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分析了CSP薄板坯连铸连轧线铁素体轧制工艺生产的钢板的显微组织,通过实验对其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该生产线采用常规奥氏体轧制工艺生产的钢板的组织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CSP线铁素体轧制工艺生产的钢板组织较粗大,强度较低,塑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成形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分析了CSP薄板坯连铸连轧线(CSP线)铁索体轧制工艺生产钢板的显微组织,通过实验对其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该生产线采用常规奥氏体轧制工艺生产钢板的组织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CSP线铁素体轧制工艺生产的钢板组织较粗大,强度较低,塑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成形性。  相似文献   

3.
温斌 《宽厚板》2023,(2):31-34
结合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的微铌低合金钢CCT曲线,采用再结晶区轧制+未再结晶区轧制+(γ+α)两相区三阶段控制轧制工艺进行轧制试验,研究微铌低合金钢在(γ+α)两相区范围内不同变形率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两相区轧制与常规控轧控冷工艺轧制钢板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微铌低合金钢两相区轧制工艺与常规控轧控冷工艺相比,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升高,伸长率和冲击功有少许降低;两相区轧制工艺能够细化铁素体晶粒,但是也存在单个尺寸较大的铁素体晶粒。另外,随着(γ+α)两相区累计变形率的增加,微铌低合金钢的强度升高,韧塑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控制轧制使钢材强韧化的实质就是通过调整各轧制工艺参数(如:钢坯加热温度、变形量、终轧温度、轧后冷却等)来控制钢在整个轧制过程中的冶金学过程(如:奥氏体的再结晶、合金元素及其碳、氮化物的固溶和析出、相变、加工硬化、织构等),最终达到控制钢材组织和性能的目的。控制轧制使钢材强韧化的机理主要有:1.晶粒细化对于铁素体+珠光体型钢,铁素体晶粒的大小与钢材强度和韧性的关系,可用  相似文献   

5.
为制定和优化TC4钛合金中厚板轧制工艺,开发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TC4钛合金中厚板,某公司基于4 300 mm热轧厂装备特点开展了TC4钛合金中厚板轧制工业试验,研究了轧制温度、道次变形量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α+β)两相区,随着轧制温度降低,TC4钛合金中厚板的晶粒尺寸不断减小,强度、塑性和韧性不断增加;随着道次变形量降低,中厚板表层与心部的显微组织更加均匀,塑性和韧性显著提高。经过退火处理(850℃×2 h,AC)后,TC4钛合金中厚板的组织均匀性明显提高,实现了强度—塑性—韧性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低合金16Mn(HP)钢板,采用不同的控制轧制工艺参数、形变温度(即轧制温度),其次选择合理的形变量及冷却速度等。使钢在r相区再结晶以下及r+α双相区域进行较大变形。以获得细化铁素体晶粒,增加晶粒中的位错密度和细小亚晶的组织结构。从而提高屈服强度,保持塑性(韧性)不变。此工艺应用于冶金工业生产,不但改善产品质量,并可免去热处理,缩短生产周期等,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对于低碳锰钢轧制参数(变形程序和经轧温度),冷却速度(直接淬火和空冷)以及热处理进行了研究。使用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显微组织和与拉力、冲击相关的特征。在奥氏体温度范围控制低速轧制接近奥氏体铁素体转变温度终轧并直接淬火,使达到强度和韧性的最好结合。上述的处理生产出含有亚结构亚晶粒和高密度易动位错的细针状铁素体。在  相似文献   

8.
莫德敏  王怀宇 《宽厚板》2003,9(2):44-48
1 前言与普通的热轧相比 ,热机械轧制工艺生产的钢板具有良好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组合。这是由于热机械控制轧制在轧制状态下通过析出强化、位错以及由贝氏体、马氏体或残余奥氏体来代替珠光体以促使细小晶粒组织的形成。化学成分和工艺路线决定了强化机理。下面对钢板生产中所采用的热机械轧制工艺加以论述。对于热机械轧制工艺生产的厚钢板 ,板坯的再加热温度一般低于普通热轧中所采用的温度 ,其目的在于提高韧性、表面质量和生产率。靠晶粒细化和在整个工艺过程中改善晶粒尺寸的均匀性以达最终的铁素体组织对韧性有促进作用。通常钢板粗…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研究控制轧制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控制轧制技术对20g钢板的适宜性。研究轧制道次及压下率对变形奥氏体的再结晶和晶粒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奥氏体晶粒是逐道细化的,但前两道轧制细化作用最大,随后道次细化作用逐渐减弱;在以20%的道次压下率轧制时,除第一、四道外,变形奥氏体都发生充分的再结晶,而在以10%的道次压下率轧制时,在所有道次中都只发生部分再结晶,20%的道次压下率要比10%为好。轧制道次及压下率对20g钢板轧后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表明:奥氏体再结晶区轧制的道次压下率及终轧温度是决定轧后铁素体晶粒大小的主要工艺参数。根据本实验结果拟定了适宜的轧制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介绍钢板表面产生的一种搓板状横裂纹。对裂纹宏、微观特征和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种裂纹的产生与钢板表面局部在奥氏体高温区产生急剧冷却而快速降至两相区(铁素体+奥氏体区),相变析出铁素体有关。由于铁素体的塑性比奥氏体差,在随后的轧制道次中,不协调的形变导致表面裂纹产生。同时,热应力的存在加剧了裂纹的产生与扩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本钢薄板坯板连铸连轧生产线铁素体轧制工艺开发过程进行工艺跟踪及现场取样,对钢板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检验,将不同生产工艺下钢板的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低碳钢铁素体轧制最优的热轧与冷轧生产工艺。采用铁素体轧制工艺生产的热轧钢板,与相同化学成分的奥氏体轧制钢板力学性能相比,强度低、塑性好,作为冷轧原料,在冷轧生产过程中可以大幅度降低冷轧机组的轧制力,减少轧机能耗,解决了本钢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供冷轧原料钢板强度高的问题。使用铁素体轧制钢板作为冷轧原料可用于生产更薄规格、更高尺寸精度和板型要求的冷轧钢板,且冷轧成品钢板力学性能好。  相似文献   

12.
1 前言铌作为微合金元素可以通过热机械轧制使板材获得最佳的机械性能。其中包含两种机理 :铁素体晶粒细化和在铁素体中碳氮化铌析出——析出强化。众所周知析出强化损害韧性 ,但有利的晶粒细化和有害的析出强化的综合作用可能产生一个铌作为微合金元素对钢的韧性的有利作用 ,甚至超出对强度的影响。对铁素体—珠光体钢已深入研究了这些机理 ,但在非再结晶奥氏体热轧后快速冷却过程中铌的加入对钢板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的很少。目前研究的目的是在热机械控制工艺 ( TM-CP)及钢板经不同快速冷却条件下 ,加入≤ 0 .1 0 %的铌对 2 0~ 70 mm…  相似文献   

13.
Dogan  B 王苹 《钢铁钒钛》1991,12(1):81-93
根据用凸轮式塑性计和淬火-变形膨胀仪分别对一种Ti-V微合金钢的奥氏体变形行为和连续冷却转变行为所做的研究,设计了钢板轧制程序,以得到:(ⅰ)再结晶奥氏体,(ⅱ)未再结晶奥氏体,(ⅲ)变形铁素体+未再结晶奥氏体。研究了奥氏体状态和冷却速度对最终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为了从理论上解释最终铁素体晶粒尺寸随不同热机械加工工艺制度的变化,除了要考虑铁素体成核点的密度外,还必须考虑铁素体晶粒长大动力学,说明了膨胀仪研究在确定某一钢最佳变形工艺制度和冷却速度方面的好处。拉伸和冲击性能的范围宽,是由于所研究的显微组织不同造成的。屈服强度随变形铁素体、贝氏体或马氏体量的增多而提高,随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减小而提高,冲击韧性受铁素体晶粒尺寸和轧制平面出现分层的影响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进行了Ti—IF钢铁素体区与奥氏体区热轧、冷轧和退火试验。通过拉伸试验、金相观察、织构分析等比较了两种不同轧制工艺下的组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奥氏体区轧制下Ti—IF钢的屈服强度为157MPa,抗拉强度308MPa,延伸率49.1%,11值0.26,r值2.03;铁素体区轧制Ti—IF钢的屈服强度127MPa,抗拉强度306MPa,延伸率49.5%,n值0,31,r值2.43。与奥氏体区轧制相比,铁素体区轧制具有更低的屈服强度,高的n值,高的r值。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9Ni钢板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QLT热处理工艺时,首次淬火温度对最终性能的影响较小,回火温度对钢板的强韧性影响最大。两相区淬火显著提高钢板低温韧性主要有3个原因:在两相区温度内钢板未完全奥氏体化,组织中含有软相铁素体;两次淬火可以细化晶粒;回转奥氏体提高韧性。9Ni钢板的低温冲击韧性得以提高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李晓源  时捷  孙挺 《中国冶金》2020,30(5):29-34
通过加压冶炼、控制轧制方式获得氮质量分数为0.59%的Mn18Cr18N钢板,研究了终轧温度对高氮奥氏体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再结晶区轧制并且终轧温度为970 ℃的钢板,组织为奥氏体等轴晶和部分孪晶,强度较低,塑性、冲击韧性较好;终轧温度为910 ℃的钢板,大部分组织为变形奥氏体晶粒,有少量再结晶晶粒,随着终轧温度降低钢板强度升高,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在未再结晶区轧制并且终轧温度为780 ℃的钢板,组织为变形严重的奥氏体晶粒,强度最高,塑性、韧性最低。所有试验钢有晶界析出的Cr2N相,降低终轧温度和减缓轧后冷却速度,会增加Cr2N相的析出。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在典型轧机上,采用热机械处理工艺生产具有高强度和优良低温韧性的高强度低合金中厚钢板,我们在实验室和工业性轧机上研究了热机械处理工艺参数对微量钛处理16Mn 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包括:(1)微合金化元素钛对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2)控制轧制参数(应变、温度、道次间隙时间)对奥氏体再结晶和转变点的影响;(3)控制轧制后的冷却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4)铁素体晶粒尺寸和奥氏体晶粒尺寸间的关系,并通过 CCS-400型微处理机系统对所得数据的处理,获得了一组回归方程。最后,提出了适用于现有的生产规模轧机生产微量钛16Mn中厚钢板的热机械处理工艺方法。结果证明:用这种工艺方法生产的钢板具有均匀微细的晶粒,高的强度和优良的低温韧性,从而可以不用正火处理。  相似文献   

18.
于海颖  王怀宇 《宽厚板》2002,8(6):41-44
1 前言目前 ,采用铌作为微合金化元素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热机械轧制可有效地使钢板的机械性能达到最佳化。该轧制工艺包含两个机理 :轧制过程中使奥氏体变形而导致的铁素体晶粒细化和由铁素体中碳化铌沉淀引起的沉淀强化。虽然沉淀强化可削弱钢的韧性 ,但是 ,有利的晶粒细化和不利的沉淀强化的综合因素使铌对钢的韧性产生总的积极影响。已经采用铁素体 +珠光体钢对这些机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却很少研究过加铌并通过非再结晶奥氏体区热轧后立即进行快速冷却工艺对钢板性能的影响。在此情况下 ,可望利用铌的特性来提高淬透性。…  相似文献   

19.
采集热轧实际生产中IF钢轧制过程奥氏体单相区轧制与两相区轧制的各机架轧制温度、轧制力参数,与轧制模型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IF钢热轧精轧过程中奥氏体、铁素体相变区域以及影响模型轧制力预报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轧制过程中厚度波动、板形异常的解决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压缩变形热加工模拟试验装置和φ300mm试验轧机研究了16Mn钢中板(γ α)两相区控制轧制工艺与钢板性能和钢的变形抗力之间的关系,得出:将终轧温度控制在(γ α)两相区的高温区,采用二道次变形19%的变形工艺比在800℃终轧钢板的强度和韧性值都高,同时,钢在(γ α)两相区轧制时的变形抗力增加不大,为实现16Mn钢中板两相区控制轧制工艺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