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RH精炼脱碳原理、动力学条件。结合梅钢生产实际,阐述了镀锡基板RH真空脱碳条件及生产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180 t RH真空脱碳的基本规律,分析了钢液初始条件、真空室内压力、提升气体流量和吹氧时机等工艺参数对脱碳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沙钢180 t RH脱碳过程分为3个阶段,阶段1和阶段3的脱碳速率常数非常小,阶段2的脱碳速率常数最大,是脱碳的关键阶段。降低钢水初始w(C)/w(O)和w(C)·w(O),有利于缩短阶段1、提高阶段2的脱碳速率常数。提高抽气速率,阶段2的脱碳速率常数增加;随着达到最高真空度的时间缩短,终点碳含量呈降低趋势。脱碳的中后期吹氧或者在处理7 min后将提升气体流量由113 m3/h提高到150 m3/h,对脱碳过程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结合理论和实践,对RH脱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250~300t的RH,最佳的初始碳含量为(250~400)×10-6(质量分数,余同);发现吹氧时机对RH脱碳速率的影响很明显,吹氧时间滞后,造成RH前期脱碳速率过低,吹氧时已经进入低碳区域,削弱了吹氧对提高脱碳速率的作用,而且造成RH终点钢水活度氧过...  相似文献   

4.
通过控制钢液循环速率、碳氧比例、脱碳速度等可缩短真空脱碳时间。实践证明,太钢RH-MS真空处理13分钟左右碳含量可达到30ppm以下。  相似文献   

5.
为缩短首钢京唐RH冶炼IF钢的脱碳处理周期,对现行工艺进行了取样研究。结果表明:RH脱碳阶段表观脱碳速率常数K_c受真空度、供氧模式等条件的制约;纯循环阶段初期钢水全氧含量较高,且大型夹杂较多,随着纯循环时间的延长,全氧含量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通过增设预抽真空操作、采用合适的供氧模式、优化定氧时间、调整最佳脱碳时间及纯循环时间等措施,RH冶炼IF钢时间平均缩短了8.3 min,且钢水具有良好的纯净度。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120 t RH炉MFB顶枪在真空室烘烤、去除真空室积渣及吹氧脱碳等方面的应用;考察了真空室预热烘烤煤氧比和流渣煤氧比,得出其最佳值分别为1∶0.75和1∶1.5;讨论了真空脱碳过程中合适的吹氧量,认为[O]质量分数保持在200×10-6以上,可以避免对脱碳速度的制约;另外,还讨论了挽救低温钢水事故过程中合适的加铝量及升温效果。  相似文献   

7.
建立RH真空脱碳数学模型一直为国内外所关注。本文较详细地介绍运用正交多项式回归方法建立脱碳数学模型的过程。此模型不仅使操作者能根据初始含碳量预知某个时刻的实际含碳量,控制脱碳反应的速度和时间,而且也能根据钢水取样的分析值与数模值对比,由其差值来判断RH脱碳过程是否正常,为操作者提示RH工艺条件可能发生了某种变化,从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另外,也为我们今后修改RH真空脱碳的工艺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RH真空精炼技术在高质量钢的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梅钢炼钢厂150 t RH炉的实际运行情况为依据,从RH的基本工作原理、工艺、设备的组成等几个方面重点对RH真空排气的应用及处理模式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四川冶金》2014,(6):81-81
<正>RH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深度脱碳、脱硫、脱气、脱磷、脱氧去除夹杂物以及温度补偿于一体的多功能炉外精炼设备在现代钢铁冶金企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009年,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开始尝试并且成功利用RH真空脱碳技术生产超低碳钢。随着产品的逐渐升级,RH的脱碳工艺遇到瓶颈期,RH脱碳过程中,出现顶吹氧频率高、脱碳终点碳含量较高且不稳定、处理时间长、脱碳终点氧高等问题。江苏省沙钢研究院的学者通过对RH到站钢液的初始条件、吹氧时机、真空室抽气制度和提升气体模式等的优化,开发了180tRH真空炉的快速高效脱碳工艺。控制RH到站w(C)=(250~500)×10-6,w(O)=(300~650)×10-6;适当快速降低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影响梅钢LF炉深脱硫因素的分析,提出降低熔渣的氧化性、采取适当的熔渣碱度、控制一定的渣量、采用良好的氩气搅拌及适当的钢水温度,充分保持炉内还原气氛,在充分的精炼周期内以达到提高LF炉深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RH真空处理脱碳数学模型研究了钢液表面以及飞溅液滴表面的脱碳机理。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真空度是影响表面脱碳以及飞溅液滴脱碳反应进行的主要因素;真空处理9min以后,飞溅液滴脱碳占据优势,脱碳结束时其脱碳量比例高达72%;表面脱碳以及飞溅液滴的累计脱碳量比例分别为18.7%,24.4%,加在一起达到43.1%,在整体脱碳过程当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迁钢公司RH精炼生产数据,研究了自然脱碳和TOP强制脱碳RH精炼处理IF钢的脱碳过程、钢水氧含量、真空室压力、废气流量、废气成分和钢水温降的变化。根据表观脱碳速率常数的不同,2种精炼方式下脱碳过程分别呈现“两段式”和“三段式”变化规律,均可以在20min内稳定生产碳含量低于15&#215;10^-6的IF钢;吹氧使得真空室压降平台处压力升高,平台持续时间延长,不利于提高脱碳速率,且吹氧过量导致脱碳终点氧含量大幅增加。采用RH—TOP吹氧时,CO二次燃烧产生的热补偿可以降低转炉出钢温度20—25℃。  相似文献   

13.
汪晓川 《河南冶金》2006,14(Z1):117-120
阐述了影响RH真空处理脱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制定了相应的工艺措施,取得了很好的脱碳效果.  相似文献   

14.
喷溅使RH生产不顺行,通过对RH真空脱碳过程喷溅原因的分析,结合二钢RH真空泵的特点,提出控制RH脱碳过程大喷溅的工艺手段,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RH生产很快转入正常。  相似文献   

15.
卢艳青  方兴  陈永范 《钢铁》2004,39(Z1):84-86
在实验室水模条件下,对单支架RH的脱碳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单支架吹气量、底吹气量、提高真空度和增大浸入管直径都能增强其脱碳能力.  相似文献   

16.
苏平旺 《武钢技术》1992,(6):26-31,54
本文介绍了向RH真空室内喷吹氩气以提高脱碳速率的最新措施。最初是在150kg真空感应炉内试验,观察吹氩对脱碳的影响。研究发现,吹氩能够提高脱碳速率,而且双孔喷嘴比单孔喷嘴达到的脱碳速率视在系数要大。然后做了水模试验。为了模拟脱碳速率,测定了CO_2的解吸率。喷嘴安装在真空室侧壁上,喷嘴的数目有1个、8个或16个不等。此外也进行了传统的无气体喷吹试验,以进行对比。试验表明,向真空室内吹入气体提高了CO_2的解吸率,特别是在总进气量恒定的情况下,增加喷嘴数量会更加有效地促进气泡的扩散。水模试验后即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喷嘴的布局与水模试验中8个喷嘴的布局相同。循环气体流量为2500Nl/min,吹入真空室的气体流量为800Nl/min。喷嘴内径为2mm。试验结果表明,RH从开始脱气后10min内就可将终点碳含量降到10ppm。由于平均脱碳速率上升,就有可能将RH处理时间缩短3~6min。研究中估算了真空室内碳的传质系数和反应界面的面积,结果证明:吹氩扩大了界面面积,因而能有效地提高脱碳速率。  相似文献   

17.
RH真空脱碳数学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武钢的实际生产数据,发现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如武钢二炼钢厂的现行工艺)RH处理过程中的瞬时含碳量完全由初始含碳量和处理时间决定,并找到一个精度很高的含碳量预报公式。  相似文献   

18.
1 RH内脱碳速度的研究1.1 氧浓度对RH内脱碳速度的影响本节与在千叶厂3号RH取得的结果相比,论述了用反应模型计算的结果。以2~5min的间隔对钢包钢水进行取样并用氧探针测量氧浓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RH脱碳数学模型,研究了210tRH精炼装置的脱碳行为,分析了真空度、提升气体流量及浸渍管内径等因素对脱碳过程的影响;在自然脱碳条件下,根据实际取样分析结果,计算出脱碳速率常数KC,发现整个脱碳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快速脱碳阶段和脱碳停滞阶段。提高真空度可提高脱碳速率和降低终点[C];提高气体流量不能显著提高脱碳速率,应选择合适的浸渍管内径;快速脱碳阶段的脱碳速率常数可达0.287min-1。  相似文献   

20.
以迁钢RH炉为背景,通过RH真空处理脱碳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真空压降模式对整体碳含量的影响。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真空度提高越快,脱碳反应的脱碳速率越大,所得到的终点碳含量也越低,真空度达到5kPa的时间提前3min,终点碳的质量分数可降低20×10-6左右;真空压降平台出现前后,整体脱碳速率分别出现峰值的变化;消除真空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