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蔗第一年宿根,在仙游县曾被认为优于新植蔗,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宿根甘蔗发株不良,生长缓慢,影响了甘蔗产量,群众产生了相反的印象,认为新植蔗比宿根蔗好,甚至有的已基本淘汰了宿根制度。后沈大队则不同,该大队历年来第一年宿根产量仍高于新植蔗15%左右。后沈大队地处仙游东甫的郊尾公社,全队耕地面积1,150亩,大多为丘陵山坡地,种植甘蔗500亩,其中宿根蔗占一半多。甘蔗平均工业单产6.4吨多,宿根蔗一般达7吨。根据  相似文献   

2.
我县蔗区主要分布于沿海高旱沙坡地带。我校地处这些蔗区中心的利国地区。本地区植蔗面积占全县总植蔗面积的70%以上。我县宿根蔗栽培历史悠久。近几年来,宿根蔗栽培面积达2万8千亩左右,占全县总植蔗面积43%以上。但历年来,我县宿根蔗产量很低,工业产量平均不到1吨,最高产量一般也很难超过新植秋植蔗的平均亩产(3吨)。因此,认真改进栽培技术,加强田间管理,夺取宿根  相似文献   

3.
宿根蔗是指甘蔗地上部份收获后,在适当的水份、温度和空气环境条件下,使留在地下部份的蔗茎侧芽萌发出土成为新株,从而可以一次下种,进行多次收获的一种栽培制度。由于宿根蔗具有省工、省种、早熟高糖的优越性,因此,在甘蔗栽培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省甘蔗产区历来都有留宿根的习惯,有的社队宿根面积占植蔗面积50%以上。但近年来不少社队的宿根蔗面积逐年减少,产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对蔗糖生产是不利的,因  相似文献   

4.
宿根蔗在甘蔗栽培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区宿根蔗栽培的史历悠久,东莞县东坑、常平和东江一带蔗区群众对宿根蔗评价很高,有“旺头”之称(即第一年宿根比新植增产二、三成,第二、三年宿根还略高或有新植蔗的产量)。据调查和资料记载:五十年代全区宿根蔗占甘蔗总面积的六成多,六十年代仅占五成,七十年代还占四成,到1978年全区宿根蔗面积达14万多亩。从宿根蔗的单产情况,用群众的话来说,就是五十年代是旺头,六十  相似文献   

5.
宿根甘蔗具有节种、省工、高产、高糖、提早成熟、提早开榨和增产食糖的特点。在广大蔗区早已成为一项主要的栽培制度,同时也已有不少先进的高产栽培经验,但在北缘蔗区的栽培史上,有关宿根的报道,几乎是七十年代以来的事。据江西赣州甘蔗研究所的研究,认为该省北纬27.7°以南,甘蔗宿根是完全可以的。湘北蔗区地处北纬28.5~30°,是七十  相似文献   

6.
宿根蔗由于省工省本,节约原料蔗,具有早熟、高糖的优点,所以被广泛推广,受到群众的欢迎。我县是个新蔗区,在推广宿根栽培技术上遇到不少问题,一般头二年的宿根蔗亩产高于  相似文献   

7.
序言影响宿根蔗生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长期没有翻动,而使根际周围的寄生性线虫虫口数量迅速增加。致使植物根部遭到严重损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植株吸收养分能力受到损害,表现出营养缺乏现象。根受到损害后不能从土壤中有效地吸收有用养分,于是植株表现出黄化、叶过早地干枯、脱落和矮化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新植蔗栽培耕作技术对宿根蔗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新植蔗9种不同栽培耕作技术对宿根蔗产最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植蔗不同栽培耕作技术不仅对新植蔗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而且对宿根蔗的产量和品质也有较高程度的后效。新植蔗处理横直深松再覆盖地膜和处理横直深松再覆盖蔗叶,有利于促进宿根蔗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有利于有效茎数和单茎重的增加,有利于糖分的积累,从而提高宿根蔗的产量,改善宿根蔗的品质,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宿根的萌芽和生长在台南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乙烯利、ACP74—A 382、ACR 1093 DA、矮壮素、Atonic、Alar 85和吲哚丁酸促进宿根蔗萌芽和生长的初步试验表明:施用乙烯利和吲朵丁酸对促进宿根蔗生长初期的蔗苗萌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京山县地处北纬31°03′,东经113°03′,一月份平均气温为3℃,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6℃,但10~15厘米地下平均地温1月为5.5~6℃。我们根据这一气候特点,在惠亭公社洪泉三队,留了32亩宿根蔗作试验,甘蔗品种为纳印310。从目前看出苗率达80%,长势比今年春植早出苗20多天,蔗苗粗壮整齐,生长良好,使宿根蔗在我省初获成功。我们主要是采取了任务到组,责任到人的措施,实行分组包蔗田  相似文献   

11.
赣南蔗区位于江西的最南部,地处东经113°52’~116°40’,北纬24°30’~27°10’,南北纬差2°40’。是较高纬度的南温带蔗区之一。这里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冬季低温霜冻。但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9.2℃,无霜期达280~300天,是一个种蔗历史悠久,面积较大的老蔗区。宿根蔗是我区悠久的栽培制度。凡植蔗区  相似文献   

12.
过去我们由于没有掌握宿根蔗生长规律,产量很低,所以每年留宿根面积只有20%左右。今年全大队种植430亩,去年种下秋植蔗130亩,冬育春移80亩,留宿根220亩,占总植蔗面积50%。为什么今年留这么多?主要是通  相似文献   

13.
广西柳州地区迁江是新发展的蔗区,过去对宿根蔗管理不够重视,产量不高。近几年来,我们和当地贫下中农一起,共同研究了宿根蔗增产的规律,现谈谈我们的点滴体会:1、新植蔗收获后,在留宿根的田块,要马上清除田间杂草,蔗头残茎,砍光秋冬笋,火烧集肥,这样也能烧死一部分越冬害虫。在惊蛰前后10天,全部破垄松蔸完,一个星期后每亩施放30担石灰沤过的猪牛粪作基肥。3月28  相似文献   

14.
我县石卡公社陆村大队,是机糖蔗区,属黄红壤土区,土质较瘦瘠,耕作层浅薄,一般只有3—5寸。这个队的甘蔗全是种在旱坡地,缺乏灌水条件。常年的宿根蔗占植蔗面积的40—50%;秋植蔗占40—50%;少数是春植  相似文献   

15.
宿根甘蔗是一项重要的甘蔗栽培制度,在霜冻蔗区推广更易显示出其早熟,增产的优点,本文介绍了霜冻蔗区宿根甘蔗栽培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6.
引言 湖北省人民大垸农场位于江汉平原南部,属霜冻蔗区的北缘地带。甘蔗宿根栽培不仅具有省工、省种、省成本的优点,而且具有生育期长、生长快、增产潜力大的优势。该技术1994年引入我场,但由于我区特定的地理及气候条件的限制,以及栽培技术的不完善,造成宿根蔗缺苗断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我场宿根蔗的产量。截止2000年,累计推广面积不足1万亩(666.7hm2),而且产量不佳,使这一技术没有在我场充分发挥其效果。1原因1.1选留宿根蔗的田块不当 新植蔗田基本苗不足、不匀,田间缺苗断垄较多,进行宿根栽培…  相似文献   

17.
北缘蔗区宿根甘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湘北蔗区常规甘蔗品种CP65-357,NCo310为材料,从1991-1995年设置了对春植蔗蔗蔸冬季地膜覆盖处理,对处理进行了气湿,地温的观察。结果表明:在北缘蔗区进行宿根栽培必须以地膜覆盖为前提,才能保证蔗蔸上的蔗芽下沉越冬,宿根蔗明显地表现出出苗早,生长期长,产量高,成熟早,糖分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可在北缘蔗区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8年18点(次)宿根蔗试验结果表明,凉蔗2号宿根发苗数、分蘖率、经济性状、工艺性状各指标值显著优于对照川蔗13号,初级试验4年8点(次)宿根蔗试验结果,同期宿根发苗时间、同期分蘖时间、宿根蔗拔节期皆早于对照。在整个选育过程中,凉蔗2号表现出了独特的宿根能力:宿根发苗早,发苗多,封行早,分蘖极强,拔节早,宿根性极强。凉蔗2号前期生长快,中期生长平稳,末期生长后劲足,总体生长势中等,其多年种植高产高糖,宿根效益显著,是一个实现工农双赢不可多得的优良蔗种。  相似文献   

19.
人民大垸农场位于江汉平原南部,属霜冻蔗区的北缘地带。甘蔗宿根栽培在我区不仅具有省工、省种、省成本的优点,而且还表现有生育期长、生长快、增产潜力大的优势。该技术1994年引入我场,但由于我区特定的地理及气候条件的限制,以及栽培技术的不完善,宿根蔗基本苗不足和缺苗断垄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我场宿根蔗的产量。截止2000年,累计推广面积不足1万亩(666.7m2),而且产量没有优势,使这一好技术没有在我场充分发挥其效益。本文就宿根蔗在我区推广以来,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基本苗不足、缺苗断垄的原因及…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三早三深一补”,就是早破垄深破垄,早松蔸深松蔸,早施肥深施肥稻查缺补苗。生产实践证明:宿根蔗松蔸比不松蔸好,深松蔸又比浅松蔸好。广西贵县石卡公社陆村大队第十生产队,1974年有30亩宿根蔗,由于早破垄松蔸,早施肥,早补苗,平均亩产达4吨。去年春,陆村大队全面推广了该队的经验,实行“三早三深一补”,使去年宿根蔗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