残余厚度达900 m;柴南缘厚度次之,沿盆地边缘呈带状展布,在格尔木-乌图美仁-甘森一带厚度在400~500 m之间,盆地西北及东南角厚度较小。石炭系主要发育暗色泥岩、碳酸盐岩和煤3种类型烃源岩。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均值为1.28%,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与Ⅱ2型,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为中等-好的烃源岩;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平均值为0.37%,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综合评价为差烃源岩;石炭系煤岩则为良好的气源岩。总体而言,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分布广泛,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19.
营尔凹陷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在追溯沉积环境、水体咸度、成熟度及母源先质等方面的分析,可将酒东盆地营尔凹陷原油分为两类:一类为营参1 井中沟组原油;另一类是以酒参1 井、长101 井和长2 井原油为代表的油。两类原油在成熟度和生物标志物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别。油源对比结果表明,营参1 井中沟组原油主要来源于中沟组源岩,是该套源岩未成熟- 低成熟阶段的产物,属未成熟- 低成熟油;而酒参1 井、长101 井和长2 井原油则主要源于营尔凹陷中南部的赤金堡组和下沟组下部的源岩,其源岩成熟度较高、沉积环境较偏酸性,含粘土的菌类沉积有机物是其主要生烃母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