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冷模具钢渗扩氮复合强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渗扩氮等温淬火对Cr7Mo3V2Si和Cr12MoV钢、渗扩氮冷待淬火对60Si2Mn钢的显微组织分布、显微硬度梯度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Cr7Mo3V2Si和Cr12MoV钢制冷模具经渗扩氮等温淬火复合强韧化及60Si2Mn钢冷模具经渗扩氮冷待淬火复合强韧化处理后的使用寿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非平衡态原始组织渗扩氮亚温淬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非平衡原始组织及亚温淬火温度对渗扩氮后的30CrMnSiA钢的显微硬度分布曲线的影响规律。分析了非平衡态原始组织渗扩氮时亚温淬火温度对含氮针状双相组织αa+γa分布的影响,氮浓度分布曲线与渗扩氮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3.
30CrMnSiA钢渗扩氮高温淬火及渗扩氮亚温淬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预渗氮、渗扩氮高温淬火及平衡态原始组织渗扩氮亚温淬火、低温回火对结构钢30CrMnSiA的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分布曲线的影响规律,观察了高氮区和低氮区的含氮马氏体形态和亚结构。  相似文献   

4.
<正>同时有氮原子渗入的渗碳称为碳氮共渗,和渗碳相比,碳氮共渗有下列特点:1)氮使钢的A1和A3下降,碳氮共渗温度比渗碳温度低,因而渗碳过程中奥氏体晶粒较细小,不使用本质细晶粒钢也可以进行直接淬火。不但可使工序简化,能耗降低,而且工件形状畸变可显著减轻。2)氮使过冷奥氏体TTT曲线右移,因而碳氮共渗渗层淬透性较高,有些碳素钢零件碳氮共渗后可在油中淬火。3)氮使Ms点下降,因而碳氮共渗渗层中残留奥氏体量较多,表面酸度稍低于渗碳,但工件接触疲劳强度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5.
碳氮共渗温度低,减小了共渗过程的畸变量。因为碳氮共渗过程中氮渗入渗层,使得淬火后马氏体的比容较大,阀压板经碳氮共渗和淬火后马氏体转变引起的畸变量较大。碳氮共渗降低了Ms点,淬火后渗层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增多,影响压溃试验值。通过采用渗碳、淬火工艺后减小了畸变量,提高了压溃试验值。有效地满足了技术指标要求并获得了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相似文献   

6.
钢在A1相变点之下的稀土硼氮共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钢在A1相变点以下温度进行固体稀土硼氮共渗的工艺方法、渗剂的成分;分析和测试了共渗层的组织结构、渗层深度及表面硬度;对比了渗层耐磨性和抗蚀性。结果表明,低温稀土硼氮共渗可使钢件获得实用的硬化层,这种渗层具有根高的磺度、耐磨性及抗蚀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金相组织、测量表面硬度和渗层深度、检测耐蚀性等方法,研究了激光淬火预处理对40Cr钢离子碳氮氧硫共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淬火预处理缩短了离子碳氮氧硫共渗的时间,降低了共渗的温度。激光淬火预处理可提高共渗工件表面硬度及渗层深度,经激光淬火/离子多元共渗处理后,40Cr钢表面的ε-Fe2-3N相和FeS含量增多,Fe3C含量减少,可明显地改善其耐蚀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渗扩氮淬火对工业纯铁的显微硬度分布曲线,氮浓度分布曲线和X射线衍射图相的影响;观察了工业纯铁含氮马氏体的形态和亚结构。  相似文献   

9.
何佳佳 《热处理》2013,(6):47-49
对45铜进行了淬火与氯碳共渗复合处理工艺试验和传统的氮碳共渗处理,分析了经两种工艺处理后45铜的显微组织及显微硬度。结果表明,45铜经淬火与氮碳共渗复合处理可获得更深的渗层及更好的渗层硬度分布,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零件的耐磨、耐蚀性及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10.
李楠  洪悦  伍翠兰  徐强 《表面技术》2018,47(11):9-16
目的 减少传统氮碳共渗及后续淬火形成的马氏体层中大量孔洞及其性能差的缺陷,寻求优化的工艺参数,在低碳钢表面获得少孔、高强、高韧的强化层。方法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显微硬度计对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制备的强化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 氮碳共渗化合物层经850 ℃加热油淬后转变成多孔马氏体,降低淬火温度、缩短共渗时间、减少共渗气氛中的NH3流量、增加CO流量均可减少淬火试样表面孔洞的数量。经680 ℃加热淬火后,氮碳共渗化合物层转变成马氏体加残余奥氏体的复相强化层,这种复相强化层的硬度可达到1000HV,且具有很好的韧性。经过120 ℃低温回火后,复相强化层仍保持高硬度和良好韧性。相对于增加CO流量而言,降低NH3流量不仅能减少表面的孔洞,也可保持680 ℃淬火强化层的高硬度和良好韧性,同时也可缩短氮碳共渗时间,节约成本。结论 优化的氮碳共渗淬火工艺能获得由马氏体和奥氏体组成的复相强化层,并显著减少表面孔洞。强化层中广泛分布的奥氏体能显著改善复相强化层的韧性。因此,复相强化层具有高强高韧且少孔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许小东 《模具工业》2004,(12):30-32
介绍了1副适用于表面要求较高的钣金件的成形模结构及工作过程 ,解决了钣金件成形过程中的擦伤问题。模具利用压缩气体为动力 ,不需压力机就能工作 ,减少了设备的投资。  相似文献   

12.
抽芯机构是压铸模常见的机构之一,当铸件具有与开模方向不同的内外侧凹时,模具需要侧面分型,先将抽芯抽出,然后顺利顶出铸件。雨刮器臂座侧面孔为倒扣结构,需要做成抽芯结构。前期模具设计采用大方形抽芯镶拼结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方形抽芯断裂频繁,备件制造工序长,加工周期长。后期,对抽芯结构进行改进,改为小异形抽芯镶拼结构,减少抽芯应力集中,提高抽芯使用寿命,降低抽芯制造成本和缩短制造周期,现该结构已普遍用于臂座压铸模。  相似文献   

13.
刘波  黄晓艳 《模具制造》2007,7(10):36-38
通过对绝缘外壳零件现场生产工序简单分析,着重介绍了弯曲模的结构和动作原理,并对模具部分零件设计作了说明,最终完成了弯曲模具结构设计.实践证明此模具结构合理,操作方便,产品成形精度好.  相似文献   

14.
15.
张洲 《模具工业》2001,(4):24-25
通过对塑件结构及用途的分析 ,在不影响塑件质量的前提下 ,在塑件结构上增加一些简单的工艺结构 ,使模具结构大大简化 ,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激光熔覆Stellite-6+VC混合粉末的熔覆层组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脉冲300 W Nd:YAG激光器、6轴机器人、5 m长的光纤、送粉系统及送粉专用喷嘴,建立了激光机器人熔覆系统.在低碳钢(SM400B)上熔覆Co基合金(Stellite-6)和碳化钒(VC)混合粉末(VC的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0~100%),并对熔覆层的形状和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0~80%范围内随着混合粉末中VC的质量分数增加,VC初晶相的数量随之增加,同时熔深也随之增加;根据混合粉末中VC的质量分数的不同,熔覆层显微组织可分为两种类型,即亚共晶组织和过共晶组织;亚共晶组织由富钴的γ相与共晶组织组成,过共晶组织由初晶VC相与共晶组织组成.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几种金属结构材料的成分及力学性能特点。同时介绍了新的焊接材料以及在焊接工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用透射电镜、显微硬度计和电子探针研究了T8钢硼钛铌共渗层的相结构及元素分布。结果表明,表层FeB晶界处有TiC和NbC,里层(Fe,M)_2B针间和前沿存在岛状的夹缝组织,其显微硬度值为280~550HV_(0.1)夹缝组织由α—Fe、Fe_3Si、Fe_5Si_3、Fe_5SiB_2、Fe_(4.9)Si_(2.0)B_(1.0)、Fe_3(Si,B)及FeCSi组成。共渗层中硅与碳的分布不均匀,富集区大多在(Fe、M)_2B齿间和前沿。  相似文献   

19.
组合模在车架纵梁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汽车车架纵梁的种类、结构特点、目前大型企业常用的几种生产方式及国际上的先进生产方法 ,并着重叙述了组合结构在车架纵梁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滚筒在筒皮和轮毂焊缝处断裂的原因,通过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显微组织观察、断口宏观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断裂原因。结果表明:轮毂的化学成分符合国家标准,基体组织正常;筒皮中磷成分超过国家标准,基体的带状组织严重,达到了3级,在焊接热影响区形成魏氏组织,使焊缝的韧性急剧下降,焊接接头变脆,导致滚筒在焊缝处开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