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德伟 《照相机》1996,(6):12-14
集高科技和趣味性──佳能EOS55眼控自动对焦照相机汤德伟三年前,世界上第一架眼控自动对焦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EOS5问世以来,佳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收集了用户的各种意见,并在慎重分析这些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更高技术性能的目标。这一期间,佳...  相似文献   

2.
易从伟 《照相机》1995,(12):12-14
世界上最小、最轻、全天候的佳能AUTOBOYD5袖珍照相机易从伟佳能公司于1994年2月22日正式将新产品“AUTOBOYDS”(销往欧洲的称作“PRIMA”、销往美国的称作“SURESHOT”)型35毫米袖珍相机推向了市场。这是一架称得上目前世界上...  相似文献   

3.
汤德伟 《照相机》1999,(4):21-22
一、佳能“小霹雳”LUNA105型相机开发目标佳能“小霹雳”LUNA105型相机,是按下列五项主要目标进行开发设计的35毫米袖珍照相机。五项主要目标是:(1)在保持佳能2倍变焦袖珍相机大小的前提下,装备高像质的3倍变焦距镜头;(2)继承佳能“小霹雳”...  相似文献   

4.
史焕 《照相机》1994,(2):23-26
佳能EOS系列照相机的AE系统史焕佳能(Canon)EOS系列照相机的共同开发思想是“更简便地拍摄出更完美的照片”。为了实现这一开发思想,EOS系列照相机采用了精密的机械技术,精密的光学技术、先进的电子技术,引进了评估测光、自动聚焦等重要的自动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汤德伟 《照相机》1996,(11):22-24
APS照相机中的佼佼者佳能新一代相机IXY汤德伟佳能公司前不久正式推出了其适应APS系统的第一款小型照相机IXY型。这款旨在适用新系统IX240型胶卷的IXY型相机不但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厂APS系统的特征,而巨汇集了佳能公司长期以来在研制开发35毫米小...  相似文献   

6.
佳能EOS系列照相机的自动对焦已由中央测距的1点自动对焦开始向水平的3点(佳能EOS10型、EOS500型、EOS500N型照相机)和水平的5点(佳能EOS5型、EOS1N型相机)自动对焦发展;而佳能EOS-3型相机已一举跃进至45点区域自动对焦(对焦区域面积为8×15毫米),这是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自动对焦技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突破。EOS-3型相机的45点区域自动对焦功能是依靠佳能独自开发的CMOS区域传感器(有效像素10,724)和新开发的对焦光学系统来实现的。对应有效口径F5.6或更大的镜头,…  相似文献   

7.
汤德伟 《照相机》1999,(5):12-15
一、佳能EOS3型相机开发目标和定位佳能公司于1998年9月8日在全球范围内同时推出了它最新型的自动对焦单镜头反光照相机———EOS3及其系列附件。由于佳能EOS3型相机率先将眼控自动对焦等高技术导入专业单镜头反光相机领域,并且是世界上首部配置...  相似文献   

8.
史焕 《照相机》1995,(9):19-20
尼康(Nikon)95年之焦点产品──袖珍系列和普及型照相机史焕b)ol’130Vbx)’’1310QD型相机型式:135自动调焦袖珍型相机。装用35_~70_/F3.5~5.6两倍变焦距镜头。画幅尺寸:使用35mm胶片,24X36mxn。Zhan3...  相似文献   

9.
佳能EOS7型照相机是作为EOS系列中位于EOS3型和EOS Kiss Ⅲ型相机中间的型号而开发的新产品。开发目标是实现真正高品位、高性能的自动对焦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具体地说有如下几点: ■高速眼控自动对焦。 ■宽区7点自动对焦和主动式叠印显示自动对焦测距点。 ■高速、高精度的自动对焦。 ■最高速度达到约4张/s的马达驱动功能。 ■与EOS100型相机相同的静音化运作设计。 ■相机机身采用金属外壳。 ■新颖的、高品位的外观。 ■在同一架相机上实现眼控自动对焦、叠印显示自动对焦测距点和取景器视度调整…  相似文献   

10.
智能照相机 日本佳能公司推出了一种智能自动对焦照相机。这种照相机在取景器中安装了一个智能对焦系统 ,在对焦系统中有一个红外发光二极管 ,它能向人的眼睛发光。照相机中的传感器分析了反射光的反射方式后 ,就能感知出 5个聚焦点中与眼睛直视的目标最接近的一个 ,并对该点自动对焦。三维立体照相机 美国一家公司研制成功一种三维立体照相机。这种照相机有三个镜头 ,它拍出的立体照片与传统照相机拍出的“立体”照片有很大差别 :不需通过矫正眼镜就能看到立体图像。防水照相机 美国一家公司推出一种能防水的超级变焦相机。该照相机把一…  相似文献   

11.
周小风 《照相机》1999,(6):20-21
佳能EOS10QD相机是一部很有特色的AF相机。它是继佳能顶级机EOS1以后,于1990年3月推出的一部高级自动对焦照相机,时至今日,EOS10QD相机的许多技术性能和操作性能,仍然不显得过时。在自动对焦方面,EOS10QD相机不仅具有单次AF、焦点...  相似文献   

12.
沈寿雄 《照相机》1994,(12):20-23
尼康自动对焦袖珍照相机新款介绍沈寿雄最细最轻的35mm自减到焦相标内民全不拍摄功能性能指标一相机型号:35nim自动对焦袖珍照相机。画用规格:标准画幅24mmX36mm;全景相片1.3mmX3,6mm。全景相片:内置式全景拍摄选择开关。价头:28mm...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90年代以来(’90年~’93年)国外35毫米手动调焦单反相机进展的基本情况。首先总述新机种的开发,进一步按高级、中级、初级三档介绍新机的主要情况,最后是对这些新品反映出的一些动向的简要小结。本文是本刊’94年第1期“国外35毫米自动调焦反相机新进展”的姐妹篇,供需要了解国外35毫米手动调焦单反相机情况的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梁祖厚 《照相机》1994,(1):14-17
本文介绍90年代以来(90年~93年6月)国外35毫米自动调焦单反相机进展的基本情况。首先总述新机种的开发,进一步分别就美能达、佳能、潘太克斯、尼康、京磁、西格马六种牌名新机的主要新特点加以扼要介绍。主要供对过去机种情况有所了解,准备购置新款单反相机的广大摄影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OLYMPUS L-3相机陆凯机型;35毫米焦平面快门变焦全自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镜头:OIYMPUS35~180mmF4.5~5.7变焦镜头。快门:电子控制纵走式焦平面快门。B,15~l/2000秒,X同步1/100秒,电子自拍延时15秒,可中途解...  相似文献   

16.
曾立新 《照相机》2007,(8):40-41
佳能EF24~70mm F2.8L USM镜头是在“一代镜王”佳能EF28~70mm F2.8L USM的基础上,为了迎接佳能数码相机全画幅时代的到来,于2002年9月推出的新款镜头。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广角端由28mm扩展到了24mm,使适用范围得以大大提升。虽然主要针对数码单反照相机设计制造,但也同样适用于传统照相机。  相似文献   

17.
一、佳能EF100~400毫米/F4.5~5.6LISUSM镜头的开发目标佳能EF100~400毫米/F4.5~5.6LISUSM镜头是继佳能EF75~300毫米/F4~5.6ISUSM(1995年9月推出)、EF300毫米/F4LISUSM(1997年3月推出)、EF28~135毫米/F3.5~5.6ISUSM(1998年2月推出)后,作为第四代防手持晃动的单镜头反光相机交换镜头而开发的。该镜头开发目标如下: EF100~400毫米/F4.5~5.6LISUSM镜头是作为EF100~300毫米…  相似文献   

18.
郭建慧 《照相机》2001,(7):15-16
驰名的江西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在开发生产手动型单镜头反光相机、光学镜头以及钢片快门等方面颇有成就外,在开发35mm袖珍型“傻瓜”相机方面也不遗余力。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凤凰公司就自行开发生产出国内最早采用红外自动对焦技术的604型相机和国内首架使用“CPU”(微处理器)技术的LS930型全自动照相机。2000年,该公司与日本佳能相机公司强强联手,推出了一系列袖珍型35mm相机新品,被誉为“小神镜”的凤凰PH700D以及PH600D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目前,PH700D的市场价约…  相似文献   

19.
李治选 《照相机》2000,(4):13-15,23
1994年下半年 ,佳能推出了其顶级相机EOS-1N ,使佳能在35mm自动对焦单反专业相机领域的主导地位再一次得到了确认。但是当尼康F5于1996年下半年推出以后 ,不少的专业人士和高级“发烧友”又将目光投向了F5。佳能并不甘心它暂时的屈居地位。佳能就是佳能。  相似文献   

20.
朱甲点 《照相机》1999,(11):30-31
1994年,笔者因患眼疾,视力下降,原配手动135单反相机调焦有困难,因曾经看到过佳能公司在1992年珠海第二届中日摄影文化交流会上向中国30多所高校赠送过的一本《现代摄影讲座》教材,觉得佳能EOS系统技术含量高,特别是佳能EOS5系1992年11月新推出的机型强调仿生学原理设计的“眼控AF”所谓“人机合谐”设计理念,同时该机又是1993年度“日本相机大奖”和著名的TIPA“1993~1994年度欧洲最佳设计/技术大奖”,故在北京“佳能新天地”购买了一套EOS5QD加28~105mmf/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